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市发展模式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1.50 KB
- 文档页数:90
东京城市发展形态及交通结构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级的大城市,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交通服务始终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逐步走向国际化。
一、东京城市发展形态(一)土地与人口东京都的行政区域东京作为行政区被称为“东京都”,包括三大部分,即东京23区、多摩地区、太平洋的伊豆群岛等岛屿。
如果以东京为核心,30公里为半径,包括附近的千叶、琦玉、神奈川3县,则构成日本最大的城市圈——“东京圈”。
到2000年,“东京圈”已发展到70公里半径范围,包括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山梨县在内的一都七县。
2000年白天从各地流往东京都的人数,东京圈“一都七县”示意图东京圈占地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城市圈面积稍小,但总人口达到3400万。
中心城区东京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736人,是日本所有辖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且昼夜人口极不平衡,白天人口是夜间人口的倍多。
随着城市中心区发展、地价增加等原因,东京23区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白天人口呈增加趋势,这种情况缓解了城市中心区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通勤高峰期城市交通压力。
(二)经济发展水平东京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万美元,金融业和商业发达。
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东京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
东京霞关一带还聚集着国会议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务省、通产省等内阁所属政府机关。
各种文化机构也密集于此,其中有全国80%的出版社和设备先进的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国立图书馆等。
东京的大学占日本全国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就读的学生则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东京音乐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等。
二、东京交通结构规划(一)东京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大规模的市郊铁路系统。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里程为公里,其中包括超过1900公里的铁路系统,连接东京都周围的神奈川、琦玉、千叶三县。
同时,短编组的城市型列车建立起便利的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联合大规模的铁路系统实现了通勤交通。
东京城市发展形态及交通结构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级的大城市,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交通服务始终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逐步走向国际化。
一、东京城市发展形态(一)土地与人口东京都的行政区域东京作为行政区被称为“东京都”,包括三大部分,即东京23区、多摩地区、太平洋的伊豆群岛等岛屿。
如果以东京为核心,30公里为半径,包括附近的千叶、琦玉、神奈川3县,则构成日本最大的城市圈——“东京圈”。
到2000年,“东京圈”已发展到70公里半径范围,包括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山梨县在内的一都七县。
2000年白天从各地流往东京都的人数,东京圈“一都七县”示意图东京圈占地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城市圈面积稍小,但总人口达到3400万。
中心城区东京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736人,是日本所有辖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且昼夜人口极不平衡,白天人口是夜间人口的倍多。
随着城市中心区发展、地价增加等原因,东京23区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白天人口呈增加趋势,这种情况缓解了城市中心区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通勤高峰期城市交通压力。
(二)经济发展水平东京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万美元,金融业和商业发达。
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东京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
东京霞关一带还聚集着国会议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务省、通产省等内阁所属政府机关。
各种文化机构也密集于此,其中有全国80%的出版社和设备先进的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国立图书馆等。
东京的大学占日本全国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就读的学生则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东京音乐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等。
二、东京交通结构规划(一)东京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大规模的市郊铁路系统。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里程为公里,其中包括超过1900公里的铁路系统,连接东京都周围的神奈川、琦玉、千叶三县。
同时,短编组的城市型列车建立起便利的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联合大规模的铁路系统实现了通勤交通。
政府规划主导下的东京世界城市发展模式内容简介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的以东京为主的都市优先发展战略,使其成为全国工业中心。
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
东京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大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推动的。
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功能的聚集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并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大都市圈的基础。
东京城市建设和开发多以国家政策理念为中心,以大型国家和区域性项目开发为载体进行。
国家对其集中投资发展的国策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世界城市城市规划大都市圈一、近代东京的城市发展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充分认识到其与西方的差距,确立了以东京为主的都市优先发展战略。
东京超越大阪一跃成为全国工业中心。
伴随工业化发展而来的是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战期间,日本人口第一次向东京等大都市集中,短短20年,东京人口增加了三倍,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东京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大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推动的。
由于增加了工业城市的性质,以及随着产业资本、人口及以四大财阀为首的企业中央管理功能向东京的集中,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功能的聚集为东京日后成为世界城市并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奠定了基础。
二、高速发展的东京与世界城市的形成(一)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在战后复兴阶段城市建设的中心是住宅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控制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其主要政策目标之一。
在区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制度性框架的构筑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将城市建设与开发纳入法制的轨道。
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京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推进,很大程度上是以国家政策的理念为中心,以大型国家和区域性项目开发为载体而进行的。
2、经济高速增长期各类产业设施进一步向东京及首都圈聚集,交通堵塞、基础设施不足,居住环境恶化、开放空间缺乏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
此时的城市政策不再是消极的控制,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通过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实施,引导产业功能布局和城市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