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南京的城市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93追求城市开放空间的细节之美——南京市汉中门大街景观改造方案设计陈圣浩【作者简介】陈圣浩(1979-),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修改日期】2005-09-03【文章编号】1002-1329(2005)10-0093-04【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
从早期狭窄的街道、集市、码头到后来的广场、公园,再到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城市开放空间的形式和功能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环境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会越来越重要,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城市开放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
通常认为在城市开放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动空间,就是所谓人性化空间。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空间是否人性化,只有等这个空间完全建好后去切身体验一番才能做出评判。
这种说法显然对于开放空间的建设缺少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应从三个方面来评价:首先是要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
因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除了为人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外,还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强度、提供城市防灾空间、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开放空间应具有人性尺度。
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其形状大小不一,每一个开放空间都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第三是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
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什么都可能国际化,但一个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等却无法改变,因此,城市开放空间是最能体现其地域特征的。
简单说来,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既要有利于生存,又能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建筑12x xxx 120807013x“自下而上”城市设计以常熟市李市村为例一、城市简介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代管县级市。
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常熟文化属吴越文化,常熟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李市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南接昆山市石牌镇,常昆高速公路与锡太一级公路交汇于村南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据《常昭合志》载:“李市跨东山泾(旧属双凤乡),距城约四十里,街五、六道,居民六、七百户,有城隍庙、石桥一、木桥六。
附近小村庄曰‘山泾’(居民数十户)”。
李市村是以水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江南小镇,历史上曾是繁荣一时的商业、农业中心。
(李市村区位分析图)二、历史背景李市村源自明朝,详细的历史渊源已经难以探寻。
据当地老人叙述,明代正统年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一位李姓商人坐船经过此地,迷路长达九天之久。
于是“位置偏僻、水网发达”的李市地区就成为其“躲避乱世,经营生意”的风水宝地。
日后李市村成为李氏大族的定居村落,又因其家族财力雄厚、贸易发达,吸引了周边居民来此买卖和定居,蔚然成市,渐成小镇。
李市也因此得名。
另有一种说法称明朝有一位李姓官员告老后居于此地,并建有一宅曰“李墅”,此地后来人口渐多,集市繁华,于是得名“李市”。
三、城市平面在村落“生”之构思时,首先考虑的是选址。
选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构思者对村落外部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文、风向、光照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与取舍,选择最符合构思意图的地方作为村落基址。
李市村地处常熟地区,水系发达,河道密集。
当地河流有陈泾河、市河、三泾河、吴泾河、清小湾、赤沙塘、黄瓜浜、白米浜等等,其中陈泾河、市河、三泾河、黄瓜浜穿李市村而过。
南京德基广场设计理念南京德基广场设计理念南京德基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以“城市绿洲”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与城市元素的综合性商业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绿色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
首先,南京德基广场以绿色为基调,引入大量的绿植和水景元素,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广场中央设置了一个中庭花园,繁茂的绿植与喷泉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觉。
绿化带和行道两旁也种植了一些树木和花卉,使整个广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南京德基广场的设计注重人性化的考虑,提供丰富多样的设施和服务,让每位顾客都能享受到舒适和便利。
广场内设置了宽敞明亮的购物空间,以及各种餐饮、娱乐等业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广场还配备了专业的儿童游乐设施和母婴室,为带孩子的家庭提供了便利。
同时,广场还设置了休息区和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喝一杯咖啡、晒晒太阳,欣赏城市美景,放松身心。
最后,南京德基广场的设计给城市生活注入了时尚和多样性的元素。
广场内的商铺以国际品牌为主,时尚、高端而具有品质保障。
同时,广场还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文化、交流思想的平台。
此外,广场还设置了公共艺术区和展示空间,展示当地和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欣赏艺术品的机会。
总之,南京德基广场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人性化、时尚多样性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空间。
通过绿化、设施、服务和艺术的综合运用,将广场打造成一个城市绿洲,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和艺术的氛围,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
明清时期都城南京城建设的文化意义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
明朝洪武年间,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这里建都,并在城内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后来,在明朝灭亡后,南京成为了清朝的都城。
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城市建设,这不仅影响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南京城是由建筑师余纬廉和总管李奇伦设计和领导建设的。
他们受到明代的建城经验和理念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想。
他们设计了三道城墙、九门、二十四座城楼和许多水道和洞窟。
南京城以太监九卿为界分为内城和外城,南京原有城墙成为内城,新建的城墙包围着内城,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外形。
每一道城墙都有自己的防御系统,包括城门、城楼和警钟等。
二、文化的交融南京城建设是中国南方城市规划的一次重要突破。
它吸收了北京和西安古都的经验和理念,也融合了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想。
在城市建设中,南京勇于创新,摒弃了传统城市的狭小和混乱不堪的局面。
同时,它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汲取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使得南京城成为了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之地。
三、文化的传承南京古城保存了许多文化遗产,如钟山风景区、明孝陵和梅花山下的景色等等。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南京城的发展,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在南京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孝陵。
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建筑和工艺水平的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四、城市形态的影响南京古城建造和规划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南京本身,而是超出了城市范围,影响到了中国的城市建设。
南京古城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奠定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
特别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统筹和环境保护思想,都可以在南京古城的规划和建设中找到一些启示。
总之,南京城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古城建设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建筑和工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杰出代表。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1…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相关性公共领域是近年常常被讨论到的领域概念之一,作为一种相对哲学化的空间概念,公共空间具有物理的、社会的、象征的多重概念因素。
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公共空间中,利用多种材料与媒介表达的话语,因为城市主题的复杂性,其内涵与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艺术品鉴》解读说:“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1]。
”客观来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传承文化与大众理想的集中反映[2]。
2…基于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设计2.1…南京城市历史、地理与民俗特点南京给人的印象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
因为城市文脉与形象往往与历史、地理、民俗密不可分,而南京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所以其被视为复兴之地。
南京话在历史中长久以来被当作汉语的标准音,南京民俗丰富,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元宵灯会、端午秦淮、清明踏青、中秋赏月、吃腊八粥等[3]。
2.2…城市文脉符号化表达图1…南京市地图(图片来源:http:///)城市是文化、经济、历史的复杂共同体,对其文脉进行分析可以符号化地概括城市形象,城市给人的符号印象需要与公共空间设计紧密联系[4]。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都,有太多的精神瑰宝可以提取,每一脉文化都不能用三言两语概括,但是为了不忘历史、传承南京的城市文脉,符号化表达和概括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何把这些略带沉重的历史传递下去,使其浸润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如今的任务,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公共艺术也理应肩负起这种责任[5]。
城市符号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提炼出城市符号并且将这些符号运用到城市建设之中,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2.3…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承载与传播以南京为例,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有很多:展现“秦淮文化”的夫子庙、老门东,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明清色彩;传承明文化的明城墙,至今仍与南京人民的生活相关联。
1 景观工程评价1.1 南京城市风貌与景观分析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为我国古都城市之一。
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水城市。
1.1.1 南京的自然景观特点南京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城市形态襟江、抱湖、依山,古人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形容其地势之雄伟险要。
南京东边是巍巍钟山(又名紫金山),南为宁镇丘陵,北有北崮山、幕府山拱卫,长江由西南流向东北再转向东流,形成环绕之态,秦淮河穿城而过,并且把长江和太湖沟通起来,山水之中还有玄武湖碧波荡漾,山水形胜,得天独厚。
南京的宏观自然景观主要由钟山和长江构成,钟山巍峨雄踞于东,长江曲流环抱于西。
大山大江之间,平原舒展,湖面开阔,河道弯弯,更有小山翠岗点缀其间,则山高而不逼压,地阔而不空虚。
其中,玄武湖至紫金山一带集山水之美,形成景观圣境,为南京市自然景观的聚焦之点和精华所在。
我国纯粹的自然风景审美从南北朝时代开始,而最早的自然风景园林就在此处。
南京的鸡鸣寺至太平门一带,曾是著名的南朝皇家园林遗址地。
这一带的皇家园林建设历经吴、东晋、宋、齐、粱、陈共六朝30多位皇帝,园林历史达300多年。
在紫金山与玄武湖交接处,古称“覆舟山”,现称“九华山”,曾有白水苑,甘露亭、藏冰井、瑶台等名胜建筑,记录了它们辉煌的过去。
1.1.2 南京的古都建设历史南京城始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222年,孙权改秣陵之名,首次在此建立都城。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立即开始修城。
明南京城周长33.65km,超过了北京城。
南京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城之轮廓(城墙)是最重要标志之一。
50年代末,在中国拆毁古城墙的“风暴”中,南京城墙也遭此劫,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拆去妨碍交通的古城墙.重要的城堡和风景区内的城墙保存下来。
于是终于有24km的城墙得以保存至今。
钟山南麓还有著名的中山陵,有民国遗物美龄宫,加上紫金山天文台等,形成钟山风景区。
事实上,南京玄武湖和钟山风景区为一共同景区,成为南京城市景观之核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乡镇的不断扩张,大量新城需要建设,大量老城需要改造,在这个时代下,我们需要为城市的风貌功能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城市设计便承担了这一重要职责。
现今城市风貌趋同的现象日益严重,每个城市的建筑风格、色彩,街道景观几乎一模一样,现代规划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得城市渐渐失去了以前因为地域气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千变万化而趋于一致,无法辨认。
那么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南京,它的城市个性有没有被泯灭?它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很多人多对自己的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通俗的说,也就是乡土情结下盲目的崇拜。
在这种观念下,我们往往无视或者是有意的避免谈及自己所在城市的缺陷,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应该理性的、辩证的在所学知识的引导下去评价它的城市设计。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自城起,经历了大约2400 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因王朝的崛起与衰落,一次次的毁坏、建设。
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城市风貌,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地位,记录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的变迁,具有多个朝代遗留下的文明痕迹,同时作为江苏的省会又用着现代都市的文明,具有独特的城市结构和布局。
城市的形态多次发生跳跃性的变化,几次完全毁坏了上一朝代的城市,但仍然留下了许多痕迹。
当今城市形态中保留最多的是明代的格局,和历代形成的三条轴线。
毋庸置疑,南京的城市空间建设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和急功近利、缺乏有力的城市规划划管理有关,也与传统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着难于涉及和难于控制到的方面有关。
具体到南京的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增长点的分散,南京的高层建筑基本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控制,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建筑形式、建筑的尺度与城市古建筑、城市文脉有着一定的冲突甚至不可调和,形成了历史景观和现代景观结合生硬的不伦不类的现象。
空间秩序方面:
针对城市的空间秩序,南京也曾经做过很多努力,不仅对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道做了必要的保护,也对城市天际线进行了规划和限定。
但是条文规定并不总是能够实施到城市的现实建设中。
2002年,南京就南京紫金山“观景台”进行了多次的讨论,这座“观景台”建在紫金山最高峰头陀岭上,在拆除之前已经投入千万人民币,但是耗资的多少并不代表这栋建筑深得人心,当时有的市民把它称作“插在紫金山这个南京人的绿肺上的一把尖刀”,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对当地的景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2006年关于莫愁湖周边楼盘的讨论,原本湖滨控高30米的规定被开发商们无视,几乎每幢大楼都超过了30米,最高的一幢竟高达57米,而且建筑退让也没有达到要求,离水面只有二三十的距离,居民笑称之为“洗脚盆”也真的不为过了。
只考虑到观测效果的“观景台”,疯狂追求商业利益的楼盘开发商等等,这些事情反映了南京在城市风貌的管理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南京做得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导则和规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如:①沿河岸开发的工程项目应重点考虑与河流的协调关系;②在工程项目设计中强调反映城市主题③尊重城市街区结构,保护和发展传统的街坊模式;④采用统一的设计元素,增强协调性和连续性;⑤加强特色区的建设;⑥以适当的方式改造、保护和再利用原有建筑物和建筑元素;⑦建立并维护城市围合感;⑧通过提供活动场所活跃城市景观;⑨加强对城市入口形象的处理等等。
城市的空间秩序建设方面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以上是对南京城市建设宏观层次的个人分析,而在微观方面呢?其实,虽然生活在南京的管辖范围内,虽然在2013年1月南京进行了区划的重新调整,将溧水高淳两个县撤县变区,虽然名义上讲已然是南京市区的市民,但是高淳区却与南京主城区相距甚远,在南京的远郊区高淳区我们的生活感受和在南京
主城区的感受完全不同,但是每每到达南京主城区,我都会有一种压抑不畅的感觉,感觉得到明显的挤迫感,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的开敞空间相对过少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建筑的不达标或设计不合理。
所以在微观方面,南京的城市设计还要细化对城市主要轴线、景观视廊、街道界面、重要节点、街区的可步行性、街区内部的可达性、公共空间的设置和空间的变化的控制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指标来作为规范开发商具体的开发建设的管理手段。
城市功能方面:
城市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等功能一个城市的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反应着这个城市的个性与特点,也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
南京在城市功能方面做过很大的努力。
近几年内,南京一直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城市功能品质。
从2010年至2012年着三年的时间里,南京投入1200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环境从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和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南京规划的十大板块中南部新城板块,铁路南站的建设完善了城市的交通功能,交通更加方便。
迎合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在河西举办的契机来发展河西新城不断丰富城市的建筑风貌。
为了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南京在麒麟板块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并为之建设五条轨道交通线路慢行系统。
燕子矶板块陆续迁走66家化工企业工厂,将老的工业基地转化为新型的现代化城区,增加其他就业岗位,从而完善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
住房保障这一板块中,南京加快建设民生住房保障组团,致力于完善城市的居住功能。
当然,在其他功能方面南京也在不断的努力不断完善,力图将南京建设成一个更加宜居更加民生的生态城市。
美学观点方面:
城市标志性建筑方面,标志性建筑是指古今建筑物及构筑物,是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而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突出,有些专家甚至认为南京没有标志性建筑。
城市雕塑问题,城市雕塑与一般城市雕塑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社会性,因此城市雕塑一定要与其营造的环境统一协调,要有鲜明的主题和优美的造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南京的城市雕塑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文化含量低,缺乏个性,缺少文化理念,精品少,尤其缺少标志性雕塑。
高层建筑外观问题,一些早期建成的楼宇如白下路的海关大等,档次较低,外立面不美观,与周边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显得有些不协调,有些大楼的外立面材质粗劣,由于雨水冲刷等造成墙面脱落卡的十分不整洁,这些现象有很多,所以这一点对城市美学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
户外广告问题,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规划,目前主干道、窗口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低档劣质的广告牌,而且款式单调。
某些沿街店面、商家为省钱而自制店招,歪歪斜斜,既不整齐又不美观,这与南京城市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气息格格不入。
当然这些是影响城市美观的局部问题,还有从整体而言的,正如上文所说的城市天际线问题,有的开发商无视条文规定,毫不考虑城市总体美观。
当然,近年来南京为了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使城市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视觉形象,也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开发城市风景带、建设标志性建筑和雕塑,设计和建设城市精品建筑、进一步加强绿化工作、重视街道、广场的设计与建设、减少视觉污染等等。
诚然,城市的美学不仅仅只有这些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漂亮的房屋造型,建筑之间、建筑与整体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空间的比例尺度、序列一家建筑群体的色彩,质感和韵律,以及城市精神和城市功能的动静相宜等等,所以南京的美感还需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努力。
总而言之,南京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城市,虽然在城市功能还在不断完善,城市的空间还存在不足,城市美学还需要调整不断美化但是只要我们以城市总体设计确定的南京空间特色和景观美学为共识,强调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与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未来一定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开放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的“山水城林”交融的美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