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县一中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月考测试卷(人教版)】第I卷(26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栏内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ò) 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 商贾(gǔ) 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 猿猱(náo) 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高一年级3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刻:150分钟分值:150分)温馨提示:请将客观题1—12题涂在答题卡1—12题位置上,主观题(含作文)13—22题工整书写在答题纸13—22题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部份(共36分)一、基础知识部份(1—9题,每题3分,共27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杜撰(zhuàn)慢捻(niǎn) 霓裳(ní) 环珮(pèi) 琴弦(xián)吮吸(shǔn)B.懵懂(měnɡ) 幽咽(yè)暂歇(zhàn) 溯源(sù) 阜盛(bù) 惘然(mánɡ) C.轩昂(xuān) 惫懒(bèi)钿头(diàn) 银篦(bì) 温暖(xù) 飞湍(tuān)D.錾银(zàn) 敕造(chì) 内帏(wéi) 迁谪(zhé) 收拨(bō)喧豗(huī)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笑魇乖张撕杀雕粱画栋望帝啼鹃B.敷粉漱口杜馔敛声屏气开门辑盗C.酒觚帷幄溺爱敷衍塞责闻名遐迩D.咨嗟怪诞转徒义愤填膺扪心自问3.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绩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样以为是高鹗所补。
曹雪芹是清朝小说家。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
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C.《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切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
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没有雕琢拼凑的痕迹。
D. 李商隐,晚唐闻名诗人。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康保民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改变了陈述对象,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2.D(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 C (A项,"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B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已然; D项,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4.C。
A未突出“沁芳”主题,写花全无;B“院”与“香”不对仗;D“金兰”与“玉蕙”不符“仄起平收”原则。
5.(1)从贾政对宝玉才情认可,微笑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望子成龙,对宝玉期待很大的父亲。
(2)对于众人的想法,宝玉又一票否决了,贾政的笑刻画出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且与宝玉不亲近的形象,(3)贾政面对众人笑表现出贾政虚伪的形象。
仅仅是几个特定情境的微笑,使贾政的多元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独特的刻画人物之处。
(6分)(言之成理即可)6.(1)宝玉为亭取名“曲径通幽”,还说“刻古终胜雕今”,可见宝玉富于诗才,有才情且爱读诗书;(2分)(2)且宝玉有真情说真话,在与贾政评论对“天然”的看法之时,与贾政观点相违背,却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见宝玉的才华横溢,真性情与世俗不合,(3分)(3)“腹内原来草莽”是世人的评价,而宝玉却恰与此相反。
(1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A A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8.D 。
A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B项,错在“无法逾越”,材料一指出,破解“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材料三最后一段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一、1.C “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无中生有。
2.C “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错,原文是“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3.D “冲破小家的束缚”“非常重要”表述错误,另外,家国情怀形成的原因也表述不当。
二、4.D 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本句有两个主语“敌”“贵”,分别对应他们各自的行为,即可断句。
5.B“劾死”指判决死罪。
做此类试题一方面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广泛积累,包括称谓、宗法、历法、职官、地理、礼俗、科举、音律等等,另一方面要借助原文的上下文进行推断。
6.C“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把握能力,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
具体做题时,抓住人、物、时、地、事、理六要素回归原文,明确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逐项比对排除。
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
7.(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
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
(充、募、绝险、薄各1分,句意1分)(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袋,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间、方、卒、佚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
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
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小说的三重结构马笑泉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
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
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上述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在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
如果所有方面均能独具一格,则可称名家而无愧。
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当今华语文坛,小说名家虽不算太多,但也绝不少。
但如果止步于此,则每年的文学期刊虽不缺乏可看的小说,却很难出现杰作。
欲成就杰作,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在小说的表层结构之下,有文化结构存焉。
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难以精确定性但又确实存在的地域性文化,还是国族性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亦或是更大范围内的宗教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均可以内化为文本的深层结构。
小说虽不负有阐释此种文化的责任,但小说的语言、细节、氛围,乃至人物的性格、心理,都是从这一文化传统中生发出来,不但洋溢着该种文化的浓郁气息,而且小说的逻辑也符合这一文化的逻辑。
以《白鹿原》为例,无论是朱先生、白嘉轩还是冷先生,他们的性格、行为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关学”一脉的影响。
人物的命运背后隐含着文化的命运。
《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小说并不是为某种文化做注脚,而是在文化内部自然展开。
作者没有让人物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文化支配,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深沉的意蕴和广阔的气象。
文化结构的建立并不足以确保小说的成功,因为一切文化都包含有集体性的感受和理念。
这些感受和理念有可能使作品变得僵化。
只有当小说家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时,文本才有可能健康成长,长成其来有自而又鲜活独特的自家面目。
河北省魏县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第三次基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三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
目前,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与其他教材________,该教材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对人工智能原理的介绍,更加重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的编者特别希望学生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________,设计一些在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并动手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作品。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面临着全球性短缺的状况,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方面,各个国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教材的出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表明,()。
也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________,是一门新兴技术,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作用________,但他们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
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为帮助教师解决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商汤科技将联合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已有40所学校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引入该教材,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B . 已有40所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的学校,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C . 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D . 40所学校已经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