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临济宗禅诗
- 格式:ppt
- 大小:998.50 KB
- 文档页数:12
临济宗旨xx庵居沙门xx撰汾阳昭禅师示众曰。
先圣云。
一句语须具三玄。
一玄中须具三要。
阿那个是三玄三要底句。
快会取好。
各自思量。
还得稳当也未。
古德已前行脚。
闻一个因缘未明。
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
火急决择。
岂将为小事。
所以大觉老人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想计他从上来行脚。
不为游山玩水。
看州府奢华。
片衣口食皆为圣心未通。
所以驱驰行脚。
决择深奥。
传唱敷扬。
博问先知。
亲近高德。
盖为续佛心灯。
绍隆佛种祖代。
兴崇圣种。
接引后机。
自利利他。
不忘先迹。
如今还有商量者么。
有即出来大家商量。
僧问如何是接初机底句。
答曰汝是行脚僧。
又问如何是辨衲僧底句。
答曰西方日出卯。
又问如何是正令行底句。
答曰千里持来呈旧面。
又问如何是立乾坤底句。
答曰。
北俱卢州长粳米。
食者无嗔亦无喜。
师曰。
只将此四转语验天下衲僧。
才见汝出来验得了也。
僧问如何是学人着力处。
答曰嘉州打大像。
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
答曰陕府灌铁牛。
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
答曰西河弄师子。
师曰。
若人会此三句。
已辨三玄。
更有三要语在。
切在荐取。
不是等闲。
与大众颂出曰。
三玄三要事难分。
得意忘言道易亲。
一句明明该万象。
重阳九日菊花新。
还会么。
恁么会得不是性燥衲僧。
作么生会好。
又举三玄语曰。
汝还会三玄底时节么。
直须会取古人意旨。
然后自心明去。
更得通变。
自枉受用无穷。
唤作自受用身佛。
不从他教便识得自家活计。
所以南泉曰。
王老师十八上解作活计。
僧便问。
古人十八上解作活计。
未审作个什么活计。
答曰。
两只水牯牛。
双角无[櫚-呂+貝]棬。
复云。
若要于此明得去。
直须得三玄旨趣。
始得受用无碍。
自家庆快。
以畅平生。
大丈夫汉莫教自辜。
触事不通。
彼无利济。
与汝一切颂出曰。
第一玄。
法界广无边。
森罗及万象。
总在镜中圆。
第二玄。
释尊问阿难。
多闻随事答。
应器量方圆。
第三玄。
直出古皇前。
四句百非外。
闾氏问丰干。
师乃曰。
这个是三玄底颂。
作么生是三玄底旨趣。
直教决择分明。
莫只与么望空里妄解道。
我曾亲近和尚来。
与我说了。
脱空漫语诳吓他人。
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及其禅法思想宗性法师内容提要:楚圆对北宋时临济宗的复兴作出过重大贡献,在宋代禅宗史上有相当的分量。
然学术界历来对楚圆相关情况的研究都十分薄弱。
本文通过楚圆的语录及传记等文献,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楚圆一生参访弘法等活动,语录的编辑及现存情况,主要弟子的活动情况作了简略的介绍。
并重点综合而概括性地考察了楚圆的禅法思想。
楚圆在禅法教学中,主张佛性不离觉悟现前一念是参禅达到觉悟解脱的依据,而参悟禅法的方法就是不执著语言文字,这种禅法的觉悟是不能离开日常生活的,这些主张,构成了楚圆禅法思想最重要的部分。
与此同时,楚圆在禅法传播中,还表现出兼容并蓄的圆融风范和宽阔气度,并对修禅外缘——护法作出了充分肯定,这些见解也成为楚圆禅法思想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章还对楚圆的后世影响作了比较性的分析,指出楚圆对北宋临济宗复兴的贡献和地位不容忽视。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楚圆及其主要弟子第一节楚圆简历第二节关于《楚圆语录》第三节楚圆的主要弟子第三章楚圆的禅法思想第一节参禅达到觉悟解脱的依据——佛性不离觉悟现前一念第二节参悟禅法的方法——不执著语言文字第三节禅悟不离日用生活第四节学习禅法必须兼容并蓄第五节传播禅法的外缘——护法论第四章楚圆的后世影响第五章结语附录(一)《石霜楚圆禅师语录》赐紫小师慧南重编宗性点校附录(二)《慈明(楚圆)禅师传》宋慧洪撰宗性点校后记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及其禅学思想第一章绪论中国禅宗自弘忍(601-674)以后,遂分成南北二宗。
南宗在唐朝后期迅速传播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扩大影响,最终发展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南宗到唐末五代时期,又形成五家流派。
其中,从南岳怀让(677-744)的法系形成临济宗、沩仰宗,从青原行思(?-741)的法系形成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
这五家流形成前后历时近一百年左右。
自禅门五家流形成以后,中国禅宗的传播和发展进入五家迭兴,相继盛行的时期。
禅门五家入宋以后,其传播和兴盛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临济宗禅诗(上)禅宗自菩提达摩六传至慧能,下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巨匠,南岳之下经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传至临济义玄?~867。
义玄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镇州临济院,接化徒众,大振禅道,以机锋峻峭著称当世,遂成临济宗。
义玄之法嗣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等22人。
存奖之下,经南院慧颙传至风穴延沼,延沼传首山省念,省念门人有叶县归省、谷隐蕴聪、广慧元琏、汾阳善昭、承天智嵩等。
归省门下有浮山法远等。
善昭门下有石霜楚圆、琅岈慧觉、大愚守芝、法华全举等。
楚圆传黄龙慧南与杨岐方会,创黄龙派、杨岐派。
唐末之后,临济宗风大兴,因此禅宗史上公认南岳为曹溪禅法的正统。
临济以惊雷迅霆式的棒喝言句,开创了临济宗,是禅宗自菩提达摩、六祖慧能以来,发展到高度的产物,汲取教乘精英,结合世间实际,汇成般若大海第一智声,“全提祖佛正令,高标顿悟功行,诸家皆逊一筹”。
乃光《临济禅初探》,见《禅学论文集》第2册第145页,,《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册。
临济宗禅人龙象辈出,禅语极富诗意。
临济宗经常运用诗偈作为示法时之酬答。
如延沼拜谒镜清,与镜清的问答中,禅韵诗情,汩汩流涌,深为镜清激赏《五灯》卷11《延沼》;全举喜以诗偈表达悟境,游方每到一处,辄有诗偈相呈,如:到公安远和尚处,安问:“作么生是伽蓝?”师曰:“深山藏独虎,浅草露群蛇。
”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师曰:“青松盖不得,黄叶岂能遮。
”曰:“道甚么?”师曰:“少年玩尽天边月,潦倒扶桑没日头。
”到大愚芝和尚处,愚问:“古人见桃花意作么生?”师曰:“曲不藏直。
” 曰:“那个且从,这个作么生?”师曰:“大街拾得金,四邻争得知?”曰:“上座还知么?”师曰:“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曰:“作家诗客!”师曰:“一条红线两人牵。
”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又作么生?”师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曰:“却是。
”师曰:“楼阁凌云势,峰峦叠翠层。
”《五灯》卷12《全举》善昭与学僧的对答,也大量地运用了诗偈《五灯》卷11《善昭》。
临济禅法——随处做主⽴处皆真临济禅法——随处做主⽴处皆真临济禅师说:“随处做主,⽴处皆真。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随处,是到处,就是不管到哪⼉;⽴处,就是⾃⼰站⽴的地⽅。
做主⼈,这个主⼈不是只在⾃⼰的领地⾥才做,⽽是随处都要做;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站⽴的这个地⽅,把脚下站成⾃⼰真的天堂。
佛家揭⽰⼈⽣幸福的秘诀是:“活在当下”四个字。
⼈怎么样活在当下,以什么态度,⽤什么样的感觉活在当下,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其中⼀个答案就是临济禅师指出的:随处做主,⽴处皆真。
这2个词是禅师挂在胸前的⼀枚闪闪发亮的徽章。
随处做主,有这样⼏层意思:1、主⼈意识。
我活着,就是主⼈,这个世界的⼀切都是由⾃我意识变现出来的,都是为了我⽽存在的,要认识到,⾃⼰就是主⼈,是⾃⼰的主⼈,是世界的主⼈。
2、时刻不忘。
要念念不忘,随时想到,随处惦记着。
常⾔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其实,⼈⽣常常是想到了也就做到了。
想到,是起步伊始,是万事开端。
要时刻不忘,⾃⼰是主⼈,是⼀切⼀切的主⼈。
3、随时佩戴。
做⼈,要随处牢记⾃⼰就是主⼈这个事⼉,要在思想深处戴好这个胸牌。
这两天⼈⼤、政协开会,电视⾥看到每每采访代表、委员,他们不管是多⼤的领导,都不忘在胸前佩戴着⾃⼰的出席证。
戴上这个出席证,感觉就是不⼀样。
主⼈,也是块出席证,⾃⼰要随时想到佩戴才好。
⽴处皆真,有这样⼏个意思:1、真实活着。
⽣命只要是真实的活着就是⼀件有意义的事,真实的出演每⼀个⾓⾊,投⼊的展现每⼀个微笑,倾情的⾯对每⼀个场景,把⽣命活出⼀个真实来,在每⼀个驻⾜的地⽅都活出⼀个真实来。
2、随处展现。
你站在那⼉,那⼉的你就是⼀个真正的主题,就是⼀处真正的中⼼。
你站在那⼉,⼤千世界也全部都列队站在了那⼉。
佛陀再世⼀般的美妙,菩萨光临⼀样的风姿,你站着,那⼉就是⼀个不能覆盖的真理。
3、脚下即天堂。
幸福不是在遥远的地⽅,就在⾃⼰脚下,在⾃⼰站⽴的这块⼟地上,这是词的核⼼要义。
临济宗:真净文禅师真净文禅师师讳克文。
嗣黄龙。
关西郑氏子。
师在沩山。
夜间诵云门语。
僧问。
佛法如水中月。
是否。
门云。
清波无透路。
师有省。
以气自负。
诸方目为饱参。
少有婴其锋者。
闻积翠道喧宇宙。
径往见之。
凡入室下语。
翠皆不许。
师怒发。
乃曰。
我自有悟处。
渠不识我语。
遂行至翠岩。
见顺和尚。
顺问。
甚处来。
曰。
积翠。
顺曰。
甚处人。
曰。
关西。
顺曰。
汝师是谁。
曰。
北塔。
顺闻乃哭。
师问其故。
顺曰。
昔讷师叔久参渠。
不会渠说话。
及某参得禅。
欲见渠。
渠已死。
乃问。
还识新黄檗否。
曰。
识。
顺曰。
如何。
曰。
甚好。
顺曰。
渠下得一转语便住黄檗。
佛法未梦见在。
师于言下顿见积翠用处。
因悔。
欲再见。
不能得。
遂白顺。
顺曰。
何妨。
我当作书与积翠。
令子归。
师遂回积翠。
翠见。
便问。
甚处来。
师曰。
翠岩。
翠曰。
赖遇老僧不在。
师曰。
甚处去。
翠曰。
天台普请。
南岳游山。
师曰。
某甲得恁么自在。
翠曰脚下鞋甚处得来。
师曰。
庐山七百五十文唱得。
翠曰。
何曾得自在。
师曰。
何曾不自在。
翠骇之。
兜率悦在道吾首众。
一日。
领数衲子谒云盖智。
智与语。
未及数句。
尽知所蕴。
智乃笑。
悦求入室。
智问。
曾见洞山文和尚否。
曰。
关西子。
没头脑。
拖一条布裙作屎臭气。
有甚长处。
智曰。
首座但向屎臭气处参取。
悦从教。
往洞山依止。
未久。
深领要旨。
佛眼辞五祖。
至归宗参师。
后祖谓圆悟曰。
真净波澜阔。
弄大旗手段。
远到彼。
未必相契未数日。
有书祇悟曰。
比到归宗。
偶然漏网。
闻云居清首座作晦堂真赞。
有曰。
闻时富贵。
见后贫穷。
颇疑着他。
及相见。
果契合。
逾年。
复还祖山。
众请秉拂。
却说心说性。
祖曰。
远兄如此说禅也。
莫管他。
无尽见兜率。
举清素侍者末后句事。
逮罢。
相过归宗。
夜话及此。
师辄怒曰。
是何呕血秃丁。
脱空谩语。
岂可信受。
遂不终语无尽居荆溪。
觉范往见之。
尽与语曰。
惜乎真净不知此也。
范曰。
相公只知清素末后句。
及真净真药现前而不能觉。
尽惊曰。
果有此耶。
曰。
疑则别参。
尽于言下顿见师用处。
遂炷香望归宗。
悔谢东山。
一日。
得师提唱。
临济宗七世祖楚圆禅师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10期“牧牛童,实快活,跌足披蓑双角撮。
横眠牛上向天歌,人问如何牛未渴。
回首看,平田阔,四方放去休拦遏。
八面无拘任意游,要收只在索头拨。
小牛儿,顺手捋,角力未充难提掇。
且从放在小平坡,虑上高峰四蹄脱。
日已高,休吃草,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和泥看伊东西倒。
笑呵呵,好又好,又将横笛顺风吹,震动五岳山海岛。
倒骑牛,脱布袄,知音休向途中讨。
若问牧童何处居,鞭指东西无一宝。
”这首轻松诙谐的《牧童歌》,出自北宋禅宗高僧楚圆之手。
通过这种歌唱的形式,楚圆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对禅法的领悟,以及一种快活、无拘无束的洒脱境界。
苦修成临济宗大辩才楚圆,俗姓李,全州清湘(今广西全州县龙水镇双车村)人,生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 年)。
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高而不瘦,可谓一表人材。
当时的全州,是寿佛全真法师化身的道场,佛教净土宗特盛,楚圆的母亲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楚圆出生时,全真法师圆寂已有119 年。
少年时,楚圆还是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但自父亲死后母亲受欺,便无心举业。
寒窗苦读多年的楚圆,脑子里积下不少问题,很想从佛学中求得解决。
他几次央求母亲准他出家修佛,母亲倒也通情达理,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即楚圆二十二岁时,亲自送他到州城南的隐静寺出家。
楚圆剃度受戒后,很快获取度牒,但他意在学禅参禅,一心想北上游方寻师。
当时临济五祖省念的法嗣弟子善昭,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太平寺,博学能文,风范高雅,说法三十年不倦,深为全国僧俗所仰慕。
楚圆不辞劳苦,直奔汾州。
善昭见他天资聪颖,博识好学,心中暗喜,即将他留下。
在汾州太平寺,楚圆得到了善昭的启发,并在其门下苦修了七年(一说九年),尽领禅法要旨,成为临济宗大辩才,为善昭得意的真传弟子。
遍参名宿结交名士离开汾州后,楚圆又继续到各地参师访友。
先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参访了当地著名的智嵩禅师。
北宋初,经过几朝崇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禅学化,“天下无寺不禅”。
临济宗:南院颙禅师南院颙禅师师嗣兴化。
河北人。
法讳慧颙。
俗名宝应。
师上堂曰。
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
不具啐啄同时用。
僧便问。
如何是啐啄同时用。
师曰。
作家不啐啄。
啐啄同时失。
曰。
此未是学人问处。
曰。
汝问处作么生。
曰。
失。
师便打。
僧不肯。
示众云。
赤肉团上。
壁立千仞。
时有僧出问。
赤肉团上。
壁立千仞。
岂不是和尚语。
师云。
是。
僧便掀倒禅床师云。
你看者瞎汉乱做。
僧拟议。
师便打趁出院。
僧问。
二王相见时如何。
曰。
十字街头吹尺八。
又问。
从上诸圣向甚处去。
曰。
不上天堂。
则入地狱。
曰。
和尚又作么生。
曰。
还知宝应落处么。
僧拟议。
师打一拂。
师问僧。
近离甚处。
曰。
襄州。
曰。
是什么物恁么来。
曰。
和尚试道看曰。
适来礼拜底。
曰。
错。
曰。
礼拜底错个什么。
曰。
再犯不容。
曰。
三十年弄马骑。
今被驴扑。
瞎汉。
参堂去。
僧问。
人逢碧眼时如何。
曰。
鬼争漆桶。
僧问。
古殿重兴时如何曰。
明堂瓦插檐。
僧曰。
恁么则庄严毕备去也。
曰。
斩草蛇头落。
僧问。
瞥喜瞥嗔时如何。
曰。
倾湫倒岳。
僧问。
如何是无缝塔。
曰。
七花八裂。
曰。
如何是塔中人。
曰。
头不梳。
面不洗。
僧问。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曰。
黄尚书.李仆射。
曰。
意旨如何。
曰。
牛头向北马头南。
师问僧。
近离甚处。
曰。
龙兴。
曰。
发足莫离叶县也无。
僧便喝。
曰。
好好问汝。
又发恶作么。
僧曰。
唤作恶发。
得么。
师却喝曰。
你既恶发。
我也恶发。
近前来。
我也没量罪过。
你也没量罪过。
瞎汉。
参堂去。
赞曰。
一语定纲宗作家不啐啄兴化的子冰檗胸怀临济亲孙麟龙头角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掀禅床棒打瞎驴十字街头相见二王吹尺八声乱雅乐诸圣甚处去谩云入地狱不上天堂何物恁么来灼然弄马骑今被驴扑一机一境换斗移星瞥喜瞥嗔倾湫倒岳头不梳面不洗塔中人描??未全真马向北牛向南祖教意搏量俱是错从游老作与廓侍者一再同参弄出小家随龙兴僧逓相发恶殚千圣眼。
拟觅踪由。
白日青天。
风雷雨雹。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
临济宗:叶县省禅师叶县省禅师师嗣首山。
讳归省。
冀州贾氏子。
师到首山。
山举竹篦问曰。
唤作竹篦则触。
不唤作竹篦则背。
唤作什么。
师掣竹篦拗作两截。
掷地曰。
是什么。
山曰。
瞎。
师便作礼僧问。
法海一滴蒙师指。
向上宗乘事若何。
曰。
高祖殿前樊哙怒。
须知万里绝烟尘。
僧问。
维摩丈室不以日月为明。
曰。
眉分八字。
曰。
未审意旨如何。
曰。
双耳垂肩僧问。
如何是清净法身。
曰。
厕坑筹子。
问。
如何是毗卢主。
曰。
僧排夏腊。
俗列耆年。
问。
如何是深深处。
曰。
猫有歃血之功。
虎有起尸之德。
曰。
莫便是也无。
曰。
确捣东南。
磨推西北。
示众云。
宗师血脉。
或凡或圣。
龙树马鸣。
天堂地狱。
镬汤炉炭。
牛头狱卒。
森罗万象。
日月星辰。
他方此界。
有情无情。
以手画一画。
云。
俱入此宗。
此宗门中亦能杀人。
亦能活人。
杀人须是杀人刀。
活人须是活人句。
作么生是杀人刀.活人句。
道得底。
出来对众道看。
若道不得。
即孤负平生。
师面目严冷。
众所敬畏。
天衣怀.浮山远二人至。
欲求住。
正值雪寒。
师将水灌且过。
其余皆怒去。
唯二人整衣得坐。
至晚。
师到。
呵曰。
你更不去。
我打你。
远近前曰。
某数千里特来参和尚禅。
岂以一杓水泼便去。
若打杀。
也不去。
师笑曰。
你两个要参禅。
却去挂搭。
续请远充典座。
事见武库。
兹不具载。
赞曰。
项铁重千斤倔强无人歒分首山活业自支撑将临济家私尽狼藉清净身厕筹子倒用横拈触背机泼竹篦胡抛乱掷高祖殿前樊哙怒把宗风凌辱太多维摩丈室日月明当意旨人信不及毗卢师法身主强分疏僧排夏腊俗列耆年起尸德歃血功错注解碓捣东南磨推西北黄檗肚肠霜冷面泼天衣冻使成冰炼铜肝胆铁为心逼浮山走得上壁没巴鼻弄出恶情。
悰活人句。
杀人刀。
晴空里轰个霹雳。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
临济宗:密庵杰禅师密庵杰禅师师讳咸杰。
嗣应庵。
福州郑氏子。
母梦庐山僧入屋而生。
下发。
遍扣诸方。
后见应庵。
庵室中问。
如何是正法眼。
曰。
破沙盆。
庵肯之。
未几。
辞省亲。
庵以偈送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征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沙盆。
此行将省觐。
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后着。
待归要汝遵。
上堂。
世尊不说说。
拗曲作直。
迦叶不闻闻。
望空启告。
马祖即心即佛。
悬羊头。
卖狗肉。
赵州勘庵主。
贵买贱卖。
分文不直。
只如文殊是七佛之师。
因甚出女子定不得。
天河月晕鱼生子。
槲叶风微鹿养茸。
上堂。
举婆烧庵话。
拈云。
者公案丛林中少有拈提者。
杰上座裂破面门。
不免纳败缺一上。
也要诸方点捡。
乃召大众云。
者婆子洞房深稳。
水泄不通。
向枯木上糁花。
寒灰中发??个僧孤身迥迥。
惯入洪波。
等闲坐断泼天潮。
到底身无涓滴水。
子细捡点将来。
敲枷打锁即不无。
若是佛法。
未梦见在。
乌巨恁么提唱。
毕竟意在何处。
良久。
云。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阑干。
师接松源.破庵。
出世乌巨。
终于天童。
赞曰。
枳林生锦荔榕树出旃檀庐山僧梦见何面目蛊毒水沾着烂心肝向上路与千圣共行入泥犁狱惭愧惭愧破沙盆准分文不直换正法眼大难大难拈女出定仿佛杨州鹿养茸微风生从槲叶判婆烧庵依俙越国柳垂丝和烟搭在栏干喝松源两耳聋锦包特石杀破庵全心死铁褁泥团做冷泉百日主人胜郭汾阳中书之考屹鄞江中流砥柱回觉隰州既倒之澜大彻投机廓顶门。
初无奇特。
信知道。
江南两浙秋热春寒。
临济至此十四世共二十六人。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卍续藏第78册No.1554五家正宗赞。
临济宗:南堂静禅师南堂静禅师师讳元静。
嗣五祖。
阆州人。
姓赵氏。
师在祖塔。
祖举即心即佛.睦州担板.南泉斩猫.赵州狗子话编辟之。
所对了无滞碍。
又举子胡狗话。
答稍迟。
山遽转面曰。
不是。
师曰。
不是却如何。
山曰。
此不是。
和前面都不是。
师曰。
望和尚慈悲指示。
山曰。
看他道子胡一只狗。
上取人头。
下取人脚。
入门者好看。
才见僧入。
便云看狗。
汝向子胡道看狗处下得一转语。
教子胡结舌。
老僧钳口。
便是了当处。
师嗜吃鸡。
众恶之。
山知。
一日入室。
师藏鸡于袖中。
山举话诘之。
师袖出鸡作啼声。
山乃笑师住大隋。
旧有龙居方丈寝室。
累代不敢近。
师至欲卧。
主首白。
师不顾。
竟去卧。
见龙卧床上。
师以手推曰。
老畜生。
留老僧半榻。
就卧。
及醒。
龙不见。
从此不来矣叶县有一法嗣。
住汉州方水。
作偈示众曰。
方水潭中鳖鼻蛇。
拟心相向便揄揶。
谁人拔得蛇头出。
二百年无人下语。
师举三句了。
着语云。
方水潭中鳖鼻蛇。
僧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
活捉魔王鼻孔穿。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
白日骑牛穿市过。
愚丘静参次。
师举香严枯木龙吟话。
往返征诘。
静悟。
师曰。
莫守寒岩异草青。
坐却白云宗不妙。
静曰。
直须挥剑。
若不挥剑。
渔父栖巢。
师矍然曰。
者小厮儿。
珍重便行。
回石头。
世为石匠。
不识字。
慕出家。
求人口授法华。
默诵之。
投师供洒扫。
一日。
令取石。
回手执锤击石而诵经不辍。
师谓曰。
今日硿磕。
明日硿磕。
生死到来。
作么折合。
回[打-丁+咢]然释其器。
礼拜求究竟法。
因随至方丈。
令罢诵经。
看赵州勘婆话。
回久之凿石。
石坚。
尽力一锤。
瞥见火光。
有悟。
呈颂曰。
用尽工夫。
浑无巴鼻。
火光迸散。
元在者里师曰。
子彻矣。
复呈颂曰。
三军不动旗闪烁。
老婆正是魔王脚。
赵州无柄铁扫帚。
扫尽烟尘风飒飒。
师颔之。
遂为僧。
后出世。
嗣师。
缙云先生作石头语录序。
有云。
五祖晚得南堂。
糙暴生狞。
凌跨勤远。
天遒地窄。
投老大隋。
回石头以运锤攻石之手。
仰击坚高。
出力既粗。
一锤便透。
晚坐钓鱼山中。
乖崖峭壁十倍其师。
狼毒砒霜不容下口。
师超放不群。
故东山创南堂以居之。
临济宗人间词话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从黄蘖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
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正定临济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人间词话》是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融合西方哲学与美学写成的一部传统文学批评著作。
书中所提出的诗词与人生的“境界”说,以及围绕这个核心产生的一些列关于词与人生关系的探讨,开创了一种世人高远的精神范式和深邃的人生美学思想。
本书是当代诗词学泰斗叶嘉莹,对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诠释与演绎。
叶先生诗词功底深厚,西方文学与美学知识广博,她以其特有的敏锐纤细洞察力,将我们带回了王国维的心灵世界,一览这人间绝美的词话。
临济宗:佛眼远禅师佛眼远禅师师讳清远。
嗣五祖。
邛州李氏子。
幼为书生。
在祖会下。
常以气自负。
每问祖。
祖辄曰。
我不会。
我不如你。
又曰你自会得好。
久无所入。
乃问曰。
和尚门墙高峻。
某甲不能入座下。
谁可亲近。
乞指示。
祖曰。
元礼首座见处与我一般。
师即扣之。
时寒。
礼方近火。
师陈所求。
礼即引师耳行。
且语曰。
我不会。
我不如你。
你自会得好。
师曰。
愿求开发。
而乃相戏。
岂可为人法耶。
礼曰。
你若悟去。
方知今日曲折。
师惭。
急归知客寮。
夜坐沉吟间。
觉寒。
拨火大悟。
顿见二老用处。
乃曰。
深深拨。
有些子。
生平事。
只如此。
遂点灯读传灯。
至破灶堕因缘。
洞符所证。
颂曰。
忉忉幽鸟啼。
披衣终夜坐。
拨火悟平生。
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
曲谈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
门开少人过。
圆悟闻师悟旨。
五更扣门。
师遂举所得。
悟云。
只如青林搬土话。
道铁轮天子寰中来。
知客作么生会。
师曰。
帝释宫中放赦书。
悟曰。
且喜兄有活人句。
后雪堂头曰。
我不会兮不如你。
堪笑千花生碓觜。
善财谩向百城游。
何曾蹈着自家底。
佛鉴颂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因缘曰。
彩云影里仙人现。
手把红罗扇遮面。
急须着眼看仙人。
莫看仙人手中扇。
师闻甚喜。
悟曰。
此颂一切处用得。
住龙门时。
一僧被蛇咬。
室中举云。
既是龙门僧。
因甚被蛇咬。
众下语皆不契。
高庵悟云。
果然现大人相。
师颔之。
圆悟在昭觉闻得。
乃叹曰。
龙门有此子。
东山之道未寂寥也。
师有三自省传于世。
赞曰。
默而神语而当天生骨有灵圣养胎无恙业穷东鲁忝曾就孔夫子受经旨觅西来苦尝被老东山无状会不会急归打坐拨火觅浮沤到未到普请吃茶晴瓯翻雪浪仙人手里红罗扇喜佛鉴要看底着眼宜亲帝释宫中宣赦书来青林必死人尽情疏放龙门万仞晴空轰烧尾之雷邛水千寻截流产喷香之象碓生花许雪堂引善财游蛇咬僧听高庵现大人相说心说性。
不用管他。
写三自省一篇。
为万古丛林参禅底榜样。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
《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临济宗五(1)南岳下十一世展开全文《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临济宗五(1)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杨歧方会禅师】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
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
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
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
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皆佐之,总院事。
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
每咨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
」他日又问。
明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适出,雨忽作。
师侦之小径,既见,遂扭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
不说打你去。
」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
问曰:「狭路相逢时如何?」明曰:「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师归来日,具威仪,诣方丈礼谢。
明呵曰:「未在。
」自是明每山行,师辄瞰其出,虽晚必击鼓集众。
明遽还,怒曰:「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师曰:「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一日,明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师曰:「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明便喝。
师曰:「好喝。
」明又喝,师亦喝。
明连喝两喝,师礼拜。
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
」师拂袖便行。
明移兴化,师辞归九峰。
后道俗迎居杨歧,次迁云盖。
受请日,拈法衣示众曰:「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
还知么?筠阳九岫,萍实杨歧。
」遂升座。
时有僧出,师曰:「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
」僧便喝,师曰:「不信道。
」僧拊掌归众。
师曰:「消得龙王多少风?」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有马骑马,无马步行。
」曰:「少年长老,足有机筹。
」师曰:「念汝年老,放汝三十棒。
」问:「如何是佛?」师曰:「三脚驴子弄蹄行。
」曰:「莫只这便是么?」师曰:「湖南长老。
」乃曰:「更有问话者么?试出来相见。
杨歧今日性命,在汝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
为甚么如此?大丈夫儿,须是当众决择,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芦相似,当众引验,莫便面赤。
临济宗:保宁勇禅师保宁勇禅师师讳仁勇。
四明竺氏子。
少习天竺教。
更衣谒雪窦。
窦熟视之。
呵曰。
央庠座主。
师气不平。
发愤下山。
望雪窦山大展三拜。
誓曰。
我此生行脚参禅。
名不过如雪窦。
断不归乡。
径往见杨岐。
悟旨。
出世保宁。
道播丛林。
果如师言。
师呈云盖颙颂云。
拈将楖栗路纵横。
大地清风飒飒生。
北斗柄斜轻拨转。
大唐人眼直须盲。
上堂云。
一是一。
二是二。
三是三。
四是四。
数目甚分明。
上下依资次。
依资次。
有何事。
以拄杖画一画。
云。
大众。
一时乱却六十甲子了也。
立春上堂。
立春日。
打春牛。
一棒两棒。
千头万头。
雪花深覆辨不得。
顶门有眼徒悠悠。
拍手云。
啰啰哩。
恼乱春风卒未休。
上堂。
风鸣条。
雨破块。
晓来枕上莺声碎。
虾蟆蚯蚓一时鸣。
妙德空生都不会。
都不会。
三个成群。
四个作队。
窈窈窕窕。
飒飒飖飖。
向南北东西。
折得梨花李花一佩两佩。
牧童颂曰西风浩浩楚天秋。
索寞无人野渡头。
沙鸟晚来俱散尽。
鸣咿归去倒骑牛。
答陈迁秀才曰。
胡孙儿子最惺惺。
爱弄千年鬼眼睛。
懊恼不知能要相。
有时来我顶头行。
赞曰。
家四明住保宁鬼眼睛逢人拈弄穷伎俩到处旋呈棒打春牛深覆雪花难可辨杖挑北斗大唐人眼直须盲晓枕上幽鸟吟残折梨花一佩两佩野渡头沙禽散尽听鸣咿三声四声指达磨老臊胡着草鞋从他肚里过骂陈迁胡孙子能要相来我顶??行杜撰巡官花甲子指轮上一时乱了央庠座主天台教脚跟下十字纵横行阔步与雪窦高踪并驾奋空拳把杨岐破屋支撑水银无假。
阿魏无真。
无人过价。
打与会兄。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
临济祖师语录住三圣嗣法小师慧然集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
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
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尔措足处。
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那隐纲宗。
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么?对众证据看。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
僧礼拜。
师云:“这个师僧,却堪持论。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我在黄檗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
”僧拟议,师便喝。
随后打云:“不可向虚空里钉橛去也”!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明佛性?”师云:“荒草不曾锄”。
主云:“佛岂赚人也?”师云:“佛在什么处?”主无语。
师云:“对常侍前拟瞒老僧!速退速退!妨他别人诸问1复云:“此日法筵为一大事故。
更有问话者么?速致问来!尔才开口,早勿交涉也!何以如此?不见释尊云:‘法离文字,不属因、不在缘’故,为尔信不及,所以今日葛藤,恐滞常侍与诸官员,昧他佛性。
不如且退。
”喝一喝,云:“少信根人终无了日。
久立珍重1师因一日到河府,府主王常侍请师升座。
时麻谷出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云:“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速道速道1麻谷拽师下座,麻谷却坐。
师近前云:“不审。
”麻谷拟议,师亦拽麻谷下座,师却坐。
麻谷便出去,师便下座。
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
未证据者看看1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1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1便归方丈。
上堂,有僧出礼拜。
师便喝。
僧云:“老和尚莫探头好。
”师云:“尔道落在什么处。
”僧便喝。
又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
师云:“尔道好喝也无。
”僧云:“草贼大败。
”师云:“过在什么处?”僧云:“再犯不容1师便喝。
是日两堂首座相见,同时下喝。
僧问师:“还有宾主也无?”师云:“宾主历然。
”师云:“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首座”。
便下座。
上堂。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
临济宗:卍庵颜禅师卍庵颜禅师师讳道颜。
嗣大慧。
东川鲍氏子。
久参圆悟。
在金山。
因一涡风乱。
令僧自杀。
以智不死。
虏去。
后方得脱。
悟归寂。
复依大慧。
首众径山。
无著未为僧。
慧馆方丈。
师常叱之。
慧曰。
彼虽妇人。
大有长处。
师不诺。
慧抑令相见。
师不获已。
通报。
着曰。
首座。
作佛法相见。
世法相见。
座云。
佛法相见。
着云。
却去左右请师入。
师至帐前。
见着寸丝不挂。
仰卧于床。
师指曰。
者里是什么去处。
着曰。
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
皆从此中出。
师曰。
还许老僧入否。
着曰。
者里不度驴度马。
师无语。
着曰。
与首座相见了也。
遂转身[覤-儿+丘]里。
师懡?而出。
慧曰。
却不是老畜生无见识也。
师有愧。
慧入室。
举南泉住庵。
上山作务。
一僧至。
令做饭吃因缘。
师云。
珊瑚枕上两而泪。
半是思君半恨君。
慧令侍者收牌曰。
只者一转语。
报佛恩足矣。
初住东林。
后归乡。
住云顶。
僧问。
如何是佛。
曰。
志公和尚。
如何是法。
曰。
黄绢幼妇。
外孙齑臼如何是僧。
曰。
钓鱼船上谢三郎。
示众有曰。
箸笼不乱搀匙。
老鼠不咬甑箅。
韩子苍与师避??。
诗云。
昔与二子居明心。
避贼夜走南山阴。
天寒更蹈沮洳径。
月黑错到杨梅林。
涉险登危四三里。
少复前行过溪水。
平明乞火野人家。
十日深藏岩穴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
蜀僧转堕妖氛中。
人言性命脱针孔。
忱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
相对梦中论梦事。
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
赞曰。
麟龙头角弓冶箕裘项铁三百斤逸群倔强额黥数点墨出格风流圆悟室彩??已成只欠一回点眼浮玉山见机而作不消三搭回头锦绣帷前一断魂返遭妇人之毒手珊瑚枕上两行泪难逃庵主之机筹出语无稽夸老鼠不咬甑箅临机奔轶骑骏马直撞烟楼蹈断虎溪桥斥远法师活埋莲社行穷蛮瘴路随杲风子远窜梅州扫荡祲氛社稷一戎衣凌烟勋业挥戈佛日风尘三尺剑借箸机谋沮洳径杨梅林早忆南山避??牛头山云顶寺晚思西蜀归休若更问老汉。
为僧端的。
谢三郎未必在渔舟。
(希叟绍昙《五家正宗赞》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