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初中政治粤教版社会合作与公平(粤教版八年级下册) (1)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46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粤教版)社会合作与公平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粤教版)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八单元对社会负责
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
第一课时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从贴近实际生活的背景材料中认识合作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
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教学难点:
现代社会的社会合作需要政府来组织与实施。
五、教学方法:
小组竞赛法、体验法、案例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
六、教具安排: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片头《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插入音乐《爱的奉献》
【友情提醒】
1、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
(全班分团结队、合作队两组)。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8.1《社会合作与公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8.1《社会合作与公平》是学生在学习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合作”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合作与公平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合作与公平的重要性,掌握公平的含义与表现,以及如何维护公平。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对社会公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社会合作与公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合作与公平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对公平的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合作与公平的含义、表现及其重要性;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认同,树立公平意识,关爱他人,维护社会公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合作与公平的含义、表现及其重要性。
2.难点:如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公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社会合作与公平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社会合作与公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它们与社会合作与公平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合作与公平的含义、表现及其重要性。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复习指南八年级第八单元我们的社会负责8.1 社会合作与公平1社会生活与合作: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
社会合作主要由公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和其他社团组织来实施的。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实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2、社会合作与公平: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这就是公平。
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
维护公平还需扶持社会弱势阶层和弱势群体。
3、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的意义:有利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4、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的做法:(1)保持公平合作的观念去和他人相处,去处理面临的问题,去承担自己的责任;(2)在家庭中关心体贴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中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任务;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社会中,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对不公平现象,也要给予关注、思考和批判。
8.2 社会规则与正义1、制度的正义: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2、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区别:法律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执行,其他的制度规则靠行业或单位的奖罚来实施的,而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
道德使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善良的行为,应该做的行为,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是公平和正义的;而丑恶的行为、不应该做的习惯行为,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尊严和利益,最终也损害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是不正义的。
依据一般的道德标准,任何不公平地去对待别人,侵害他人的权利和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
社会合作与公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懂得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学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提高对社会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辨别及批判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合作需要公平难点:在社会合作中如何才算公平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三个和尚【师】为什么之前没水喝,而后来水多了?【生】【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中,它能给我们一种安宁、富足、愉快的生活。
而美好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的实现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合作中共同创造。
【新课教学】一、社会生活需要合作1、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合作?出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简略图【师】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来自从事不同劳动和职业的人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样,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也必须选择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劳动,参与社会合作,为社会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总结: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出示名言:无数人的合作是绝对必要的。
---【德】恩格斯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并创造文明。
---【印度】泰戈尔【师】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合作的重要【师】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出示材料:国与国的合作、世界经济合作、体育合作【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精细,社会合作X围越扩大,合作形式越多样,合作内容越复杂。
如何确保顺利合作?【生】需要一个管理机构和合理的制度2、现代社会的合作由政府来组织和实施【师】就你所了解的,你认为政府有哪些职能?【生】教师提醒:市里建的广场、公共设施、治安等政府的主要职能:实现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出示材料:七人分粥【师】为什么最后能和和气气?【生】【师】同样是七个人,同样份量的粥,在不同的分配原则下,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8.1《社会合作与公平》教学设计(粤教版八年级下册)两课时【新课标目标要求】:1、总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内容标准: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计划课时数】:2个课时。
第1课时:社会生活需要合作社会生活需要公平第1课时《社会生活需要合作》一、导入揭题用《三个和尚》的Flash动画导入。
思考:1、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原因是什么?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有水喝?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社会生活需要合作)从而导入主题“社会生活需要合作”二、学习目标1.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合作?(可用多媒体提示)2.如何保证社会合作的顺利进行?3. 为什么社会合作需要公平?4. 在社会合作如何才算公平?教学重点:社会合作需要公平教学难点:在社会合作中如何才算公平教学准备:消费事例,资料图片收集,小黑板,堂清训练。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㈠学习“探索园”,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自学“探索园”p72“情景研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1.野牛为什么不能抵挡狮子的进攻?2.蚂蚁群凭借什么力量逃离火海?3.这两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注意引导学生达到:①因为野牛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野牛看见自己的同类只会各自逃命,隔岸观火,野牛冷漠的态度是同类容易被害的原因。
②蚂蚁群凭借团结合作的力量解决困难。
蚂蚁群宁可牺牲自己来挽救同类,遇险时会自觉地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③启示: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8.1《社会合作与公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8.1《社会合作与公平》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和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合作的概念,明白公平的意义,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寻求合作与公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对合作和公平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社会合作与公平的认识,增强自己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概念,明白公平的意义,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寻求合作与公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概念,明白公平的意义,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寻求合作与公平。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合作与公平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社会合作与公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与公平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关于合作与公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社会责任8.1《社会合作与公平》活动探究型教学设计(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社会合作与公平》是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公平的含义和表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和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公平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合作意识,他们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有时难以把握问题的本质,对于合作和公平的含义和表现可能存在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社会合作的意义,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认识公平的含义和表现,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公平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公平的含义和表现。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公平观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作和公平的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合作和公平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合作和公平的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相关内容。
2.案例材料:关于社会合作与公平的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个关于社会合作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社会合作与公平》。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关于社会合作与公平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a.这些案例中体现了什么道理?b.合作和公平在这些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合作和公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