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第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育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7
第1框严也是一种爱课前准备: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伦理,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
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
②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③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④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
⑤能够感染学生的例子,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阅读感悟——爱的冲突(见附录)活动内容:引导思考: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试举一例。
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
二.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活动内容:连续性提问: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如果有,请具体说明。
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冲突的不快,体会逆反心理造成的影响亲子关系、伤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认识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
这样能让学生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不任性,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
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事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
2.1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 能力目标}学会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感受父母的爱,领悟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并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难点: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演示中学生小齐与父母大吵一架,离家出走。
当老师与其谈话小齐却说“我真希望我是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
老师听了非常的紧张,也很苦恼。
俗话说:三年一代沟。
老师生怕自己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想法不是特别的了解,不能很好的帮助“风”。
问:同学们,你们能帮和老师一起来帮助他吗?这个故事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小齐和他(她)的父母之间出了点问题,产生了矛盾。
活动一:《争当福尔摩斯》:1.猜猜小齐与父母之间出了什么问题?2.说说自己与父母曾有过的摩擦。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长大”与“长不大”的矛盾,年龄差距以及由于年龄差距导致的代际差异、父母的错误教育理念和滞后的观念、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而自制能力弱…………)4.结果推理:小齐与父母的关系将会如何?结果一:问题解决,感情加深结果二:问题没有解决,矛盾加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最大的两种可能性)昨天深夜老师收到了小齐发的一条信息:“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恨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就知道逼我读书,还一定要我考上重点中学,我就像个囚犯一样,没有自由,只有服从。
他们一定要我读书,我就偏不读,呵呵,这不,我还偷偷跑出来上网了呢。
”学生讨论1.一个“偏”字说明这时的小齐已经出现了什么心理?2、这种心理的表现是什么?3、结合小齐的信息说说为什么小齐会出现这种心理?活动二:《小小辩论手》活动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作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主题是:应不应该反抗父母?活动结束评出胜方和最佳辩手。
第1框严也是一种爱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教研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认识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会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本质及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赞赏自己的正确行为,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悔意;尊重父母,同时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学会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有户人家,门口贴着一幅对联:“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要带来欢乐。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幅对联的用意吗?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当有人问及贴对联的用意时,主人解释说:“只有去掉烦恼,增加快乐,家才温馨。
家是感情的银行,你把欢乐存进去,回报的是更多的欢乐;你把烦恼存进去,得到的是更多的烦恼。
”教师总结并过渡: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家是个乐园;但如果我们化解不了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家就成了樊笼。
我们要走近父母,善于沟通,化解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营造一个和睦家庭。
那么,怎样才能走近父母、和父母沟通、为家庭增添温暖呢?这就是我们第二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学】严也是一种爱(板书)第一环节:聆听心声教师:从小到大,妈妈给了我们多少爱,她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妈妈的怀抱是我们受到惊吓时的避风港,妈妈的爱是我们夏天遮阳的一片绿荫。
可随着生命年轮的不断扩展,我们却觉得妈妈的唠叨太烦人,妈妈的眼神太严厉,妈妈的思想太不可理喻。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个动画,想想自己对妈妈的看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播放动画:成长的烦恼(一)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我们亲亲昵昵,无话不谈,非常融洽。
《严也是一种爱》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能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辨证分析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家长的冲突)三、教学过程:1、【角色扮演】“我的烦恼”(教材P19)困惑A、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B、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2、【小组活动一】:“你说我说大讨论”困惑A、学生角度:小时侯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家长角度: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困惑B、(填写教材P20表格)活动二:成长的烦恼大调查3、【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4、【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
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
课题名称:第二课第1框严也是一种爱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教学重、难点】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9—22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9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如何正确认识逆反心理?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②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的人,就要调适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1。
严,也是一种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知道代沟是可以跨越的。
能与父母亲密交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并增强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教学难点:代沟的实质及逆反心理的危害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自己与父母交往的故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但一定要真实。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引言,着重品味对联的含义。
体会一家人据此来做和不这样做各会怎样,得出“乐园”与“樊笼”的不同结果。
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遂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发现烦恼愈来越多,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事,请看: 1学生阅读教材故事2提问:大家是否有同感?把你的故事也说说。
3 学生交流同龄人的心事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爱,最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教师总结: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有烦恼与父母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也是有原因的,这是我们大家的共性。
其实,这种矛盾和冲突,都来自于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它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深深的爱。
只是我们两代人之间有差异,有隔阂,不懂罢了,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一定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的。
我们一定能消除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15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两代人产生隔阂的原因,学生完成相应表格。
学生完成课本表格,由于比较两代人涉及到太多方面,学生在完成时教师可适当提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填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介入。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2篇一:八年级政治上册 2.1《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依据 1、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为人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上)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题。
2、学生面临的问题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的亲子交往之中。
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
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
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安排了这一教育内容。
3、课标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善于合理宣泄情绪,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体验行为后果、对自己负责,分辨是非善恶等内容,尽管不是本课的重点,但都与本课内容有关。
课程标准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
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
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
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
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代沟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两课时)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第一课时成长也会有烦恼课前准备: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X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一、成长的烦恼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活动内容: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请举几例。
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
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
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
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
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
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严,也是一种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知道代沟是可以跨越的。
能与父母亲密交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并增强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教学难点:代沟的实质及逆反心理的危害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自己与父母交往的故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但一定要真实。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引言,着重品味对联的含义。
体会一家人据此来做和不这样做各会怎样,得出“乐园”与“樊笼”的不同结果。
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遂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发现烦恼愈来越多,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事,请看: 1学生阅读教材故事2提问:大家是否有同感?把你的故事也说说。
3 学生交流同龄人的心事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爱,最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教师总结: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有烦恼与父母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也是有原因的,这是我们大家的共性。
其实,这种矛盾和冲突,都来自于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它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深深的爱。
只是我们两代人之间有差异,有隔阂,不懂罢了,因此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一定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的。
我们一定能消除我们成长中的烦恼。
5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两代人产生隔阂的原因,学生完成相应表格。
学生完成课本表格,由于比较两代人涉及到太多方面,学生在完成时教师可适当提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填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介入。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题,标题为“严也是一种爱”。
本课主要以各种活动为手段,通过讲解子女父母间矛盾、代沟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代沟和逆反心理,知道逆反心理的危害,体晾和体会家长对自己深厚感情和深切期待。
二.学生情况分析:当今社会,升学、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些竞争的压力,往往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而转移到学生身上。
另一方面,初中学生随着依附心理的减弱,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了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他们渴望独立,对父母不再惟命是从。
加上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青少年学生与父母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构成了学生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若能够理性客观地处理这种矛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若家长不能理性处理,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加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给学生在精神上造成苦恼和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正确地交往,从而建立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现实生活中与父母的种种矛盾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对学习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有相当的兴趣;但是,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性,又使他们易于偏激,习惯于先入为主,对教材的教育有一种先天的抵触情绪,在学习、接受、内化上有一定的障碍。
三.总体设计思想:坚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以内化知识为重点,贯彻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原则,整体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以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
课后应注重践行,要把课堂所学,运用在生活中与父母的交往上。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案例分析与课堂活动,使学生知道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第1课时严也是一种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能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辨证分析逆反心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教学难点: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家是个乐园:化解不了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家就成了樊笼。
我们要走进家人,学会沟通,化解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就可以迎来一个和睦、温暖的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二)学习新课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一、严也是一种爱(一)、成长也会有烦恼请一学生朗读教材P19 “我的烦恼”,其他同学生思考书中的问题: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解决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相互沟通,具体方法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学生和教师一起填写教材P20表格。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异是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我们与父母在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社会规范熟悉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就会产生较大差别。
2.1 严也是一种爱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