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47.36 KB
- 文档页数:4
文件编号:TP-AR-L2443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正式样本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清洗间或区域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
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
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粗加工管理制度范本1、食堂粗加工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2、加工前认真验收原材料是否符合卫生质量要求,严禁加工不合格原料。
3、待加工原料进行清洗后,分类存放,按存放时间进行前后加工,防止交叉污染。
4、按用途进行原料加工,加工后严禁落地存放,冷冻食品应解冻后进行粗加工,加工时避免损伤鲜活水产品肉质。
5、水产品和肉类产品加工应除尽污秽杂质,用专用清洗池清洗,用专用菜板、专用刀进行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6、叶菜类摘除不可食部分,用洗菜池清洗干净后,用专用案板、专用刀具,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7、根茎类。
在洗菜池中清洗干净外皮,需去皮处理的,去皮后再次清洗,然后用专用菜板、专用刀具,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8、配备有盖的污物桶,泔水桶,每日工作后垃圾日产日清,污物桶,泔水桶存放点随时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9、负责人随时监督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操作情况。
粗加工管理制度范本(2)一、制度目的为了保证粗加工工作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粗加工作业。
三、职责与权限1. 粗加工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粗加工工作的进行;负责制定和修订粗加工工作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负责对粗加工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定。
2. 粗加工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工作任务,并负责当班期间的安全生产;及时上报工作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四、作业准备1. 质量准备准备工作前,需要核对所需的原材料、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2. 安全准备准备工作前,需要检查设备、工具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可靠,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 操作准备准备工作前,需要对操作流程、工艺参数进行了解和掌握,确保能够正确操作。
五、作业操作1. 操作规范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按照操作流程和工艺参数进行作业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制度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制度是餐饮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食品的安全和顾客的健康。
为了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制定一套完善的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1. 粗加工场所卫生(1)粗加工场所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避免潮湿、积水。
(2)粗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粗加工场所内的垃圾桶应加盖,避免异味散发。
2. 粗加工工具卫生(1)粗加工工具应采用不锈钢铁器或食品级塑料制品,避免使用生铁、铜、铝等易生锈的工具。
(2)粗加工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3)粗加工工具应分类使用,生食和熟食工具不得混用。
3. 粗加工操作卫生(1)操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2)操作人员应按照食品加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食品。
(3)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食品与地面、设备接触,防止污染。
4. 原料验收卫生(1)原料应来源于正规渠道,具备相关资质证明。
(2)原料验收时应检查是否有腐烂、变质、污染等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得入库。
(3)原料应按照种类、批次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三、食品切配卫生制度1. 切配场所卫生(1)切配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地面平坦、防滑。
(2)切配场所内的垃圾桶应加盖,避免异味散发。
(3)切配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2. 切配工具卫生(1)切配工具应采用不锈钢铁器或食品级塑料制品,避免使用生铁、铜、铝等易生锈的工具。
(2)切配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3)切配工具应分类使用,生食和熟食工具不得混用。
3. 切配操作卫生(1)操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2)操作人员应按照食品加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食品。
(3)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食品与地面、设备接触,防止污染。
粗加工管理制度范本1、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要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场所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加工肉类、水产类、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盛装海水产品的容器要专用。
3、各种食品原料不得就地堆放。
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必须先检查质量,发现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不得加工。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无杂草、无烂叶。
5、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肉类清洗后无血、毛、污,鱼类清洗后无鳞、鳃、内脏,活禽宰杀放血完全,去净羽毛、内脏。
6、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
7、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8、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粗加工管理制度范本(二)1、食堂粗加工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2、加工前认真验收原材料是否符合卫生质量要求,严禁加工不合格原料。
3、待加工原料进行清洗后,分类存放,按存放时间进行前后加工,防止交叉污染。
4、按用途进行原料加工,加工后严禁落地存放,冷冻食品应解冻后进行粗加工,加工时避免损伤鲜活水产品肉质。
5、水产品和肉类产品加工应除尽污秽杂质,用专用清洗池清洗,用专用菜板、专用刀进行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6、叶菜类摘除不可食部分,用洗菜池清洗干净后,用专用案板、专用刀具,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7、根茎类。
在洗菜池中清洗干净外皮,需去皮处理的,去皮后再次清洗,然后用专用菜板、专用刀具,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8、配备有盖的污物桶,泔水桶,每日工作后垃圾日产日清,污物桶,泔水桶存放点随时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清洗间或区域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
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
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食品粗加工切配卫生管理制度1. 引言食品粗加工切配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保障。
为了确保食品粗加工切配环节的卫生管理,减少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制定食品粗加工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制度目的食品粗加工切配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品粗加工切配环节的卫生安全,预防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保证食品产品的质量。
该制度旨在明确粗加工切配的操作规程、可行性措施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建立有效的卫生管理体系。
3. 适用范围食品粗加工切配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粗加工切配作业的人员,包括厨师、切配员等相关岗位。
同时,该制度也适用于所有食品粗加工切配操作的场所,例如餐厅、食品加工厂等。
4. 术语和定义本制度涉及到以下术语和定义的解释:•食品:指用于人类食用或者饲料的物质。
•粗加工:指对食品进行初步的物理加工,包括切割、砍碎、除去不需要的部分等操作。
•切配:指将食品进行切割、切丝、切块等加工操作。
•卫生:指预防疾病传播的实践和原则,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5. 卫生管理措施5.1 人员卫生要求•所有从事食品粗加工切配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清洁、穿戴整洁工作服等。
•在工作期间,人员不得吸烟、随地吐痰或做出其他危害卫生的行为。
•人员患有传染病或胃肠道疾病时,不得从事食品粗加工切配作业,并应及时上报和接受治疗。
5.2 环境卫生要求•食品粗加工切配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有垃圾堆积或其他污染源。
•场所内应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并保持洗手用具的清洁和可用性。
•确保场所通风良好,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变质。
5.3 食品卫生要求•采购的食材必须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保证无过期食品的使用。
•食品在粗加工切配前必须进行清洗和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有害物质。
•切割工具和切割板等加工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并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场所、设备和人员,并与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操作规程和清洁消毒等相关管理制度相衔接。
第三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遵循卫生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健康、符合法律法规的原料和配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无毒。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机构为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制定食品卫生监督检查计划、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场所负责人应具备相关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负责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组织、指导和监督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卫生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第六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食品安全隐患。
第七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确保设备、场所和人员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检查结果应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八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场所应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程和卫生管理的有效执行。
第三章原料与配料管理第九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配料应来源合法、合规,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原料和配料。
第十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和使用管理措施,确保原料和配料的品质和安全。
第十一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严格区分不同食品的加工和切配区域,避免不同食品交叉污染。
第十二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将原料和配料储存于设计合理、卫生标准的储存设施中,禁止将食品沾污于地面或其他不洁物品上。
第十三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保持食品原料和配料的卫生干净,严禁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第十四条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储存设施,避免细菌和病毒滋生,并注意储存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正式版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正式版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清洗间或区域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
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
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7.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食品加工是将原始食材经过加工处理,制成可直接或经过简单加热等处理后食用的食品的过程。
而粗加工和切配则属于较为基础的食品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方法已经成为现代饮食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卫生问题,如细菌滋生、采购不合格的食材、使用不合格的设备等。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问题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的卫生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卫生管理制度为了确保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的卫生安全,应该建立全面的卫生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些应该实施的卫生管理制度。
1. 人员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人员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体检,并且定期更新自己的体检记录。
同时,在加工食品前,应该进行洗手,并穿上统一的工作服和帽子。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个人卫生,禁止在加工区域吃东西或喝水,以免污染食品。
对于持续不适或生病的员工,应该进行休息或就医,以免传染给他人。
2. 食材卫生管理制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该选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食材。
在从供应商采购食材时,应该对其进行检查,并将检查记录保留在案。
对于采购回来的食材,应该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应该定期对食材进行检查,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
3. 设备卫生管理制度设备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使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材质、适用范围和操作规范。
同时在使用设备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无法清洗的设备,则需要涂上专门的消毒剂或包覆保护膜。
4. 工艺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过程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合理使用加工设备,保持食品加工区域的干净整洁;•对于各类食材的加工操作,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尽量减少食材的损失;•加工过程中应该进行规范的计量操作,保证食材的比例和质量;•当食品加工完毕后,需将加工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模版1. 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与卫生。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2. 培训要求2.1 所有从事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卫生和工艺操作规程。
2.2 对于新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3 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员工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3. 人员卫生3.1 所有员工必须穿戴清洁、合适的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3.2 就餐前和使用洗手间后,员工必须彻底洗手,并使用洗手液进行消毒。
3.3 禁止员工在生产区域吸烟、嚼食或饮食。
3.4 员工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开展相关医疗活动期间,应当停止工作,并提供相关证明才能复工。
4. 设备卫生4.1 所有设备必须定期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4.2 生产结束后,设备必须彻底清洗,保持干燥和无异味。
4.3 如有设备故障或发现异物,必须立即报告,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5. 原料卫生5.1 所有原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源,并具备相关合格证明。
5.2 原料必须进行外观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原料应立即拒收。
5.3 过期、变质或有异味的原料必须立即淘汰,并进行记录。
6. 温度控制6.1 所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细菌滋生。
6.2 工作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食品变质。
6.3 温度记录必须按要求进行,并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验。
7. 水源及用水卫生7.1 水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
7.2 每天开工前必须进行自来水质检查,确保水源安全。
7.3 水质检测记录必须保存,如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8. 废物处理8.1 废物必须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理、处理。
8.2 废物处理场所必须保持清洁,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8.3 废物处理记录必须详细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验。
9. 交叉污染防控9.1 不同食品之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食品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验收、储存、清洗、加工、切配、包装、运输等。
1.3 食品加工及切配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二、原料采购与验收2.1 原料采购应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2.2 采购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识别新鲜、合格的原材料。
2.3 原料采购应遵循“新鲜、优质、安全”的原则,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有毒有害、来源不明的食品原料。
2.4 原料验收应由专人负责,对原料的外观、标签、保质期等进行检查,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5 验收合格的原料应进行登记,并按照种类、规格、批次等分类存放。
三、储存与保管3.1 食品原料应按照种类、规格、批次等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2 食品原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阴凉、卫生的场所,禁止存放于潮湿、高温、有异味的地方。
3.3 食品原料的存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过期、变质。
3.4 食品原料应定期检查,发现变质、腐败的原料应立即处理,禁止使用。
3.5 储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虫、防鼠、防蝇、防尘等设施,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四、清洗与加工4.1 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杂质、农药残留等。
4.2 清洗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维护。
4.3 清洗后的食品原料应进行分类,避免交叉污染。
4.4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的原则,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5 加工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维护。
五、切配与包装5.1 切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卫生知识,确保食品的切配质量。
5.2 切配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维护。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环节的全部员工,包含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
二、管理标准1.食品加工区域:–食品加工区域应设立明确的区域标识,区分不同食品的加工区域,避开交叉污染;–加工区域内的地面应平整、无积水,并保持清洁干燥;–加工区域内应配备充分的照明设施,保证工作人员操作的安全和正常。
2.设备与工具的管理:–食品粗加工和切配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消毒,并进行记录;–每个工作日结束时,应对设备进行清洁和彻底消毒,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和修理;–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3.原材料和包装的管理:–进货原材料应来源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含但不限于有效期、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货原材料应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装料子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过期或损坏的包装料子。
4.人员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应穿着乾净、工作服乾净,头发应整齐,及时洗手并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在疾病显现时及时停止工作,并向上级报告;–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并掌握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5.垃圾与废弃物处理:–企业应设立明确的垃圾分类回收区域,并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回收桶;–垃圾和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并妥当处理,防止产生异味和繁殖病菌;–垃圾分类处理记录应存档备查。
三、考核标准1.食品加工区域的管理:–加工区域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清洁干燥;–加工区域是否设立明确的区域标识;–加工区域内照明设施是否正常。
2.设备与工具管理:–设备和工具是否定期消毒,是否记录消毒时间和使用人员;–设备和工具是否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清洁和彻底消毒;–设备和工具是否依照保养维护和修理计划进行维护。
3.原材料和包装管理:–进货原材料是否来源可靠,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货原材料是否进行验收,并进行验收记录;–包装料子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清洗间或区域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
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
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7.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
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使用或冷藏。
8.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放在层架上。
9.加工后的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
10.加工后的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
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做到一拣(拣去腐烂的、不能吃的)、二洗、三浸(必须浸泡半小时)、四切(按需要切型状)。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环节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适用于食品粗加工及切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二、基本要求1.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制度一、目的为规范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食品粗加工及切配环节。
三、职责1.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对食品粗加工及切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食品粗加工卫生要求1. 食品原料采购(1)采购的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具有合法的来源证明。
(2)采购人员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识别食品原料的质量。
2. 食品原料验收(1)食品原料进入生产场所时,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验收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评估。
3. 食品原料储存(1)食品原料应按照类别和性质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原料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
4. 食品原料加工(1)食品原料加工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2)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清洁的设备和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3)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应进行有效的储存,确保其新鲜度和质量。
五、食品切配卫生要求1. 切配工具和设备(1)切配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2)切配工具和设备应根据用途进行分类,避免交叉污染。
2. 切配人员(1)切配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食品切配操作。
(2)切配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食品。
3. 食品切配过程(1)食品切配应在清洁的切配台上进行,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2)食品切配过程中应遵循“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为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目的1.1 确保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2 规范食品粗加工及切配操作流程,提高食品加工效率。
1.3 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食品粗加工及切配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2.2 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食品加工人员。
三、职责3.1 食品加工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本管理制度。
3.2 食品加工人员负责遵守本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3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内容4.1 食品原料采购4.1.1 采购人员应具备食品采购相关知识,了解食品原料的卫生要求。
4.1.2 采购人员应按照采购计划,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
4.1.3 采购人员应检查食品原料的包装、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食品原料的合法性。
4.2 食品原料验收4.2.1 验收人员应具备食品验收相关知识,了解食品原料的卫生要求。
4.2.2 验收人员应按照验收标准,对食品原料进行感官检查、包装检查、标签检查、生产日期检查、保质期检查等,确保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
4.2.3 验收人员应在食品原料入库前完成验收工作,不合格的食品原料不得入库。
4.3 食品原料储存4.3.1 食品原料应按照种类、性质、卫生要求等分类储存。
4.3.2 食品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鼠、防蝇、防虫、防霉、防污染的环境中。
4.3.3 食品原料应离地存放,离墙存放,离顶存放,确保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
4.3.4 食品原料的储存温度应符合卫生要求,冷藏食品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
4.3.5 食品原料的储存期限应符合卫生要求,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不得使用。
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及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定旨在规范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的人员和单位。
二、基本原则1. 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证食品安全。
2. 强调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过程的卫生管理,防止食物污染和交叉污染。
3. 提倡员工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基本规定1. 工作场所- 保证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场所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害虫。
- 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区域与卫生间、储存区、办公区等分开,严防交叉污染。
- 室内通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转,保证空气流通。
2. 员工健康管理- 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 着装整洁,严禁穿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服装、鞋袜等。
- 员工应定期接受食品卫生与安全培训,增强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3. 设备与器具- 设备应定期检修和清洁,保证正常工作,避免食品污染。
- 切割工具应专用,清洗后进行消毒,严格管理。
4. 原料进货- 食品成分原料应具备合格证明,并保证新鲜、无异味。
- 定期检查供应商合法合规情况,并建立档案。
5. 小组管理- 食品成分粗加工及切割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
- 加强团队沟通,及时进行工作交接和问题反馈。
四、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场所前,应先进行必要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戴好工作帽、口罩和手套等。
2. 操作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对所需的食材进行适当的粗加工和切割。
3. 切割过程中需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避免刀具滑动和伤害。
4. 切割完成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清除食材残渣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5. 完成工作后,操作人员应做好清洁、消毒和整理工作,保持工作区域的卫生和整洁。
五、监督与检查1. 组织定期内部检查,以确保规定的执行情况和安全卫生要求。
2. 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检测,保证食品成分的卫生安全。
粗加工切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为规范餐饮服务粗加工、切配工作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3、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4、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5、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6、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7、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8、加工结束应及时清理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9、在专用洗托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洗拖布。
不得在食品原料清洗水池内清洗拖布。
单位(盖)年月日粗加工切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一、总则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粗加工切配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粗加工切配作业的所有环节和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参与方。
二、责任分工1. 公司责任(1)公司应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
(2)公司应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更新,确保其正常使用。
(3)公司应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3934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分设肉类、水产类、蔬菜原料加工清洗间或区域池,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
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
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
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7.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
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使用或冷藏。
8.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放在层架上。
9.加工后的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
10.加工后的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
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做到一拣(拣去腐烂的、不能吃的)、二洗、三浸(必须浸泡半小时)、四切(按需要切型状)。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