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音乐欣赏教育音乐体裁解析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体裁形式来表现,音乐自然没有例外。
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是大范围的文艺体裁划分。
在音乐中,从总体看可分为声乐与器乐两大部分;细分可分为歌曲、舞蹈音乐、室内乐、交响乐、清唱剧、合唱、歌剧等;再往细划分,歌曲中又可分为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劳动歌曲、颂歌、队列歌曲、叙事歌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音乐体裁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一、关于歌曲的不同体裁及特征1、队列歌曲,一般都具有配合行进步伐的成双节拍,节奏鲜明有力,曲调爽朗、有朝气,结构方正,句法规整。
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印青作曲的《走进新时代》、王莘作曲的《歌唱祖国》等都是。
2、劳动歌曲,曲调质朴,节奏性强,往往与一定工种的劳动节奏相联系。
句子较短,歌词中常加上衬字、衬词,如“嘿哟”。
代表作有:聂耳的《码头工人歌》,我国民间流传的《田歌》、《茶歌》、《川江号子》和日本北海道民歌《拉网小调》,都属于这一类。
3、抒情歌曲,指的是偏重于抒情性、歌唱性,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以独唱形式为主演唱的一类歌曲。
代表作有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夜半歌声》、黄自的《玫瑰三愿》、雷震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和谷建芳的《那就是我》等。
4、颂歌,庄严,宏伟,热情洋溢,音域宽广。
代表作有刘炽的《我的祖国》、洗星海的《黄河颂》、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等。
5、舞蹈歌曲,曲调欢快,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适合载歌载舞。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新疆、延边等地这类歌曲特别多,例如常留柱作曲的《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用的是西藏音调,刘炽的《新疆好》用的是新疆音调,周大风的《采茶舞曲》用的是江浙一带的民歌音调。
6、讽刺歌曲,歌词与曲调都比较夸张,与美术中的漫画有相似之处,曲调与语言腔调结合紧密。
代表作有费克的《茶馆小调》、舒模的《你这个坏东西》、宋扬的《古怪歌》。
课题:第六章声乐体裁教学目标:认识13种声乐体裁及其特征教学重、难点:掌握声乐体裁的特征及代表作品教学方法: 讲解、乐曲欣赏。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教学过程与内容:第六章声乐体裁第一节颂歌和抒情歌曲一、颂歌颂歌是指具有歌颂内容的声乐体裁,如歌颂祖国、政党、领袖、英雄、大自然、心爱的事物以及其他崇敬的对象等等。
根据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方面的不同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形式结构比较庞大,速度比较缓慢,曲调宽广,气势宏伟、庄重。
如《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就是一首调性的气势磅礴的颂歌。
这首歌一句歌词的内容和感情发展的脉络,采用了自由的三步曲式,通过赞美黄河来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
2、采用进行曲体裁,主要体现出雄壮、坚毅、豪迈的特点。
如《歌唱祖国》。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一周年之际。
歌曲以真挚的感情、无比的信心和希望,讴歌了祖国的勃勃生机和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和美好前景,成为新中国诞生后第一手赞颂祖国的颂歌。
3、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
这类歌曲的旋律申请婉转,情真意切,富于歌唱性和宽广的气息,表现出对歌颂对象的深厚感情。
如《南泥湾》就是一首描绘陕北江南美景,赞颂英雄劳动业绩的颂歌。
二、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用以表现个人或集体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各种各样诗画情怀的声乐体裁。
如抒发对祖国、故土、亲人以及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爱,由爱情、友谊、生活中各种事件所引发出来的欢乐、痛苦、忧伤、感怀等等。
抒情歌曲的歌词一班不具叙事性,而是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有的歌词本省就是抒情诗。
多采用第一人称。
抒情歌曲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歌唱性,通常气息较为宽广,可直接抒发内心思想感情,也可即景抒情,景情交融,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意境,抒发各种不同的感情。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歌曲共分为四段,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色的寓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寄托了情思萦绕的青年肚子徘徊咏唱,对故土、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第二节叙事歌曲和表演唱一、叙事歌曲叙事歌曲是以叙述故事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的歌曲。
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
声乐作品是指通过歌唱表达情感或叙述故事的音乐作品。
在赏析声乐作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歌词:歌词是声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歌词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需要注意歌词中的重点词汇和情感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曲调:曲调是声乐作品的基础,通过曲调可以感受作品的节奏和情感。
需要注意曲调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和声和节奏的配合。
3. 声乐技巧:声乐技巧包括发音、声音的表达和演唱技巧等。
需要注意演唱者的发音准确性、声音的表达是否传达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是否能够突出作品的特点。
演唱技巧
演唱声乐作品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音控制:演唱者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音高、音色和音量的控制。
2. 呼吸技巧:呼吸是演唱的基础,需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技巧。
需要注意深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方法。
3. 情感表达: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在于情感的传达,演唱者需要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情感。
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的传达程度。
总结
声乐作品的赏析和演唱需要注意歌词、曲调和声乐技巧等方面,并学会掌握声音控制、呼吸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演唱技巧。
通过不断的
实践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赏析和演唱声乐作品。
关于声乐作品的体裁声乐体裁是指声乐作品的不同种类或样式,是作品根据表现内容、情绪、特定环境、人物、事件及旋律、节奏等因素所形成的自己特有的样式。
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变化、发展都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
因此,声乐的体裁都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有联系,反映出一定的内容和情绪特征,它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和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所形成的。
一、常见的声乐体裁1、民歌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劳动人民天才的集体创作。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
因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形式。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和愿望。
民歌历史悠久,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艳夺目的花朵,在艺术上有以下特征:1)传统性民歌都有它或长或短的历史。
2)流传性民歌都有它或大或小特定的流传范围。
3)即兴性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即兴编作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4)口头性民歌的传授方式是口授心记。
5)匿名性民歌通过不断的传唱,谁是第一个演唱者已无人知晓。
6)集体性民歌在传唱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集体修改和完善。
7)变异性民歌因“十唱九不同”而产生了许多变化。
由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和人们性格的不同,使民歌有了千姿百态的风格和特色,详细内容将在“源远流长的中外民歌”一章中具体阐述。
2、颂歌一切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革命事业的歌曲均称之为颂歌。
其曲调的一般特点是庄严、雄伟、宽广、壮丽,热情洋溢,激情豪迈,气势磅礴。
3、进行曲一般多是配合行进步伐,以强弱分明的节拍居多。
它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有力,旋律铿锵爽朗,富有朝气,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感。
在曲式结构上,多数是句法正规,结构方整,往往表现威武、雄壮的群众场面和勇往直前的情绪。
声乐的几种唱法:民族、美声、流行(通俗)、原生态。
一、美声唱法:即美好的歌唱。
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初是由阉人歌手在教堂里演唱的。
其中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抒情男高音,其代表作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名歌《我的太阳》二、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族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的唱法,正式提出此唱法是在第十二届青年歌赛的赛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是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以199.74分获得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
撒叶儿组合获得2010年第十四届“蓝色经典.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
三、民族唱法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传统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特点:(1)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
(2)声情并茂,以字行腔。
(3)题材,体裁丰富多彩,(民歌、歌剧、艺术歌曲等)一,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在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
演唱特点:(1)口语化、生活化。
(2)方言特色咬字、后鼻韵母发成前鼻韵母,卷舌音发成平舌音。
四、跨界唱法:代表人物:谭晶,龚琳娜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美声、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称为“跨界唱法”,极富艺术表现能力与感染力,被专家、观众评为“天籁之音”。
其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而运用了藏族拖腔长音的特点和颤音。
五、流行唱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歌唱艺术,风格流派从来没有一个不变的定势,唱法通俗性、自娱性、注重抒发情感。
兴起:1930年黎锦晖在上海“明月歌舞团”。
代表歌星:周旋、白虹、严华、王人美等。
代表作曲家:黎锦光、姚敏等。
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发展想象:“抒情歌曲”取代“队列性群众歌曲”、独唱代替合唱、共性转向个性。
第一讲声乐欣赏知识,声乐体裁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修养方面主要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
音乐的美育功能不但是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
我们每个健康的人都有一个天赋的乐器——“嗓子”,人们依凭声带与横膈膜的振动,以及与气息的“回肠荡气”,可以自唱自娱,既是歌者又是鉴赏者。
所以,声乐活动是音乐艺术中最为普遍的活动。
声乐中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
声乐作品是指由人声演唱的歌曲,声乐作品的体裁有多种,其中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生中进行艺术歌曲欣赏,这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体现。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标准的审美教育。
艺术歌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对提高音乐修养及陶冶情操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欣赏知识教材第42页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
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
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⒈官能的欣赏⒉感情的欣赏⒊理智的欣赏。
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
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以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地知识: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民族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有些作品概括地体现了民族音乐语言的特点。
3.作者的创作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
4.标题: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之分。
声乐作品的体裁
声乐作品的体裁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歌曲:通常是以一种抒情的形式,用诗歌或故事情节作为歌词,演
唱者主要使用人声演唱。
2.独唱歌曲:是指一首歌曲由一位歌手演唱,通常是艺术歌曲、摇滚
歌曲、民歌等。
3.民族歌曲:以特定的民族音乐元素、文化背景和感情为主要表达手
段的歌曲。
4.艺术歌曲:一种高雅艺术形式,以一定的诗意和意境作为歌词,通
常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表演能力。
5.歌剧:一种经典的舞台作品,结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以一段完整的音乐剧情表现出来。
6.话剧:一种以对话和演员表演为主的舞台艺术形式,一般不包含唱
歌和舞蹈,但也会加入一些声乐作品。
7.音乐剧:结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以完整的故
事情节为基础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初中音乐曲式欣赏与乐曲赏析音乐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
而音乐的曲式则是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它决定了音乐作品的发展和内在逻辑。
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欣赏和赏析不同曲式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巧。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曲式的欣赏与赏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从简单的曲式入手,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
这些曲式结构简洁,易于理解,适合初中生的学习。
例如,二部曲式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主题部分和变奏部分,两者之间通过转换进行衔接。
通过欣赏和赏析这一曲式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两个部分之间的巧妙变化和衔接,从而加深对曲式结构的理解。
除了简单的曲式,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和赏析一些复杂的曲式,如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
这些曲式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例如,奏鸣曲式的典型结构是第一部分的主题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第二部分的慢板和第三部分的终曲。
通过对奏鸣曲式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赏析,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转折和统一,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曲式的结构和演绎方式。
在进行曲式欣赏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曲式的起承转合。
学生需要明确每个部分在整个曲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曲式的结构和发展。
其次是曲式中的主题和变奏。
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出曲式中的主题,在变奏部分中寻找变奏的方式和手法。
再次是曲式的情感表达。
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学生需要通过欣赏和赏析来感受和理解曲式中所传递的情感。
最后是曲式的演奏技巧。
学生可以借此机会研究曲式中所用到的演奏技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演奏技能和表现力。
通过对初中音乐曲式的欣赏与赏析,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曲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和血脉,了解和掌握曲式的特点和演绎方式,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讲:不同体裁及风格的歌曲主题颂歌体的主题——庄重、热情而豪放,曲调比较深刻并有较大的感情波动幅度。
它是对崇敬的事物,比如祖国、山川、大海、老师、父母……的赞颂。
《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就是一首十分成功的颂歌。
它以跌宕起伏的旋律,豪迈奔放的气势,赞颂了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之河——长江,充满了深情厚爱,感人肺腑。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 _颂歌体主题还有另一种形式——抒情、柔和,以动听流畅的旋律来赞美。
如《我爱我的祖国》(张藜词,秦咏诚曲):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这首歌曲从气质上讲与《长江之歌》不同,6/8节拍,活跃、舒畅的旋律,如同作者从心里流出,那么亲切、自如。
旋律虽然柔和,但柔中蕴涵着力量,显得内在而深刻。
进行曲体的主题——节奏鲜明、曲调规整,有强烈的行进感,适于集体演唱,也称队列歌曲,能伴随步伐行进,常2/4、4/4拍子。
如《少年进行曲》(贾立夫词,龚耀年曲):我们是烂漫的山花,开遍在高原山崖。
秋雨里展枝,春风中发芽。
迎着迷雾,迎着风沙,去寻找心中的童话。
有时标题中不一定有“进行曲”的字样,但同样是一首很好的进行曲。
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周郁辉词,寄明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抒情曲体的主题——旋律优美、抒情而富有意境,节拍、节奏舒展、宽广而较为自由,大都用来借景抒怀、即景咏情。
如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作词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是抒情曲体中较为成功的一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笔者为中央电视台“七巧板金曲”节目谱写的《童年的梦》(杨子良词)也采用了抒情曲体的主题写法。
根据歌词提供的意境,力图把旋律写得抒情、甜美。
虽然从每个乐句的局部看,旋律较多起伏,但因为采用了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写法,演唱起来并不困难,很容易上口。
小学声乐体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乐的基本体裁,如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等。
2. 通过欣赏和学唱不同体裁的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声乐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声乐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和学唱代表性的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等。
3. 声乐表达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声乐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声乐的不同类型。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声乐体裁?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欣赏和学唱(15分钟)1. 播放代表性的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声乐体裁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学唱一首简单的歌曲,体会声乐的表达技巧。
三、声乐表达情感的技巧(15分钟)1. 讲解声乐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如音色、音量、节奏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声乐表达情感的技巧。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乐体裁,讨论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声乐表演。
2. 各组展示自己的声乐表演,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乐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情感的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声乐表达情感,提高声乐表现力。
3.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声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体裁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声乐表达情感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表现。
教学资源:1. 声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2. 声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声乐实践能力。
3. 结合其他音乐教学方法,如器乐教学、和声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六讲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
科目:大学生音乐修养任课教师:欧阳琴
授课对象:全校各年级本科生专业:公共选修课
授课章节及内容: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授课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声乐作品的体裁及哪些类型和分类依据,以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歌曲的各类表现风格、特点和形式。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与欣赏声乐作品体裁八种分类的各自内容题材、旋律风格、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抒情歌曲与颂赞歌曲的区分,叙事歌曲和诙谐、讽刺歌曲的赏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范唱和启发性提问。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及音像资料
教学内容及步骤:
标题
导言
(一)抒情歌曲(20分钟)
(二)颂赞歌曲(20分钟)
(三)劳动歌曲(10分钟)
(四)队列歌曲(20分钟)
(五)叙事歌曲(20分钟)
(六)歌舞歌曲(20分钟)
(七)诙谐、讽刺歌曲(20分钟)
(八)戏歌(10分钟)
(九)儿童歌曲(10分钟)
(十)小夜曲、摇篮曲(30分钟)
结束语
思考题:
18、什么是声乐作品体裁?它包括哪些类型?
19、你最喜欢并会演唱的声乐作品有哪几首?并说明其艺术特点与审美特色。
声乐教案作品分析教案标题:声乐教案作品分析教案目标:1. 了解声乐作品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2. 分析声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声乐作品的分类和风格:介绍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歌曲、舞台剧、歌剧、合唱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风格。
2. 声乐作品的结构分析:学习声乐作品的结构,包括曲式、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并分析它们在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
3. 声乐作品的表达技巧:探讨声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如音色的运用、情感的表达、音乐性的塑造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声乐表演来体验和应用这些技巧。
4. 声乐作品的演绎和演唱: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声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演唱方式和表演手法,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引起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知识讲解:介绍声乐作品的分类和风格,以及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要点,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作品分析:选取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包括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4. 表达技巧探究:介绍声乐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音色的运用、情感的表达、音乐性的塑造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和掌握这些技巧。
5. 演唱实践: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声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演唱实践,并根据他们的表演情况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和实践。
7.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经典的声乐作品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欣赏声乐艺术。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声乐作品分析的报告,包括作品的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讲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
科目:大学生音乐修养任课教师:欧阳琴
授课对象:全校各年级本科生专业:公共选修课
授课章节及内容:声乐作品体裁与欣赏授课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声乐作品的体裁及哪些类型和分类依据,以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歌曲的各类表现风格、特点和形式。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与欣赏声乐作品体裁八种分类的各自内容题材、旋律风格、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抒情歌曲与颂赞歌曲的区分,叙事歌曲和诙谐、讽刺歌曲的赏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范唱和启发性提问。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及音像资料
教学内容及步骤:
标题
导言
(一)抒情歌曲(20分钟)
(二)颂赞歌曲(20分钟)
(三)劳动歌曲(10分钟)
(四)队列歌曲(20分钟)
(五)叙事歌曲(20分钟)
(六)歌舞歌曲(20分钟)
(七)诙谐、讽刺歌曲(20分钟)
(八)戏歌(10分钟)
(九)儿童歌曲(10分钟)
(十)小夜曲、摇篮曲(30分钟)
结束语
思考题:
18、什么是声乐作品体裁?它包括哪些类型?
19、你最喜欢并会演唱的声乐作品有哪几首?并说明其艺术特点与审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