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原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电磁兼容培训试卷
姓名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的四级筛选()。
A、幅度筛选
B、频率筛选
C、详细分析
D、性能分析
E、因果分析
2、下面属于常见的抑制电磁干扰技术的()。
A、接地
B、屏蔽
C、线束短接
D、滤波
3、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
A、干扰源
B、传输通道
C、接收器 D 、辐射干扰
4、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之间的差值()。
A、发射限值
B、传导限值
C、电压限值
D、电流限值
5、随着频率的,孔隙的泄露越来越严重。
因此。
金属网对微波或者超高频不具备屏蔽性能()。
A、减小 B 、增加 C、不变
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相调制、交叉调制、直接混频()。
2、电磁屏蔽的材料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3、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该在高平级电路输入端()。
4、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
其中。
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5、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答案:选择题1-5
ABCD ABD ABC A B 判断题
1-5。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磁兼容(EMC)是指:A. 电器产品与电磁场无任何相互作用的状态B. 电器产品能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的能力C. 电器产品从一种电磁环境切换到另一种电磁环境的能力D. 电器产品利用电磁场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答案:B2. 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目标是:A. 降低电磁辐射B. 提高电气安全性C.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D.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电磁兼容测试的内容:A. 电磁辐射测试B. 电磁抗扰度测试C. 电磁波传输测试D. 电磁兼容性分析测试答案:D4. 使用屏蔽材料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其原理是:A. 吸收电磁辐射B. 反射电磁辐射C. 屏蔽电磁辐射D. 弱化电磁辐射答案:C5. 所谓电磁波传输测试是指对电器产品的:A. 电磁辐射进行测试B. 电磁抗扰度进行测试C. 信号传输能力进行测试D. 外壳材料进行测试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电器产品能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同时不对其他设备或环境产生干扰。
如果电磁兼容设计不合理,产品可能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造成通信故障、设备损坏等问题。
此外,一些特殊行业如医疗、军事等对电磁兼容要求更加严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 请列举至少三种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a. 使用屏蔽材料:屏蔽材料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辐射,从而减少辐射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b. 路径分隔设计:通过减少电磁信号传输路径的共享,避免不同电路间的电磁耦合,降低干扰风险。
c. 地线分离设计: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地线分开设计,防止模拟信号的干扰对数字信号产生影响。
三、案例分析某通信设备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无线路由器产品,但在电磁兼容测试中发现其在高功率发射模式下会对附近的无线电设备产生较大的干扰。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 分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可能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性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是什么?A.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B.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不会产生干扰的能力。
C.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和不会产生干扰的能力。
D.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不会受到干扰的能力。
2. 电磁兼容性中的“兼容”是指什么?A. 电子设备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工作。
B. 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工作。
C. 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D. 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干扰。
3.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产生干扰。
B. 确保设备在异常工作条件下不会产生干扰。
C. 确保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D. 确保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干扰。
4. 电磁兼容性中的“EMI”代表什么?A. 电磁干扰B. 电磁辐射C. 电磁感应D. 电磁兼容5. 电磁兼容性中的“EMC”代表什么?A. 电磁干扰B. 电磁辐射C. 电磁感应D. 电磁兼容6.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的“三大抗扰度测试”?A.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B. 电磁场抗扰度测试、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C.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测试。
D. 电磁场抗扰度测试、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测试。
7.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的“标准”?A. 一组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
B. 一组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结果。
C. 一组规定的产品规格和技术要求。
D. 一组规定的测试标准和规范。
8. 电磁兼容性中的“频率范围”是指什么?A. 电子设备使用的特定频率范围。
B. 电磁波的传播范围。
C. 电磁干扰的传播范围。
D.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频率范围。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标志。
5.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8.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
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10.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分贝。
14.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
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 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 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 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 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 标志。
5. 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 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 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 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
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 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10. 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 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 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 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分贝。
14. 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
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考题一、简答题(每题8分)1、写出电磁干扰三要素,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2、写出电振子和磁振子的远区场电磁分布(注意矢量方向)。
3、叙述瞬态干扰的特征,并举出三种瞬态干扰。
4、写出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的四级筛选。
5、写出四种常见的抑制电磁干扰技术,简要说明其含义。
6、写出电磁干扰滤波器安装时需要注意的的事项。
二、某无线发射机频率为450MHz ,基波辐射功率为10dBW ,预测其其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辐射功率。
已知发射机谐波模型统计如表。
(12分)三、电磁兼容中常用纵向扼流圈抑制地线干扰,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已知信号频率为f ,12,12,22RC RC RL L L M fM RC π=<<==>>,分析证明纵向扼流圈的差模低阻抗,共模高阻抗。
(14分)四、已知反射损耗()20lg 20lg4w w Z R t Z ηη+=-=,其中Z w 为空间波阻抗,金属特性阻抗7(1)(1) 3.69102r rf fj j μπμησσ-=+≈+⨯⨯ MsU gU 1L 2L 1C R 2C R LR1)计算厚度为0.5mm的铜板在远区场对频率100MHz的入射平面波的屏蔽效能。
(8分)2)把该铜板换成两块厚度分别为0.5mm的铜板,中间间隔空气隙,隙厚度为d,计算当d分别为多少时,多层屏蔽体取得最大和最小的屏蔽效能,并计算屏蔽效能的值。
(6分)五:如图所示的部分屏蔽的电容耦合模型,U1为骚扰源电压。
1)、将电路化简单为平面电路图,写出U N的表达式;(5分)2)、当R分别为低阻抗的时,化简U N;(3分)3)、说明相应的抑制措施。
(4分)答案简答题(每题8分)一、 简答题:1、写出电磁干扰三要素,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电磁干扰源,耦合路径,敏感设备称作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电磁干扰源指产生电磁干扰的元件。
器件,设备等;偶和途径又称耦合通道,指能量从干扰源到敏感设备的媒介和通道;敏感设备,是指对电磁干扰产生响应的设备。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标志。
5.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8.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
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10.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1/U2)】分贝。
14.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
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仪表工电磁兼容试题集一、选择题1. 什么是电磁兼容?a. 互相干扰b. 互相产生协同作用c. 互相隔离d. 不存在兼容问题2. 在电磁兼容中,如何降低电磁辐射的干扰?a. 增加电流强度b. 提高频率c. 采用屏蔽措施d. 增加工作电压3. 以下哪种情况下会造成电磁干扰?a. 高温环境下b. 低湿度环境下c. 高湿度环境下d. 低温环境下4. 电磁兼容设计中,对于首次设计的产品,应该进行哪些测试?a. 发射测试和抗扰测试b. 发射测试和屏蔽测试c. 发射测试和匹配测试d. 发射测试和吸收测试5. 以下哪项是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内容?a. 发射测试和抗扰测试b. 发射测试和屏蔽测试c. 发射测试和匹配测试d. 发射测试和吸收测试二、填空题1. 仪表工电磁兼容是指仪表设备在电磁环境下互相 ________ 、互相 ________ 的能力。
2. 电磁兼容性设计中,屏蔽是常用的 ________ 措施之一。
3. 电磁兼容测试可以分为发射和 ________ 两个方面。
4. 电磁兼容测试中,对于发射测试,主要测试的指标是电磁辐射________ 。
5. 仪表工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仪表设备在电磁环境下能正常 ________ 和正常 ________ 。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意义及其原则。
2.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测试?请简单介绍其分类和测试方法。
3. 仪表工电磁兼容测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请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内容。
四、论述题在仪表工电磁兼容设计中,应当注意哪些关键问题?请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具体建议,并阐述其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从仪表工电磁兼容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具体的故障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请描述该案例的背景、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注意,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
20 — 20 学年度第 I 学期
《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课程期 期末 考试试卷
(A 卷;闭卷)
姓名 学号
学院 年级专业
一、概念、问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 反射式滤波器中最常见的是哪四种,请画出它们的幅度频率特性。
2. 屏蔽效能包含哪几个部分,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是哪一部分?
3. 最常见的四种干扰源是么,它们各有何特点?
4. 什么是电磁干扰三要素?.
5. 请写出CCC 的英文全称,并解释其中文含义。
.
6. 什么是浪涌?
7. 画出实际电容的等效模型,并给出其频率特性。
8.印制电路板上两条平行走线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二、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
1.抑制浪涌的三种器件之一是电火花隙,请问另外两种是什么?请画
出三极电火花隙的符号,并画出电火花隙抑制浪涌原理的波形图。
2.一台设备的工作频率为9MHz, 如果采用单点接地,其地线长度最长
不能超过多少?.
3.屏蔽体的特征阻抗)
1(j
Z+
=
σ
ωμ。
穿透深度
ωμσ
δ
2
=,已知铜的厚度μm
50
=
t,其电导率m
S/
10
7.57-
⨯
=
σ,试计算其对100MHz电磁波的屏蔽效能S(=R+A).
4.在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中,下面(a)和(b)连个图的布局都是正确
的。
请说明这两个图所对应的情况,从而解释为什么它们都是对的。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