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4
考点09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严峻形势(1)政治体制: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邦联国家,中央权力有限,无法处理重大问题。
(2)政治局势: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3)经济形势:各州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关税不统一,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政体选择(1)必要性:必须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2)可能性: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2.内容(1)国家结构形式: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
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评价(1)性质: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积极性: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历程(1)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2)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1860年,共和党开始执政。
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考向一1787年宪法【重点解读】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特点及评价1.制定背景(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一、制定背景1、必要性: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需要制定宪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可能性:⑴民族独立:1776、1781、1783⑵历史人物的推动:华盛顿等人。
⑶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颁布:时间、地点、机构、人物: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2、主要内容⑴联邦制(国家结构)①内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②意义:避免过渡集权的弊端。
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所以总统不对国会负责,而对宪法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却没有宣战权。
•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官员,但要经过国会同意。
•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
•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②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
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直接选出,任期2年。
法律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国会的立法被总统否决后,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三分之二以上再次通过该法时,即为有效。
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
③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对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联邦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三权关系:相互平等,互相制约。
重要意义:防止在美国出现专制独裁的出现,发扬资产阶级民主。
3、联邦政府的构成原则⑴联邦原则:宪法制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在联邦与州的关系上,肯定了联邦的权力高于州的原则,同时也确定了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
⑵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
⑶民主制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美国独立战争(1)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2)1781年美国在约克镇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五月花”号小船,在经历了66天的狂风巨浪后,在北美新大陆登岸,在登岸之前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开创了一个先例:人民通过自己的意愿决定集体的行动,以自治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通过契约建立秩序。
它对《独立宣言》和宪法影响深远,被看成是美国精神的先驱。
这群移民度过第一个冬天,死伤过半,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取得了秋天的丰收,在11月底他们和印第安人共同庆祝,这就是北美感恩节的起源,1789年11月26日华盛顿总统发布了一个感恩节公告,小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位感恩节,1941年国会立法确定。
感恩节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人民过,不同于圣诞节。
随后来自欧洲各地区的人陆续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
1763年英国刚结束英法7年战争,欠下了1.3亿英镑的巨债,英王乔治三世决定对北美地区加税,这被殖民地人民视为暴政。
1773年一群爱国者把停留在波斯顿港商船的英国茶叶给倒进海里,这被看成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从此北美走上了独立之路,1775年弗吉尼亚州行政长官亨利发表演讲:“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我镣铐的锁链声已经响彻平原,战争不可阻挡---让它来吧!”随后在列克星敦英国军队与北美民兵爆发激战,史称列克星顿的枪声,它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标志。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属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联邦制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一.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1.背景:⑴邦联制的弊端使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对内:不能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⑵在地域辽阔的大国防止出现专制帝制(古罗马),确保共和,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补充:其他的有利条件。
①前提: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三权分立)。
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民主基础,封建思想不浓厚。
2.确立——《联邦宪法》三权分立、三大原则⑴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
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②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属于各州人民。
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为后来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作用: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⑵分权制衡原则:立法权归于国会(并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行政权归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互相制约。
(详见课本三权分立的图示)作用:维护共和,防止联邦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
⑶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州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总统由各州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
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二.国体的确立——联邦制(也是通过《联邦宪法》确立的)1.概念(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考验:1861—1865年南北战争(林肯最大的贡献在于维护联邦的统一)实质:是州权至上还是联邦至上,是国家分裂还是维护统一的较量。
3.完善: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02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唯物史观:通过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化,进一步理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了解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
历史解释: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社会形态变化的因果关系,认识政治制度的变化的社会形态变化在政治领域的反映,统治阶级不得不变革政治制度回应社会发展的诉求,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献、实物、地图等历史资料的解读,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运作模式形成初步的认识。
家国情怀:理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感悟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本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前六世纪城邦国家形成1.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1)表现如下表:机构产生方式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讨论国家法律和政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抽签产生召集公民大会,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抽签产生审理各种案件日常司法机关(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1)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更换频繁。
(2)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
古代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3.罗马共和国的政体——贵族共和制:(1)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2)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3)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特点: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
4.罗马帝国——君主专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表现: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
第2课美国1787年宪法[学习目标]一、年轻美国的窘境1.邦联体制的确立(1)确立:178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生效。
(2)内容①独立后的美国是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②邦联议会只是各州的协调机关,几乎没有实权。
2.邦联体制的危机(1)经济问题: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的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
(2)债务问题:无力偿还独立战争时期欠下的巨额债务。
(3)安全问题:邦联政府因无权维持常备军,无力应付来自外国的军事威胁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4)焦点问题: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1.制定: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
2.内容(1)确立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依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
①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②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批准。
3.评价(1)进步性:①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调和了中央与地方,大小州及南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概念辨析]邦联制与联邦制美国成立之初的邦联制不同于今天的联邦制。
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联邦是“联合的国家”。
邦联制政体最主要的缺陷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处理内政外交上所面临的问题。
[历史认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将国家职权一分为三,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色彩,但这部宪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它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白人有同样权利等。
三、从“邦联”到“联邦”1.联邦政府成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