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67.59 KB
- 文档页数:1
臂丛神经损伤护理常规【定义】臂丛神经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
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
发病急,预后好。
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臂丛损害不包括在内。
【病因】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
【临床表现】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
1.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1.2、锁骨下臂丛损伤。
3.放射性臂丛损伤。
4.产瘫。
【辅助检查】1、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2、影像学检查臂丛根性撕脱伤时,CTM(脊髓造影加计算机断层扫描)【处理原则】对常见的牵拉性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即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损伤部进行理疗,如电刺激疗法,红外线,磁疗等,患肢进行功能锻炼,防治关节囊挛缩,并可配合针灸,按摩,推拿,有利于神经震荡的消除,神经粘连的松解及关节松弛Q观察时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
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①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切割伤,枪弹伤,手术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探查,手术修复Q②臂丛神经对撞伤,牵拉伤,压砸伤,如一名缺位节前损伤者应及早手术,对闭合性节后损伤者,可先经保守治疗3个月Q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探查:保守治疗后功能无明显恢复者;呈跳跃式功能恢复者如肩关节功能未恢复,而肘关节功能先恢复者;功能恢复过程中,中断3个月无任何进展者。
③产伤者:出生后半年无明显功能恢复者或功能仅部分恢复,即可进行手术探查。
2、手术方法臂丛探查术: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术;锁骨下臂丛神经探查术;锁骨部臂丛神经探查术3.、根据手术中发现处理原则如下: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神经移位术【护理问题】1疼痛、无力与臂丛神经损伤有关2,肌肉萎缩于不能自主活动有关【护理措施】1.臂丛神经的损伤对患者上肢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患肢功能的缺失使患者失去部分自理能力,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识别与护理发布时间:2022-09-19T06:30:07.93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曾靓妮易晓芸杨栗茗[导读]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多与分娩期间的牵拉有关,倘若未及时治疗,曾靓妮1,2 易晓芸1,2(通讯作者)杨栗茗1,2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多与分娩期间的牵拉有关,倘若未及时治疗,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需尽早进行影像学诊断。
尽管磁共振成像已经在成年人臂丛神经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概述、解剖、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护理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neonatal brachial plexus palsy, NBPP)又称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是由于分娩时过度牵拉胎儿颈部,使新生儿臂丛神经纤维撕伤或断裂,表现为肌肉的麻痹,多发生于临床产妇分娩时,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病症[1]。
臂丛神经的作用在于对手臂运动、感觉形成支配[2]。
虽说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儿会发生永久性麻痹,加剧家庭及社会负担。
数据显示[3],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病率为活产儿中0.12‰~3.6‰,分娩过程中多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损伤自然恢复率可达66%-92%。
倘若未能自然恢复,需根据损伤类型、程度加以处理,保障良好的预后。
由于NBPP早期识别较为困难,因此本文就NBPP的解剖、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与护理NBPP。
1. 臂丛神经解剖臂丛神经是由颈5至颈8神经根腹侧分支及胸1神经根构成,各支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在其行程中不断分合,从而形成三干(颈5~6联合成上干;颈7单独组成中干;颈8及胸1形成下干)、六股、三束及五大分支(即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和肌皮神经)。
分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和预后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后,总结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1996~2006十年间发生10例臂丛神经损伤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中有5例分娩前发现巨大儿,有3例未发现巨大儿(产后发现),经对症治疗后,7例生后第5天开始不同程度恢复,2~3月恢复正常,1例2月后仍有麻痹,2例随访问半年仍未恢复。
结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难产或阴道手术助产,其预后与损伤类型、损伤的轻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臂丛神经损伤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应重视产前巨大胎儿的诊断及臀位的处理减少肩难产的发生率和正确掌握臀位阴道产的适应症及分娩机转,对减少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巨大儿难产阴道手术助产预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虽不常见,但由于少数患儿会遗留永久性瘫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改善,巨大儿发生率提高,肩难产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因此如何预防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10例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分析,以便于探讨其原因及预防途径。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人对我院1996~2006十年间发生10例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分析。
其中头位9例,臀位1例,9例中巨大儿占5例,其中有3例产前对胎儿估计不足,未考虑巨大儿,另一例为无出肩困难,但有助产史,合并新生儿窒息4例。
1.2 方法:(1)屈大腿助助产法:嘱咐产妇尽力将大腿屈曲并紧贴腹壁,以双手紧抱住大腿或抱膝,以此方式能有效缩小骨盆的倾斜度,提高耻骨联合至数厘米。
(2)前肩娩出助产法:以手伸入阴道触及胎儿的前肩后,趁着出现宫缩时即刻将胎肩推向骨盆的斜径,经牵引下协助胎头携带肩入盆,同时,台下助手一旁协助在耻骨联合下向胎儿前肩进行加压。
(3)后肩娩出助产法:以手伸入阴道后,沿着骶骨弧度逐渐深入,并协助胎后肩的前臀越过胎腹部,然后在握住胎手将其牵引,协助后肩顺利娩出,然后再娩前肩。
儿童神经科实习护士心得体会儿童神经疾病护理的关键要点在我与儿童神经科的实习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儿童神经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关键要点。
我将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我在实习中的体会和护理经验。
关心儿童患者的感受和情绪是护理的第一要务。
儿童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感到害怕、不安和焦虑。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保持温暖而亲切的态度,用温和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与病人交流,缓解他们的恐惧。
在实践中,我会主动与患儿建立起信任关系,逐渐与他们拉近距离,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因为儿童的年龄特殊性和身体特点,对儿童神经疾病的护理需更加细致入微。
对于年幼的患儿,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并及时记录。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我会采用不同的护理技巧,如使用适合儿童的医疗器械,保持观察通道畅通等。
针对儿童患者的体温调节特点,我会特别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感染和受凉,确保他们的舒适度。
在疾病护理中,合理的药物管理至关重要。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药物剂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在给儿童患者投药时,我会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和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会耐心向患儿家长解释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儿童神经疾病护理注重团队合作。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时刻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和患儿的家属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在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患儿个体情况,确保采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与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和配合,也有助于他们对治疗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质量的核心在于关爱患儿的家庭。
儿童神经疾病的治疗需要家长和护士的共同努力。
作为护士,我们要耐心倾听患儿家庭的困惑和疑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在实践中,我会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工作,向家长提供关于康复锻炼、饮食和心理支持的建议。
在儿童康复过程中,我们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协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浅谈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进展陈琦【摘要】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产科及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是由于胎儿臂丛神经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或压迫所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经过积极治疗,患儿远期生存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因而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料,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现状、以及常见的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等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4页(P160-163)【关键词】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作者】陈琦【作者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天津 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主要原因为产伤,损伤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证实主要与为巨大儿、器械助产、第二产程延长、肩难产、臀位难产、多胎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全球发病率为0.38‰~5.10‰,我国目前发病率为5.9‰~17.0‰[1]。
过去研究认为85%~90%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可在患儿生后的2个月内有明显的缓解趋势,但近来关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自然恢复的可能性的研究显示,这个比例被严重的高估[2]。
所以对新生儿臂丛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予积极的康复治疗对患儿远期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臂丛神经损伤分为完全损伤和不完全损伤两大类:不完全损伤患儿多数以受累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经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乐观;完全损伤常合并神经、肌肉组织解剖结构的破坏或不完整,亦或是广泛的神经轴索损伤,常规治疗效果有限,应积极手术探查,积极恢复神经、肌肉组织解剖结构及神经纤维联系数量,为神经修复及功能重建创造条件。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是颈5~6脊神经和上干损伤,多表现为肩、肘关节屈伸肌肉无力或瘫痪。
其余功能缺陷,如伸肘、腕和手的功能主要与颈7~8及胸1脊神经,内侧干和下干损伤有关,但是单纯的下臂丛损伤非常少见[3]。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1 引言1.1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及背景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的损伤,臂丛神经是由颈神经根C5-T1发出的周围神经,主要负责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损伤原因多样,包括创伤、肿瘤、感染等。
1.2 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及病因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占全身周围神经损伤的30%-40%。
其中,创伤是最主要的病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
此外,肿瘤、炎症、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对臂丛神经损伤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在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然而,由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诊治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个体化。
2.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2.1 症状描述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常见的表现有:•感觉异常:受伤区域出现疼痛、麻木、刺痛或蚁行感;•运动功能障碍:患肢力量减弱,部分或全部关节活动受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减少,患肢皮肤干燥;•患肢肿胀: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患肢可能出现肿胀。
2.2 体征表现臂丛神经损伤的体征主要包括:•肌肉萎缩:患肢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感觉减退:受伤区域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振动觉可能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2.3 辅助检查为明确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常需进行以下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和部位;•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等,了解神经通道有无压迫或损伤;•超声检查:观察神经束的连续性和周围组织情况;•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糖尿病、感染等。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21例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07-01【关键词】分娩臂丛损伤康复护理分娩臂丛神经损伤(产瘫)是由于难产、臀位、肩娩出困难等因素,使臂丛神经过度牵拉受损,多见于足月、大于胎龄儿,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因损伤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部位感觉、运动、营养障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1例,经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1个月-2岁。
左侧10例,右侧11例,分娩方式:钳产 13例,吸引产 5例,臀牵引产 3例。
所有患儿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后,行臂丛神经松解术6例,神经吻合术9例,神经移位术3例,腓肠神经移植术3例。
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术后随访6个月-2年,按mallet评分标准评价患儿恢复情况[1],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
2 术前护理2.1 家长的心理护理: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家长思想负担较重,求医心切,担心手术失败等等,易产生焦躁不安甚至抱怨等心理。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应及时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针对家长的心理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的向家长说明患儿神经损伤的病因、目前情况、采用手术治疗原因、修复机制,并讲解神经恢复的过程及时间等,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详细介绍家属配合治疗的护理要点,并鼓励家属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与患儿进行情感交流,以增加患儿的依恋感和安全感;列举以往成功病例,使他们树立康复的信心,使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2 呼吸功能训练:术前发现膈肌抬高或拟行膈神经移位的患儿,应常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小于1岁的患儿,指导家属辅助做扩胸运动和哭笑训练;大于1岁患儿,每天做深呼吸和吹气球的游戏,并嘱家属带患儿做适量的运动, 以增加肺活量,增强肺部代偿能力,为术中、术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前嘱家属为患儿禁食水 6~ 8 h,以避免食物反流和误吸, 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24T10:02:36.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李琰琰[导读]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目的: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患者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28例,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采用患侧肢体保护、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及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法。
结果:通过早期干预患儿的康复护理,相对于康复护理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较护理前臂丛神经损伤状况改善明显。
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患儿神经的健康发育,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在临床上。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临床护理
临床上孕妇在无法正常分娩时,会造成新生儿产伤,其中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
上肢主要神经是通过臂丛神经进行支配的,主要包括颈神经5-8和胸部1脊神经。
在分娩中因过度牵拉及胎儿颈部屈曲,导致臂丛神经损伤或撕裂,进而引起不完全性的肌麻痹,引起新生儿两侧上肢不对称运动,上肢一侧有功能运动障碍;上肢5神经中存在中任何2 联合损伤,手部3神经存在任何1支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手部3神经中存在任何1支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等。
这种强致残性损伤非常难治疗,目前的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巨大儿、骨盆结构异常、肩难产等。
在国外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0.1%左右,国内发生率为0.59%-1.70%之间。
通过早期干预患儿的康复护理,能收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患者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28例。
产妇的年龄21-39岁,胎龄在38-41周,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所有的病例都是经阴道分娩,分析病历是使用胎头吸引并侧切助娩,引发全臂型神经损伤有16例,造成上臂臂丛神经损伤的有12例。
2 护理方法
2.1患侧的肢体保护臂丛神经的损伤表现为患肢的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交感神经出现反应迟缓。
对患儿的侧肢体进行保暖。
做好基础护理,患儿穿清洁和宽松的衣服,加速血液的循环。
失去神经的支配后患组织修复比较慢,要避免压伤、烫伤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2.2 患侧肿胀护理臂丛神经损伤会造成肢体的肿胀,主要由患侧运动功能阻碍和回流静脉作用的减弱而易引起。
当患肢处于在极度关节屈曲或低垂位置时,会出现更加明显的肿胀。
护理时抬高患肢用温水进行局部热敷,局部的血液循环要进行改善可采用轻柔按摩方法,加速水肿消散并吸收。
持续观察患肢变化的周径,了解水肿吸收情况。
患侧一定禁止静脉输液及肌肉或皮下注射。
2.3康复训练患侧肢体当下很多神经外科和儿科医师认为,早期无需对新生儿臂丛神经的损伤进行治疗,肢体的康复训练也不是非常需要。
通过文献显示在1岁以前实施康复训练和保守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患侧肿胀使拮抗肌群及受累肌群失去平衡,会呈现肌肉僵硬和关节挛缩。
康复锻炼中让患儿肢体被动运动,以预防挛缩和粘连情况的发生。
损伤后上臂前 4周固定于胸前,将臂丛神经的张力降低到最小,可减轻疼痛并利用水肿的吸收,对肩关节外旋和外展起到防止作用。
患儿损伤4周以后,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可据各关节的活动范围适度调节,如前屈后伸、内收运动、肩关节外展的内收、肘关节进行性屈曲、内旋和外旋运动、腕关节伸展和屈曲等运动,以上的锻炼每日各5-6次,随着患侧的肌力逐步增加后可进行抗阻力的练习。
另外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
2.4 临床营养辅助新生儿主要是母乳喂养,才能达到患儿生长和发育的要求。
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神经节苷酯、鼠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B等对恢复神经细胞活性有作用的药物,营养中枢作用可通过药物进血脑屏障后产生。
通常一个疗程为1个月,患儿停止15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每3个月完成一个大的疗程。
2.5 家属心理健康教育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时,是系统而且长期的过程。
很多患儿家属感觉治疗周期太长,短时间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加之经济方面消耗太大而最终放弃康复治疗。
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焦虑不安,护理过程中要针对发现的情况进行及时疏导,借鉴一些成功案例向患儿家属介绍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重新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指导患儿父母使用如体触和抚摸等方式,对患儿情感进行互动,有利于发育患儿的神经。
3 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患儿的康复护理,相对于康复护理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较护理前臂丛神经损伤状况改善明显。
臂丛神经损伤相对于新生儿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尤其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更为重要。
在产前主动评估胎儿的大小、警惕骨盆结构是否异常、产程中密切观察、选择的分娩方式要恰当、宫缩调整到良好状态等,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情况就能最大程度被避免。
因此可总结如下,针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采用患侧肢体保护、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及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使患儿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减少新生儿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当然从根本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熟练掌握新生儿臂丛神经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患儿神经的健康发育,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在临床上。
参考文献:
[1]陈秀洁,主编.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442
[2]陈宏英.肩难产4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1,46(2):38-40.
[3]袁文娟.8 例肩难产的助产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