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方法:一个文献综述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方法:一个文献综述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方法:一个文献综述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方法:一个文献综述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方法:一个文献综述*……以Avner Greif研究成果为代表

(讨论稿)

钱滔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310027)

内容提要: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是美国90年代以后兴起的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综述其代表人物Avner Greif的理论研究。试图按制度在历史演进中所涉及经济问题的扩展秩序,来综述

Avner Greif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前现代社会中委托代理合约的执行问题,以及前现代社会交易

中存在的外地商人产权保护问题,Greif结合历史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的方法分析了制度的出现

与本质,即制度自我实施的特性。然后Greif采用动态方法结合历史研究制度的含义与制度变迁,

即制度自我加强的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HCIA方法,本文进一步从方法论的角度述评HCIA之

前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的基础上,展开分析HCIA的框架与方

法论上的突破。最后是对全文做出简单的小结。

关键词:Avner Greif历史比较制度分析context-specific model

一、引言

就形式而言,无论是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还是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问题是基本相同的,即如何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各种各样的用途。但是,这些不同的社会却运用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去解决它们的经济问题,而这些不同的制度安排又和它们在经济史上的兴衰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度的分析来增进对这种“兴衰”的理解。其实,这正是经济史所关心的基本现象与问题。

对于经济史的研究。在德国历史学派的归纳方法之后,是结合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理论,以价格(或利率)为分析对象来研究经济史,即历史计量学(cliometric)。但由于这种研究框架本身不能包含制度,以及分析工具的局限,故并不能对经济史的基本问题给出全面的解释。在科斯(1937)提出制度的重要性之后,又出现了结合新制度经济学(NIE)理论,以交易本身为分析对象来研究经济史。但这种方法也并不能对制度的运行给出满意的解释(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实行了私有化,但经济反而出现衰退的经济现象)。即为什么有些国家采用了理论上或在其他地区有效的制度,却不能获得经济增长。而且以上方法也没有解决理论的演绎和历史的归纳方法之间的二分性。

其实,历史演进过程是制度“生存检验”的现实环境,这其中存储着丰富的有关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制度本身和制度演进的研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洞见。A vner Greif就是通过前现代(pre-modern)经济史的研究,综合理论的演绎与历史的归纳方法来考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即制度的起源、本质及含义。进而试图解释市场与非市场的制度(non-market institution)之间关系这一经济史和制度分析的基本问题。1Greif通过两个

*本文主要是对Avner Greif研究成果的综述,若要对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进行较全面的述评,则须进一步阅读其他学者的文献,才能作出更客观的评价。而本文对历史制度分析的评述和附录中的观点是仅在Avner Greif的文献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待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1对于市场需要制度基础,在学术界已取得基本的共识。但对于制度的定义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分析,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在分析框架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如果从逻辑的角度看,这些分歧可分类为:有些是采

历史案例(穆斯林世界的马格里布与拉丁世界的热那亚),以交易和组织为分析的聚焦点,用有效工资模型结合历史来研究这两个社会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机制。并且用模型结合历史分析了前现代社会交易中心存在的外地商人产权保护问题及解决机制。即解释作为交易基础的自我实施(self-enforcing)制度。在此基础上,Greif针对制度的运行,采用了制度自我加强(self-reinforcement)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制度的历史演进。为我们理解制度及制度演进提供了新的洞见。

目前,这个方向的研究已经成为美国90年代以后兴起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即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对于HCIA的研究框架及分析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引进了微观经济学和博弈理论的框架,采用历史的前后相关性模型(context-specific model)来分析经济史的基本问题,即历史在制度的起源、本质及含义(即制度的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同时因这种方法是在综合理论的演绎逻辑与历史的归纳逻辑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来解释历史、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且,HCIA在方法论上突破了以前经济史研究的二分法,有了逻辑上比较一致的理论研究框架。因此,A vner Greif这种更具解释力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对理解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差异、形成的原因与演进路径极富启示。

本文接下去的部分框架如下:第二部分是综述Greif对前现代社会中交易基本问题(FPOE)克服时涉及的第一个问题的考察,即委托代理合约执行的非正式制度基础,第三部分是综述Greif对FPOE中另一问题的研究,即当地统治者与外地商人之间产权问题克服的组织与制度基础。以上是Greif结合历史进行关于制度的出现及本质的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即制度自我实施特性;第四部分是Greif制度的含义及制度变迁的分析,Greif分析了历史在市场制度与非市场制度的演进中的作用,采用动态的方法进行制度分析,即制度自我加强(衰减undermining)特性;为了更好理解HCIA方法,本文的第五部分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综述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史的成就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出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论上突破,并从理论逻辑与应用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简单的小结。(附录一是关于Greif的简介,附录二是从HCIA理论与温州经济制度变迁的转接中提出一些探索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供讨论。)

二、经济史上自我实施制度之一:委托-代理关系

对于市场、制度与经济兴衰的关系,目前经济理论上的基本经济命题是:互惠式的自愿交易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这种自愿交易在容量上的扩展会促进劳动的分工,而专业化分工会则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是斯密动力。2但交易不能在没有组织或制度的真空里发生。若要解释这种互惠式自愿交易发生的制度基础是什么?这就涉及交易的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 of Exchange, FPOE)。事实上,若没有组织或制度保证,交易将面临的是一个单边囚徒困境博弈(one-sided prisoner’s dilemma game, OSPD),3使得交易不发生。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虽然都知道制度的重要性,但对过去和现在的社会中市场的制度基础却还知道得不多(社会主义国家激进式改革出现的问题和发展中国家所遭遇的困难就是很好的例证)。而A vner Greif结合地中海地区11~14世纪商业革命的经济史,对制度的起源与运

用理论演绎的逻辑,有些是采用历史的归纳逻辑。Avner Greif提出的历史制度分析方法试图用博弈理论分析框架和context-specific model来弥合以上逻辑的二分法。

2斯密在其经典的著作中指出交易容量的扩大会导致劳动的分工,而分工又会导致工具的创新、劳动熟练程度增加及节省工件转移的时间而促进效率,随后的很多经济史的研究就在试图证明市场的作用;科斯(1937)的经典论文又明确指出,使用市场机制是有成本的,有效率的组织同样会因为节约成本而促进效率,且两者之间存在边界及互补性。这又导致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史,并使得经济史的分析对象从商品的价格转到交易本身。但这两种研究留下了方法上的分歧。请参见Avner Greif,1997b。

3详见Avner Greif,2000,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xchange:A research agenda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4(Dec.,3), pp.251~84.

行的分析则很好地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4

在11~14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远距离贸易又再度兴起,并有了更大的扩张,历史上称之为商业革命。但在这个历史时期,正如A vner Greif 所指出的,这些地区既没有公正的法律制度和执行组织,也没有现代意义的“国家”。由此Greif 提出了以下问题:在远距离贸易中广泛被采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合约执行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并且这些不同的制度是怎么来的?在文章中Greif 结合历史给出了基本模型,并进行了解释。

1、基本模型

按A vner Greif (1989,1992,1993,1994a ,2000),商业革命时期远距离贸易的扩张与广泛地采用委托-代理关系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海外的代理商使商人节省了时间并降低了商人的旅途风险,并使贸易商品的多样化。通过代理能增进远距离贸易的效率在经济史上已达成共识。5但国外的代理商对商人们的海外财产有着实际的控制权,是什么样的制度限制他们的“机会行为”,以及这种合约关系在缺乏公正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是怎么得到执行的?在这些研究中,Greif 以当时活跃在地中海地区的马格里布(Maghribi )商人和热那亚(Geona )商人为历史案例(他们虽都是采用委托-代理关系但执行机制不同),以交易本身和组织为考察对象,来解释这种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及其自我实施的含义。

Greif 结合博弈理论和微观理论给出了一个完全信息的有效工资基本模型(efficient wage model )。6在基本模型中,M 代表商人(merchant ),A 代表代理商(agent ),两者数量无限, M A >,且在一个时期一个商人只能雇佣一个代理商;代理商没有被雇佣时的收入为Φ(保留价格),被雇佣时所得为w ,在既定工资下代理商的选择是诚实或欺骗,欺骗时的所得为α;δ是代理商的贴现因子。当没有雇佣代理商时,商人的所得为κ(κ>0)。当雇佣代理商,且代理商诚实时,则商人的所得为w -γ,代理商为w ,γ为合作剩余。若代理商欺骗,则商人所得为0,代理商为α,商人可以选择是否终止代理关系。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使得商人被迫终止代理关系的概率为τ。假定γ>κ+Φ,说明合作是有效率的;γ>α>Φ,说明欺骗会有损失但大于代理商的保留价格;κ>γ-α,说明若代理商欺骗,则商人宁愿自己经营而不愿雇佣代理商。商人和代理商的生命都是有限的。7

如果有制度或组织的保障,这个有限期的博弈就可能像无限期博弈一样导致合作解,代理商会按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进行决策。进一步,:h h 失业的诚实代理商重新被雇佣的概

率,c h :失业的曾经欺骗的代理商重新被雇佣的概率;h V :一旦被雇佣就会诚实代理商的

现值,u c V :失业的曾欺骗的代理商若重新被雇佣的现值,u h V :失业的诚实代理商若重新

被雇佣的现值。

基本模型如下:

u

h h h V V W V ττδ+-+=)1(* 4

详见Avner Greif (1989,1993,1994a ,1992,2000,2002)。 5 代理商为商人提供的服务有:卸货、代付关税与运费、进仓等,并根据市场形势把货物卖出去。这些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也已有学者专门进行过考证。

6 对于完全信息的有效工资模型,Sapiro and Stiglize(1984) and Akerlof and Y ellen(1986)都有相关的模型。Greif 认为模型应尽可能地建立在历史证据上,并反例更少。同时,他也给出了为什么把模型抽象为完全信息的解释,并认为不会影响本质分析。请参见Greif (1993,1994)。

7到此为止,若没有制度保障的条件下,代理关系面临的是一个单边囚徒困境博弈(OSPD ),结果是不合作,商人不会雇佣代理商。因为代理商的最优策略是欺骗,商人也会预期代理商欺骗,因而商人的最优策略是不雇佣。又因为在这里双方生命的有限性,使得这不是一个无限期博弈。这就导致这个博弈只能是不合作的Nash 均衡解。

))(1(u

i h h h u i V h V h V +Φ-+=δδ c h i ,= 若要使代理商诚实,则须u c h V V +≥α由此最优工资和最优w 的最低工资*W 就可求得:

*)1()1()(W P H P H H w h c c c h =??

????--Φ+??????--≥τδδδαδττ 式中: )1(1τδ--=T [])1(1i i i h h H --=δ c h i ,= [])1(1)

1(i i i h h P ---=δ c h i ,= []M A M h h )1(ττ--=

由此可得),,,,,(*ατδΦ=c h h h w W >Φ 且w 对h h ,δ的一阶偏导小于0;w 对

ατ,,,Φc h 的一阶偏导大于0。所以只要Φ<*W <γ-κ,有效率的代理关系就可能被商人所

使用;但若*W >γ-κ,代理关系还是不能发生。因此,模型的结果是刀刃解的子精炼博弈均衡(SGPE )。这是不令人满意的,需要结合不同的历史进行分析,以便做出更好的解释。(如:要从模型本身的逻辑解释商人们是否严格偏好于雇佣诚实的代理商,并需历史考证。)

2、对马格里布的研究

给出有效工资的基本模型后。Greif 利用基本模型的一些变形,并结合历史情况来分析代理关系及不同制度的来源与含义。结合博弈理论模型和历史分析,Greif 验证了马格里布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基础是“联盟(coalition )”的假说。按上文的基本模型,商人在合作剩余的限制下,通过提供足够“高”的工资来使代理商诚实,并把未来是否继续雇佣建立在代理商过去的行为基础上。但相关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释:为什么联盟能得以维持?商人维持联盟和不雇佣有欺诈行为成员的激励是什么?联盟的制度含义是什么?

马格里布商人是穆斯林世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犹太商人的子孙,在10世纪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从巴格达地区移民到北非地区。集体移民以及穆斯林的信仰留下了合作意向和信息传递的社会关系网,8再加上后来贸易中形成的商业网,使得以多边声誉机制(multilateral reputation mechanism, MRM )为基础的“联盟”(coalition )存在。“联盟”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在联盟内通过这些网络就可以发布贸易中代理商的欺诈行为,这种信息发布又会使多边惩罚机制(multilateral punishment system, MPS )得以执行。多边惩罚机制的含义是,若某代理商有欺诈行为,这种信息就会通过多边声誉机制发布,联盟内的其他商人就会不再雇佣此代理商;而且此代理商以商人的身份去雇佣代理商,那么他所雇佣的

代理商就可以任意地欺诈他的财产而不会遭到惩罚。9这种排斥欺诈行为的机制使得联盟得

以维持,并导致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合作行为。并且马格里布商人基本上不会雇佣非马格里布人为代理商,而是雇佣其他马格里布商人作为代理商,委托商与代理商共同投资某种商业。在这个社会没有明显的商人阶层与代理商阶层的区别。社会结构是水平的、分立的。对于这 8

这就像我国各个地方都有的同乡会、侨会等。 9 以上这些历史的归纳性描述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考证。

些历史现象Greif 都从直接或间接的历史资料中进行了考证。但问题是历史资料本身并不能解释现象。

在“联盟”的MPS 下,诚实成员被雇佣的概率(h h )是很高的,而有欺诈行为的成员

的被雇佣概率(c h )几乎为0。按模型中的假设是信息对称,则雇佣诚实成员的0=c h ,[]M A M

h h )1(ττ--=。并且,MPS 运行得越好,则诚实代理商的Φ、、ατ越小,而δ越大。10那么按有效率工资的函数关系,对于有欺骗行为的代理商而言,0==c h c c h h ;对

于诚实的代理商而言,[]M A M h h h h h c )1(,0ττ--==。因此,)0,0,(*==?=c h c c c h h w W ,

而[]))1(,0,(*M A M h h w W h h h c h ττ--==?=。

故雇佣诚实成员的最低有效率工资*W 就会较低,即*h W <*c W 。这就使商人严格偏好于雇佣诚实成员为代理商,这也给所有商人都执行

MRM 和MPS 以激励,因为若大家都执行,就能降低雇佣诚实成员为代理商的最低最优工资并有利于保持代理商诚实。进一步,若马格里布商人想雇佣非马格里布人为代理商,因为此时MPS 失效,那么他们只能采用BPS 。在雇佣非马格里布人时,[]M A M h h c h )1(ττ--==。按有效率工资的函数关系以及上文的结论,就可得知雇佣非马格里布人为代理商的最优工资要高。这就使得他们严格偏好于雇佣自己的成员为代理商,维持联盟就有了激励。但同时交易的扩张也受到联盟规模的限制。到此,Greif 结合历史从逻辑上论证了联盟是马格里布委托-代理的制度基础的假说。

但为什么马格里布商人互相雇佣为代理商的现象还有待解释?在MPS 下,若商人被雇佣为代理商时有欺诈行为,那他自己的代理商就可以任意欺骗他所有的财产而不会遭到集体惩罚,即一旦欺诈他们的财富就会变相地“贬值”,这就使商人被雇佣为代理商时更加不敢欺诈,并且商人的财富在联盟内就变成了显示诚实的信号。Greif 把模型扩展到允许商人相互雇佣,并假定商人是风险中性,贴现因子为δ。那么诚实商人的现值为[]

)1()(*δγ--+W V a h (分别是作为代理商与商人的所得)。如果欺骗,商人的所得为a

c m c V V W ++*-+γα。商人被雇佣保持诚实的条件是: a

c m c a

h V V W W V ++-+≥--+**1γαδγ,.......................................(1) 但保持一个只做代理商的人诚实的条件是:a c a h V V +≥α。 (2)

在MPS 下,欺骗的商人会受到惩罚,他保持自己代理商诚实的最优工资就会提高;并且本身的财产就受到更大的威胁。即)()1(**m

c V W W +->-γδγ)-(会严格成立,那么(2) 10 这里的参数值的变化是和马格里布商人联盟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密切相关的。请参见Greif ,1993,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

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

e :the Maghribi traders coali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83(June,3),p534。

式成立的要求就会降低。这就说明了在MPS 下,商人的财富已变成了诚实的信号显示,那么雇佣其他商人为代理商的有效率的工资就会较低。这也就结合历史从模型的逻辑上解释了马格里布商人偏好于雇佣其他商人为代理商。社会没有明显的商人阶层与代理商阶层的区别。从长期看,这种机制也不会使财富分配从富人向穷人的纵向流动,因而社会结构是水平的、封闭的、分立的。11

3、对热那亚的研究以及两者的比较研究

同时期活跃于地中海地区的还有热那亚商人。虽然政治和社会的历史不同,但热那亚人也采用了代理关系。热那亚人信仰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属于新教信仰。热那亚脱胎于封建体制,国家权力控制在一些宗族手上。12世纪晚期有大量的移民迁入。这些社会和政治现象使得热那亚没有稳定的可利用的社会关系网来传递信息,因而MRM 与MPS 的执行没有社会组织基础。在热那亚,代理关系中执行的是双边声誉机制(bilateral reputation mechanism, BRM )与双边惩罚机制(bilateral punishment system, BPS )。这里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基础是,建立在BRM 和政府执行基础上的赞助人制度(patron system )。12代理商保持诚实是因为担心和某个宗族的关系被终止,并且许多贸易中心都有方便的合约登记机构。也有代理人财产抵押,及代理人的家庭成员作人质的方式。13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主要采用委托人出资,代理人提供服务的合作方式。热那亚商人雇佣代理商时并没有排斥非热那亚人,但大多是雇佣较穷的人为代理商,代理商一般没有投资。贵族或知名人士一般不会出任代理商。在这个社会有明显的商人阶层与代理商阶层的的区分,社会结构是纵向的、一体的。对这些现象Greif 也进行了考证。

在BRM 和BPS 下,由于商人没有关于其他人的信息,而只有关于自己及自己所雇佣的代理商的信息。所以他们雇佣代理商时是随机的。即[]M A M h h c h )1(ττ--==。并且诚实与欺骗代理商之间的δατ、、、Φ没有明显的区别。由基本模型的函数关系可知,为

限制代理商的机会行为,商人支付的有效工资是较高。即**MPS BPS W W >,**c h W W =。这里

的经济含义是:马格里布的代理关系在克服经济内更有效,热那亚提供给代理商的工资更高,热那亚商人也并不在意所雇佣的代理商在以前是否诚实,甚至不在意是否为热那亚人。进一步,在BPS 下欺骗的代理商利用欺骗所得成为商人后,并不会受到多边惩罚。所以在热那

亚的BPS 的执行下。式(1)中的)()1(**m

c V W W +--γδγ=)-(,即(1)与(2)是等价的。并且因为商人的保留价格Φ较高,在热那亚商人一般不会被雇佣为代理商,而是雇佣较穷的个体为代理商(他们的保留价格Φ较低)。为使代理商诚实,商人提供的工资会高于代理商原来的机会收入。那么热那亚就会有明显的商人与代理商阶层的纵向结构。从长期看,这种财富分配机制有利于穷人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作用从历史的记载上已经得到考证。热那亚有明显的商人阶层和代理商阶层,这里的社会结构是纵向的、开放的、一体的。到此,Greif 解释了热那亚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基础以及一些社会现象。

完成了以上的研究之后,Greif 对两者的交易扩张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假定一个社会中只有两个商人团体,一个是集体主义商人团体,另一个是个人主义商人团体。直观地,集体主义的商人就不会率先启用经济间(intereconomy )代理关系,因为他对经济间的代理 11在这个时期存在的商法给委托-代理合约有了统一的解释。商法一方面使得合约条款成为共同信息,而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交易充满不确定性,商法就有了制度刚性,使得马格里布商人更关心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12 Patron (古罗马用语)的含义是:古罗马的贵族或有财势的人,给某人以恩惠和提供保护,受保护者作为交换提供一定服务。

13 Greif 在文章中指出,关于patron system 的运行机制,只有间接的历史资料可以考证。

商所需支付的工资高于经济内(intraeconomy)代理商。相反,个人主义团体的商人会发现雇佣集体主义团体的代理商是更优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集体主义团体的代理商最优工资会有所提高。当然,逻辑的可能性远比以上的分析多样化,Greif又用模型的逻辑证明了这个社会走向分立(segregation)或一体化(integration)所对应的充分必要条件。14对马格里布与热那亚的组织演进,Greif也进行了比较。在热那亚,为支持集体行为和利于交易,社会内生地需要正式的法律与政治执行组织。15这刚好与这两个地区运用法律执行交易合约的历史考证相符。热那亚商人也率先使用装船与领货通知单(马格里布商人虽都知道这两种形式,但却排斥使用)。并且虽两个地区一开始都是子承父业,但只在热那亚地区出现了家族企业这种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而企业寿命的延长有利于降低代理商的工资和交易中信用的扩展,这种企业形式也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埋下种子。

Greif(1994)结合理论和历史来分析和比较研究马格里布与热那亚后得出结论。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这两个地区委托-代理合约的执行机制分别是MPS与BPS,并分别形成了联盟与赞助人制度的组织形式。以BPS为制度基础的代理关系更具扩张能力;以MPS 为基础的集体制度在克服经济内(intraceonomy)的代理关系时更有效,因为他们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制度与组织执行合约,要求较少成本高的正式组织,但同时克服经济间(intereconomy)代理关系的效率受到限制,扩张能力受联盟规模的限制(联盟规模在迁移时就已被决定)。而以BPS为基础的个人制度不会限制经济间代理关系的效率,但在克服经济内代理关系时缺乏效率,这种制度需要更多的正式组织。Greif进一步指出,马格里布的社会组织与当代发展中国家相像,而热那亚的社会组织与发达国家相像,也同时指明这种推测需要进一步关于制度的研究。

三、经济史上自我实施制度之二:产权保护

A vner Greif在以上的分析中还没有解释,但却是市场交易的制度基础(涉及国家权力)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既然贸易中心的当地统治者垄断地拥有可以用来保护外地商人产权的统治权力,那为什么不会被用来侵犯(如没收)外地商人的财产?这是怎么得到克服的?即North难题的处理机制是什么?这段历史的早期记载也表明有较多当地统治者侵犯外地商人财产的事件,但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这也就是在A vner Greif等(1994)里提出并解释的问题。

在解释外地商人的产权保护问题时,Greif提出了以下假说:商会(merchant guilds)16是克服产权保护问题和利于交易的制度基础。并同时用基本模型的逻辑验证了多边声誉机制(BRM)和没有正式组织支持的多边声誉机制(MRM)虽分别能克服一定交易量的产权问题,但都不能使交易达到有效水平的经济命题。有效交易水平需要有正式组织为基础。也较为详细地说明了他自己提出的理论与卡特尔(cartels)理论的关系。17

1、基本模型及相关命题

为了分析的简单,Greif进行了抽象。在基本模型中,参与主体是:交易中心的统治者

14请参见Greif,1994, 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Oct.,5),p930~936。

15另请参见Greif,1997(a),Contracting, enforcement, and efficiency:economics beyond the law.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M. Bruno and B. Pleskovic(eds.).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6Greif在文章中指出了,这里的商会的定义是从组织功能(即实际运行)的角度给出的,而不是按前现代社会的“叫法”给出的。同时也说明了这里的商会与行会(craft guild)的区别。

17卡特尔理论认为商会组织是一种垄断组织,它的存在是为了利用市场控制力,通过减少交易量来提高价格。而Greif在这里提出的商会理论是为了解释前现代社会中外地商人的产权保护问题,并认为商会是有利于交易的扩展。所以两者的观点是不同的。

与外地商人;商人是原子性的、同质性的,且数量很多,商人数量[]x x ,0∈。对应于商人某一数量x ,交易的总收益为)(x f 。再假定:统治者为每单位收益付出的成本为0>c ;商人为每单位收益付出的成本为0>κ。那么交易的净收益为1),1)((<+--κκc c x f 。函数f 是非负的、可微的,且0)0(=f ;函数f 在0*>x 时达到极大值,*x 就称为有效交易水平。在模型中,统治者以收取通行费或税的形式得到收入,每单位收益的税率c >τ,所以净收益为))((c x f -τ。如果统治者没有对其中一部分商人ε提供保护,节省的成本为)(x cf ε。到此,统治者单期的净收益为[])1()(ετ--c x f ;每个商人没有被欺骗(即被保护)时的单期收益为x x f )()1(κτ--,被欺骗(即没有被保护)时为x x f )()(κτ+-。那么,如果贴现率为δ,统治者的总收益为:

[])1()(0t t t t c x f ετδ

--∑∞

=, (3)

商人的总收益同理可得。

对于模型的说明。从历史的记载看统治者能在商人之间实行不同的歧视政策,所以每个商人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小”的、可替代的。交易中心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组成,所以若没有不同地区商人之间的合作,一部分商人从此交易中心转移到其他交易中心不足以对统治者构成威胁,故模型中没有考虑交易中心之间的竞争是合理的。我们可以注意到,某种程度上模型是把统治者滥用权力的所得与保护成本的节省部分地等同起来了。Greif 的解释是,通过给定的税率来抽象掉其他因素造成分配式的影响,并把商人有高于给定税率的损失定义为统治者权力滥用。18

结合基本模型与具体的博弈机制,Greif 给出了以下命题:

命题1:在双边声誉机制(BRM )下19,不管δκτ、、、c 的取值如何,在有效交易水平*x 下,没有博弈的Nash 均衡支持统治者会诚实(即0=ε)。即统治者不会诚实。

证明:假定存在均衡。统治者的策略是在第一期时欺骗,即对其中ε部分商人不保护,接下去的各期都诚实。那么统治者在第一期的收益为:[])1()(ετ--c x f ,接下去各期收益的现值至少为:))1(()(ετγ--x f c ,其中)1(δδγ-=。因此统治者收益的现值至少为:

[]))1(()()1()(ετγετ--+--x f c c x f , (4)

由(4)式对ε求一阶偏导数,并把00*

=x ,=ε代入可得:

0)()(')()(****>=--x cf x f x c x cf τγ。 ………………………………(5) 18 这里的假定是比较严格的,含义是只要统治者没有提供保护的服务,商人就会失去全部的贸易利益。相当于商人自己付出的保护成本完全失效。请参见Greif 等(1994),p763~64。

19 在BRN 下,商人的策略是若统治者欺骗,则下一期不到此交易中心。

式中0)('*=x f 。这说明统治者欺骗(即ε增大)时,收益更大,这不符合Nash 均衡。命题1得证。

命题2:在非正式合作的多边声誉机制(MRM )下20

,不管δκτ、、、c 的取值如何,在有效交易水平*x 下,没有博弈的Nash 均衡支持统治者会诚实(即0=ε)。即统治者不会诚实。

证明:同命题1,只是在此有一个MRM 引起的放大乘数K ,式(5)变为:0)()(')()(****>=--x cf x f x c K x cf τγ。同理命题2得证。 命题3:在商会有合作机制但没有惩罚机制的情况下。若1≤κτ+,且)(c c -≤τγ。以下策略就会出现马尔可夫精练均衡:除非商会宣布联合抵制,统治者不会欺骗;若商会宣布抵制,统治者则欺骗所有商人。即能达到有效交易水平。

证明:因为)(c c -≤τγ,所以)()()(**x f c x cf -≤τγ。命题3得证。21

命题4:假定函数f 是凹性的,那么以下策略在一定条件下会有子精练博弈均衡(即统治者诚实)。策略为:统治者只与没有受到过欺骗的商人合作;商人只有在没有受到过欺骗时才到该贸易中心交易。条件是:在一定的商人数量x 及税率τ,当且仅当对于任意一个商人数量x y ≤时,0).(')()(≤--y yf c y cf τγ。 (6)

(6)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是:(i )0).(')()(≤--x xf c x cf τγ和(ii )弹性)(x e 是x 的递减函数。

证明:统治者的收益函数为:[])))(1(()()1(),(c y f y f c y g --+--=τεγετε22。只要当0=ε时,0≤??εg 成立,则命题成立。而这从两个充分条件都可推得。即命题4得证。

2、 Greif 结合历史的解释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远距离贸易的特征是,商品是从不同的地区汇集到那些地理位置好、政治环境吸引人的城市,从而这些城市就会成为交易中心。但并不是所有地理位置佳的城市都成为了交易中心,这也说明需要有保护外地商人财产的制度为基础。

Greif 等(1994)结合历史与模型的逻辑对统治者和外地商人之间的产权保护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直观地,双边声誉机制(BRM )是否能解决外地商人的产权保护问题。BRM 的含义是,如果某商人的人身及财产没有得到当地统治者的保护,他就不会再把商品带到该中心交易;对应地,统治者就会因短期的利益(滥用权力)而失去来自该商人的未来收入流。由命题1及其结论可以知道,在有效交易水平或附近,由于商人数量的边际变化给统治者带来的收益几乎为0,并小于滥用权力所得或保护成本的节省。那多边声誉机制 20 在MRM 下,商人若受到统治者的欺骗,则会通过MRM 传递此信息,使得更多的商人在下一期不来,所以这里有一个放大乘数K 。

21 这一命题虽然得证,但与基本模型的假设密切相关。基本模型的假设是如果统治者没有对商人保护,则商人就必定不能得到交易剩余。这一假设与现实相比太强。并且也与命题3中统治者本身的策略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命题的结论与历史吻合得不好。

22 该式的含义与命题1中的式(4)相同,只是这里用二元函数形式表达。

(MRM)呢?在MRM下,如果有商人受到欺骗,就会有相应更大比例的商人退出该交易中心。但因为统治者可以对不同的商人采取分立的歧视政策,并且由于商人之间的竞争关系,这种政策会是有效的;又由于前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的合约理解的分歧,且不同商人交易的对象与目的的多样性。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MRM很不稳定,即商人间的合作难以达成。命题2的逻辑也证明MRM并不能支持有效交易水平。23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这种交易环境(如上述),交易的扩展就会对正式的组织有很大的需求,这种组织能使更大范围的商人合作,使MRM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执行。这又对提高统治者的边际损失非常关键,从而使得统治者诚实。在命题3中,主要是统治者会欺骗打破抵制商人的策略抵制命题3的结论。24但如果有正式组织的存在,组织的惩罚机制会使试图打破联合抵制商人的成本大大提高,而使得商人更加统一行动。这样命题3的结论就会因组织的执行机制而可能成立。25组织还可以收集和发布有关交易以及分歧的信息,这不但降低和统治者谈判的成本,发布上也有规模经济。由命题4,在低于有效交易水平时也可能出现均衡。26那么组织在实行联合抵制时,就必须把统治者的所得降到这一均衡时之下,交易才能达到有效水平。当组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商会还能就通行费与税率的大小和统治者谈判。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从制度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所进行的解释。

按HCIA的方法,Greif进一步从历史的记载对以上的分析进行了论证。中世纪晚期的统治者与外地商人都意识到要使交易扩张,是很有保护产权的必要的。这直接可以从交易量的历史统计记载中考证:一旦某地区推出有利于保护外地商人产权的政策时,交易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27这是卡特尔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并且统治者与商会的合约中有很大部分是关于商会组织运行方面的,这也可以反过来证明Greif等提出的假说。历史的间接证据是,很多地区的商会领导成为该交易中心政府中的代表。关于商会惩罚方面的证据,在商会的章程中,专门有如何惩罚有越轨行为商人的条款,在商人的信件中也有反映;在联合抵制时的历史记载中,各个港口都有商会领导的巡逻队。Greif还考证了德国的商业公会(German Hansa)这种组织的演进路径,用历史现实来证明假说。

通过以上分析,Greif解释了他的理论假说与卡特尔理论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卡特尔理论是认为商会形成以后,会通过减少交易量来控制价格,因此统治者至少不会鼓励商会的发展;并认为这种组织是不稳定的。而Greif等人的理论则认为统治者会通过具体政策鼓励商会的存在和发展,并且商会导致交易扩张。从运行功能角度看,商会是统治者与商人之间针对产权保护问题的合约安排中的结点。现实或者至少前现代社会的历史是支持后者的观点。所以,Greif等人的理论是丰富了商会的解释。进一步,Greif等人认为该理论为解释经济史上金融组织(如:银行)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四、Avner Greif理论综述:制度的自我加强(衰减)

1、市场制度

2、非市场的制度

23虽然非正式的机制,如信息通过口头流传的扩散是命题2没有包含的,但这只是减弱了对导致合作的组织的需求,但不会影响本质分析。按命题2及其结论,MRM只能导致比BRM更高的交易水平,但并不能支持有效交易水平。

24纯粹地从逻辑角度看,当然也有前文提及的原因,见第9页的脚注2。

25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如:在联合抵制期间,各港口专门有巡逻队;或对打破联合抵制商人实行排斥的方法(如商会内的其他商人不允许该商人的货物装在一起,商会内很多服务不能使用等)。

26由命题4可知,可能存在一个低于有效交易水平的极大值,此时统治者保持诚实,但当商人数量进一步提高时,则会欺骗。所以组织必须突破这一“瓶颈”。

27从历史上看,中世纪晚期有这种记载的地区是非常多的。

五、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述评

1、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史

2、博弈论、微观理论与HCIA

3、HCIA

六、小结

参考文献:

A vner Greif,1989,Reputation and coalition in medieval trade:evidence on the Maghribi traders.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dec.,4),pp.857~82.

…………,1992,I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lessons from the connercial revolu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82(May),pp.128~33.

…………,1993,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the Maghribi traders coalition.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83(June,3),pp.525~48.

…………,1994,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Oct.,5),pp.912~50.

…………,1997(a),Contracting, enforcement, and efficiency:economics beyond the law.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M. Bruno and B. Pleskovic(eds.).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997(b),Microtheory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institutions through economic history. In D. Kreps and K. Wallis(eds.), 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 xol.Ⅱ.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c),Cliometrics after 40 years.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87(May,2), pp.400~03.

…………,1997(d),On the social foundat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facilitate impersonal exchange:from the communi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individual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pre-modern Europe. Working paper.

…………,1998(a),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May,2), pp.80~84.

…………,1998(b),Self-enforcing political systems and economic growth:late medieval Genoa. In Analytic Narrative, Co-authored with R. Bates, M. Levi, J-L. Rosenthal and B. Weingast. Prinston, NJ:Pris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xchange:A research agenda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4(Dec.,3), pp.251~84.

…………,2001(a),How do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s endogenously change? Institutional reinforcement and quasi-parameters, working paper.

…………,2001(b),Economic history and game theory:A survey. Forthcoming in the Handbook of Game Theory, vol. III. Edited by Robert J. Aumann and Sergiu Hart.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2002(forthcoming),Institutions and impersonal exchange:from communal to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58(1).

…………,(forthcoming a),Motivation and issues. Chapter1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orthcoming b),The influence of past institutions on the rate of change:institutional ineria and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hange. Chapter7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 vner grief, P. Milgrom, B. Weingast, 1994,Coordination, commitment and enforcement:the case of the merthant guil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附录一:Avner Greif简介

Employment

2001-Stanford University Bowman Family Endowed Professor in Humanities & Sciences. 1999-Stanford University Full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995Stanford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By Courtesy.

1994-98 S tanford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989-94 S tanford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Visiting: T el Aviv University (V isiting Senior Lectur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1993, 1995, 1997); University of T okyo (V 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993).

Education

1985-8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h.D. in Economics, December 1989; M.A. in Economics with Honors,

1988.

1979-85 T el Aviv University, Israel

M.A. in the History of the Jewish People, Summa cum laude, 1985

B.A. in Economics and History of the Jewish People, Magna Cum Laude, 1981.

附录二:HCIA:理论与现实的转接

在这一部分,我探索性地提出在采用HCAI方法分析我国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史与制度变迁中,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以供讨论):

理论方面:

1、其他经济史与制度研究的经济学者如何看待HCIA?进一步,他们之间研究角度的区别(如:产权学派,因为自斯密开始就指出私有财产制度的重要性,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里,关于经济史的论述时也提到)?我们可以从正文中看出Greif并没有特别强调私人产权。

2、这一理论框架是否非常适合解释现代社会的制度变迁(特别是所谓的转型经济)?

3、完善这一理论方法的方向在哪里?

4、HCIA的缺陷是什么?

5、根据正文,您认为HCIA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解释力如何?

现实方面:

1、温州私人经济为什么会发生?制度基础是什么?这种制度是否为内生的?

2、如果是内生的,那么内生的机制又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组织形式表现?

3、温州制度或组织的演进机制是什么?

以上问题的背景是:为什么温州、江苏、珠江和其他地区之间制度的起源及演进的路径不同?这是令很多人着迷的现象,但可惜不容易解释,甚至不容易看明白。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最近几年管理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以产品为到现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领域,本文拟从信息的角度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技术(IT)、功能 近年来,“顾客满意”似乎已成为企业界人士最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因为他们认识到顾客是最终评定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劣,并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公司交易的人,也就是说顾客是公司利润的源泉。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各公司获取顾客光顾的成本不断增高,加上顾客多样化选择的机会等因素,让人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吸引新顾客和保留现有顾客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 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对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IT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概念,它把管理理念和业务实践融合在一起,它继承了销售、定单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协调和统一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与客户交互的所有信息。CRM帮助企业管理单个客户,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的服务建立同客户之间的牢固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是一个前端应用工具,通过它能够很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的和潜在客户的信息。此过程主要贯穿市场、销售和服务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精确地定位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CRM软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定位、联系和赢得新客户;第二,使得企业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更牢固。 CRM不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它来有效管理企业客户关系,它为企业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视图。 综合以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和有关文献可以看出:CRM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依据一定的商业规则形成的软件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留住客户,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达到赢利的目标②。 2 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 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会计1155班同学注意:文献综述和读书笔记在6月9日之前写好,6月9日班长收齐交给本导。 撰写文献综述是教学环节之一。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目的是为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从网上搜寻一篇应付了事,老师往往也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退回去重新撰写,往往打个低分。因此,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果就是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不知如何选题、也不知如何搜集相关文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被动。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于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指导就凸现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顾名思义,文献综述就是对围绕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先“综合”再“评述”。文献综述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因为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观点综述,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以往主要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新”的东西,围绕某一选题提出并回答“为什么”,就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何谓“主题”呢?主题就是针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给出的理论解释。比如对于“会计改革”、“盈余管理”、“两权分离”这些经济现象提出的理论。先有现象,再有理论,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解释力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文献综述就是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总结评述。比如,我们观察到,全世界都存在“会计”这门职业,总有人从事会计工作。那么会计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会计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新技术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什么挑战?等等,都需要理论进行解释。 对于“会计是什么”,也就是会计的本质问题,国内有三种观点:“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控制系统论”。为什么会存在这三种观点?每种观点的逻辑在哪儿?他们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对会计本质的几点认识”。 再比如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不是就是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有那些手法?每一种手法的经济后果是什么?会计准则如何应对盈余管理问题?等等,也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 再比如,对于“内部控制”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关心。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有那些观点?内部控制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又可以撰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宏观一点看,目前全球都在关注公司治理问题。那么,何谓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围绕公司治理的研究有那些进展?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有那些?存在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吗?公司治理是一个大的题目,在这一范围内,可以进一步细分一些小问题,比如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的效用、管理者薪酬等等都可以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是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最早是由一家对IT行业比较有研究的咨询顾问公司Gartner Group(1990)提出的,其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商业策略,它按照客户的细分情况有效地组织企业资源,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行为及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以此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收入,以及客户满意度。随着企业逐渐进入“客户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企业领导者和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与管理。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传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①基于CRM为管理理念的研究 陈旭(2001)研究了CRM的内涵和管理思想,分析了CRM的主要功能,辨析了CRM与SCM和ERP的关系,讨论了CRM的发展趋势;成栋、宋远方(2004)在研究当前各种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框架体系,以澄清客户关系管理与其他管理理论的关系;安实(2001)等分析了CRM价值创造机理,指出目前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忽视了CRM项目的理念基础和人的因素。韩婷婷(2007)从营销学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由来,将客户关系管理定义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战略,使我们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由来以及定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客户关系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徐忠海(2004)研究发现,在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客户价值是不同的且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徐忠海同时还强调企业要加强对流失客户的管理,把恢复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过程划分为分析阶段、行动阶段、考核评估阶段三个阶段。王化成(2005)提出了运用作业成本法来分析客户可赢利性,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证明了企业通过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可以使企业盈利。 ②基于CRM为管理机制的研究 国内研究CRM较具代表性的机构CRCC,(CRM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模式及应用方法进行了整合和创新,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客户关系管理方法论(China CRM Methodology)”,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 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文献综述写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literature review。它是利 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 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 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 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 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 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 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 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 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 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 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 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 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 特别强调阳性结果。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 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 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精品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js0843544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 开题报告内容: 本篇论文综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杜邦分析方法的研究三个层面来阐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在总结各个文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采用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采用以传统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比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个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时,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分析会计主要项目的详细资料,并且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被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本文选题的意义 公司财务报表是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主要是一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利用会计报表直接提供的信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善财务状况的措施办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新的会计分析信息。这些会计分析信息,对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升华。 财务分析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前面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就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所做的分析,这种分析不足以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效,很难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关联性做出综合结论。为弥补财务分析的这一不足,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关指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搜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辩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跟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科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以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以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直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 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 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 概括归纳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 如文献索引, 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 二是从综述性文章, 专著, 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 应由近及远, 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 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 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 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 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 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 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 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 目标, 方法, 结果和结论, 及其存在的问题, 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 将相关的, 类似的内容, 分别归类; 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 要对比分析, 按一定的评价原则, 做出是非的判断. 同时, 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 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 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 , 然后进行分析, 比较和对照, 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 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 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 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 1 / 20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59  第33卷第7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133No 192011年9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Sep 12011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秦 宇1,郭 为2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2.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编者按:无论对于哪个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遗憾的是,在定量研究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我国的青年学子,即便是在校研究生,也很少有机会接受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技巧的正规训练和指导。本刊作为国内以介绍国外最新管理研究动态和成果著称的管理学期刊,有责任为我国的青年学子和在校研究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助一臂之力,故特约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和切身体会的两位年轻学者撰写此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文献综述的目的,然后介绍了寻找代表性文献的方法或途径以及阅读文献的不同方法,接着介绍了文献综述类文章四种基本的结构安排,最后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11)0920059207 收稿日期:2011204215 作者简介:秦 宇(1973-),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郭 为(1969-),男,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一、引 言 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 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

博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22:25:10编辑过] --作者:夏峰 --发布时间:2006-1-3 21:56:48 -- 关于写作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若干问题(张胜光) 作为一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最近在审阅同学们的文献综述题录和文章初稿时发现了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关于原始文献的选取问题 写作文献综述,首先你得找到一批文献,这些文献应当是经过权威部门(如出版社、期刊或数据库编辑部等等)审查认可的可靠文献,也就是文献学上常说的“一次文献”。而现在

许多同学给我交来的,却是文献学上的“零次文献”(如直接下载的网页等)和“二次文献”(如各种目录、题录等等)。 有一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因特网上各种多媒体素材的下载编辑加工方法综述》,给我交来了一批这样的文献: FlashGet使用技巧集锦https://www.doczj.com/doc/114004923.html, 资料教程2004-9-27 0:48:08 主题:常见的隐藏地址的流媒体下载方法版权所有:丁老怪(hongbo)点击:2333次提交时间:15:34:24 03月12日 极限下载秘技2004-07-22 点击: 1168 应当说,这批文献内容符合论文的研究方向,很有参考价值。但从科学性上来说,这些文献属于未经权威部门认可的“零次文献”,其科学性完全要靠读者自行判断,以这样的文献作为文献综述的理论依据,显然不太妥当。 曾经看到有的同学写作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全部是http://www………,这样的写法使人很难判断你所引用的文献究竟水平有多高。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连经过训练的动物都有可能发出自己的电子邮件,你怎么能让读者相信你所引用的http://www………就是可靠的科学的呢?所以,笔者建议,除非特别必要,一般不宜以这样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特别是不能全部以这样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以免使读者对你的论文质量产生怀疑。 还有许多同学给我交来的参考文献目录,完全是从网上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找到的题录,如: 【篇名】CAJ-CD全文下载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杨玉祥 【刊名】图书馆学刊2003年06期编辑部Email 这是一条标准的文献题录,属于文献学上所说的“二次文献”范畴,应当说这篇文献的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