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1)
- 格式:ppt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49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1部分: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中国成人(≥18岁)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的参考区间及其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实验室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检验结果的报告,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厂商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25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WS/T 402 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3 术语和定义WS/T 40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参考区间4.1 中国成人(≥18岁)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见表1。
表1 中国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4.2中国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3、补体4参考区间建立过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5 参考区间的应用5.1 一般原则5.1.1临床实验室应首先考虑引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
注1:建立参考区间的研究工作量大、成本高,临床实验室引用参考区间比自己建立参考区间更为现实、可行。
注2:本参考区间基于中国成年人群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建立。
检验结果可溯源至国际公认参考物质,参见附录B。
5.1.2使用本文件的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评估。
注1:本文件参考区间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参考区间建立时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以及人群的适用性。
注2:实验室在使用本文件参考区间前应保证分析系统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注3:本文件参考区间基于新鲜血清检测结果建立,若临床实验室使用的标本类型为血浆,应进行适当的评估以决定是否采用本参考区间。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总分71,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冷凝集素所属的Ig类型为A.IgDB.IgEC.IgMD.IgAE.IgG2. C4水平升高的是A.多发性硬化症B.狼疮性肾炎C.急性风湿热D.工型糖尿病E.SLE3. NK活性升高见于A.宿主抗移植物反应B.血液系统肿瘤C.免疫缺陷病D.艾滋病E.实体瘤4. IgA增高的是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轻链病C.原发性免疫缺陷病D.重链病E.肝硬化5. Ig单克隆性增高的是A.各种慢性感染B.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C.慢性肝炎D.肺结核E.淋巴瘤6. IgM占血清总Ig的A.10%~15%B.1%~5%C.15%~20%D.20%~25%E.5%~10%7. 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是A.APF B.PAPC.AFPD.AFUE.NSE8. E花结形成试验中,T细胞数量增高的是A.某些病毒感染B.恶性肿瘤C.淋巴增殖性疾病D.SLE活动期E.多发性神经炎9. 传统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物质是A.ClsB.CC.C3D.C1qE.Clr10. C3降低的是A.狼疮性肾炎B.肿瘤C.以上都不是D.排异反应E.急性炎症11. E花结形成试验中,T细胞数量减低的是A.免疫缺陷性疾病B.重症肌无力C.甲亢D.慢性活动性肝炎E.甲状腺炎12. CD4/CD8比值降低见于A.变态反应B.艾滋病C.病毒性感染D.自身免疫性疾病E.恶性肿瘤13. 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是A.APTB.NSEC.AFUD.AFPE.PAP14. IgG降低的是A.慢性肝炎B.类风湿关节炎C.肺结核D.淋巴瘤E.病毒感染15. C4水平下降的是A.关节炎B.皮肌炎C.类风湿关节炎D.结节性动脉周围炎E.组织损伤等16. 有关ANA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B.能结合补体的抗ss-DNA,在SLE并发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ANA的性质主要是IgGD.抗ds-DNA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双螺旋结构E.ANA阳性最多见于未治疗的SLE17. ANA检测阳性最多见于A.类风湿关节炎B.混合性结缔组织病C.全身性硬皮病D.干燥综合征E.系统性红斑狼疮18. 分子量最大的是A.IgCB.IgDC.ISAD.IgEE.IgM19. 有关C3说法错误的是A.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成分B.属于α球蛋白C.由α、β两条链组成D.是传统和旁路激活途径的关键物质E.由肝脏合成20. IgA降低的是A.反复呼吸道感染B.湿疹C.类风湿性关节炎D.肾脏疾病E.SLE21. 有关NSE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红细胞不存在NSEB.可以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C.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D.神经母细胞瘤经治疗后,NSE可下降E.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22. Clq增高的是A.MCTDB.SLEC.重度营养不良D.痛风E.肾病综合征23. 关于IgG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人体含量最多、最主要的Ig B.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C.男性高于女性D.能够通过胎盘E.肺结核患者IgG增高24. 有关TPA说法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A水平显著升高B.治疗好转,TPA水平降低C.是一种单链多肽D.其增高与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类型有关E.存在于胎盘和大部分肿瘤组织细胞膜和细胞质中25. 血清IsC水平降低的是A.SLEB.肾病综合征C.慢性感染D.淋巴瘤E.慢性肝炎26. IgM水平降低的是A.肾病综合征B.肝硬化C.SLED.初期病毒性肝炎E.类风湿关节炎27.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是A.IgEB.IgAC.IgGD.IgDE.IgM28. 血清型IgA占总Ig的A.5%~10% B.20%~25%C.15%~20%D.[0%~15%E.1%~5%29. 人体含量最多最重要的是A.IgA B.IgGC.IgED.IgDE.IgM30. 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是A.IgM B.IgAC.IgED.IgDE.IgG31. IgG水平增高的是A.初期病毒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淋巴系统肿瘤D.以上都不对E.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2. IgG占总Ig的A.以上都不对B.80%~90%C.70%~80%D.60%~70%E.50%~60%33. 有关NK细胞,错误的是A.NK细胞表达CD56,CDl6分子B.杀伤靶细胞必需依赖抗体和补体C.N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D.不需预先致敏就能起杀伤作用E.在正常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数量的5%~10%34. 有关APT的说法错误的是A.转移性肝癌APT水平高于肝细胞癌B.慢性肝炎也可见APT增高C.由肝脏在缺乏VitK的情况下合成D.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E.同时检测APT和AFP可以提高肝癌的诊断率35. 艾滋病病人CD4/CD8比值常A.<1.5B.>2C.<1.0D.<0.5E.<236. 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的是A.初期病毒性肝炎B.肝硬化C.SLED.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E.类风湿关节炎37. 除AFP外,可以提高低AFP型肿瘤诊断率的是A.PSA B.CEAC.SCCD.TAPE.AFF38. 可以通过胎盘的Is是A.IgAB.IgEC.IgGD.IgME.IgD39. 有关AFP,错误的是A.AFP水平不高,可以排除患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B.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C.电泳区带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D.是一种糖蛋白E.出生后一年,血清AFP降至正常人水平40.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常大于A.150μg/LB.50μg/LC.300μg/LD.200μg/LE.100μg/L41. 冷球蛋白多为A.IgGB.IgEC.IgMD.IgDE.IgA42. MM中最常见的Ig类型是A.IgDB.IgEC.IgGD.IgAE.IgM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一、临床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免疫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免疫检测技术从手工操作逐步发展走向自动化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免疫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医学的各个领域。
免疫测定(immunoassay, IA)是指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特点来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
免疫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间的特异结合反应,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到目前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抗原-抗体间的特异结合反应是免疫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建立新实验方法的重要基础。
测定物质有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单个补体成分、血液中多种凝血因子、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粘附分子及其配体、微生物抗原成分及相应抗体、酶及同工酶、小分子激素及多肽、肿瘤标志物、药物及成瘾性药品(毒品)等。
将抗原与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催化放大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微量免疫分析技术。
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后,既不影响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也不改变酶本身的活性.散射免疫比浊分析技术1959年,Schultze等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能引起液体介质出现浊度改变的原理,建立了透射比浊法, 形成的浊度使光线的透过量减少,则光线被吸收的量与免疫复合物形成量呈正相关,从而根据所测吸光度值即可推算待测抗原的量。
1967年,Ritchic 等利用激光照射在液相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微粒,部分光线发生散射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求得待测抗原的量,并将其称为散射比浊(Nephelometry)。
该方法测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完全形成后的时段,即终点比浊,检测时间为2-3小时。
1977年Stemberg提出了更快速的比浊法,称为速率散射比浊法( rate nephelometry ),该方法测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对抗原抗体结合的速率峰值信号进行测定,每项检测仅需1—2分钟即可完成。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自我识别和对抗原性异物排斥反应的一门科学。
现代免疫学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负责免疫功能的完整的解剖系统棗免疫系统,与神经和内分泌等其他系统一样,这个系统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并可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总的生理平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fence)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
这是动物藉以自净、不受外来物质干扰和保持物种纯洁的生理机制。
这种功能一是抗感染,即传统的免疫概念;二是排斥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细胞和器官,这是器官移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这种能力低下时机体易出现免疫缺陷病,而过高时易出现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
2.免疫自稳(immunololgicalhomeostasis)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这是机体藉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这种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导致某些生理平衡的紊乱或者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藉以监视和抑制恶性促瘤在体内生长。
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近几十年来,免疫学以其辉煌的成就令人瞩目,免疫学技术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各领域的研究,并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目前,免疫学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带头学科之一。
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通常是指一组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Ig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还可分布在B细胞表面。
Ig的结构具有不均一性,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数Ig具有抗体活性,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一)IgGIgG为标准的单体Ig分子,含1个或更多的低聚糖基团,电泳速度在所有血清蛋白中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