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纪昌学射的民间故事 纪昌学射的故事很多⼈可能都没有看过,那么纪昌学射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就跟⼩编⼀起来看看纪昌学射的民间故事吧! 纪昌学射 ⽢蝇是古代⼀个善于射箭的⼈,拉开⼸,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
⽢蝇的⼀个弟⼦名叫飞卫,向⽢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他妻⼦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练习不眨眼睛。
⼏年之后,即使锥⼦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下眼睛。
纪昌把⾃⼰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
要练到看⼩物体像看⼤东西⼀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 纪昌⽤牦⽜尾巴的⽑系住⼀只虱⼦悬挂在窗户上,⾯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天之后,看虱⼦渐渐⼤了;⼏年之后,虱⼦在他眼⾥有车轮那么⼤。
⽤这种⽅法看其他东西,都像⼭丘⼀样⼤。
纪昌便⽤燕地的⽜⾓装饰的⼸,⽤北⽅出产的篷⽵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的虱⼦,穿透了虱⼦的中间,但绳⼦却没有断。
纪昌⼜把⾃⼰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兴得抬⾼脚踏步,跺脚,拍胸膛。
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
终于有⼀天两个⼈在野外相遇。
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射箭,两个⼈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
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纪昌还剩最后⼀⽀,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
于是两个⼈都扔了⼸相拥⽽泣,互相认为⽗⼦,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
原⽂ ⽢蝇,古之善射者,彀⼸⽽兽伏鸟下。
弟⼦名飞卫,学射于⽢蝇,⽽巧过其师。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
飞卫⽈:“尔先学不瞬,⽽后可⾔射矣。
”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承牵挺。
⼆年后,虽锥末倒眦,⽽不瞬也。
以告飞卫。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①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③其妻之机下,以目承④牵挺⑤。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⑥,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氂⑧悬虱于牖⑨,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⑩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⑪,朔蓬之簳⑫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⑬曰:“汝得之矣!”彀(gòu)弓:张满弓。
瞬:眨眼。
偃卧:仰卧。
承:接受,承受。
这里指盯着。
牵挺:织布机的踏板。
眦(zì):眼眶。
著:明显,显著。
氂(máo):同“牦”。
牖(yǒu):窗户。
浸:逐渐。
弧:弓。
朔蓬之簳(gǎn):北方蓬竹做成箭杆。
朔,北方。
簳,箭杆。
膺(yīng):胸。
译文: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他刚一拉满弓,走兽就会倒下,飞鸟就会落地。
甘蝇有个弟子叫飞卫,跟着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他的师傅。
有个叫纪昌的人,又向跟着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习注视目标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到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盯着上下移动的踏板。
二年以后,即使用锥尖刺到眼眶,纪昌也不会眨眼。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必须锻炼眼力,然后才可以学射箭。
你要能够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一根长牛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看着这只虱子。
十天之后,虱子在纪昌眼中逐渐变大;三年之后,虱子在纪昌眼中大得像车轮一样。
再看其他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于是纪昌用燕国牛角做成的弓,北方蓬竹做杆的箭射那只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牛毛却没有断。
纪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飞卫。
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射箭的诀窍了!”。
纪j ì 昌ch ān ɡ 学xu é 射sh è【注音启示原文、译文、】原yu án 文w én :甘ɡān蝇y ín ɡ ,古ɡǔ 之zh ī 善sh àn 射sh è 者zh ě ,彀ɡòu 弓ɡōn ɡ 而ér 兽sh òu 伏f ú 鸟ni ǎo 下xi à 。
弟d ì子z ǐ 名m ín ɡ 飞f ēi 卫w èi ,学xu é 射sh è 于y ú 甘ɡān 蝇y ín ɡ ,而ér 巧qi ǎo 过ɡu ò 其q í 师sh ī 。
纪j ì 昌ch ān ɡ 者zh ě ,又y òu 学xu é 射sh è 于y ú 飞f ēi 卫w èi 。
飞f ēi 卫w èi 曰yu ē :“尔ěr 先xi ān 学xu é 不b ú 瞬sh ùn ,而ér 后h òu 可k ě 言y án 射sh è 矣y ǐ 。
”纪j ì 昌ch ān ɡ 归ɡu ī ,偃y ǎn 卧w ò 其q í 妻q ī 之zh ī 机j ī 下xi à ,以y ǐ 目m ù 承ch én ɡ 牵qi ān 挺t ǐn ɡ 。
二èr 年ni án 后h òu ,虽su ī 锥zhu ī 末m ò 倒d ǎo 眦z ì ,而ér 不b ú 瞬sh ùn 也y ě 。
以y ǐ 告ɡào 飞f ēi 卫w èi。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
原文节选: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
出处:战国时期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中一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的故事及寓意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纪昌。
他想拜著名的射箭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对他说:“你先回去练习不眨眼睛的功夫再来跟我学射箭吧!”纪昌听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练习不眨眼睛的功夫。
他天天在妻子的织布机前看梭子来回运动。
一晃两年过去了,纪昌来到飞卫面前说:“用针尖在我眼前晃动我都不眨一下眼睛。
”飞卫说:“仅仅不眨眼睛还不行,你回去继续练习,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然后再来我这里学习射箭吧!你只要下苦功,一定会成功的。
”纪昌听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用牛毛系一个小昆虫,整天不停地看着。
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已经能把昆虫看成车轮一样大了。
于是他拿来弓箭,搭弓射箭,一箭正中小昆虫,牛毛丝毫未断。
纪昌又来到飞卫那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练习眼睛的过程。
飞卫高兴地对他说:“你已经掌握射箭的基本功夫,我可以教你射箭了。
”纪昌跟着老师刻苦学习射箭,两年后,他已经学有所成,不论远近,只要弓箭能射到的地方,他都能射中。
后来,纪昌离开老师,参军入伍。
他参加很多次战斗,由于箭法神奇,多次立功,因此,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寓意:学习本领必须脚踏实地学习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由简单到复杂,才能进步,最终学成。
纪昌学射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纪昌学射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纪昌学射的意思表达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纪昌学射的典故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
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
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
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
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
” 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
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
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
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
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
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
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
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
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纪昌学射的注释1.善:擅长善于2.彀弓:张弓、拉开弓3.伏:倒下倒伏。
4.学射于飞卫。
于:向5.而巧过其师。
而:但是。
过:超过。
巧:本领。
句译但是技艺超过了他的师傅。
6.尔:你7.不瞬:不眨眼,瞬:眨眼8.而后可言射也。
而:表承接。
后:然后。
言:谈及。
9.偃卧:仰面躺下。
10.以目承牵挺。
以:用。
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牵挺:织布机的梭子。
11.虽锥末倒眦。
虽:即使。
倒尖向下落下。
眦眼眶。
句译即使用锥尖刺到了纪昌的眼皮。
12.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13.未也:还不行啊14.亚:次再15.视微如著微:细小微小。
著:明显。
即言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
16.牖:窗户17.南面:面向南。
18.旬日:十日。
19.浸:渐渐。
20.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纪昌学射箭故事
咱今儿个来讲个纪昌学射箭的故事。
纪昌啊,是个特别想学好射箭的人。
他找了个超厉害的老师,叫飞卫。
飞卫瞅了瞅纪昌,就跟他说:“你想学好射箭啊,先得把眼力练好了。
啥叫眼力好呢?你得能把小的东西看得老大,还得把细微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
纪昌一听,行嘞,那就练呗。
他回到家,就找了个虱子。
你想啊,虱子多小啊,可纪昌就盯着这个虱子看。
他把虱子用牛毛拴着,挂在窗户上,天天就瞪着眼睛瞅。
这一瞅啊,就是好几个月。
慢慢地,他瞅着虱子就像瞅着车轮子那么大了。
你说神不神?
纪昌觉着自己眼力练得差不多了,就又去找飞卫。
飞卫说:“行啊,小子,不过这还不够。
你还得练到看东西能把动的看成不动的,那才叫厉害。
”
纪昌又回去练了。
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眼睛就盯着织布机的踏板。
那踏板一上一下的,晃得人眼花。
可纪昌就这么一直盯着,眼睛都不眨一下。
过了一段时间,哪怕锥子尖儿快刺到他眼睛了,他的眼睛都不会眨一眨。
纪昌这眼力算是练到家了。
他又去找飞卫,飞卫这时候就特别高兴,觉得纪昌真是个好学生。
然后就开始正儿八经地教纪昌射箭。
纪昌因为眼力好啊,学起射箭来那叫一个快,没多长时间,就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你看,纪昌学射箭这事儿告诉咱,不管学啥,基本功那可太重要了,就得像纪昌这样,有耐心,下苦功夫,才能把本事学到手。
纪昌学射翻译及注释纪昌学射翻译及注释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
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
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
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
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
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
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
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
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
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
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
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
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提示]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好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
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主要是从寓言说明的道理中接受启发和教育。
对故事中描述的具体做法,不要随便模仿,比如象纪昌那样去锻炼眼力,弄得不好,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
以告飞卫。
纪昌学射的故事
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
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
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
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
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
”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
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
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
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
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
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
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
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
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
读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
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纪昌学射
(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广场路小学市坛新秀评比磨课,学生无预习,教师无试教。
听课人:教研员顾叔华、潘希白、杨伟燕;本校部分教师;中青年学习班部分学员,约50人左右。
)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喜欢做游戏吗?来,看谁能一口气把这5个词语读下来?
真能干!发现什么了没有?
你能分清这5个言吗?开火车填,屏幕出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来读懂这个故事,还要学会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1.出示:誓言、诺言、谎言、寓言、遗言
2.谁能一口气读正确?
3.你发现了什么?
4.再来做个填空游戏。
5.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不光要读懂故事,还要明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揭题导入
这个故事与一个人有关,读词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2.看我恭恭敬敬地写下他的名字,他单名一个昌,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曰,《说文解字》里说,昌就是美言的意思。
动手写一个。
3.谁来叫叫他的名字?正音:纪。
这是一个多音字,做人的姓就第三声。
再指名读。
4.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纪昌学射。
什么叫学射?
5.大声读读课文,看看纪昌是怎么学射的?
二、初读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看,如果给课题加上一个句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了。
这句话就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题目的眼睛,根据题目也是概括文章大意的好方法。
出示填空:纪昌向学射。
完成句子填空。
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这也是文章的大意。
认读词语:
妻子梭子虱子
这“虱子”是动物园里那威风凛凛的猛兽吗?也不是庙门口的大石头狮子。
你见过吗?跟芝麻差不多大小,是一种寄生虫,专吸人和动物的血。
眨一眨开弓放箭
4.做开弓、放箭的动作。
5.射箭就是开弓放箭,课文主要写纪昌学开弓放箭了吗?那飞卫让纪昌练习什么呢?
6.出示飞卫的话,板书:下功夫练眼力。
7.哪些部分是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
三、学习2、3自然段。
1.纪昌是怎样下功夫练眼力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第二自然段
(1)“注视”梭子句: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纪昌下功夫练眼力?
指导朗读:纪昌啊,你为什么要睁大眼睛呢?纪昌啊,你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该有多累啊?
什么叫“注视”?再来读读师傅飞卫的话。
联系上文,出示句子: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体验:下面我们也来做个练眼力的游戏,请大家坐直,睁大眼睛,牢牢地盯住目标,不能眨一眨。
(师倒计时10)
说说你的体会。
我们离得这么远,才10秒钟就觉得眼睛酸疼了。
你们看——
出示织布机,这就是织布机,纪昌几乎天天躺在下面近距离地对着梭子这样练,
一个月过去了,妻子对他说——(多体贴的妻子啊,心疼丈夫了!)
一年过去了,邻居对他说——(邻居不理解了。
)
两年过去了,朋友对他说——(朋友也很关心他。
)
两年里重复着同样一个动作,你想送一个什么词语给纪昌?(师随机板书:坚持不懈)(2)“到家”句: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到家是回到家吗?那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竖起大拇指来夸夸。
这里有个破折号,来补充说明系昌的本领到底有多高了。
谁来接着说。
朗读指导。
这哪里是什么针啊,是金箍棒。
变成小牙签了;这回真成了小小的绣花针了。
纪昌现在看什么都很稳了。
板书:稳
3.交流:第3自然段
(1)你还找到了哪一处?
(2)出示句子,你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纪昌下功夫练眼力?自由大声读,请加上着重号。
不让你说,让你通过读,让大家来感受到你在哪些词语下面加了点。
(3)交流:(指名3人朗读交流)每天: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纪昌没有一天不练习;
聚精会神:给它换个词。
(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盯:用师傅的话来说说,怎样做才叫盯?盯到什么程度才算到家呢?
出示句子: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4)拓展:你猜猜看,纪昌盯着这只虱子盯了多久呀?你为什么这么猜?我们来看一则资料,你就明白了。
师范读。
能懂吗?不懂是正常的。
能懂是超常的。
读读注释你就能明白了。
齐读句子。
说话练习:一月之后,如()焉;一年之后,如()焉;三年之后,如()焉。
(5)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四、总结提升
1.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秘诀在哪里啊?赶紧再从课文中找找看。
2.学本领除了自己要努力,还有谁的功劳?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啊!
3.再来读飞为说的第一句话,从中你还明白了学本领的哪些道理?
4.其实不光是学射,学习任何本领都是一样的啊,学游泳要从(憋气)学起;学书法要从(笔画)学起;学唱歌要从(练声)开始。
苦练基本功,是成功的秘诀。
这就是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5.纪昌是两千多年前一个传说人物,但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纪昌,相信在我们的班级里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纪昌。
你们发现了吗?我们温州的朱启南就是现代的纪昌啊。
6.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却蕴涵着大大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常常会点燃我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思考的火花,让我们一起用心地记住这个寓言故事吧——齐读课题。
如果大家还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万丈高楼平地起,越是高深尖端的技术,越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
磨刀不误砍柴功。
功到自然成。
取法高,平时严,临事便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