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
筏型基础施工规范6.1一般规定6.1.1箱形基础与筏形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整个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现场环境等条件进行。
6.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制定监测计划。
6.1.3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各类观测点和监测点。
6.1.4施工中应做好监测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6.2影响区域的监测6.2.1基坑开挖前应对邻近原有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基础、道路和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发现裂缝、倾斜、滑移等损坏迹象,应作标记和拍照,并存档备案。
6.2.2施工过程中应按监测计划对影响区域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应作为调整施工进度和工艺的依据。
6.2.3对影响区域内的危房、重要建筑、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应采取防护措施。
6.3降水6.3.1当地下水位影响基坑施工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隔水措施。
6.3.2降水、隔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管线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
6.3.4当采用降水方案时,为减小对工程本身和影响区的不利影响,井点施工必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规定,严格控制出水的含泥量。
6.3.5放坡开挖的基坑,井点管距坑边不应小于1m。
机房距坑边不应小于1.5m,地面应夯实填平.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边坡,防止排水渗入坑内.6.3.6当采用U型板桩支护基坑、井点管需要布置在坑内时,宜将井点管设在板桩的凹档处。
土方开挖时,应随时用粘土对井点管周围的砂井进行封盖。
平板形板桩的井点管布置在坑内时,应防止碰坏井管。
6.3.7应设置降水观察井,对降水的效果进行观察。
6.3.8当降低地下水位会危及影响区域内建、构筑物和道路及地下管线时,宜在降水井管与建筑物、管线间设置隔水帷幕或回灌砂井、回灌井点和回灌砂沟。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独立基础杯形基础条形基础一般按照构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墙下条形基础、柱间条形基础、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后者一般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条形基础不同于独立柱基础的地方在于.独立柱基是接近方形的双方向受力构件.双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冲切力的.而条形基础是单方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剪切力的。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A、40,60B、40,80C、80,60D、60,80A、允许上下层之间留设施工缝B、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C、保证下层初凝后再浇筑上层D、保证下层终凝后再浇筑上层A、10B、14C、21D、28A、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60℃B、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30℃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3℃/d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5°CA、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400mmB、当设计无要求时,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C、多孔砖砌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600mmD、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块墙下应灌实一皮砖或设置高100mm的混凝土带A、胶合板模板B、大模板C、组合钢模板D、组合铝合金模板A、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且构造简单B、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C、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D、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底座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A、4mmB、6mmC、16mmD、25mmA、0.5N/mm2B、1.0N/mm2C、1.2N/mm2D、5N/mm2A、15N/mm2B、21N/mm2C、22.5N/mm2D、30N/mm2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D、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箍筋调整值A、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检验B、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C、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D、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数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A、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B、直径32mm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C、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D、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表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篇一: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总则1.0.1为了在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1.0.3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使用要求以及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并应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1.0.4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箱形基础Box Foundation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2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2符号3地基勘察3.1一般规定3.1.1地基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邻近地段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有无古河道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存在;(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
3.1.2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2)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3)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就施工降水方案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5)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时提出支护方案。
3.2勘探要点3.2.1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荷载分布和地层的复杂程度,应满足评价建筑物纵横两个方向地层土质均匀性的要求.注:1、取值应考虑土的密度、地下水位等条件、当为密实土,且地下水位埋较深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2、在软土地区,取值时应考虑基础宽度,当b>60m时取小值;b≤20m时取大值。
什么是箱形基础?箱型基础施工解析一、箱形基础介绍: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
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型基础有更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
箱型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从而使开挖卸去的部分土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因此,与一般实体基础相比,它能显著减小基底压力,降低基础沉降量。
此外,还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扎基础钢筋(墙体、顶板钢筋)→预埋管线及铁件→垫好垫块及马凳铁→隐检。
(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准备工作(确定组装模板方案)→搭设内外支撑→安装内外墙模板(安装顶板模板) →合模前钢筋隐检→预检。
(3)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2、钢筋工程:基础钢筋绑扎(1)划钢筋位置线:按照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从距模板端头、梁板边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2)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如设计无要求,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绑扎时采用八字扣或交错变换方向绑扎,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4)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人踩不变形为准,一般为1m左右1个为宜)。
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接头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进行抽样检测。
(6)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和甩出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用钢管或钢筋将钢筋上部固定,保证甩筋位置准确,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
一、基本原理
1、基础重量与基础容积比:使基础的质量与容积之比始终保持在经济的范围内,以达到建筑物的长期稳定。
2、结构支撑力:基础的结构形式决定了支撑力的大小,并且应该充分考虑压力的均衡分布。
3、结构控制力:安全允许控制力要高于基础所承受的压力,因此一般采取"一定比例增大"的原则。
二、箱形基础
1、材料:底板、四壁等组成部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截面根据地基情况及荷载的大小确定。
2、计算公式:箱形基础的计算,一般综合考虑地基压力、侧向及支撑力等因素,采用静力平衡方程来评价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率。
3、设计要求:为了减少钢筋荷载,保证加固效果,常设置"边桩",进行支撑力的增大。
三、筏形基础
1、结构原理:筏形基础采用多边形桩等特殊结构,形状类似椭圆,使单位基础所承受的压力比箱形基础降低,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
2、侧向支撑:为了增加侧向支撑力,常设置断开型土墙或混凝土墙,以抵抗地基位移。
3、抗滑:筏形基础类似于"铁锨"结构,合理设计可以增加土层的抗滑性。
四、总结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针对高层不同的负荷设计,箱形基础的安全指标及结构原理比筏形基础更具有普遍性,但筏形基础的侧向支撑比箱形基础更佳,抗水性能更强,并可以增强土层的抗滑性。
综上所述,二者各有优势,用于不同的场合,节省使用成本,更加经济合理。
箱型与筏形基础施工工艺要点与要求摘要:在支护结构施工与支护施工技术的配合作用下,保持工程深基坑良好的施工状况,在提高深基坑施工质量的同时为后续的施工作业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未来在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应关注其支护结构施工与支护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使用,促使这类结构在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丰富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箱型;筏形;基础施工;要点;要求1.箱型与筏形基础施工桩筏基础是指当受地质或施工等条件限制,单桩的承载力不很高,而不得不满堂布桩或局部满堂布桩才足以支承建筑荷载时,通过整块钢筋混凝土板把柱、墙(筒)集中荷载分配给桩。
沿袭浅基础的习惯将这块板称为筏,故称这类基础为桩筏基础。
桩箱基础与桩筏基础类似。
它不仅仅是一块板,而是有底板、顶板、外墙和若干纵墙、内隔墙构成的空箱结构。
通过这个结构把上部荷载分配给桩。
由于其刚度很大,具有调整各桩受力和沉降的良好性能,因此在软弱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时较多采用这种基础形式。
从定义上看,桩箱基础、桩筏基础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只是箱基的刚度较筏基的刚度大。
因而,桩箱基础具有更好的调整各桩受力和沉降的良好性能。
由于桩箱、桩筏基础是由桩基、箱基(筏基)两种基础组成的一种混合基础,因而它兼有两种基础的优点。
所以可以说,桩箱(筏)基础是一种可以在适合桩基的地质条件下建造任何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的“万能式桩基”。
2.箱形、筏形基础构造要求2.1桩顶嵌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对于中小直径的桩不宜小于50mm。
2.2桩的纵向钢筋锚人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对于抗拔桩基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5倍。
2.3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桩箱、桩筏基础与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防水混凝土时,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混凝土厚度的比值,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0.6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