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有用)-1-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488.00 KB
- 文档页数:11
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的联系与区别名称定义 联系区别筏板基础当上部结构和在较大而地基承载力又特别低以及柱下条形基 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满足基础底面积要求时,常将墙和柱下基础连 成一钢筋混泥土板,形成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筏片基础。
筏板基础分类①板式筏板基础②梁板式筏板基础。
⒈应用于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的地基中。
⒉都是整体浇筑。
箱型基础可以说是再筏板基础上产生的。
⒊因整体性好,使用在建筑物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处。
⒋都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的板状基础。
①梁板式伐型基础:梁板式伐型基础由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基础 平板组成。
②板式伐型基础:板式伐型基础由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组成。
▶笩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做不埋深式基础。
▶平面形状可以多样,经济且施工简单易行。
▶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 均匀沉降。
箱型基础建筑物荷载很大或浅层地质情况较差以及基础需要埋置深度很大 时,为了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有效抵抗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常采用 由钢筋混泥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空心箱体基础,即箱型基 础。
刚度:是零件载荷与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即引起单位位移所需的力。
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封闭的箱体。
▶基础中部中空可在内隔墙开门洞作地下室使用。
▶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可消除因地基变形使 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减少基底处原有地基的自重应力。
▶底板和外墙形成整体有利于防水。
▶箱基外壁与四周土的摩擦增大,增强了阻尼作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它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面积较小,平面形状简单,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 分布不均的高层重型建筑物的基础及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基础或特 殊构筑物,但混凝土及钢材用量 较多,造价也较高。
▶施工困难,复杂程度较高.工期 利用时间长。
▶隔墙太多,能够有效利用的空 间较少。
条形、筏形和箱形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在各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地基上建设规模大、层数多、结构复杂的现代建筑物。
条形、筏形和箱形基础以其较优良的结构特点,适合作为这些现代建筑物的基础。
在我国已建成的大量高层建筑中,很多都是采用这类基础。
建国后,早在50年代,北京展览馆(1953年)和上海工业展览馆就采用了箱形基础。
以后这类基础虽陆续有所发展,但规模和速度都较有限。
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各大都市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百米以上的高楼已不少见,其中许多就是建造在筏形和箱形基础上。
我国沿海许多城市,地基土质十分软弱,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量很大,筏形和箱形基础也只限用于高度小于50m内的建筑物。
更高的建筑多采用桩与筏基、桩与箱基相结合的形式,称为桩筏基础和桩箱基础。
表1是我国最近20年来建造在箱基、筏基和条基上的超高层建筑物的部分实例。
图1为筏形基础建筑物的典型剖面,图2为箱形基础建筑物的典型剖面,图3为桩筏基础建筑物的典型剖面,图4为桩箱基础建筑物的典型剖面,可供参考。
条形、筏形和箱形基础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较大的基底面积,能承担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容易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对于有局部地质缺陷的地基,可用这类基础直接跨越地质缺陷部位,避免进行地基局部处理。
2、将整个建筑物连成整体,具有较大的刚性,可调整和均衡上部结构荷载向地基传递,减小由于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造成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倾斜,减小地基不均匀变形在结构物内部引起的附加应力。
3、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可提高竖直和水平承载力,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地基补偿作用减小基辰的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沉降量。
此外,筏形和箱形基础在建筑物下部构成较大的地下空间,提供安置高层建筑用的设备或公共设施的合适场所。
但是这类基础,尤其是箱形基础,技术要求和造价较高,施工中需要处理大基坑、深开挖所碰到的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正确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