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8.80 MB
- 文档页数:29
课题:第1节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说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3.练习编写检索表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的分类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1、分类单位:2、分类依据:3、分类举例:活动:编写检索表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分类进行尝试,侧重于分类技能的掌握,就知识而言可以说这节课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本章后面知识的基础。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本节一方面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引导学生温习植物类群的有关知识,为其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
从而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参与促进了学习。
我在提问时,注意每一个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阶梯性,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讨论方向一步步独立的、顺利的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还把一些思路、方法交给学生;在班级的课堂交流中,通过学生帮助,教师指导,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类活动如果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确实有难度,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交流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以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教师引导时间和学生交流部分占用较多时间,课堂活跃度不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认清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课堂。
一、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1.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定义和特征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2.物种的分类及其特点
-生物分类的意义
-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动植物的分类标准和特点
3.生物进化与发展
-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进化的证据
-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二、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的定义和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2.人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的特点和发育问题
-心理和性别发展
-健康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3.生物的生理活动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产生的能量
-运动和运动的控制
-感觉与传导
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反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生物与气候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气候的适应
-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遗传与进化
1.基因的描述和遗传性状的传递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性状的传递和表达
2.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的定义和意义
-基因工程的方法和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遗传和进化的关系
-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进化对遗传变异的选择和影响
-进化的模式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