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格式:rtf
- 大小:37.41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8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2.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①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比较辨析]邦联制与联邦制邦联制:无联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机关,其邦联会议的决议须经成员国认可且无法律效力。
邦联也不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成员国仍是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联邦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参加联邦的各州,可以根据联邦宪法制定本州的宪法和法律,并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行使权力。
(2)共和制度①权力职责②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
(3)影响①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②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
[思维拓展]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制衡3.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虽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轻巧识记]美国的共和体制[答题术语]1.美国政体从国家权力中心的角度来说是总统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说是联邦制;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的角度来说是共和制。
2.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和共和政体,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3.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保证了各州一定的自治地位。
4.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第6讲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确立的法律标志: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的颁布1.背景(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1775-1783年)的胜利和美国的独立。
(2)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并影响独立战争的政治领袖。
(3)政治前提: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阻碍美国的发展。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3.主要内容(1)规定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系列主权权力,各州在不违宪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
(2)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三者相互制约。
(3)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
4.主要原则:中央集权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5.主要评价(1)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3)保障了美国社会长期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4)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5)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局限。
美国独立初期实行邦联制,导致中央集权不力;1787年宪法颁布后,确立起联邦制国家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那么,邦联制与联邦制主要有哪些不同?提示:邦联制是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成员国的权力仍然高于邦联权力;联邦制是由各州或邦组成的主权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体制,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二、联邦制共和制的巩固与发展1.联邦宪法的修订:1791年以来,国会通过了多条修正案。
2.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中期,民主党(“驴”)和共和党(“象”)交替执政的局面形成。
3.联邦制国家的巩固: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后,联邦制得到进一步巩固。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1870年修正案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哪些不足?说明什么问题?提示:1870年修正案宪法禁止剥夺黑人、印第安人的选举权,弥补了1787年宪法存在的种族歧视与压迫。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
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二、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1)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共和制度(1)权力职责(2)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
3.影响(1)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
[概念阐释]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国家最高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定。
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易误辨析]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
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
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
三、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虽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轻巧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选修融会]美国国父华盛顿(选修4)1.主要活动与贡献(1)领导独立战争: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
2014高中历史备考: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美国的独立:1776年年,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的殖民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①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
②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
各州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等等。
③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④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1787年宪法的颁布(1)制定: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邦宪法。
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则,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2)特点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A.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B.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C.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3)意义①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它强调加强国家的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4)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①1789年,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②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③华盛顿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3.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岳麓版)(1)背景①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是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知识清单一、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1、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在 18 世纪前一直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剥削政策,包括高额的税收、严格的贸易限制等,这引发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2、启蒙思想的传播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在北美广泛传播,为美国共和制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这些思想强调民主、平等、自由和权力制衡,激发了北美人民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和对政治制度的思考。
3、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北美殖民地的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体系。
经济的发展使得北美人民渴望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4、北美人民的抗争波士顿倾茶事件等一系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展现了北美人民的团结和抗争精神,也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 年 7 月 4 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北美 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独立宣言》强调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为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1787 年宪法的制定(1)内容①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
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特点①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滥用。
②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如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3)意义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美国共和制的巩固1、南北战争(1)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第八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23课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掌握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并结合史实说明美国联邦制和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及其意义。
(1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现实困境:原有的邦联政府阻碍社会发展:各地经济交往受阻,社会动荡不安,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主观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华盛顿等人都希望能建立起真正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2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完成独立后成立的邦联政府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导致国内矛盾的激化。
1787年各州代表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统一而强大的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根据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部宪法的局限在于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同时还剥夺了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
(3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1789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随后,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形成。
据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政府各部门的权力互相平衡和制约,起到了防止专制出现的作用。
【典型例析】例 1.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纲下载: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基础知识导学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主宪制的确立(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__________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利用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一度建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了"__________",1689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确立①标志:1689年颁布《__________》。
②主要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__________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③作用:_______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时间:18世纪初期。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__________。
(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__________负责。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O二、美国1787年宪法1.背景(1)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制不适应资产阶级强化权力的需要。
(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学说,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主要内容(l)联邦制:中央集权与__________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三权分立:最高行政权属于__________;最高立法机构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__________;最高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3.特点:①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②联邦制原则;③民主制原则。
4.进步意义(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__,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