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笔记.doc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性质(一)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
(二)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
1、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S+O 2SO 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 2防止污染空气。
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
2、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3Fe+2O 2 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3、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4P+5O 22P 2O 5 )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注意:P 2O 5 会污染空气;集气瓶中装水,吸收五氧化二磷。
4、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O 2 CO 2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 、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 、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3、氧化反应分类(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注意: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对)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如何正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雾”:是液体的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二笔记一、空气的组成相关(5题)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解析:这是一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通过实验(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等)得出空气的大致组成。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即21%左右)。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以红磷燃烧为例)- 实验原理:4P + 5O₂点燃2P₂O₅,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误差分析:-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 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瓶内氧气完全消耗。
- 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瓶内压强较大,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
-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的原因:-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使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解析:理解实验原理是关键。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关系。
误差分析要从实验操作、装置气密性等多方面考虑。
例如红磷量不足就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偏小;装置漏气会使外界空气进入,压强变化不符合预期等。
3.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 用途:氮气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等。
- 解析:氮气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能在很多需要防止物质被氧化或变质的情况下作保护气;同时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这与它的元素组成有关。
课题二——氧气【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4)液态与固态的氧气颜色均为。
的密度比空气略;(3)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提示:氧气可以帮助其他可燃物质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本身却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现象如下表:提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红热木炭,复燃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或以上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以表示为:A+B→AB 。
即“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比如动植物的作用,食物的,酒和醋的酿造等。
【要点分析】1.实验过程中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这是因为如果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过快,则硫(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氧气受热,体积迅速膨胀而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也会把中部及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导致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甚至硫(或碳)会因为缺养而熄灭。
2.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注意注意以下操作:(1)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3)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中吸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4)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目的是以火柴梗燃烧放出的热量给铁丝加热,达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
化材学院09级
课题2 氧气老师:李小记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不易溶于水,在压强为101kPa时,沸点-183℃熔点-218℃.
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中燃烧氧气中燃烧
1.带火星的木条过一会儿熄灭木条复燃
2.硫粉微弱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评价:通过做实验用事实说话,具有说服力.并在做实验中向同学们说明仪器的使用规则。
是同学们对仪器的使用更加清晰。
对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木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co2 比空气中剧烈
4.铁丝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评价: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作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让老师很清楚的明白学生的理解程度。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养的化学性质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
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评价:老师引导学生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化合反应: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
评价:老师通过做的这几个实验出发,让同学们找出其共同点,从而引出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化学氧气笔记在我那充满了各种奇妙知识的学习生涯中,化学课上关于氧气的部分,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让我难以忘怀。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透过窗户,懒洋洋地洒在课桌上的上午。
化学老师像往常一样,带着他那神秘的实验器具走进了教室。
当他宣布今天要学习氧气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兴奋,感觉自己即将打开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老师先是在黑板上写下了氧气的化学式“O₂”,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氧气的性质。
什么无色无味啦,能支持燃烧啦,供给呼吸啦,听得我是云里雾里。
不过,这可难不倒我,我瞪大了眼睛,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真正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老师开始做实验的时候。
他拿出了一个集气瓶,里面装着一种神秘的物质。
然后,他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了集气瓶中。
奇迹发生了!那原本快要熄灭的火星,瞬间变得明亮起来,木条剧烈燃烧,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哇!”同学们都忍不住惊叹出声,我更是激动得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氧气的神奇力量。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制取氧气。
他把一些白色的粉末(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高锰酸钾)放进了一个大试管里,然后连接上各种复杂的仪器。
加热之后,就看到有气泡从试管口咕噜咕噜地冒了出来。
老师用排水法收集了这些气体,然后再次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木条复燃,证明这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氧气。
我看着那些气泡,心里充满了好奇。
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这种看似普通的粉末,经过加热就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气体呢?我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
放学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了厨房。
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东西:一个小玻璃瓶、一些醋、还有妈妈用来消毒的双氧水。
我按照自己的“歪主意”,把醋和双氧水混在了一起,满心期待着能产生氧气。
可是等了好久,啥也没发生,倒是弄得到处都是黏糊糊的液体,还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但我并没有灰心,周末的时候,我又跑到小区的花园里,找了一些石头、沙子,还从爸爸的工具箱里偷拿了一些电池和电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讲学)课标定位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知识在线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为1.293克/升。
不易溶于水,溶解度很小。
在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态氧没有颜色B.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D.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答案】D【解析】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氧气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A、B、C项都错;只有D项正确。
知识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在线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是常用的氧化剂。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反应表达式及注意事项见下表:物质(颜色、状态)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注意事项硫(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放少量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木炭(灰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注意将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而下缓慢伸入到集气瓶中,以便使氧气得到充分的利用铁丝(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在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引燃铁丝;集气瓶底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易错警示我们在描述现象时应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感觉到的,而不是实验结论,即不是直接说出产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空气的密度;溶于水;气态的氧是色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色的。
工业上和医院里存放液氧的钢瓶都涂有色。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选填“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小木条”)(选填“放在”、“伸入”)集气瓶(选填“中”、“口”),如果,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物质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提前熟悉】磷产生大量白、放热,生成固体4P+5O22P2O5木炭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
②放热、生成能使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硫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②放热、生成有气味的气体。
S+O2SO2氢气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②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2H2+O22H2O铁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成。
3Fe+2O2Fe3O4铝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4Al+3O2=2Al2O3镁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最终生成白色粉末,并同时放出热量。
2Mg+O22MgO铜无论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铜都不会燃烧起来,只会出现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现象2Cu+O22CuO汞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粉末状2Hg+O22HgOCO 产生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O22CO2甲烷产生明亮的火焰,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H4+2O2CO2+2H2O蜡烛有火焰产生,且分层;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
初三化学上册《氧气》知识点归纳:课题2
的污染)
红磷
(暗红) ⒈产生大量白烟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热量
4P + 5O2=== 2P2O5 此反应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
铝(银白色固体) 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4Al + 3O2 ===2Al2O3 ⒈铝非常薄
⒉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⒊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2Mg + O2=== 2MgO
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⒉生成黑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Fe3O4 ⒈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欢迎大家阅读由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氧气知识点归纳,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加油吧。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氧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在化学中,氧气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重点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是一种常温下很稳定的物质,不易燃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化学性质:氧气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见的有燃烧反应。
与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反应时,氧气通常是氧化剂;而与金属元素和金属化合物反应时,氧气通常是还原剂。
这种性质使得氧气在许多化学反应和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氧气的制备方法1. 加热氢过氧化物(H2O2):将氢过氧化物加热分解,可以得到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2.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加热,可使其分解产生氧气。
例如:2HgO ->2Hg + O2↑。
3. 电解水:通过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 + O2↑。
4.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过氧化铅和过氧化钾的分解,或者利用古老的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机来制备氧气。
三、氧气的应用1. 呼吸: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在空气中,氧气占比约为21%,人类和其他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能量的产生。
2. 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燃烧是氧气与燃料物质(如木材、煤炭等)发生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3. 氧气供应:氧气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
在医学上,氧气被用于急救、手术、氧疗等治疗和辅助诊断。
在工业上,氧气被用于冶金、化工、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用于燃烧、氧化和加氧等工艺过程。
4. 液氧火箭:氧气也是航天领域的重要推进剂之一。
液氧火箭利用液态氧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产生巨大的推力,用于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
课题2氧气
一丶氧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常压下,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室
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30mL 。
在一个大气压,-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一般存于蓝色钢瓶中。
性质较活泼。
二丶氧气的验证(支持燃烧—助燃性):
带火星的木条缓慢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三丶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1.硫:(黄色固体)
空气中现象: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现象: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气体带有刺激性气味。
① 瓶底放入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
② 也可以防止燃烧物溅落炸裂瓶。
实验原理:硫 + 氧气→点 燃
二氧化硫
2.木炭中的碳(黑色固体):
空气中现象:红热;
氧气中现象: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碳 + 氧气→点 燃
二氧化碳
3.铁丝(银白色金属,事先用砂纸打磨,防止铁锈阻止反应进行):
空气中现象:无明显变化。
氧气中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放入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实验原理:铁 + 氧气→点 燃
四氧化三铁
4.磷:
空气中现象:白烟(不能用烟雾)。
氧气中现象:冒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瓶底也有水
实验原理:磷 + 氧气→点 燃
五氧化二磷
5.镁条:
空气中现象: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生成白色固体。
(有些是白烟,飘走)
氧气中现象:更为剧烈。
实验原理:
镁 + 氧气→点 燃
氧化镁
四丶化合反应:
以上所有反应的共同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多变一”,“A+B →C ”。
有氧参与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其中氧气的性质是氧化性。
氧化不都是像燃烧一样是剧烈燃烧、发光、放热,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食物的腐败,酒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
本节课需要对现象、化学文字表达式有清楚的认识,并能熟练掌握,为下节课氧气的制取提供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