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常用免疫学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8
免疫学实验方法免疫学实验方法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识别、分析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方法在免疫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疫苗研究等方面,对促进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ELISA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固相物质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来进行标记,最后通过酶底物的底物变色反应或荧光底物的发光反应来检测待测抗体或抗原的存在量。
二、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细胞的仪器,它利用激光照射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体标记来检测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和内部细胞器的性质和分布,对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进行高效的分析。
三、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电泳将待测蛋白分离,再将其转移到膜上,最后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标记的二抗来检测待测蛋白的存在量和大小。
四、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组织切片后进行脱水、脱脂和脱水处理,再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标记待测蛋白,并观察标记物的颜色变化或发光情况来确定蛋白的位置和表达量。
五、免疫沉淀法免疫沉淀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与蛋白结合,再使用蛋白A/G琼脂糖或磁珠等材料将蛋白抗原免疫沉淀下来,最后使用核酸酶或质谱技术来分析蛋白的互作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它们在免疫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科研领域有重要应用,同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分析结果】1.(1)代谢性酸中毒。
(2)予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3)发生手足抽搐的原因为:纠正酸中毒后可发生血钙降低导致手足抽搐,应及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予以控制。
(4)该患者主要护理措施为:A.定时评估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出入量、体重和意识变化等。
B.密切观察、预防和处理因治疗引起的合并症。
如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后,可发生血钙降低导致的手足抽搐,应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予以控制;输液时注意葡萄糖酸钙不能和碳酸氯钠同时输入,以免产生钙盐沉淀。
同时注意酸中毒纠正后的低钾血症的观察和预防。
C.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受伤。
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因有意识状态改变易发生意外损伤,应采取必要措施如床档等,并注意观察和陪伴。
2.(1)是等渗性缺水,程度中等(说明理由)。
(2)血液PH和HCO3-浓度提示有代谢性酸中毒。
此外急性肠梗阻因呕吐丢失消化液有缺钾潜在因素。
(3)首先输入5%葡萄糖盐水。
(4)因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逸,故可掩盖血钾降低真相而呈现血钾在正常X围的假象。
当以碱性液体纠正酸中毒时,钾离子进入细胞,立即可见血钾浓度降低。
故该病人血钾浓度处于正常下限,只要尿量正常,应补充钾盐。
3.(1)早期失血性休克(说明理由)。
(2)组织灌注量不足,体液不足,焦虑。
(3)患者有肝破裂,内出血,失血性休克。
护理措施主要分两方面:①抗休克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输血、输液,给氧,心理护理等;②做好常规急症手术前准备。
4.(1)该病人在抢救休克时用过去甲肾上腺素,血压虽上升而尿量少,浮肿,化验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均增高而血钠降低,并伴有酸中毒,提示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为少尿期。
(2)护理诊断为:①体液过多;②有感染的危险;③潜在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后者为医护合作性问题。
(3)护理措施有:①限制入水量,每日补液按“有形失水+无形失水—内生水=补液总量”公式计算;②饮食以糖为主,低蛋白,适量脂肪,多种维生素,忌食钾盐;③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有肾毒性药物,或减量;④必要时进行透析疗法。
免疫学检查项目免疫学检查项目是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并辅助诊断各类免疫相关疾病。
一、免疫细胞计数免疫细胞计数是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项目之一。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数量,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
这些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出免疫系统的整体状态,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二、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低于正常范围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免疫缺陷疾病。
三、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和相互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它们的异常水平可能与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四、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针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抗体。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甲状腺抗体等。
五、炎症标志物检测炎症标志物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性疾病,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常见的炎症标志物包括C 反应蛋白、血沉等。
免疫学检查项目的结果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同时,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如遵守空腹和特殊饮食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通过免疫学检查,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类免疫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免疫学检测是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作为理论基础,应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以及病情预估的检测方法。
尽管免疫学检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多数人对其包含的具体方法了解的并不透彻,下面就免疫学的检测项目及方法进行科普。
1. 免疫学检测项目临床免疫学检测的项目包含种类很多,以下列几种的应用较为频繁,临床较为常见,即细胞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检测、感染免疫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自身抗体检测,而移植免疫学检测项目则较为少见。
(1)细胞免疫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通常会针对多种类型的细胞进行含量及形态的测定,除了我们熟悉的淋巴细胞、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以外,还包含前体细胞及单核细胞等[1]。
(2)体液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检测是针对免疫球蛋白(IgA、IgE 、IgG、IgM)、血清B因子以及血清补体(CH50、C3、C4)进行含量及形态的测定。
通过体液检测结果能够让医师了解受检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患有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通过对血清补体指标的检测结果还能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肾小球肾炎、急性感染性疾病或者红斑狼疮等疾病[2]。
(3)感染免疫检测:感染免疫检测主要通过对寄生虫、病毒及细菌等指标的测定,判断受检者是否感染轮状病毒、结核杆菌、脑炎病毒、艾滋病毒、寄生虫或者微生物等。
(4)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针对酶类、激素类、组织多肽抗原、糖类抗原、甲胎蛋白(AFP)以及癌坯抗原(CEA)等多种标志物的检测。
医师可通过检测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肿瘤及肿瘤的良恶程度,进而对病情、预后以及治疗效果展开预估和评价[3]。
(5)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是针对多种不同抗体的测定,包括抗核抗体、抗组织细胞、风湿因子等。
医师可根据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炎性疾病、甲状腺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
(6)移植免疫学检测:移植免疫学检测主要针对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并对其移植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有助于医师判断移植组织是否出现排斥反应,以便能够及时作出应对[4]。
医嘱流程:针对临床医生下医嘱不规范,随意性大的特点,特制订医嘱书写规范流程,以供临床参考使用。
1.长期医嘱●第一项写护理常规,如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儿科护理常规等等;●第二项写护理分级,如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特别护理等;●第三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写病重、病危,一般护理级别不用书写,转下面第三项,以此类推;●第三项写24小时留陪;●第四项写饮食,如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糖尿病饮食、低胆固醇饮食或禁食等;●第五项写各种特殊卧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第六项写特殊处理:如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15分钟、记出入量、体位引流、雾化吸入、氧气吸入、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留置针护理常规等;●第七项写注射用药,如青霉素80万uimqid、5%GNS1000ml静滴ivdripqd。
“即刻”、“缓慢”。
输液滴数一定要有,给药一定要有次数。
●第八项写常用口服药,如维生素C200mg tid、阿司匹林0.3g tid、等;2.临时医嘱:按处理时间顺序写●第一项:随机血糖●第二项三大常规(血、尿、大便);●第三项血生化常规;●第四项免疫学检查●第五项标记物检查●第六项心电图检查,心功能检测●第七项各个部位的彩超●第八项需进行X线胸部摄片、外伤各部位X线拍片及其他专科检查;●第九项心功能不全需立即静注西地兰0.4mg;●第十项皮试药物●第十一项肝素钠封管●第十二项胸腔穿刺、术前胃肠道准备、各种治疗项目等。
总之,按时间顺序依次书写。
医嘱书写的程序与内容可看出一个临床医生处理疾病的技术水平,包括责任心是否强,知识面是否广,诊断是否有计划性,鉴别诊断是否合乎逻辑,处理是否及时得当,用药是否合理等等。
因此,开好医嘱是极其严肃、认真、科学、细致的医疗环节,也可以衡量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怎样开好医嘱,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医疗手段。
本院现规定随机血糖、三大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腹部彩超、胸部DR是普通患者必查项目;手术患者以上检查必须做,其目的为了病历的完整性,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医疗安全的必然性,同时也可增加科室的业务收入,需要我们下级医生努力配合,做好医患沟通,督促患者检查,配合临床治疗,及时收集检查报告并归档。
免疫学检测法汇总免疫学检测法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来确定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监测和研究等领域。
以下将对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进行汇总。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酶标技术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荧光ELISA等多种类型,适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2.免疫磁珠技术:免疫磁珠技术是通过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然后利用磁力分离的原理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常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蛋白质的分离等。
此外,免疫磁珠也可用于药物检测、生物分子的富集等。
3.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的方法。
首先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的检测。
该方法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鉴定。
4.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行染色来检测该抗原的存在和分布的方法。
该技术应用广泛,在病理学诊断中常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鉴别不同组织类型等。
5.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抗原的免疫反应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标记物和激光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细胞的快速高通量检测,常用于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免疫细胞活性的评估等。
6.荧光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荧光探针与靶分子结合来检测目标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重检测的优势,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除了上述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外,还有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法)、免疫电镜(Immuno-EM)等特殊的检测方法,用于对特殊细胞亚群或抗原的检测。
中医医院诊治效劳能力推举标准〔试行〕一、部门设置在根本标准根底上,增设以下专业组或科室:〔一〕临床科室L内科内可设置风湿病、肿瘤、血液病等专业组或科室。
2.外科内可设置一般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周围血管科等专业组或科室。
3.康复科。
可设置慢性病康复、内脏康复、重症康复、老年病康复、产后康复、肿瘤康复等专业组。
4.儿科。
可设置新生儿专业组或科室。
5.皮肤科。
科室内可设置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专业组。
6.肛肠科。
7.眼科。
8.耳鼻咽喉科。
眼科、耳鼻咽喉科,可使用跨专业科室名称,如“眼耳鼻喉科、五官科〃等。
9.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
〔二〕医技科室1.医学影像科内设置核磁共振成像专业组或科室。
2.病理科。
3,药剂科内设置制剂室。
(2)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心包、胸腔、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急诊溶栓和栓塞技术,血液灌流技术的应用;床旁血液净化医治〔连续肾脏替代、血浆置换,高流量透析等)。
[3)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边即时检验(POCT):包含血气分析、血电解质、乳酸、血红蛋白、凝血功能、D-二聚体、脑钠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10.感染性疾病科[1[乙型肝炎的病毒变异和耐药处理;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原因不明肝炎的诊断与医治;丙肝病毒核酸检测。
(2)掌握脑脊液、咽拭子、血培养、尿培养等的标本采集和处理、送检。
11.治未病科同根本标准。
12.皮肤科(含性传播疾病专业)[1[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诊疗。
[2)尊麻疹(瘾疹)、座疮(粉刺)、浅部真菌病(癣病)、白瘢风(白驳风)、银屑病(白花)、湿疹(湿疮)、带状疱疹(蛇串疮)等疾病的标准化诊疗;梅毒(杨梅疮)、淋病、锋利湿疣等性传播疾病的标准化诊疗。
[3)与皮肤病有关的结缔组织病的标准化诊疗;重症药疹〔中药毒)、大疱性皮肤病〔火赤疮)、皮肤肿瘤〔皮岩)等疑难皮肤疾病的诊断与医治。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用于诊断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疾病的标志以及评估疾病的预后。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1.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免疫学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主要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例如乙肝抗原抗体检测、艾滋病抗体检测等。
2. 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是指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用于诊断季节性流感。
3. 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内的蛋白质、抗体等分子。
例如,免疫荧光染色可用于检测宫颈鳞状细胞中 HPV 病毒的存在。
4. 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它主要用于诊断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例如,PCR 检测可用于诊断 HIV 感染。
5. 免疫细胞检测:免疫细胞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例如,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的表型。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免疫印迹法、生物传感器法、纳米颗粒法等先进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以降低检测的成本。
邀请院外会诊制度目的:为了规范我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范围:临床、医技科室1.院外会诊对象是指:1.1 疑难病例;1.2 有合并症或者并发症非本院专家所能解决者1.3 治疗两周以上疗效差,患者及家属不满意者1.4 患者本人积极要求会诊者。
2.所有院外会诊必须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生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填写院外会诊邀请函及会诊单(各一份)交予科主任签字后(若主任外出,必须由科务代理人员代签)交由医务科备案并盖章,由医务科邀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2.1 科室自行联系院外专家会诊科室,在联系好会诊专家后,由主管医师按照上述步骤填写会诊申请并经主任或者科务代理人员签字,交由医务科备案并盖章,由医务科与邀请专家所属卫生院进行备案;2.2 限期手术需邀请院外专家协助手术科室必须在手术前至少一天由科室按照常规院外会诊邀请程序提出院外会诊申请,医务科邀请专家进行术前会诊,若会诊专家能够协助手术,手术时间由会诊专家与经治科室协商决定;2.3 急诊手术需要外院专家协助手术科室,由科室按照常规院外邀请会诊程序填写院外会诊邀请函及会诊单(各一份)后交予医务科,由医务科紧急邀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
3.以上情况,经治科室必须在提出申请前向患者或者代理人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并征得患者或者代理人同意。
由卫生院支付的会诊费用按相关文件执行。
4.被邀请的院外专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的职业要求。
检查、治疗申请单和报告单书写规范与要求目的:规范院内检查、治疗申请单及检查报告单,提高医疗质量,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临床、医技科室1.基本要求1.1 检查、治疗申请单和报告单的书写必须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 年版的“基本要求”。
1.2 检查(含检验,下同)、治疗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科别或病室、病床、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姓名、申请单填写时间(年、月、日,急诊检查需填写时、分)。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本临床路径适用于首次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包括蛋白尿>3.5g/24小时、低白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高度浮肿等。
若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则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包括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进行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免疫学指标(ANA、C3、C4、dsDNA、SSA、SSB或ENA谱)、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肿瘤标记物、肾脏B超、肺CT和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和心功能评估等。
七、肾活检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降压和ACEI或ARB降压、降蛋白。
ELISA 原理--操作规则(新手适用)一.实验目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 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 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
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物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
常用于ELISA 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
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 )区作辅基。
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
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 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 )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 )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
高纯度HRP的RZ值在 3.0 左右,最高可达 3.4 。
用于ELISA 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 3.0 以上。
ELISA 的基本原理有三条:(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检验科免疫学常见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在医疗领域中,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通过对免疫学的研究和检测,可以了解人体对疾病的免疫状态,确定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以及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及其结果解读。
一、总体血清蛋白(TP)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总体血清蛋白是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其中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其他血浆蛋白。
总体血清蛋白(TP)检测项目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TP范围通常为60-80 g/L。
如果TP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所致;而TP过低则可能与营养不良、肝功能减退或免疫缺陷病有关。
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细胞的总体水平。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1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某些癌症的存在;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与免疫系统损伤、药物反应或骨髓问题有关。
三、淋巴细胞计数(Lymph)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淋巴细胞计数(Lymph)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1.5-4.0×10^9/L。
如果淋巴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明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感染或炎症反应中;而淋巴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某些疾病的存在。
四、CD4+T细胞计数(CD4)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CD4+T细胞计数(CD4)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它是HIV感染和艾滋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CD4+T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0-1600细胞/μL。
如果CD4+T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例如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五、抗体检测项目与结果解读抗体(Antibody)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用于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通过检测某种特定抗体的存在与水平,可以评估人体对某种疾病的免疫状态。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
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
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
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
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
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 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
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
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免疫检测指标
免疫检测指标是指在免疫学检测中用于衡量免疫系统状态的各项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常见的免疫检测指标包括:
1.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蛋白质,它们可
以与抗原结合,起到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指标包括IgG、IgA、IgM等。
2.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消灭病原体。
常见的补体系统检测指标包括C3、C4等。
3.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可以调
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炎症反应等。
常见的细胞因子检测指标包括TNF-α、IL-6、IL-10等。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
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常见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检测指标包括CD4+T细胞、
CD8+T细胞、B细胞等。
5.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是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等外来物的细
胞。
常见的吞噬细胞检测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指标的具体意义可能因疾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