普通心理学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共72页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72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一)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识、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由于行为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一)因果研究: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二)相关研究:有关系(三)个案研究:个别案例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等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一、个体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是指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例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性格以及信仰、期待、做梦……等等。
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流行观点把人的心理看作复杂的系统。
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
人的复杂心理系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人的心理的动态一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来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看成是个性,从而又可以区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自我;从人的心理能否被觉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等。
(一)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一般是通用的。
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
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系统。
通过感觉我们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明暗、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等。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
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一群人等。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总体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科学2、既是认识科学,也是行为科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子过程,简称知、情、意。
认识(认知)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情绪过程是对态度的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是通过克服困难,欲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三者是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的。
二、个性(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个体差异的体现心理过程与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心理过程是共性的体现,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心理过程时会各俱特色。
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三分法”;“两分法”只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有其它分法:如研究意识与无意识;研究心理与行为等。
第二节心理的任务、领域和意义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
(一)从质和量上对心理事实进行描述(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三)揭示心理现象的机制(四)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基础领域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比较心理学4、年龄心理学(发展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二)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2、劳动心理学3、医学心理学4、商业心理学5、军事心理学6、司法心理学7、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为哲学命题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学科的影响作用(二)实践意义为实践活动服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长期和定期观察二、调查法1、问卷法(书面调查)2、访谈法(口头调查)三、测验法四、实验法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意志过程则体现在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和调节。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较为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则是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的种类众多,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每种感觉都有其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让我们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稳定认知,比如,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个体行为个体意识社会心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相关法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二)个体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认知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认知感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
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记忆: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
思维:人能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2、动机和情绪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2、动机和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第1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过程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脑的机能,2.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2)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3)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 1. 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到脊索动物 2. 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3.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 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 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物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或中间学科)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神经系统与脑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延脑:呼吸中枢核心跳中枢,因此被称为“活命中枢”。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络结构:决定觉醒状态。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种树,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1.认知: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近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
3.能力和人格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或思维器官,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从另外一方面讲,心理的产生也依赖于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
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有关。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
人的大脑好比加工厂,客观现实好比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头脑这个加工厂就不会生产出任何产品来。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包括兴趣和爱好,理想和志向,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往往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于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想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因此,我们可以通关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的研究人们的心理。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人的活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特征。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2、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3、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三、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意识)的基本元素。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索刺激与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它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者是腺体的分泌。
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杜威、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并强调心理的适应能力,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科勒、科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型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3、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原则1、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2、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一代又一带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人的心理,即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但是,心里的本质是什麽,意识的本质又是什麽;心理现象是怎麽发生,它又是在什麽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心理学中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上进行研究,构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神经机制,构成了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他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气质和性格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