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6
2012年福州一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6分)(每句1分)(1)以手抚膺坐长叹(2)淇水汤汤(3)屈心而抑志兮(4)吟鞭东指即天涯(5)与君离别意(6)不霁何虹(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分) C 【与:结交,亲附。
】3.(3分)D【①②是楚人两个妻子的表现,没有点明结果,不能作为辩解的依据。
⑥陈轸强调自己没有不忠,不是依据。
】4. (3分) C【秦王善待陈轸是因为他认为陈轸说得很对,是张仪在诽谤。
】5.(1)(3分)如果他要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
【“即”,应解释为“如果”。
“复之” 可译为“重回楚国”。
】(2)(3分)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我不到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反问句及宾语前置句,“见”表被动,应翻译出来。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2分)漂泊在外,思念家乡。
(2)(4分)①虚实相生。
“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为实景。
“鱼龙翻峡黑” “百折绕滩惊”为虚景。
②写景有声有色。
有“山暗大风”之“鸣”,“萧萧草木”之“声”。
也有“鱼龙翻峡”之“黑”,“星月涌江”之“清”。
(其他答案如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言之成理亦可)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BC(B项,觉新没有主张用盛大仪式来庆祝,觉民和觉慧表示强烈的反感;C项,火柴厂工人到周仲伟家抗议停工,周仲伟并不想把火柴厂转给东洋大班,而想与益中公司合作。
)8.(5分)(1)“他”指宝钗(1分),“小孩儿口没遮拦”指在宴会上行酒令时黛玉失于检点随口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2分),宝钗以姐姐的身份教育黛玉,解了黛玉的疑心,使黛玉非常的感动,因而说“他”竟真是个好人(2分)。
(2)“另一个聋子”指的是加西莫多(1分),审问的是加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一事(2分),结果判其接受鞭刑并在刑台上示众(2分)。
2012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分) (1) 君子生非异也 (2)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 银瓶乍破水浆迸 (4) 憔悴损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落红不是无情物 (每空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 2.(3分) D(率:大致、大都) 3.(3分)B(②句是肯定乱世中有清醒者。
④句是批评那些献媚于世俗的人。
) 4.(3分)C(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凭借一些小技艺向权势者献媚而做官”。
) 5.(1)(3分)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
(主要赋分点:若、致、汝曹) (2)(3分)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主要赋分点:边、反问句、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
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孟子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
”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
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福建省厦门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 页。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l),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3),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5),侣鱼虾而友糜鹿。
(苏轼《赤壁赋》)(6)千古江山,。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 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挑衅.(xìn)叨.扰(tāo)暴殄.天物(zhěn)开门揖.盗(yī)B.角.色(jué)戛.然(jiá)徇.私枉法(xún)刚毅木讷.(nè)C.强劲.(jìng)饮.马(yìn)穷兵黩.武(dú)擢.发难数(zhuó)D.戏谑.(nüè) 折.耗(shé)力能扛.鼎(gāng) 长篇累.(lěi)牍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脉搏装钉各行其事一张一驰,文武之道B.烦燥诡辩莫名其妙万事具备,只欠东风C.提纲讴歌彪炳千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起讫凌晨两全齐美差之毫厘,缪以千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尽管央行规定,“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这项规定得到执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B.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
福州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4),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6)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
鹏似鸮,不祥鸟也。
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验教学 摘要: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要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知识与技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实验。
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在教学中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学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主要是通过“问题→假说→ 实验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完成。
如:氢气的验纯实验、氢气的燃烧实验、氢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以及由这些实验得到的启示: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止发生爆炸。
将这些知识的教学可设计成验证性实验来完成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主要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这一过程体现。
如问题:盐溶液能否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有无规律?实验: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适量,溶液变蓝色。
结论:氯气能与碘化反应生成碘,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泼性弱的非金属单质从其无氧酸盐中置换出来。
应用:氯水与硫化氢溶液混合出现浑浊。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实验手段,既是学生认识学知识必须遵循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素质的途径。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实验教学思维方法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即通过知识教学适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敏捷性,而实验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思维品质的契机。
那么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思源于疑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
福建省福州市2012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4)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单元章节课七年级第三单元 学会学习 第 2课时(总第 17课时)主备人吕爱斌审核人季金明执教者吕爱斌季金明 复习目标(中考知识与能力要求): 1、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导 学 活 动 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一、明误纠正:略 二、明确目标:(见《复习目标》) 三、梳理考点: 1.受教育既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①凡是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②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我国确认和规定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主要有哪些? ①《宪法》;②《教育法》;③《义务教育法》;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①一个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②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③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有义务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保障;④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4.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见七上教材P103页) 5、怎样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①了解权利,凡是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要求;②依法维权,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用合法的途径去维护,可以向当事人指出甚至交涉,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什么?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受教育者的义务见七上教材P103页) 7.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①科技进步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②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③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l) ,靡有朝矣。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5)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
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
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福州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一)(6分)1.(1)沧海月明珠有泪(2)一尊还酹江月(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秦人不暇自哀(5)濯清涟而不妖(6)静影沉璧(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二)(15分)2.C国:封地(3分)3.A(○4贾谊因为遭遇与屈原相近而感伤。
○5文帝思念贾谊,又让贾谊到身边。
○6介绍贾谊的后人。
)(3分)4.A(贾谊应该改为吴公。
)(3分)5.(1)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3分)(主要赋分点:上故傅)(2)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
(3分)(主要赋分点:使见为所)【参考译文】ks5u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2012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卷新高考新题目2012-02-07 0904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l) ,靡有朝矣。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5)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
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
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人厚币请之币礼物B、告舍人趣治行治整理C、参去,属其后相曰属嘱咐D、从吏幸相国召按之幸幸运3、下列能直接说明曹参采用“清静无为”的管理办法的一组是(3分)①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②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③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④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⑤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垂相史。
⑥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A、①②④B、①③⑥C、②国⑤D、②承孚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如何治理齐国,曹参采用黄老之术而不采用儒家的办法。
B、曹参和萧何在沛县时,关系不错,分别为将相时却关系不好,但都很敬重对方的才能。
C、曹参常常把那些要来提建议的官员灌醉,也不惩罚那些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官吏。
D、惠帝责怪曹参办事情不认真,于是免了曹参的职位,曹参只当了三年的相国。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l)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3分)译(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3分)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3分)答(2)有人说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宝玉。
(《红楼梦》)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
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
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巴黎圣母院》)C、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数字。
于是,她给了拿侬一笔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知查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
(《欧也妮·葛朗台》)D、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
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的走狗。
(《子夜》)E、冯乐山在高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l)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节。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注]①国人路人。
②服穿丧服,守丧。
(l)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分)(2)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高和荣近年来,围绕民生建设问题,社会各界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普遍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
但是究竟以何种公平或正义就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运用福利国家主义的公平理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时公平,实现“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所有阶层应该“去商品化”地“被纳入到一个普救式的保险体系中”,以便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20世纪90年代,福利国家主义经过调整后以“后福利国家”的面目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福利建设理论,同样被一些学者当成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圣经”;也有人主张吸收新自由主义思想,反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干预,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
因为民生建设所遵循的公平原则“只有在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下的平等,才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平等”;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生建设只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否则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必将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效率理论是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避免民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负担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理论基础的缺憾给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带来了诸多难题。
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
一方面,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生活问题,以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的“高标准、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分商品化”的效率主义公平。
它强调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使他们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这是政府不可推却的前提责任与责任底线。
另一方面,我们是在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未富先老日趋严峻、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国家所进行的民生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底线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量,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与个人责任的统一,确保将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应,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个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样,底线公平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选自《经济纵横》2011年第6期,有删减)10、下列关于“民生建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
B、有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C、有人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国家应该予以引领和指导。
D、有人认为民生建设能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
11、文章对“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的观点,持赞成还是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2、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4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请客张扬其实是一个很内敛的人。
可能他的父母想通过名字来改变他的个性吧。
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
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张扬走到哪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不苟言笑。
行为做派一点也不像他的名字。
张扬干活很认真,处事也很认真。
和他在一块,虽然总有那么一点距离感,但就像是被油覆盖的热汤。
虽然不冒热气,但你真试试的话,说不定就会烫了你的嘴!一般人都不和他开玩笑,实在人认真不得。
但就有人开了张扬的玩笑。
一天,干活歇息的空,有人就叫起来“唉!张工,哪天你请客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句玩笑话,张扬就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