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物流运输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1
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是指将商品从供应商处运送到客户处的过程。
它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物流运输的定义、目标、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
一、物流运输的定义物流运输是指商品在物流过程中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移动。
它包括货物从生产地点到分销中心、仓储设施或零售商的运输,以及从仓储设施或零售商到最终客户的运输。
物流运输旨在确保货物能够有效、及时地到达目的地。
二、物流运输的目标1. 提供高效的货物运输:物流运输的目标是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将货物从供应商运送到客户处。
通过合理的路线规划和运输方式选择,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2. 保障货物安全:物流运输的目标之一是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及监控货物的运输状况。
3. 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运输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运输规划和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这可以通过减少运输距离、合并货运、使用最优的运输方式等方式来实现。
三、物流运输的重要性物流运输在现代商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物流运输的重要性:1. 高效的物流运输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有效的物流运输,企业可以更快地将产品送达客户,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物流运输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过优化物流运输过程,企业可以减少库存水平并提高物流效率,从而降低仓储和运输成本。
3. 物流运输可以减少环境影响。
合理的运输规划和运输方式选择可以减少车辆排放和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最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
它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适用于短距离和小批量货物运输。
2.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可以承载大量货物,适用于长距离运输。
它具有安全、稳定和经济的特点。
3. 水上运输:水上运输适用于大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它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的优势,但速度相对较慢。
纵观2013年所有的物流风云事件,把每一个热点事件汇集成专题,让每一期专题都是一部精彩的物流电影。
扫毒:是警匪大片,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饰)、张子伟(张家辉饰)和苏建秋(古天乐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
面对困境和诱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此命运大为不同的故事;但最后三个好兄弟齐心协力,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企业高管被邮包炸弹炸伤或失明引爆装置制作很精致1、早在2012年2月份广州市即发生邮包爆炸案,致使受害人脸部和手部受伤,双眼可能失明。
2、2011年8月13日下午,杭州刀茅巷圆通快递公司营业部内一邮包发生爆炸,导致两名女性工作人员受伤。
杭州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经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为报复前任老板,向其邮寄爆炸物。
二、2013年12月,山东潍坊捷顺通快递有限公司(圆通加盟公司)在卸载和投递由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时,因发生化学品泄漏致人员伤亡事件(1死9伤)。
在这起事故中,发件企业不告知发件物品,收寄公司不严格验视,快递公司明知物品有问题还继续投递,种种不规范,最终导致派送出的快递“要人命”。
而早在2011年8月,杭州发生了“圆通快递爆炸案”;2012年2月,发生了“广州邮包炸弹案”……个个触目惊心。
而在这些事件中,政府、企业、个人都应“面壁思过”,“全民声讨”应转为“全民预防”,才能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圆通夺命快递谁之过:一双网购童鞋惹的祸12月20日,“夺命快递”由武汉发往潍坊,在卸载中造成了化学品泄漏,有8人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其中,山东居民刘兴亮因吸入氟乙酸甲酯而中毒死亡”。
山东邮政局称,“收寄快件的当地快递公司由于收寄验视不规范,将被依法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按国家规定,邮政渠道和快递渠道不能收寄有毒化学物品,快递公司也根本不具备收寄有毒化学物品的资质。
”这件事反映出,“一些快递企业存在管理疏漏,收件检视走过场”。
圆通“夺命快递”事情源起于一双网上购买的童鞋。
第1章物流运输概论运输运输需求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方式实现.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订服务.这三种形式的运输就是典型的所谓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运输功能与原理运输的功能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1. 产品转移无论产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还是制成品,也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将被转移到下一阶段,还是实际上更接近最终的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既然运输利用的是时间资源、财务资源和环境资源,那么,只有当它确实提高产品价值时,该产品的移动才是重要的.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成本,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规定地点.此外,产品灭失损坏的费用也必须是最低的;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有关交付履行和装运信息的可得性等方面的要求.2. 产品储存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也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相当昂贵的储存设施.然而,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但在短时间内如几天后又将重新转移的话,那么,该产品在仓库卸下来和再装上去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每天支付的费用.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车辆储存也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将产品装到运输车辆上去.然后采用迂回线路或间接线路运往其目的地.在本质上,这种运输车辆被用做一种储存设施,但它是移动的,而不是处于闲置状态.实现产品临时储存的第二种方法是改道.这是当交付的货物处在转移之中,而原始的装运目的地被改变时才会发生的.概括地说,尽管运输工具储存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当需要考虑装卸成本、储存能力限制,或延长前置时间的能力时,从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却往往是正确的.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例如,整车装运TL也即利用整个车辆的能力进行装运的每磅成本低于零担装运LTL也即利用部分车辆能力进行装运.运输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转移一票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票货物的重量分摊.因而,一票货物越重,就越能“摊薄”成本,由此使每单位重量的成本更低.与货物转移有关的固定费用中包括接收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定位运输工具装卸的时间、开票,以及设施费用等.这些费用之所以被认为是固定的,是因为它们不随装运的数量而变化.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运输的距离经济亦指递减原理,因为费率或单位费用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是,运输工具装卸所发生的相对固定的费用必须分摊每单位距离的变动费用.距离越长,可以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里程,导致每公里支付的总费用更低.在评估各种运输战略方案或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就是重点考虑因素.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同时仍要满足顾客的服务期望.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1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运输是物流的主要部分,因而出现上述认识.2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虽然运输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因此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3 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4 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①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之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②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大的.③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一、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二、运输环节.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三、运输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部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四、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五、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3,5一对流运输二倒流运输三迂回运输四重复运输五过远运输六运力选择不当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案例:储运、物流到供应链——宝供的三级跳第2章公路货物运输公路货运组织的运行方式1. 汽车合同运输2. 集中运输3. 循环运输4. 汽车零担货物运输5. 汽车集装箱运输6. 公路大件运输及超重型汽车列车7. 汽车包车运输公路费用结算1. 计费办法计费公式如下:运费=货物计费重量×计费里程×运价率+货物计费重量×计费里程×运价率×加成率或者是:运费 =货物计费重量×运价率 +货物计费重量×运价率×加成率2. 特种货物计费特种货物的计费要按特定运价来计算1 对于托运易碎、超长货物长度注 7 米,烈危货物,按质量计费.2 对于超重每件货物重量注 250 公斤 ,及轻泡货物,按整车计费.3 对于同一托运人托运的双程运输货物,则按其运价率的 85%计费.4 超重货物按运价加成 30% 计费,而烈危货物按运价加成110% 计费.5 过境公路运输采用的是全程包干计费,或者按合同条款规定办.6 对于特大型货物,则采用协商议价办法.7 对于同一托运人以去程或返程运送所装货物包装的,按其运价的 50% 计费3. 收款办法1 预收费用方式2 采用现金结算方式3 托收结算方式4 预交转账支票方法.第3章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简称多式联运的定义、特征与优点1国际多式联运定义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el transport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2国际多式联运特征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特点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托运人签订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行运输全程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它是一种以方便托运人和货主为目的的先进的货物运输组织形式.3国际多式联运的优点手续简便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各种支出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其他作用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性质和责任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统一责任制分段责任制修正统一责任制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1海陆联运2陆桥运输3海空联运单证编号及作用第4章物流运输成本管理运输成本的构成1. 固定设施成本固定运输设施的投资是一种沉没成本2. 移动设备拥有成本在移动运输工具上的投资不属于沉没成本添置:维护费用3. 运营成本变动成本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1. 距离2. 运量3.产品密度4. 运量构成5. 搬运难易程度6. 运输能力7.装载能力是指货物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8. 装载率 9.运输责任 10.市场因素目标成本制定原则1 市场准入原则2 效益优先原则.3 成本否决原则.第5章物流运输技术结点的功能功能如何实现1.衔接功能物流结点的衔接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有:1通过转换运输方式衔接不同运输手段.2通过加工,衔接干线物流及配送物流.3通过储存衔接不同时间的供应物流和需求物流.4通过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处理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使之成为一体.2.信息功能物流结点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结点相接物流的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作用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复杂物流存储单元能联结成有机整体的重要保证.3.管理功能物流系统的管理设施和指挥机构往往集中设置于物流结点之中.整个物流系统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物流结点的管理功能的实现情况.。
4.1运输在物流系统中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前边我们已经说过,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可以产生地点或场所功效,产生这种功效的是运输。
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
运输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分工、扩大流通范围等社会经济功能。
因此,运输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的发展来实现的。
运输一般分为运输和配送。
关于运输和配送的区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可以这样来说,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而配送则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因此,可以说运输是指整体,配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
运输指物品在物流据点之间的移动。
而用来作为物品在物流据点间移动手段的,有公路、铁路、内航海运、飞机等等,选用何种运输手段,对提高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结论来说,运输手段必须综合考虑。
要权衡运输系统所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
可以使用单一运输手段,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手段组合起来使用。
在决定运输手段时,应以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作为判断的基准。
(1)运费--高低(2)运输时间--到货时间长短(3)频度--可以运配送的次数(4)运输能力--运量大小(5)货物的安全性--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6)时间的准确性--到货时间的准确性。
(7)适用性--是否适合大型货物运输。
(8)伸缩性--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9)网络性--和其它运输机具的衔接。
(10)信息--货物所在位置的信息。
在这些因素中以哪种因素作业重点,必须根据不同的运输需要来确定,一般认为运费和运输时间是最为重要的选择因素,具体进行选择时则应从运输需要的不同角度综合地加以权衡。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运输服务与运输成本之间;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
若要保证运输的安全、可靠、迅速,成本就会增多;若要减低仓储费用而频繁地使用飞机,成本也会增多。
因为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关系,所以在选择运输机具时,应当以总体成本作为依据,而不仅只考虑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