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87.50 KB
- 文档页数:14
2021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I)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9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幽咽.(yàn)数.罟(cù)渚.清沙白(zhǔ)B.朔.漠(shuò)迸.发(bèng)嘈.杂(cāo)磨牙吮.血(shǔn)C.飞湍.(tuān)蛟.龙(jiāo)宵柝.(chè)呕.哑嘲哳(ōu)D.猿猱.(náo)贾.人(gǔ)砧.声(zhēn)钿.头银篦(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崔嵬谪居弩马扪心自问 B.青冢饿殍红绡契而不舍C.骐骥庠序浮躁余勇可贾 D.峥嵘惘然攀缘以手抚赝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对于大家辛辛苦苦取得的成绩,她不赞一词....,相反还说了不少风凉话。
C.领导干部应该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D.市中心商厦一楼的窗户全都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铁道部,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壁垒。
C.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高一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建筑美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
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
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
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
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
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
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
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
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
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
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
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
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臧否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
“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
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
《左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
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便于机器阅卷,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2、答第Ⅰ、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第Ⅱ卷时,将对应题目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卷和作文卷一并交回,试卷不交。
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吮‧吸(y ǔn ) 札‧记(zh á) 艾蒿‧(h āo ) 剔‧除(t ì) 垂涎‧三尺(xián )B. 睥‧睨 (b ì) 蛮横‧(h èng ) 自诩‧(x ǔ) 畏葸‧(x ǐ) 聊以慰藉‧(j í)C. 龟‧裂(j ūn ) 讥诮‧(qi ào ) 脸颊‧(ji á) 监‧生(ji àn ) 戛‧然而止(ji á)D. 蹩‧进(b ì) 瞭‧望(li ào ) 驯‧熟(x ùn ) 谄‧媚(xi àn ) 泾‧渭分明(j ī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暄宾夺主B.咀嚼鉴赏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明察暗访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生拉硬拽D.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神采奕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各级财经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高中高一语文三月份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召开昭示招募着急 B.绿林贿赂戮力山麓 C.蓬松澎湃抨击烹饪 D.复辟媲美睥睨庇佑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屈委曲求全淡薄淡泊名利B.义气意气用事修养休养生息C.融会融会贯通自视自恃功高D.是非闻过饰非违犯违反纪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2002年10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赞成票通过对美国总统布什对伊动武的。
(2)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的权利,更谈不上去化解了。
(3)由于雨下得太大,这场令球迷们牵肠挂肚的足球赛刚开始十分钟就被迫了。
A.授权置疑终止 B.受权质疑终止C.受权置疑中止 D.授权质疑中止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这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基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洞穴(xuè)籼稻(xiān)淤泥(wū)臻于至善(zhēn)B.悲怆(càng)挑剔(tì)雍容(yōng)出类拔萃(cuì)C.造诣(yì)笃实(dǔ)须臾(yú)轻拢慢捻(niǎn)D.兜鍪(móu)稻菽(jiāo)分蘖(niè)夏然而止(g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精甚铸魂墓志铭熙熙攘攘B.拾掇肩胛一把锉离群索居C.奇葩苍廪捋袖子跌岩起伏D.兜鍪羁鸟毛坯房阁物致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王总一进会议室,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欢迎他。
B.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到达炉火纯青地地步。
C.得知柯洁败给“阿尔法狗”地消息,有一个围棋迷连续两天废寝忘食,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听到。
D.地沟油事件在众多新闻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质致。
B.茅于轼强调,我们虽然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在市场经济下,交换才是财富产生的途径,每一次交换都把一个物品从低价格提升到高价格,交换使其物尽其用。
C.尊重生命不仅是对人而言,天地间所有生命和造物主所有的恩惠都应该受到关爱和尊重。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丰台区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5个小题。
(17分)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
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争流颓圮(pǐ) 瞋(chēn)目创(chuà ng)伤B.挥斥方遒(qiú) 火钵(bō) 游说(shuì) 弄(lòng)堂C.变徵(zhǐ)之声山阿(ā) 酝酿(niàng) 窒(zhì)息D.长歌当(dāng)哭装载(zài) 胆怯(qiè) 譬(pì)如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寥廓天伦叙乐绿草如茵旗竿B.榆荫忸怩不安绿树成荫褴褛C.斑斓销行寥落泪下沾襟荤腥D.家具陨身不恤不假思索殴打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暗自下了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B.作为音乐教师的她,轻轻地哼着“摇篮曲”,孩子在她的怀中慢慢睡着了。
C.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了伏笔。
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D.今年夏天,“云娜”台风登陆中国,一般风力大约七、八级,台风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 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C. 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起,兴奋得叫起来。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
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无关。
2023年3月北京丰台区高三语文一模卷作文题《说附近》例文精选汇集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附近”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近”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有人针对一些人“以网为生”的现象认为,“附近”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它使我们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丰富对生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有人针对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而忽视身边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这一现象,告诫人们,“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说附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制作微雕工艺品,既要有雕刻技术、书法艺术等方面的一流技艺,又要有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等一流的心性。
其实,无论是个人的学习、工作,还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技艺与心性呢?请以“微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作文一①1号文:一类中47分说附近世界很大,在世界面前,人如沧海一粟般渺小。
但幸运的是,我们有“附近”可言,我们生活在周围实实在在的一片天地之中。
我认为,于“附近”开拓星辰大海,远胜于好高骛远,仅追求于远方的风景。
附近是我们能够切实参与、融入并有所作为的一部分领域。
学习、工作、日常生活,这些茶思饭想之事,都能成为我们的“附近”。
我们不能参与治国理政等大事,但我们能以学习为本,夯实基础,提升思想品质;我们能做好工作点滴,贡献绵薄之力;我们能投身志愿服务,让自己在渺小的人生中收获价值。
与其整日思考那些遥不可及“无尽的远方”,想着自己在制高点处明晰个人价值,不如切实以双脚丈量脚下的一片土地,用双手让“附近”之事熠熠生辉。
正如人言,“仰望星空,不如先脚踏实地”。
高一语文考试题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xx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语文考试题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供大家参考!高一语文考试题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一、阅读(60分)(一)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9分)老王杨绛(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2)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mdash;mdash;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xx.03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荟萃.(cuì) 齑.粉(jī) 诟.骂(gòu) 死有余戮.(lù)B. 颓垣.(yuán) 湮没..(yān)瞭.望(liào) 晶莹剔.透(tī) C.觇视(chān) 肩膊(bū) 鬈.曲(juǎn) 通衢.大道(qú)D.噩.梦(è) 洞窟.(kū) 纤.绳(qiàn) 茕.茕孑立(qióng)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婉转悠扬古墓荒冢翠锦斑斓明灭闪烁B.饱经苍桑雄伟瑰丽浮想联翩层峦叠障C.养尊处优浩浩荡荡荒诞不经飞流急湍D.命途多舛寥寥无几促膝谈心云蒸霞蔚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决赛,中国女子冰球队2:3惜败捷克队,失利后的中国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在索契冬奥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丰台区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9分)1. (2分)下列划线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 . 比(等到)得软脚病吾闻汉购(购买)我头千金肯綮之未尝(曾经)哙拜谢(道歉)B . 进(超过)乎技矣拔山盖世(胜过)族(灭族)秦者秦也乃(就)二十八骑C . 率(全、都)赂秦也举(所有的)天下之豪杰函谷举(拔、攻占)与(亲附)嬴D . 以(率领)五千骑追之递(传递)三世能属(属于)者百余人耳始速(迅速)祸焉2. (2分)下列句子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 .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 . 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 .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 (5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翻译句子: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二、语言运用 (共12题;共24分)4. (2分) (2016高三上·天津期末)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 . 哨卡(qiǎ)跂(qǐ)望准噶(gé)尔内外夹(jiá)攻B . 棱(léng)柱坎坷(kě)一服(fù)药封妻荫(yìn)子C . 着(zháo)装症(zhēng)结闷(mèn)葫芦间(jiàn)不容发D . 相(xiàng)扑哈(hǎ)达应(yìng)用题风尘仆仆(pǔ)5. (2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糟粕兼程食不裹腹枉加揣测B . 身份宣泄汗牛充栋金榜提名C . 乔装孽根和言悦色相形见拙D . 简练晕眩删繁就简茹苦含辛6. (2分) (2015高一上·镇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他是个聪明人,再肯努力,所以不到半个月就都学会了。
B . 如果我把这样的先进事迹不报道好,怎么对得起这里的同志呢?C . 我们关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
D . 高校招生是国家“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倘若没有进行缜密的调研和精确的计算便扩大录取比率,那将产生一系列恶果。
7. (2分)(2016·吉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2015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的成交额。
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11.11”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不分男女老少的全民狂欢购物。
B . 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多年来少见的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的严重雾霾天气,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也被迫停课。
C . 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的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D . 有人批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8.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李天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②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中国航空母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使中国军队__________。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 . 不只如鱼得水刮目相看B . 不止为虎添翼另眼相看C . 不只如虎添翼拭目以待D . 不止为虎作伥静观其变9.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极,最。
B . 无是,馁也馁:空虚。
C .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槁:枯干。
D . 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平息。
10. (2分)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 . 来吾道夫先路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臣死有余僇B . 敛赀财以送其行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肇锡余以嘉名纫秋兰以为佩D . 缙绅、士、大夫萃于左丞相府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扈江离与辟芷兮11. (2分)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③谨拜表以闻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⑤以八千岁为春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倚南窗以寄傲A . 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B . 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C . 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D . 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1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对照检查。
B . 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
C . 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
D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
1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序天伦之乐事B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 . 径须沽取对君酌D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4.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既是历史文献,又是散文著作。
B .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定,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外交活动。
C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编写,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
D . 词,即合乐的歌词。
又称“长短句”,或称“诗余”。
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5. (2分)下列有关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
B .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
C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是宋代贺铸《青玉案》中的词句。
D . “杀青”一词,本是古人为著书时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
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6. (13分) (2019高二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
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其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惑B . 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C . 余嘉其能其古道嘉:赞许D . 作《师说》以贻之贻:遗留(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C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D . 师不必贤于弟子乃设九宾礼于廷(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古之学者必有师B . 吾从而师之C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 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
尤其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C . 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
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
D . 第四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17.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
收少机警,不持细行。
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
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
初除太学博士。
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
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
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
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
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
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阳,旬有六日。
时寒,朝野嗟怨。
帝与从官及诸妃主,奇伎异饰,多非礼度。
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
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
帝手诏报焉,甚见褒美。
郑伯谓曰:“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
”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
二年,诏撰魏史。
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
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注],早出魏书。
”故帝使收专其任。
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