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作品:人美版初中美术七上《17. 软陶的魅力》[李玥]
- 格式:pptx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16
人美版初中优质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提高对美术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术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有哪些种类?二、基本概念和种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2. 分别介绍各种美术种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三、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如广告、服装、建筑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创作主题,如“我心中的美好家园”。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激发创造力。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线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3. 运用线条绘制简单物体的教学实践。
教学步骤:课程导入:1. 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展示一些由线条构成的图像,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导入讨论: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线条,询问他们对线条的感知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线条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知识讲解:1. 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解释线条在绘画中起到的作用,并介绍常用的线条表现手法。
3. 通过图片示范和实际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线条表现手法的应用。
练习与实践: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运用所学线条表现手法,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2. 鼓励学生尝试将线条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形态表现中,比如水杯、学生桌椅等。
作品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拓展任务(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物体,利用线条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并写下自己对线条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
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色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物体形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3. 运用色彩绘制简单物体的教学实践。
教学步骤:课程导入:1. 展示一幅充满色彩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导入讨论: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询问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色彩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软陶软陶艺术的魅力欣赏课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软陶艺术的魅力》(欣赏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陶文化是我国一项悠远的民间艺术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认识软陶,感受软陶的特点及性能。
3、欣赏软陶作品,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对软陶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对软陶作品的赏析。
教具准备:软陶图片资料、软陶作品、软陶材料。
学具准备:查找的软陶资料、软陶材料、刀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导言:今天我们接触一样很好玩、很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就是老师手里的软陶。
当你拿在手里,一定会喜欢上它。
因为用它能做出好多我们自己喜欢的小形象。
看看老师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们的地方在哪呢这些花纹都是用手捏出来的,神奇不神奇你们想玩一玩吗讲授1、学生动手实践,感受软陶的性能。
现在,你们拿块土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奇特的总结:软陶是油性陶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做出的形象经过烤制后会变得很坚硬,能成为永久的艺术品。
2、欣赏软陶作品,让学生感受软陶艺术的无穷魅力。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都是软陶作品,你们仔细欣赏一下,看看用软陶能做什么总结:软陶能做好多形象,小到一个发卡、挂件,大到立体造型、壁画都能用它来表现。
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就怕想不到。
3、赏析作品,谈感受。
三、结束语:软陶作品看起来很漂亮,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练习才行。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着急,先从最基本学起,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大家在软陶学习上一定能成功!四、教学反思:第一次接触软陶,孩子们感到很新奇,也很神秘。
所以学习兴致很浓。
从认识软陶一动手体验一作品欣赏,每个学习过程表现的都很积极、主动。
学生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软陶的基本知识和性能及特征。
特别是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玩软陶时,那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告诉我,学生们真的喜欢它,对软陶真的很感兴趣。
人美初中美术教案一、教案概述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教案以人美初中美术教学为背景,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2.发展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3.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4.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活动和比赛,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本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导入阶段(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名画或艺术品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课堂氛围。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艺术的定义、艺术的作用等。
2.知识讲解阶段(20分钟)教师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
可以通过展示对比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美术元素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3.技法演示与实践阶段(4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具体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实际演示。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绘画技法。
4.创作实践与指导阶段(3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或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纸上作品或立体作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品的质量。
5.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10分钟)学生作品展示阶段,可以每个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同时,也要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实践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美术教案课程类型:初中美术欣赏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基本方法的学习。
2. 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美术鉴赏方法,如色彩、线条、构图等。
2.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强调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描绘。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鉴赏方法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及运用到的美术鉴赏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方法及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生活,发现美的瞬间,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美术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课堂上的合作展示和评价,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软陶黏土的特点,性质。
掌握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利用很多轻粘土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参与制作轻粘土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感受美,发现美,与创造美出更精美的作品。
2学情分析我所任班级为七年级一班,学生25人。
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就具有捏制粘土的经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稍加提醒注意事项即可。
体验超轻粘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兴趣. 利用超轻粘土让学生自己构想所要捏制的主题,经由此活动引发其对艺术的兴趣及创作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学生每人一套轻粘土工具,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学生掌握黏土的制作方法难点:学会几种颜色黏土混色的制作。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软陶黏土的特点,性质。
掌握轻粘土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利用很多轻粘土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参与制作轻粘土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感受美,发现美,与创造美出更精美的作品。
4.1.2学时重点重点:学生掌握黏土的制作方法4.1.3学时难点难点:学会几种颜色黏土混色的制作。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欣赏激趣、诱发问题出示课前制作好的轻粘土作品,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香蕉、苹果、草莓、葡萄、小猫、章鱼、蜗牛、小兔)2、这些物品用什么做的吗?(轻粘土)3、谈一谈章鱼的造型特点。
活动2【讲授】探究设计感受新知二、让学生自己感受,摸一摸,捏一捏,分析黏土优缺点优点:有鲜艳的色彩、芳香的气味,易于塑造等特点。
七年级上册人美版美术教案引言: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本教案针对七年级上册的人美版美术课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引导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绘画基本的线条和面部特征。
2. 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3. 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
4.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绘画线条和面部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第一课:基本线条的绘制a. 通过介绍线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线条的绘制。
b.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练习题目,例如绘制直线、曲线、斜线等,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条的绘制技巧。
c.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绘画,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线条作品。
2. 第二课:面部特征的绘制a. 介绍面部特征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绘制。
b. 提供不同的面部特征绘制练习题目,让学生熟悉面部特征的绘制。
c.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面部特征绘制技巧应用到实际的人物绘画中,通过模仿和创造,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第三课: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a. 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b.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c. 提醒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保持细心和耐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日常作业:学生按时完成绘画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 作品评比: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表彰,鼓励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努力。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为进一步提高做出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