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热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779.38 KB
- 文档页数:45
小儿退热栓的使用方法小儿退热栓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以降低小儿高热。
经常有关注家长如何合理使用小儿退热栓,下面就小儿退热栓的使用方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一、适用人群1、那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细菌性咽炎、支气管炎等)或其他伴发发热的临床疾病的婴幼儿、儿童患儿;2、发热期间,体温高于37.5℃(或比常体温高1℃以上)的婴幼儿、小儿。
二、合理用药1、根据孩子体温改变,通常一次1粒,单次最多2粒,24小时最多6次,每次间隔4小时;2、一般情况下,温度可下降1-2℃时可应当停止用药(婴幼儿、儿童体温大于37.5℃时,可继续服用);三、用药注意事项1、在使用退热栓时,应该选择正宗药品制剂为主;2、孩子正在服药,过程中也需要对孩子进行定时的记录体温;3、小儿使用退热栓时,一定要注意把握用药剂量,不要多用;4、严重贫血或体型异常的儿童,需要凭医生诊断或检查结果后才能进行使用;5、婴儿以及18个月之内的儿童使用退热栓前,应当先征得医生的意见;6、心血管系统实体有病变,慢性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7、小儿使用退热栓时,要提前喝够水,经常定期量体温,以减少用药量;四、日常护理1、小儿发热期间要量体温,孩子烧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婴儿;2、通过凉爽的外界环境(孩子穿着适宜的衣服,在不过分冷热环境下休息)和凉水洗澡(保持小儿头部温度在37℃),来降低孩子的体温;3、发热期间注意补充小儿的水分;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低温环境,室外出行也要注意防护;5、保持婴儿房室内良好卫生,改善小儿空气环境;6、及时向医生求助,避免因没有及时寻求治疗而使病情恶化;总之,小儿退热栓可以作为有效的降温药物使用,但需要家长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其正确用药量。
应当遵守医生的指示,精准使用,定期监测体温,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贫血的情况,改善孩子的发热病情。
儿科应用退热药时应遵循的原则
1、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可使用物理降温(降温贴、冰帽、冰毯、温水沾浴等)或作用缓和的中药来退热。
2、腋下温度38.0°C以下的发热患儿,如果精神状态好,一般状况良好,查体无明显心、肺、脑受损的表现,同时玩耍、学习、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可暂不使用退热药,必要时可应用物理降温。
3、腋下温度38.0-38.2°C的患儿,可参照上述原则处理。
而针对于既往曾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危重疾病或伴有明显因发热导致不适的患儿,可放宽退热药使用指征。
4、≥2月龄,肛温≥39℃(或腋下温度超过38.2°C)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情绪低落的患儿可选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6月龄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二者对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5、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患儿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迅速降温,不推荐以物理降温为主的退热措施,建议使用退热
药物。
应避免急骤退热,并警惕可能出现的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6、任何年龄小儿均不推荐使用冰水或乙醇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7、糖皮质激素不是退热药,不推荐将其作为退热药盲目用于儿童退热。
8、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效果要好,用法用量按各自剂量和间隔时间。
儿童退热药物应用及护理儿童在发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帮助控制体温,缓解不适感。
但是儿童退热药物的使用要注意药物的种类选择、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
儿童退热药物的种类选择和用药剂量:1. 对于婴幼儿和幼儿,可以选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退热药物。
布洛芬对防止发热引起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则适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头痛和身体不适。
2.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使用布洛芬的剂量为每公斤10-1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每公斤10-15毫克。
但是,在使用退热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店药师,以确定适合儿童的剂量。
儿童退热药物的使用频率:1. 使用退热药物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且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频率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4-6小时给儿童使用一次退热药物。
但是,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24小时,如果热度持续高温,建议及时就医。
2. 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如果体温下降,可以适量减少退热药物的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退热药物的护理措施:1. 给儿童使用退热药物时,可以将药物服用前稍微加一些温水,以帮助儿童吞咽和吸收药物。
2. 忌口儿童使用退热药物时,应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3. 增加儿童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疲劳,有助于儿童恢复体力和增强抵抗力。
4. 保持儿童室内空气流通,并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环境中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 监测儿童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及时了解儿童的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并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同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儿童的康复。
当然,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还需注意儿童退热药物的存放,远离儿童的触及范围,并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性和保质期。
儿童退热栓使用方法退热栓是一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形式,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发热的儿童。
下面将介绍儿童退热栓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使用退热栓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指导。
请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准确使用退热栓。
1. 首先确认孩子的体温是否处于需要退热的状态。
通常来说,当孩子的体温超过38℃时,我们可以考虑给他们使用退热栓。
2. 在给孩子使用退热栓前,要确保双手清洁卫生。
可先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3. 接下来,取出一个退热栓。
请注意不要将退热栓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导致药效变化。
可以使用封闭袋子或容器存放其他未使用的退热栓。
4. 将退热栓握在手中,然后轻轻插入孩子的肛门部位。
注意插入的深度不要过深,通常仅需插入肛门约1-2厘米即可。
5. 插入后,请确保手部和孩子的肛门部位保持清洁,可以使用湿巾或洗手液清洁。
6. 在孩子使用退热栓后,请尽量让他们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剧烈活动。
平躺或坐着的姿势对于退热的效果更佳。
7. 等待一段时间,退热栓会逐渐溶解在孩子的体内。
孩子可能会感觉到肛门附近有一些不适,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有其他不适症状或复发发热,建议及时就医。
重要提示:- 使用退热栓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准确使用剂量,不得滥用。
- 请勿使用受损或过期的退热栓。
- 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后再使用退热栓。
- 在使用退热栓期间,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和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儿童退热栓是一种方便易用的退热药物形式。
正确地使用退热栓,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发热症状,提高他们的舒适度。
但是,在使用前请务必阅读药品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指导,同时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关于儿童药物退热叙述正确的
摘要:
1.儿童药物退热的重要性
2.儿童药物退热的常用药物
3.儿童药物退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4.儿童药物退热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5.结论:儿童药物退热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文:
儿童药物退热对于儿童发热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及时正确地使用退热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儿童药物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都有良好的退热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布洛芬适用于6 个月以上的儿童,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 个月以上的儿童。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在使用儿童药物退热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发热是身体的自我防御反应,因此,在体温不超过38.5℃时,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其次,退热药物只是缓解发热的症状,并不能治愈引起发热的病因,因此,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寻找发热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最后,退热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的来说,儿童药物退热是儿童发热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地使用退热药
物,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发热症状,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及应用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及应用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重要问题。
退热药物是指用于降低儿童体温的药物,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下面将从安全性、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剂量,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使用量。
另外,儿童退热药物的种类也要选择合适的,有些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是被禁止的,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
其次,儿童退热药物的应用方法也需要家长们了解和掌握。
一般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退热常用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儿童因感冒、发热等引起的轻度疼痛和退热,常见的商品有小儿止痛糖浆、小儿退热栓等。
布洛芬适用于儿童因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退热,常见的商品有小儿布洛芬颗粒剂。
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给药间隔进行给药,最好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器具进行测量和口服。
此外,儿童退热药物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长期使用过量会导致肝脏损伤,因此应控制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布洛芬在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溃疡、出血。
因此,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儿童退热药物的安全性及应用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使用儿童退热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选择适合的药物,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此外,要注意儿童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们应提高自己的医疗意识和药物安全知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用(曲靖市妇幼医院云南曲靖655000)【摘要】当小儿腋温>39℃,持续产生发热症状,会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并加快患儿体内的各种营养素代谢,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并可引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合理使用退热药可迅速降低患儿体温,缓解症状。
然而目前退热药物品种很多,有单一成分,也有复方制剂,主要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或者相似,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儿童基本的用药原则为安全第一,有效第二,所以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用恰当的退热药物和应用剂量[2]。
而小儿出现持续高热,父母很容易由于慌乱不恰当地选择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容易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
所以如何合理选择小儿退热药物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几种临床常见的小儿退热药物进行简要综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小儿;退热药;合理选用【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28-01 1 水杨酸类代表药物: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片1.1 阿司匹林可以选择性地乙酰化细胞内环氧化酶,抑制其活性,使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逐渐调节患儿体温至正常。
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作用,作为小儿退热药应用比较广泛,3岁以上儿童可使用。
服用后会产生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以及哮喘等,其中以哮喘最常见。
长期服用会出现听力下降、可逆性耳鸣等水杨酸反应,大量服用时很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或者胃溃疡,同时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少数病例会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等过敏反应。
1.2 赖氨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结合所形成的,可以注射给药,见效快且毒性有所降低,其退热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止前列腺素致热因子合成。
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少,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引发胃肠道反应;出现头痛、耳鸣等水杨酸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引发出血倾向;损害肝肾功能;引发过敏反应,其中哮喘最常见;12岁以下患儿使用该药可发生瑞氏综合征。
社区用药指导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0年第30期(第12卷总第255期)25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可采用序贯间歇静脉滴注法,和氨基糖苷类的白天用药间隔时间尽可能延长,抗菌效果更好,同时不良反应大为减少。
时间药理学动物实验显示:下午14:00给予庆大霉素或异帕米星与其他时间相比,其肾内药物浓度最高,对肾毒性也最强,故应避免在此时用药。
庆大霉素大剂量给药(200mg /kg),测定30天内动物体重,发现白昼给药组动物体重下降则明显较夜间组给药快。
青霉素皮试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对5例过敏性体质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表明皮试阴性率在7:00~11:00最低,23:00最高,所以在夜间做青霉素皮试要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大[6]。
氨基糖苷类大多数在人体及动物体内活动期毒性小,血液浓度低,排泄快,而休息期相反[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20:00给药对肾损伤最大[8]。
在临床应用注射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溶媒的选择、溶液放置的时间、输液浓度、输注速度、联合用药、给药顺序、给药时间,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重视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1 许树梧.临床用药精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1.2 刑孔祥. -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在输液中的配伍及稳定性[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15(2):323 崔洁,郭中固,李志光,等.环丙沙星与庆大霉素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1):495.4 王睿,刘卫.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单用或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3,18(5):383.5 连家建,唐青云.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联用的协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1):45.6 吴坚,胡建海,方黎明.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中的实用价值[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43.7 陈萍,周广耀.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139-140.8 杨笑笑,李妍,胡艳萍.浅谈药物的时间药理学及时间治疗学.哈尔滨医药2003,23(4):32.儿童退热药物及合理选择刘 蕾 陈 勇 白 洁134100吉林省通化县医院do:i 10.3969/.j issn .1007-614x .2010.30.022小儿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多由感冒引起,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扁桃体炎、肺炎、麻疹、脑膜炎等,退热药物只是对症改善发热症状,无抗菌抗病毒作用,因此,在选择使用退热药物之前应积极查找病因,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儿童发热临床应用细则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致热原的反应,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儿舒适度。
对于发热儿童应重点评估患有严重疾病的危险性及查找病因。
2月龄以上高热伴明显不适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应注意特殊情况下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一、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1)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临床指南推荐用于儿童发热对症处理的治疗药物。
(2)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布洛芬为丙酸衍生物,二者均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两药均抑制环氧酶(CoX)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解热作用。
(3)给药剂量适当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较少。
对乙酰氨基酚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尊麻疹、药物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布洛芬一般为轻度的胃、肠部不适,偶有皮疹、耳鸣、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Q二、儿童发热管理的目标(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积极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三、儿童发热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1)遵循五R原则:即合适的病人(rightpatient)合适的药物(rightdrug)、合适的剂量(rightdose)>合适的给药时间(righttime)>合适的给药途径(rightroute)o除了坚持合理用药的5R原则,还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特殊情况下应用问题等。
(2)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238.21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呻噪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3)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儿童退热药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生病发烧,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一看到小朋友发烧,就要给他吃降温药,甚至带去医院打吊针降温,殊不知儿童退热药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
使用药物降温需要注意什么
(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所以新生儿发热不采用药物降温。
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亦应慎用退热药。
(2)既往有退热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应禁用退热药。
对过敏体质的患儿应用退热药时亦应慎重。
(3)应用退热药时要严格按规定剂量服用,如用量过大常常会使患儿汗出过多而致虚脱。
如用量太小往往又达不到降温效果。
(4)服用退热药前要注意看一下药品的有效期限,过期的药品不能服用。
否则不仅达不到退热目的,反而会引发不良反应。
(5)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多饮水。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汗出过多而引起虚脱,而且有利于毒素排泄。
(6)退热药千万不可长期服用,否则会引起急慢性中毒。
另外,不要见到发热就给予药物降温,一般体温在39℃以下最好不用药物来降温,可先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7)使用退热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该药有无禁忌症。
如严重肝脏损害、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患儿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
有哮喘史的患儿也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哮喘发作。
氨基比林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用药期间如发现粒细胞减少要立即停药。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
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