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 格式:ppt
- 大小:862.00 KB
- 文档页数:33
考点十四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
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商人的海外利益,无法维护国家统一。
2.制定: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3.内容:(1)联邦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共和制: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对宪法负责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法院掌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4.评价:(1)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积极: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轻巧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二、联邦政府的成立1.依据:1788年,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2.措施(1)中央: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2)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3.作用(1)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2)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4)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比较辨析]邦联制与联邦制邦联制是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成员国的权力仍然高于邦联权力;联邦制是由各州或邦组成的主权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体制,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三、两党制的雏形1.形成:19世纪后半叶正式确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
2.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作用:有利于国家民主制度的实行。
[思维拓展]美国的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不管哪个党派当政,均代表美国国家利益,虽然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但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具体图示如下:———[答题术语]——————————————————————————————1.美国政体从国家权力中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考点09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严峻形势(1)政治体制: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邦联国家,中央权力有限,无法处理重大问题。
(2)政治局势: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3)经济形势:各州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关税不统一,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政体选择(1)必要性:必须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2)可能性: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2.内容(1)国家结构形式: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
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评价(1)性质: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积极性: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历程(1)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2)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1860年,共和党开始执政。
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考向一1787年宪法【重点解读】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特点及评价1.制定背景(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结成松散的邦联,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
而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变革政治体制,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邦联与联邦邦联是若干独立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组成的联合体。
各成员国保有主权。
最初美国革命者效仿的是瑞士的邦联。
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邦联是欧盟。
联邦则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过程:1787年5—9月,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在费城秘密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熟悉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核心人物是36岁的弗吉尼亚代表麦迪逊,他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代表们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即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正式颁布。
1787宪法体现的原则:①中央集权原则: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②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1787年宪法评价:积极:①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②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寄出贡献。
不足:①保障人权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才补充进去宪法的。
②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③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联邦制的特点:分权与制衡3、联邦制的巩固:①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年,美国南方发动叛乱,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领导美国人民依法平定叛乱并取得胜利。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
课时作业(八)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作业时间:月日1.1786年,美国国会建议,它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欠款不缴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权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
这表明美国()A.意识到了邦联制的弊端B.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C.改变了中央软弱无力的局面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邦联制的弊端.美国独立后实行松散的邦联制,邦联政府没有什么权力,国会建议采取措施限制各州的权力,说明其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联邦制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确立的,故B项错误;改变了中央软弱无力的局面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故C项错误;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也是1787年宪法,故D项错误。
2.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
这一变化( )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B.利于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促进了地方权力的加强D.推动了美国法制的建立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改变修宪条件的意义。
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新法案所需要的标准,没有直接涉及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13个州中9个批准就能通过新法案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各州之间的关系,便利了中央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原来各州一致才能修改《邦联条例》,变为有9个州批准就可以修改可知,这一变化方便了中央法律的确立,削弱了地方权力,故C项错误;D项结论由材料不能得出。
3.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
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
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A.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B.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两院制。
第6讲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确立的法律标志: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的颁布1.背景(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1775-1783年)的胜利和美国的独立。
(2)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并影响独立战争的政治领袖。
(3)政治前提: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阻碍美国的发展。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3.主要内容(1)规定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系列主权权力,各州在不违宪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
(2)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三者相互制约。
(3)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
4.主要原则:中央集权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5.主要评价(1)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3)保障了美国社会长期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4)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5)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局限。
美国独立初期实行邦联制,导致中央集权不力;1787年宪法颁布后,确立起联邦制国家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那么,邦联制与联邦制主要有哪些不同?提示:邦联制是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成员国的权力仍然高于邦联权力;联邦制是由各州或邦组成的主权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体制,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二、联邦制共和制的巩固与发展1.联邦宪法的修订:1791年以来,国会通过了多条修正案。
2.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交替执政的局面形成。
3.联邦制国家的巩固: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后,联邦制得到进一步巩固。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1870年修正案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哪些不足?说明什么问题?提示:1870年修正案宪法禁止剥夺黑人、印第安人的选举权,弥补了1787年宪法存在的种族歧视与压迫。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光荣革命的胜利A.经过: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社会的进步,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并邀请威廉三世入主英国。
历史上把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B.影响: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形成过程:(1)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专制王权,以不流血的方式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期间,内阁形成→乔治一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并主持内阁会议,成为事实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特点:●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有权倒阁●内阁须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一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内阁成员必须全部辞职,或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理解内阁与议会间的制衡关系)(4)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选举权扩大(5)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开始凌驾议会之上3、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体制使新生的美国陷入困境2、内容:(1)实行共和制度(美国属于总统制共和制)A.含义: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B.表现:▲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四年一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选举人团制度)▲议员: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第八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23课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掌握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并结合史实说明美国联邦制和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及其意义。
(1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现实困境:原有的邦联政府阻碍社会发展:各地经济交往受阻,社会动荡不安,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主观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华盛顿等人都希望能建立起真正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2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完成独立后成立的邦联政府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导致国内矛盾的激化。
1787年各州代表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统一而强大的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根据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部宪法的局限在于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同时还剥夺了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
(3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1789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随后,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形成。
据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政府各部门的权力互相平衡和制约,起到了防止专制出现的作用。
【典型例析】例 1.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2课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新人教版必修1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美国政府正式“关门”(《青年时报》2013年10月2日)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围绕政府预算和奥巴马医改的交锋中互不相让,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在2014财年已然于10月1日开始之际依旧没有着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只能重蹈17年前关门的覆辙。
此次联邦政府关门风波将持续多久,取决于两党何时能解决预算分歧。
【题点】核心概念——分权制衡1.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
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国会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解析: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但须参议院批准。
因此C项符合史实。
答案:C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题点】联邦制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邦联制B.联邦制C.中央集权制D.三权分立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小国一样”“大国那样”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联邦制下的州(小国)和联邦政府(大国),故选B项。
答案:B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本课的重点知识有: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评价、两党制度的形成、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题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特点3.有学者认为: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
下列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中属于“妥协”表现的有( )①实行联邦制,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②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③总统由选举产生④允许保留奴隶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1.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 A解析根据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可知,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如果国会重新表决,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话,则总统否决无效,该法案将自动生效,据此可知A项正确。
2.下图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该组漫画反映了()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答案 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美国建立之初实行邦联制,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排除A项;邦联议会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但不是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故排除C、D两项。
由“得有一部给邦联议会撑腰的法律才行”可知B项正确。
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所有其他人口”是指广大的黑人。
从材料信息可知,黑人并不享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这显然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倡导的天赋人权原则,故选B项。
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二、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1)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共和制度(1)权力职责(2)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
3.影响(1)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
[概念阐释]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国家最高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定。
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易误辨析]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
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
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
三、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虽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轻巧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选修融会]美国国父华盛顿(选修4)1.主要活动与贡献(1)领导独立战争: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
2014高中历史备考: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美国的独立:1776年年,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的殖民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①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
②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
各州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等等。
③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④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1787年宪法的颁布(1)制定: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邦宪法。
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则,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2)特点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B.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C.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3)意义①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它强调加强国家的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4)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①1789年,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②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③华盛顿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3.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岳麓版)(1)背景①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三欧美代觀牖立与发展第2讲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全解•、1787年宪法1 •背景: (1 )美国独立战争:①时间:1775〜1783年。
②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性质:它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 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制不适应资产阶级强化权力的需要。
(3) 十七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鸩的三权分立学说,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目的:强化资产阶级的权力,完善资产阶级统治制度,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
3. 内容:(1 )制定联邦宪法的目的和宗旨。
(2) 对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加以说明和规定。
(3) 对其他立法事项进行了规定。
(4) 特别提到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问题。
(5) 规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原则等。
4. 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
(1) 分权与制衡原则。
“三权分立”的原则主要体现了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此防止滥用权力。
(2)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3) 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
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5. 意义:(1)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 将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也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保持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