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区雷区风区舞动污区图图册
- 格式:pdf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12
输电线路图纸审查时应注意的问题为防止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预防(国家电网生[2004]641)、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事故措施》《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及其它有关规定,针对架空输电线路所发生的故障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主要包括防止倒杆塔、断线、掉线、线路污闪、雷害、鸟害、外力、导地线覆冰舞动、等事故的措施。
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充分考虑特殊地形、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并合理选取杆塔型式及强度。
线路应尽可能避开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区。
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同时杆塔设计应留有裕度。
对无法避开煤矿采空区的,其杆塔基础应设计为可调式基础。
2、为降低线路的污闪跳闸率和事故率,避免重要线路发生污闪事故,杜绝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应严格执行GB/T 16434-1996 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依据污区分布图及运行单位的经验,做好防污闪的绝缘基础配置3、220kV及以上新建线路在农田、繁华地段不宜采用拉线塔。
4、转角塔、耐张塔的跳线宜使用双挂点绝缘子串,以避免风偏放电。
5、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开展防雷设计,适当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水平。
对330kV线路及重要电源线,防雷保护角应不大于10度。
架空地线的保护角应符合规程要求,山区线路尽量采用小保护角,在坡度较大地区宜采用负保护角。
6、架空地线的选择,除应满足设计规程的一般规定外,尚应通过短路热稳定校验,确保架空地线具有足够的通流能力,且温升不超过允许值。
在线路采用OPGW方案时,应对其架空地线的功能严格校核。
7、做好防洪、防汛设计。
输电线路应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
对可能遭受洪水、暴雨冲刷的杆塔应采取可靠的防汛措施;铁塔的基础护墙要有足够强度,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8、对于重要的直线型交叉跨越塔,包括跨越110kV及以上线路、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航河流等,应采用双悬垂串、V型或八字型绝缘子串结构,并尽可能采用双独立挂点。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名词及解释一、架空输电线路的组成:架空输电线路主要由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线路金具、杆塔、基础、接地装置几部分组成,部分杆塔还有拉线。
1、导线:悬挂在杆塔上,用于传导电流、输送电能的设备。
它通过绝缘子串悬挂在杆塔上。
2、避雷线: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悬挂于导线之上。
它的作用是防止雷击架空导线,并在架空导线受到雷击时起分流作用,对导线起耦合和屏蔽的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3、绝缘子:用来支持或悬挂导线和避雷线,保证导线与杆塔间不发生闪络,保证避雷线与杆塔间的绝缘.4、线路金具:线路金具是输电线路所用金属部件的总称。
它是用于悬挂、固定、保护、接续架空线或绝缘子以及在拉线杆塔的结构上用于连接拉线的金属器件。
线路金具可以分为线夹、连结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拉线金具等。
5、杆塔:杆塔用来支撑架空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及其他附件,并使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和架空地线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保证导线对地面和交叉跨越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6、杆塔基础:杆塔基础的作用是支撑杆塔,传受杆塔所受荷载至大地.它将杆塔固定于地下,以保证杆塔不发生倾斜、下沉、上拔及倒塌。
7、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引下线组成,其作用主要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保证线路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8、拉线:用来平衡杆塔的横向横向荷载和导线张力,减少杆塔根部的弯矩。
它用来加强杆塔的强度,承担外部荷载的作用力,以减少杆塔的材料消耗量,降低杆塔的造价。
二、常见的线路金具类别1、线夹:线夹用来握持架空线.(1)悬垂线夹:与悬垂绝缘子串相配合使用的线夹.悬垂线夹的用途是:把导线悬挂、固定在直线杆悬式绝缘子串上,选用U型螺丝结构。
(2)耐张线夹:与耐张绝缘子串相配合使用的线夹。
螺栓型耐张线夹的用途是:把导线固定在耐张、转角、终端杆的悬式绝缘子串上,选用倒装式结构,其优点是尺寸大小、重量轻、配件少、握力大。
2、连接金具:所谓连接金具是用来连接导线与绝缘子,或是连接绝缘子与杆塔横担的金具。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材料说明1 产品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属供电单位的110~500kV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
内蒙古电网各发电公司、农电公司及用户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互感器、直流设备、电容器组、高压支柱绝缘子、避雷器、消弧线圈、站用电系统、变电站接地装置、防误闭锁装置、照明系统、接线箱等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GBXXXX-XXXX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 5217-2005 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GB 1094.1-1996 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 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T 10229-1988 电抗器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475-2005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JB/T 8751-1998 500kV油浸式并联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GB/T 13499-2002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 6450-19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T 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GB 772-19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GB 8287.1-1998 高压支柱绝缘子技术条件GB 8287.1-1998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第一部分:技术条件GB/T 8287.2-1999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第二部分:尺寸与特性GB 1984-2003 交流高压断路器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公用技术要求DL/T 603-199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DL/T 615-1997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DL/T 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 617-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GB/T 4703-200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JB/T 8169-1999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DL/T 726-2000 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72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GB 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725-2000 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DL 5014-1992 330kV~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高压断路器技术标准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并联电容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电压互感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 10kV~66kV干式电抗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输电线路专业标准化管理条例(试行)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措施内蒙古电力公司输电线路专业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内蒙古电力公司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及实施细则内蒙古电力公司输电线路防鸟害技术指导原则内蒙古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同塔双回杆塔涂刷色标及防风固沙标准内蒙古电力公司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执行细则内蒙古电力公司直流电源系统运行及维护管理规定(试行)内蒙古电力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电力公司关于规范隔离开关设备选型的意见(内电生[2009]45号)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2005]37号、[2007]3号)3 输电线路3.1 一般规定武汉华能阳光电气有限公司3.1.1 线路设备主要包括基础、杆塔(拉线)、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附属设施。
河南电网输电线路舞动区域分布图编制说明二〇〇九年十二月概述调研结果表明:自1957年至今,全国范围内发生的舞动事故记录超过80次(注:一次可能包括一个时间段的多个地区和多条线路),舞动是严重影响线路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北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南达湖南,存在一条漫长而宽阔的舞动带。
河南电网舞动频发,图1为国家电网公司2000年至今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舞动地区分布图。
图1 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舞动地区分布图(条次)由图1可见,河南省是舞动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尤其在2008年河南省500kV姚邵线发生强烈舞动,持续时间达60小时,使得该线路发生5基杆塔倒塔、多基杆塔螺栓松脱、金具损坏等严重事故,河南省电力公司针对舞动问题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提出了220kV线路采用相间间隔棒治理舞动的技术方案并大量成功应用,有效治理了220kV线路的舞动问题。
为了科学开展舞动治理工作,使得舞动治理的针对性更强,在2009年11月11日河南电网大面积舞动后,河南省电力公司及时召集线路专业技术人员在郑州讨论防舞动问题,提出绘制河南电网舞动区域分布图和编制防舞动技术管理原则。
同时要求各单位上报1998年到现在发生过舞动的线路的舞动情况统计,作为划定舞动区域分布图的基础资料。
同时,由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结合以往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南省舞动分析报告以及河南省防舞动技术导则的初稿。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河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输电处召集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河南超高压运检公司、平顶山、开封、许昌、商丘公司有关线路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年12月8日到12日集中在许昌编写2009年河南省舞动分析报告、河南省舞动区域图的绘制以及河南省防舞动技术导则的编写。
一、河南省线路舞动情况介绍河南省从1998年到2009年共发生6次大范围的舞动,主要如下:1)1998年12月1日,河南电网发生大范围线路导线舞动,导致22条次220kV线路跳闸,多条220kV线路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的事故,电网局部解裂,京广电铁短时停电,个别110kV电压等级线路出现倒塔现象。
《湖北省电力系统污区图文集》编委会名单编写人员:谭章英刘海志沈小龙刘正云胡向阳李晓华代礼宏吴安均乾云梅良杰张新民赖海熊承荣朱昌成高志勇马建国季广虎孟祥王玮焦丰华吴向东邢中举郭庆黄斌张勇校核:吴向东朱昌成审核:刘兴胜金涛甘子新汪涛批准:傅军目录1、湖北电网污秽区域分布图编制说明及实施细则 (1)2、图例 (14)3、湖北电网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备污秽基本情况 (15)4、湖北电网关于开展绝缘子污秽度测量及污区图绘制的方法和要求 (20)5、武汉电网区域 (33)6、黄石电网区域 (37)7、黄冈电网区域 (40)8、鄂州电网区域 (43)9、宜昌电网区域 (46)10、荆州电网区域 (50)11、荆门电网区域 (53)12、十堰电网区域 (56)13、襄樊电网区域 (59)14、随州电网区域 (62)15、孝感电网区域 (65)16、咸宁电网区域 (69)17、恩施电网区域 (72)18、神农架电网区域 (75)19、湖北电网运行中硅橡胶外绝缘设备憎水性检测方法 (78)湖北电网污秽区域分布图编制说明及实施细则1 前言自湖北省电力公司于2003年颁发《湖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和在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网页上挂网运行的《湖北省电力系统污区管理信息系统》以来,它为湖北电网运行中的110~500kV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维护、改造和新建、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湖北电网在防止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保障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生[2006]1203号通知的精神及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布置,由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在各地市供电公司的协作下,根据最新颁发的Q/GDW152-2006《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和《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湖北电网污源变化和输变电设备运行状况,对2003年版的《湖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进行修订,共同编制出《湖北电网污秽区域分布图》(2009年版),以达到Q/GDW152-2006《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要求和适应湖北电网快速发展形势下防污闪工作的需要。
内电生[2011]129号关于印发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版)的通知所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内蒙古电网输变电设备防污闪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国家电网生[2006]1226号)要求,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对2007版污区分布图进行修订,并会同基建部、安全监察部、电力设计院、电科院和部分供电单位共同审核,形成《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版)》,作为新(改、扩)建以及运行中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和防污闪工作的依据,现予正式下发,请各单位认真执行。
并入内蒙古电网运行的电厂及电力用户应参照执行。
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反馈。
附件:1、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版)(另下发)2、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版)编制说明3、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版)实施细则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主题词:电网污区分布图通知公司本部:公司董事会、党委、监事会、经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2011年8月3日印发附件2: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年版)编制说明1、前言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是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及电网防污闪工作的基础,作为新建﹑扩建输变电工程的外绝缘设计依据及电网运行设备的外绝缘改造依据,污区分布图在内蒙古电网的防污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1年5月,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共经历5次绘制及修订,即:1992年首次绘制《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993年第一次修订《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994年第二次修订《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7年第三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并实现地图电子化;2011年第四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
2、污区分布图修订依据的文件和标准本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所依据及参考的文件和标准包括:2.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2006);2.2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等文件的通知(内电生[2007]17号);2.3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高压架空线路和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HBW 16112-2008);2.4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华北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0年版)》的通知”(华北电网生技[2010]31号);2.5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华北电网生[2005]29号);2.6关于转发华北电网公司《电力设备外绝缘持久性就地成型防污闪复合涂料(PRTV)技术条件及使用导则》的通知(内电生[2007]48号);2.7关于下发内蒙古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防污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内电生[2010]40号);2.8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7年版)(内电生[2007]59号)3、2011年版污区分布图绘制原则和特点2011年版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依据以下三方面因素确定:运行经验、污湿特征和现场污秽度。
供电线路运维及检修工程关键控制点描述(一)危险点及特殊区域(区段)的确定1、根据每条线路的运行情况、通道状况和存在的缺陷等,按《架空输电线路评级管理办法》、《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试行)》的规定,确定各线路危险点和制订预控措施计划,并且每年滚动修正一次,下一年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定级。
2、根据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环境、气象条件等特点,结合运行经验,逐步摸清并划定特殊区域(区段),如:大跨越段线路或位于重污区、重冰区、多雷区、洪水冲刷区、不良地质区、采矿塌陷区、盗窃多发区、导线易舞动区、易受外力破坏区、微气象区、鸟害多发区、跨越树(竹)林区、人口密集区等,并将其纳入危险点及预控措施管理体系。
(二)特殊区段供电线路的管理1、特殊区段包括大跨越段线路或位于重污区、重冰区、多雷区、洪水冲刷区、不良地质区、采矿塌陷区、盗窃多发区、导线易舞动区、易受外力破坏区、微气象区、鸟害多发区、跨越树(竹)林区、人口密集区等区域(区段)的线路。
2、根据线路沿线地形、地貌、环境、气象条件及气候变化等情况划分出特殊区段,并应根据不同区域(区段)的特点、运行经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防止事故的措施。
3、按照《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的要求,结合不同区段运行维护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工器具等,及时做好巡视和检测工作,并对搜集的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适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三)运行维护及检修重点工作1、防治雷害①各电压等级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归算到40个雷暴日),应达到如下指标:110(66)kV:0.525次/百公里•年;通过不断研究和治理,采用防雷新技术、新方法,逐步降低雷击跳闸率,使我国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35kV线路暂不考核雷击跳闸率。
②适当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对多雷区、易击段及重要线路,应因地制宜地制定防雷措施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③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或其他测雷装置,观测并记录本地区每年发生的雷暴日、雷暴小时数,并结合雷害记录绘制雷击区分布图。
接触网“九防"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外部环境因素可分为天气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
天气因素主要包括风、雨(冻雨)、雷电、雾(霾)、冰冻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异物、危树、鸟害等.(1)天气因素造成的隐患主要是接触网支柱倾倒、绝缘闪络、线索覆冰、振动及零部件锈蚀等.环境因素造成的隐患主要是异物侵限、短接绝缘距离、绝缘闪络及零部件锈蚀等。
(2)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会增加故障概率。
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线索覆冰在风、冻雨作用下会加剧,并可能造成线索谐振;风害易造成树木(枝)、轻飘垃圾等异物侵入受电弓包络线、减小绝缘距离。
因此,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二、风险源排查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及历史发生的病害情况,对接触网设备及其运行环境风险源进行排查,建立管理档案,重点检查处所、内容及防范时段。
3。
1 防风害(1)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比设计选用标准缩小5~10m,且不宜大于50 m。
(2)接触悬挂可采取斜链型布置。
(3)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并有可靠的防松措施。
(4)可减小结构高度,加装腕臂支撑、定位管支撑及防风拉线(5)零部件钩环、环环连接可采用轴销(嵌入自润滑轴承)连接.( 6 ) 坠砣限制导管可采用双管或带导向轮形式。
(7)附加悬挂可适当增加张力、安装防舞动鞭或防振锤。
柱顶安装时应加固或改为支柱外侧肩架固定。
正馈线、供电线采用绝缘子V型固定。
3.2 防洪(雨)(1)支柱埋深、倾斜率、倾斜方向符合规范,底板和横卧板设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填方区段的支柱(基础)外缘距路基边坡距离小于500mm时应培土,其坡度与原路基相同。
高填方区段应采用浆砌片石护坡.(3)支柱应尽量设置在排水通道以外。
(4)接触网设备上方的跨线构筑物漏水处所应进行封堵或引流.3。
3 防雷(1)分相及绝缘关节处、长度2 000 m及以上隧道或隧道群两端、电缆或长度200 m 以上架空供电线、正馈线上网点、自耦变压器供电线上网点应设置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