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特异性蛋白质,它在炎症和感染中都会被产生并释放出来。
降钙素原检测已经成为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讨论降钙素原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价值以及其临床应用。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在临床上,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和预后与诊断密切相关。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痰液涂片检查,这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一些文献报道中,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发现其降钙素原水平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这说明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区分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还有助于指导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经验性抗生素的使用,然而由于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体质较差,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低,因此易产生耐药菌株。
而降钙素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评估感染程度,有效指导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及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从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治疗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01216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徐天,沈建江,李全,刘洋,汪小蓉(通讯作者)(江苏省中医院 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29)0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感染性疾病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因为感染性疾病的类型不完全相同,所以临床中采取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差别,细菌感染通常予以抗菌药物实施抗菌治疗,而深部真菌感染通常予以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出现非细菌性感染通常不会予以抗菌药物治疗[1]。
细菌培养对于诊断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可作为金标准进行临床参考,但是细菌培养在阳性检出率方面并无较高优势,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方可得到诊断结果,对于临床及时有效治疗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选取一种更为有效且快速的细菌感染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
降钙素原(PCT )是一种炎性蛋白质,在机体健康状态下血清PCT 水平非常低,但当出现细菌感染,特别是全身感染时会明显提升[3]。
本文选取215细菌感染患者,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215细菌感染患者及35例非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患者中男123例,女92例;年龄18-79岁,平均(52.62±2.58)岁。
非细菌感染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52.59±2.46)岁。
患者均经细菌培养确诊[4]。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后送检,通过4000转/min 离心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持续5 min ,将血清分离。
然后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1.3 观察指标。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和最新进展1. 引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甲状腺细胞合成的前体多肽,其主要作用是调控钙离子代谢。
近年来,随着对降钙素原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降钙素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2. 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降钙素原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下是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的几个方面:2.1. 临床诊断降钙素原可以帮助区分细菌感染和其他炎症状态,如病毒感染或创伤。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较明显,而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状态较低。
因此,通过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感染的早期诊断。
2.2. 感染的严重程度评估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降钙素原提示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而低水平的降钙素原可能表明感染轻微或已经得到控制。
2.3. 感染预后评估降钙素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患者感染的预后情况。
降钙素原水平下降速度慢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
3. 降钙素原的最新进展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钙素原的新的临床应用。
以下是关于降钙素原的最新研究进展:3.1. 降钙素原与败血症的关系降钙素原在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降钙素原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败血症,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此外,降钙素原还可以用于指导败血症的治疗策略。
3.2. 降钙素原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辅助指标用于评估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最新的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3. 降钙素原与免疫反应的关系降钙素原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是一种由肺泡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抑制骨吸收和钙离子的释放,具有抗感染和抗炎症的作用。
降钙素原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生化指标。
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 评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降钙素原水平与炎症程度相关,可以用来评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
研究表明,降钙素原水平与结核菌感染的活动性和病灶的扩展程度呈正相关。
降钙素原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能具有较严重的肺结核病变。
2. 判断肺结核治疗的效果:降钙素原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肺结核治疗的效果。
随着治疗的进行,降钙素原水平通常会下降。
如果降钙素原水平下降迅速且持续,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降钙素原水平反复升高或下降缓慢,可能说明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复发的风险。
3. 鉴别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纯粹的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纯粹的肺结核不同,但两者在一些情况下较难鉴别。
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可以为鉴别提供支持。
一般来说,降钙素原水平在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往往较高,而在纯粹的肺结核患者中则较低。
4. 指导抗菌治疗的选择:如果降钙素原水平较高的肺结核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结核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可以为抗菌治疗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较高的降钙素原水平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较低的降钙素原水平则可能意味着纯粹的肺结核,可以选择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
降钙素原检测对于评估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很大。
通过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可以评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鉴别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和纯粹的肺结核,以及指导抗菌治疗的选择。
降钙素原检测并非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一、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二、降钙素原的正常值三、血清降钙素与降钙素原的比较
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1、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1.1、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其它炎性反应因子
PCT在细菌感染特别是脓毒血症方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95%以上,尤其是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的诊断特异性高达100% ,PCT在血浆中出现最早,在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升高比CRP及其它炎性因子出现都早,2小时即可检测到,6小时急剧上升,8-24小时维持高水平。
而CRP在8-12小时后才缓慢升高。
1.2、PCT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短,是疗效观察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PCT在血浆中存在时间短,半衰期为22-29小时,在体内外稳定性好,不易被降解,而且PCT的检测不受临床用药的影响(OKT3除外),与机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动态观察血浆中PCT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地判断预后和疗效观察。
而CRP相对而言半衰期较长,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较长,不适于预后和疗效的观察。
2、降钙素原的应用能应用在血液肿瘤科上: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
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
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
PCT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
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
《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在众多诊断方法中,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检测作为评估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联合应用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血清内毒素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二、血清内毒素与降钙素原检测的原理及意义1. 血清内毒素检测血清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当细菌死亡或裂解时,内毒素会被释放到血液中。
因此,血清内毒素的检测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标志物。
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血清内毒素水平会显著升高。
2. 降钙素原检测降钙素原是一种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炎症标志物。
在正常人体内,降钙素原水平极低,但当机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水平会迅速升高。
因此,降钙素原检测对于判断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血清内毒素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准确性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可以同时反映细菌感染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通过综合分析两者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细菌感染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2. 早期发现感染由于细菌在体内繁殖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感染初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并不明显。
而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感染,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治疗的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3. 指导临床治疗通过监测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两者水平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则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四、案例分析以某位急性腹膜炎患者为例,患者因腹痛、发热等症状入院。
在入院后进行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均明显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经过抗感染治疗和手术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逐渐降低。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住院的细菌感染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其中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泌尿系感染10例,外科术后感染8例,以上病例均在标本(包括血、尿、痰液、引流液及分泌物)中发现病原学证据。
根据有无感染性休克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分为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两组;留取标本做细菌学培养,同时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行PCT测定。
比较分析轻症及重症患者PCT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与第1天的PCT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重症感染组较轻症感染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监测血清PCT浓度变化,可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也可早期发现重症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
以便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治疗,以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PCT 浓度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及病死率有相关性,高浓度PCT患者多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同时血流感染时,血清PCT浓度会明显升高。
局灶性感染时,患者PCT升高不明显或轻度升高,血培养结果多为阴性。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降钙素原;细菌感染;病死率
近年来,随着细菌感染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细菌感染的监测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
文献报道细菌感染时炎症反应在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导致降钙素原(PCT)增加,但他们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55例细菌感染患者PCT水平进行观察,探讨细菌感染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住院的细菌感染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26~72岁,平均(47.38±14.79)岁,其中肺部感染22例,胆道感染15例,泌尿系感染10例,外科术后感染8例,以上病例均在标本(包括血、尿、痰液、引流液及分泌物)中发现病原学证据。
根据有无感染性休克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分为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两组;轻症感染组为临床症状较轻,同时无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感染组为伴有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留取标本做细菌学培养,同时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行PCT测定。
分别在留取标本之前或之后12 h内及住院第3天留取血液学标本,干燥管取静脉血2 ml,3000×g 5 min,取上层血200 μl,放入检测板中,30 min 后读取数据。
以轻症及重症患者分组,比较分析PCT数据的差异性。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可见,在两组数据中,第3天与第1天的PCT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重症感染组较轻症感染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