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井轨道装车规范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井下物料、设备装车的规定范本一、装车前准备工作1. 确认装车物料、设备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准备相应的装车工具和设备。
2. 检查车辆状态,确保车辆符合安全运行标准。
3. 对装车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装车环境整洁、安全。
二、装车程序1. 确定装车顺序,根据物料、设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2. 准备装车工具和设备,如吊装绳、吊车、起重机等,确保安全使用。
3. 检查装车工具和设备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确保装车过程安全可靠。
4. 根据装车物料、设备的重量和体积,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和安全装载方式。
5. 进行装车前的预演和安全培训,确保装车人员熟悉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6. 确定装车的操作要点和流程,包括吊装点、固定点、吊装速度等,并进行标记和示意。
7. 开始装车操作,在装车人员的指挥下,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三、装车安全措施1. 装车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才能进行装车操作。
2. 确保装车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备,包括安全围栏、防护网等。
3. 给装车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面罩、手套等。
4. 检查吊装设备和装载工具的安全性能,确保吊装设备额定载荷符合要求。
5. 在装车过程中,严禁超载或超重装载,确保装车安全稳定。
6. 在装车时,严禁猛扔、乱放物料,以免造成伤害或损坏。
7. 严格遵守作业规范,确保装车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
四、装车质量控制1. 在装车过程中,对物料、设备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对装车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安全可靠。
3. 在装车完成后,对装车过程进行自查和验收,确保装车质量达标。
五、装车后处理1. 确保装车区域的清理和整理工作,包括清理垃圾、清理残留物等。
2. 对装车工具和设备进行归位和整理,确保其安全存放和维护。
3. 对装车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记录装车过程和结果。
六、装车安全事故处理1. 在装车过程中,如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东庞矿井上、下物料运输管理规定为强化我矿物料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井上、下车辆运行安全,规范车辆运输物料装车、封车标准,有效防范和杜绝运输事故发生,确保矿井轨道运输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装车标准(一)车辆的选择1、我矿使用的轨道运输车辆主要包括矿车、材料车(花车)、平板车及各种专用运输车辆(火工品专用车辆、采煤机摇臂专用车辆等),在选择运输车辆时,必须本着安全可靠、易于装卸的原则进行选取。
装车前必须确认车辆完好,否则严禁进入运输系统。
2、矿车装运物料(1)溜槽(1200刮板机除外)及水泥、喷浆料、木料、枕木、锚杆、锚索、金属网、刮板链、托辊、钢丝绳、小型材料、小型设备等。
(2)尺寸不超出矿车的机架、电缆架、铲煤板等各种设备配件。
3、材料车(花车)装运物料风水管、钢带梁、钢轨、单体支柱、木料、采煤机滚筒、皮带滚筒、电缆,及尺寸不超出材料车的机电设备。
4、平板车装运物料(1)绞车、电动机、馈电开关、高爆开关、耙装机、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乳化泵、液压支架等重型设备及其零部件。
(2)尺寸超出矿车、材料车的各种物料及设备。
(3)不能使用矿车、材料车运输的物料及设备。
5、专用车辆装运物料(1)火工品、防火材料、成捆电缆、钢丝绳、外形不规则的特殊物料。
(2)有特殊运输要求的物料。
(二)装车标准1、通用标准(1)所装物料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洒(散、脱落)落。
(2)装车结构尺寸:装车结构尺寸一般不得超出运输车辆的外型尺寸。
(3)装车重心:装车重心必须位于承载车辆的理论重心点上,严禁偏重心装载和重心超高装载。
(4)材料车、平板车多层装载管路、钢带梁、钢轨、单体支柱等线形金属物料时,必须在各层之间加装防滑垫木,垫木应能承受物料重量。
(5)使用矿车装运小型设备时,必须在小型设备的四周用木料把设备固定在车厢中心位置,防止设备移位损坏或车辆偏心造成事故。
散装物料高度应低于矿车上沿至少50mm,整体设备高度超出矿车上沿不得大于200mm;宽度不得超过车厢宽度。
煤矿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 矿井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 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并用4 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 所有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 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 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 以下不超过3mm。
1.5 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 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 弦量不超过50mm)。
1.6 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 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 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 轨道)、220mm(22kg/m 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1.8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为±50mm;坡度50m 内误差不超过1/1000,高差不超过50mm。
副斜井撤道轨和铺轨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北杏庄煤业根据《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安全专篇》副斜井主要用于运输材料和设备。
提升绞车使用原有绞车,选型ZJTP—型,最大静张力45KN,提升速度,配套电机功率115KW,电压380V,主电机配套供应电控设备,选用28NAT6×7+FC-25,副斜井铺设轨道30Kg/m型。
由于副斜井〔提升巷〕原铺设的钢轨道为双道四股30Kg/m型箕斗提升,不符合设计要求。
现准备将原铺设的钢轨道撤出,根据井巷的高度不够设计要求,平均起底厚度到达以上,把原有的废旧道木、石渣全部出井。
清理井巷长度为260m。
铺设井巷钢轨道全长260m,规格30Kg/m型,规矩600mm的轨道,采用水泥轨枕,选用GB67-46〔3〕〔国标〕,铺设长度为260m。
井底车场52m,为于撤铺副斜井〔提升巷〕钢轨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特拟编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撤铺轨道劳动组织、工作量及所需时间1、劳动组织按“三八”制组织作业,每班6人〔其中1名班长〕,每班工作8小时,共作业人员18人。
2、撤铺轨工作量,副斜井井口标高—〔落平点〕,倾角30°,投影平距225m,副井斜长260m。
估计撤道260m×2=520m/双轨。
3、副井撤铺道、清渣所需时间,按每人成效撤5m轨道〔1对计算〕每班计划撤30m,全天三个班应撤钢轨90m,所需时间520m÷90m=6天4、清理石渣平均厚度×260m/长×4m/宽=500m³每班每人清理石渣2立方米×6人=12m³×3个班=36m³500m³÷36m³=14天5、铺道每班按15m/6人计算×3〔班〕=45m260m÷45m=6天三、施工方法按照进度计划,第一阶段为撤道阶段,从副井底从下向上逐步撤道。
第二阶段为清理井巷起底出渣,从下向上倒退,先用风镐人工开挖拉底,平整道基到达设计标准。
煤矿上下井物料装载选车、装车、捆绑管理规定材料、设备装车要根据矿四大件科规定的副井罐笼尺寸、提升设备能力及井下巷道状况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待装材料和设备的类型,正确合理地选用车辆,不得超高、超长、超宽、超重,捆绑牢固可靠,必须保证重心适中,对称平衡、不偏斜,不偏重,不移动、不窜动、不滑落,以确保物料运输安全。
为进一步细化装车流程、规范装车质量,确保车辆运输安全,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特对物料装载选车、装车、捆绑做如下管理规定。
第一条运输车辆的清扫1、下井物料在装车前必须对所用车辆上的各种杂物进行清理,对车辆上的废铅丝、钢丝绳(绳卡)等进行剪除或回收利用,下井物料车辆的清理由各装车单位负责。
2、上井车辆从采区车场带出前,由运搬一二队对车辆进行清理,对车辆上的废铅丝、钢丝绳(绳卡)等进行剪除或回收利用。
3、井下物料在转运前,要将所用车辆上的积煤进行清理,对车辆上的废铅丝、钢丝绳(绳卡)等进行剪除或回收利用后再进行装车,物料转运到位卸车后,也要按照以上步骤对车辆进行清理,由运搬一二队负责。
4、工作面物料及集装箱在运输前,由托运单位对集装箱进行清理、对所运输物料或设备上的积煤进行冲洗,未进行以上工作,运搬队组有权拒绝运输,并向运输调度汇报,如运搬队组吊出未冲洗的物料或设备、未进行清理的集装箱,由运搬队组负责清理,违者考核运搬队组责任人500元/车。
5、未对车辆进行清理、工作面吊出的设备未冲洗,视情节考核相关责任队组或责任人500-1000元/车。
6、地面各单位的垃圾(包括环卫队职工清扫的垃圾)或杂物,严禁倒入矿车或集装箱内。
井下各单位的垃圾及杂物(包括剩下的班中餐),必须清理在规定的垃圾箱内,严禁向矿车、集装箱或平板车上乱倒,违者考核责任人500元/次。
7、机运二队负责对地面所带车辆的杂物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车辆装有杂物,立即汇报运输调度,并协助运输调度进行落实和整改。
8、运搬队组负责对井下车辆上的各种垃圾和杂物的及时清理,并对井下运输的集装箱、矿车内杂物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装有杂物,立即汇报运输调度,并协助运输调度进行落实和整改。
第二章轨道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标准一、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矿井轨道运输及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
二、轨道及道岔安装标准1、轨道的辅设标准1.1井下运输大巷辅设轨道必须使用轨型为30kg/m及以上的轨道,斜巷及采区等区域辅设轨道可根据设计选择轨型,但轨型不得低于22kg/m。
1.2轨道扣件必须齐全、紧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1.3运输大巷和主要运输斜巷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一般运输线路轨道接头间距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
1.4轨道方向应符合标准,目视直顺,不得有硬弯。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直线段应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曲线段,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下不超过3mm。
1.5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明显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主要运输线路轨面前后高低允许偏差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煤业子公司在特殊条件下,局部巷道底鼓较严重区段用30m弦量不超过50mm)。
1.6接头采用悬接时,30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40mm,偏差不超过30mm,22kg/m型号轨道轨枕距接头距离为220mm,偏差不超过30mm;接头采用承接时,接头处共3根轨枕,中间一根在两轨道的接头处,另两根分别距中间轨枕240mm (30kg/m轨道)、220mm(22kg/m轨道);直线段应对接,相对错距不大于50mm;曲线段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1.7主要运输线路轨道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为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
井下物料、设备装车的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在井下对物料、设备装车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装车作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井下物料、设备装车作业的所有人员。
第三条物料、设备装车作业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保证装车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第四条物料、设备装车作业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五条各井下企业应当认真组织装车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装车作业技能。
第二章装车作业的组织与管理第六条物料、设备装车作业的组织与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成立装车作业管理小组,明确装车作业的责任和职责;(二)制定详细的装车作业物资清单和装车计划,确保装车作业的有序进行;(三)配备专业的装车作业人员,保证其具备相关的技能和资质;(四)建立物料、设备装车作业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存和维护;(五)定期组织装车作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装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七条物料、设备装车作业应当按照压风机放风、通风等要求进行,确保装车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八条物料、设备装车作业人员应当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章装车作业的安全措施第九条对于井下的物料、设备装车作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一)进行井下通风检查,确保井下空气的流通畅通;(二)确保装车作业区域的照明充足,避免发生意外;(三)装车作业人员应当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四)井下设备和工具应当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五)装车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警示人员注意安全;(六)严禁酒后装车作业,禁止吸烟等危险行为;(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四章装车作业事故的处理与防范第十条对于装车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应当按照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一)一旦发生事故,应当立即停止装车作业,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助和处理;(二)事故处理完成后,应当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三)对于装车作业人员的安全事故,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四)加强装车作业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一、安装规定1、轨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应不变形、无硬弯、无断裂现象。
2、钢轨、轨枕、道岔、附件的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备。
3、木轨枕应按设计要求,经防腐处理后方可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应无断裂和露筋。
4、道碴粒径宜为20—60mm,粒度大小应均匀一致,材质是坚硬的碎石或卵石,不应混有软岩、泥土或杂物。
5、枕轨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mm,对中间枕距为600—700mm,过渡枕为500—600mm,接头枕距为400—500mm。
中间过渡接头(2)轨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宜一致,其偏差不应超过±30mm。
6、道床应铺平砸实,无浮枕;轨枕埋入道渣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2/3,轨枕底面下的道碴厚度不应小于100mm。
7、轨道安装完应进行下列内容检查:(1)应按铺轨、轨枕铺设,道床和道岔分别进行检查、验收。
(2)对弯道道岔,甩车道等主要部位应逐一进行检查,铺轨全部检查合格后,进行重车运行,轨道不应有冲击情况,钢轨及尖轨不应产生下沉和压出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轨道铺设标准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偏差不应超过士50mm,双线路轨道中心距离偏差不应超过mm o0+202、直线段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5mm,两轨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mmo3、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局部偏差每50mm不应超过±1%,井下机车运输线路坡度一般为3—5%。
4、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其轨面及内侧错位均不应大于2mm,螺栓、夹片必须齐全。
直线段两侧钢轨的接头应对齐,在弯疲乏上两侧钢轨接头须错开,错开长度宜为轨长1/3—1/4o说明:错距不宜小于3m,使用的短轨最小长度不得小于2mo5、钢轨接头的间隙,直线段不应大于5mm,曲线段不应大于8mm,当采用焊接时,焊缝不应有裂纹。
轨道接头必须采用对妆悬接,接头不应落在轨枕上。
6、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单轨铺设时轨中偏巷中200mm (人行道对侧)o7、轨枕要求两端齐(长度不统一必须一端齐,人行道一端外露240mm入间距匀垂直轨道,轨枕腐朽、损坏开裂不准使用,一块木轨枕只能砸4个道钉,更换轨枕时必须将旧轨枕抽出,道渣埋设轨枕2/3。
副井手动桥式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提示
1.操作前,应检查钳子滑动杆,拆卸螺栓,工作钳子及配件,对螺栓,销轴,轴承,活动件,连接件,螺母,垫片等重要部件都要进行检查,确
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
2.操作前应对行车上挂有的机件、绳索、绞盘、把手、踏板等安全操
作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并正确安装。
3.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断弦和安全,未经允许不得跨越架空电缆、架
空管线和高低压线路,不得擅自调整行车电气设备。
4.检查完毕后,必须按照要求正确安装钳子,调整滑动杆,安装螺栓,工作钳子,配件,连接件,螺母,垫片等。
5.调整行车时,必须检查行车控制线和传动线的安装,确保钩钩的挂
牢是否正确,调节螺栓是否被牢固的固定。
6.应认真检查行车油位计,更换油滤,并加注润滑油;
7.开动行车前,应确认受力轴是否被牢固的固定,检查行车的操纵装
置(把手、踏板)是否有正确的位置,并将行车控制开关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8.运行时,要注意行车的行动平稳,驱动件的转速平衡,并且要看清
行车去向,不要让行车过快,电缆不要被拖拽。
二、使用规程。
林南仓矿业分公司井上下轨道运输管理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井上下车辆装载及运输秩序,防范各类运输安全事故,确保井上下运输安全,特制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一、一般规定1.机车司机和跟车工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
2.机车要严格按《规程》规定的车数拉车,严禁超载;严禁超速行驶。
3.机车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有人时,必须减速慢行(1米/秒以下),同时打铃,并随时准备停车。
遇紧急情况或有人晃灯时,机车司机必须立即停车,待查明原因后,再行处置。
对无故晃灯人员,按“三违”人员处理。
4.机车行驶在巷道较窄(没有人行道)、存有车辆的车场等处,发现前方有人时必须立即停车,等人员通过后,再行驶。
5.矿车摘挂链时,操作人员必须待车辆停稳后进行,必要时打好车掩,身体不准探入两车碰头空内。
6.遇有超长车辆必须使用专用连接杠拉车或顶车,防止发生落道事故。
7.各单位装车时严格执行《井上下车辆装载运输规定》。
二、跟车工乘车位置规定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五十八条“严禁使用固定车厢式矿车、翻转车厢式矿车、底卸式矿车、材料车和平板车等运送人员”的规定,以及《煤矿安全规程》读本第三百五十八条的释义,公司制定了关于电机车跟车工乘车位置的规定,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1.除专用人车外,跟车工只可以乘坐在双驾驶室机车的副驾驶室内,其它任何车辆、部位不得乘坐。
2.对于单驾驶室机车(例如5吨蓄电池机车)跟车工只能在车下步行。
拉车时,跟在列车后;顶车时,在列车前方10米以外、轨道外侧0.5米以上的安全地点指挥列车。
3.严禁任何人乘坐矿车、材料车、平板车等车辆,严禁任何人扒车、蹬车、跳车,严禁电机车驾驶室内有两人及以上乘坐。
4.当本规定与集团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其它作业规程相抵触时,以本规定为准。
5.特殊抢险救灾时,按运输专用措施执行。
三、井上下推车管理规定1.井上下主要运输轨道(电机车运行区间内)原则上不允许推车。
特殊情况下必须推车(如运送火药雷管等火工品、推运超长物品时)应提前与井运区调度员取得联系,经过允许后,定时间、定路线,按推车运行措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