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能量回收
- 格式:pdf
- 大小:127.37 KB
- 文档页数:3
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设备中的能量转化与节能改进研究海水淡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淡水供应。
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一直是一个挑战,因此研究能源回收设备的能量转化和节能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海水淡化设备通常采用反渗透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将海水推动通过过滤膜,从而使盐分和其它杂质被滤除。
然而,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能量来产生高压。
传统上,这种能量来自于燃煤发电厂或核电站等传统能源。
然而,这些能源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为了改进能量转化的效率,并实现能源回收,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可再生能源来驱动海水淡化设备。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可通过光伏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由于海水淡化过程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单纯的光伏板电能供应是不够可靠的。
因此,结合光伏板和电池的混合系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光伏板将日光转化为电能,然后将其存储在电池中,以供给海水淡化设备。
这种混合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能量的高效转化,还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除了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也被用于海水淡化设备的能源回收。
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或潮汐发电机,可以将风力或潮汐能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海水淡化设备。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可以进行节能改进。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即将海水中的大颗粒和悬浮物去除。
采用高效的预处理技术,如多介质过滤器和破碎过滤器,可以减少过滤膜的堵塞,从而降低能耗。
其次是反渗透阶段,即将海水通过反渗透膜滤除盐分和杂质。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较高的压力,以推动海水通过膜。
然而,高压会产生能量损失。
为了降低能耗,可以采用低能耗反渗透膜,减小膜的阻力,从而降低所需的压力。
同时,优化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如合理选择膜元件和优化流体力学设计,也可以降低能耗。
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研究海水淡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
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非常巨大,因此如何回收这些能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
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发冷凝法、逆渗透法和电解法。
这些方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蒸发冷凝法中,海水通过加热蒸发,然后冷凝成淡水。
逆渗透法则是通过高压将海水逆渗透通过膜,将淡水与浓缩海水分离开来。
电解法则是通过电解海水中的溶解盐离子来获得淡水。
在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系统中,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是关键。
首先,能量转换是指将原始能源转化为海水淡化所需的能量形式。
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燃煤、燃油、天然气和太阳能等。
燃煤、燃油和天然气是传统的能源形式,其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供给海水淡化设备使用。
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借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再供给海水淡化设备工作。
其次,能量转移是指将能源输送到海水淡化设备中。
在传统燃烧能源的情况下,能量转移主要通过输电线路进行。
发电厂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海水淡化设备,供其正常工作。
太阳能情况下,能量转移则通过电池储存和输电线路进行。
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然后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海水淡化设备。
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在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系统中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将能源进行有效的转换和转移,才能保证海水淡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合理设计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以下是几个优化能量转换和转移机制的方法:首先,合理选用能源。
传统的燃煤、燃油和天然气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应该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充足的资源和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回收利用。
其次,优化能量转换过程。
火力发电厂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的选择[摘要] 简要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主要能量回收技术, 并对相应的能量回收装置原理、性能以及在国内外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和比较。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反渗透、能量回收引言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运行成本, 在运行成本的构成中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 降低能耗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最有效的手段。
反渗透海水淡化(SWRO)是目前火力发电厂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
海水反渗透装置水的回收率一般为35~55%,即高压浓盐水的排放量可占进水流量的45~65%,这部分浓盐水排出反渗透装置时尚有约5.6~5.8MPa的压力。
如果直接排放,一方面比较浪费,另一方面也较危险。
在浓盐水的排放管线上安装能量回收装置,把占60%左右的高压浓水的能量加以回收,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同时降压后的浓盐水排放更安全。
1.能量回收装置的类型反渗透淡化系统余压回收技术按回收原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水力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第一类利用水力透平原理,通常是将高压浓盐水通过透平使其中的压力能首先转换成轴功,再利用轴功驱动泵从而使流过泵的进料海水增压,即经过“压力能-轴功-压力能”的两次转换过程,能量回收率为50%~70%。
水力透平能量回收装置与高压泵串联使用,在回收高压浓盐水压力能的同时通过减少高压泵的输出压力来降低淡化系统的能耗,进而降低造水成本。
在反渗透淡化系统中,海水经预处理后由高压泵增压到一定压力,在HTC和HPB中利用回收的盐水余压能将海水进一步增压到进膜压力,浓盐水和海水流量可以不同,HTC和HPB在工艺中相当于增压泵的作用,可用于单级、两级反渗透系统进料增压。
这种装置成本较低,操作方便,适合在大流量下工作,规模效应明显,小型化优势不大。
(2)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第二类采用正位移原理即功交换式,利用高压浓盐水直接增压进料海水。
此方法只需经过“压力能-压力能”的一次转换过程,能量回收率可达91%~96%。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周一卉1,陈彦泽2,丁信伟1(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辽宁大连 116012;2.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系,山东东营 257062)摘 要:反渗透海水淡化中的能量回收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不同技术在操作和设计上的差异,重点说明了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海水淡化降低能耗的重要作用,能量回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反渗透海水淡化应用日益广泛。
关键词:能量回收;反渗透海水淡化中图分类号:TQ028.8;P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70(2003)04-0194-03 自20世纪70年代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投入应用以来,一直都在寻找降低相关操作费用的方法。
仅依靠膜技术的发展推广反渗透淡化技术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方法降低成本。
令人遗憾的是,大量的能量用于为系统提供高压力,而这部分压力被白白损失掉了。
这种浪费是很多能量回收装置着力解决的问题。
最初的想法是利用某种机械辅助设备驱动主海水泵。
由浓海水驱动的涡轮机,采用轴将泵和电动机连在一起。
现在有不少此种类型的机械投入使用,如反转泵(即Francis涡轮机)和佩耳顿涡轮机。
但是,这种将动能先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回动能的过程效率不高,难以真正降低能耗。
在此基础上的新技术采用了二次辅助泵(Secondary Pum p),但仍然不能使能耗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
这些技术已应用在中小型海水淡化系统中,但是容量上的限制使它们无法适应中东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型海水淡化系统。
而且,在动能和机械能的反复转换也使得效率难以提高。
20世纪80年代末,一种新的“功交换器”理论促进了不需要机械能转换就可以把浓海水压力能直接传递给输运海水的方法,其传递效率超过了90%。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有两种基本的功交换器投入市场;一种利用阀和活塞,另一种仅用一个圆柱形转子实现能量交换。
由于这两种方式在能量交换方式上的高效,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操作成本并使低成本进行海水淡化成为可能。
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法苦咸水处理中的应用
能量回收装置是一种能够将海水中的残余能量转化为有价值能量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回收膜过滤反渗透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减少能源浪费,并且能够降低膜过滤系统的操作成本。
反渗透法是海水淡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将含盐度较高的海水置于半透膜之前,利用高压水泵作用于半透膜上方将海水压缩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得海水中的水分子依靠扩散作用进入半透膜内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可以得到一定纯度的淡化水。
在反渗透法中,能量回收装置的应用可以通过利用膜过滤反渗透过程中高压水泵所消耗的能量收集和转换其中的余能,从而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效果。
这种能量回收装置的本质是利用高压水泵将自然界中的自由能源转化成高压水力,进而推动海水进行膜过滤反渗透净化,最终将膜过滤系统所剩余的能量通过装置收集回收,供反渗透法处理海水所消耗的能量之外的应用。
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法苦咸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反渗透法的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从环保角度看,能量回收装置的使用可以减少膜过滤反渗透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反渗透法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实现海水淡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量回收装置的选择应依据处理海水的规模、处理效率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其中,包括装置的类型、结构、功率和效能等因素,应根据海洋环境特征和淡化水的使用要求等因素而定,以达到最佳的能量回收效果。
综上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在反渗透法苦咸水处理中的应用是一种未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反渗透法的净化能力和环保效益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用高压泵及能量回收装置技术简述(一)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用高压泵及能量回收装置技术简述(一)中国泵业网摘要:当前在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等。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膜的较快发展,反渗透法逐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是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最为重要的两种水力机械设备,本文针对其最新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反渗透法海水淡化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一、前言海水由约96.5%的水和约3.5%的盐分组成,通过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即能实现海水淡化。
当前在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等。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膜的较快发展,反渗透法以其节能、设备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海水经取水、溶解过滤及预处理后,由海水供给泵和高压泵输送至反渗透膜组,通过反渗透作用获得淡水。
与之同时,加压海水被浓缩且仍具有相当的能量,该部分能量通过能量回收装置加以回收利用。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用水力机械设备大体分类如下:(1)海水取水泵:取水,将海水经溶解过滤器输送至预处理池。
(2)海水供给泵:将预处理后的海水经保安过滤器输送给高压泵。
(3)高压泵:向反渗透膜组提供高压海水,以生产淡水。
(4)能量回收装置:回收来自反渗透膜的高压浓缩海水的能量,以降低系统的总运行能耗。
其中,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是最为重要的设备,本文将针对其最新的技术应用加以简要介绍。
二、高压泵1、主要参数反渗透膜的进口压力约为6~7MPa(因膜的种类而异),透过淡水流量约为供给海水流量的40%。
因此,高压泵的出口压力多为7MPa 左右,总流量约为单个反渗透膜组透过淡水流量的2.5倍左右(高压泵台数根据需要选定)。
2、过流部件材料由于输送介质为海水,高压泵过流部件的材料选定较为重要。
壳体和叶轮通常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如SCS1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如AL-6XN)等耐腐蚀材料;由于奥氏体不锈钢零件之间易发生咬合,为确保间隙配合部位的可靠性,密封环推荐选用聚醚醚酮(PEEK)等耐腐蚀性、自润滑性俱佳的材料。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能量回收装置闫红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反渗透海水淡化在能耗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能量回收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重要措施。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能量回收方式,对其进行比较,并说明采用能量回收的重要性。
关键词: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中图分类号:P7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概述当今社会,能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的急剧上升决定了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成为必然选择。
按照既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新一轮核电站建设高峰期。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但我国能源消耗的增长较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随着核电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核安全保证能力的提升,以及适宜大规模建设发电等特点,核电依然是清洁能源的重要选择。
我国大部分核电站建在沿海,沿海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紧张,海水淡化技术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淡水需求。
在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减少制水成本的处理方式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
反渗透海水淡化(SWRO )具有设备投资省、能耗低、建设期短、占地面积少、对设备材质要求低等特点。
其在能耗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无能量回收装置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能量消耗约为8~10kW·h/m 3,采用能量回收装置能耗可降到3~4.5kW·h/m 3。
图1-1为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操作成本分项,图1-2为电力消耗成本分项。
由此可见,能耗在运行成本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大约占制水总成本的30%左右。
下表为反渗透海水淡化能耗的基本发展情况:年代能耗能量回收方式1980年8kW·h/m 3无1990年4.8kW·h/m 3透平式图1-1反渗透海水淡化操作成本分项图1-2反渗透海水淡化电力消耗成本分项2000年 3.7kW·h/m3涡轮式2005年 2.2~2.5kW·h/m3PX压力式可见,想要有效的降低能耗,采用合适的能量回收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科技成果——反渗透淡化差动式能量回收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适用范围可用于反渗透高压浓盐水能量回收、液体余压回收等领域,具体涵盖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高盐废水处理、液体余压回收等。
成果简介该装置利用液压缸内活塞两侧面积及液体压力不同产生推力,推动活塞及活塞杆运动,从而实现反渗透浓水和给水的能量交换,进而实现淡化过程浓水压力能的回收利用和整个淡化系统的节能脱盐。
技术原理图低压原水从单向阀A或单向阀C进入能量回收装置,充满能量交换缸A或能量交换缸B;高压浓水从五通换向阀进入能量回收装置,当五通换向阀使高压浓水与能量交换缸A连通时,高压浓水将能量传递给低压原水,实现能量交换,高压原水从单向阀B进入反渗透膜压力容器进行脱盐处理;待将能量交换缸A中的原水全部加压送至反渗透系统后,五通换向阀,将高压浓水与能量交换缸B连通,重复上述能量交换过程,同时能量交换缸A中低压原水进入,排出低压浓水。
两个能量交换缸交替进行高压浓水与低压原水的能量交换,实现将低压原水连续增压送至反渗透系统进行脱盐处理。
由于液压缸活塞左侧装有活塞杆,使得活塞左侧的表面积小于右侧的表面积,故左缸压力高于右缸压力,即通过能量交换后原海水的压力高于浓海水的压力。
关键技术通过革新反渗透淡化工艺流程,省去了常规反渗透淡化系统所需配置的高压增压泵,节省了昂贵的设备投资;通过采用两位五通换向阀,使换向时间低于0.5s,消除了能量回收装置的换向压力波动问题;由于有实体活塞分隔,避免了浓海水掺混到反渗透进水端从而引起的混合率升高问题;开发出能量回收PLC集中控制技术,通过改变活塞运动速率实现工况自适用调节,满足实际需求。
典型规模单台装置处理流量为5m3/h-100m3/h(以浓盐水进水流量计),通过多台装置并联可实现规模的线性放大。
应用情况该技术已在青岛灵山岛300m3/d海水淡化工程中获得首次工程应用。
目前该技术产品正在福建、浙江、山东、辽宁、海南等地进行重点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