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20150731
- 格式:pdf
- 大小:12.11 MB
- 文档页数:77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导读 ID:RailWorld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 为满足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引导优化城市空间与功能布局,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轨电车系统。
1.0.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1.0.4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持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使用策略,遵循安全、公平、经济可行的原则,促进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
1.0.5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urban railway network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车站衔接组合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2.0.2 线网规模 length of railway network反映城市轨道交通供给水平的技术指标,一般是指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长度之和,单位为km。
2.0.3 敷设方式 laying mode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轨道结构相对于地面的竖向关系,主要有地面、地下和高架三种方式。
2.0.4 换乘车站 transfer station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设置的线路之间可以换乘的车站。
2.0.5 线网密度 railway network density在特定的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总长度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单位为km/km2。
2.0.6 负荷强度 load intensity线路日客运与线路长度之比,即单位线路长度所承担的日客运量,单位为人次/(km·d)。
2.0.7 客流密度 passenger flow density线路日客运周转量与线路长度之比,即单位线路长度所承担的日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人次·km/(km·d)。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目录1 总则 (1)2 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 (1)2.0.1 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1)2.0.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 (1)2.0.3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管理 (2)2.0.4道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2)2.0.5道路建设项目后期管理 (3)2.0.6道路建设项目的一般工作程序 (3)2.0.7道路具体规划 (4)2.0.8工程方案设计 (4)2.0.9工程初步设计 (4)2.0.10工程施工图设计 (4)2.0.11交通工程设计的编制 (4)2.0.12无障碍设施设计的编制 (5)3道路交通设计技术指引 (5)3.1道路功能分类及交通分析 (5)3.1.1 道路分类与分级 (5)3.1.2 交通分析 (6)3.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8)3.2.1路段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8)3.2.2交叉口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8)3.2.3其它设施交通设计 (8)3.3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8)3.3.1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控制要素 (8)3.3.2路段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9)3.3.3 道路交叉口交通工程设计 (24)3.4道路交通信号设计 (48)3.4.1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48)3.4.2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48)3.5其它配套设施设计要求 (52)3.5.1道路管线设计 (52)3.5.2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53)3.6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54)3.6.1 一般要求 (54)3.6.2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54)4附则 (55)附录1术语 (56)附录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58)附录3文本统一注释 (61)1 总则1.0.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南京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统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也是《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具体实施配套文件之一。
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镇建设部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作阶段与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肥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DB/DL-2015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导则》编制组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参考国内有关标准、规范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等地方标准,结合合肥市大建设的实际和“精品城市”的建设理念,总结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经验,遵照“确保质量、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导则》中术语、技术标准等均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及相应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本《导则》主要内容:1 总则、2 道路、3 桥梁、4 排水(设施)、5 交通设施、6 照明、7 绿化、8 管线综合、9 附则。
本导则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完成。
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合肥交警支队、合肥市政工程管理处、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发展局、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局以及参加合肥大建设的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单位的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本《导则》,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导则条文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和有关资料寄给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阜南路51号;邮编:230001)。
主编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xxxxxxxxxxx主任委员:(待定)主编:浦玉炳主审(内):李炜,樊建全,唐振忠,张乾坤,成国保,吴祯,江军、张班、杨家发、程峻峰参编人员:高文乔,莫安生,李运虎,蒋鹏,朱浩良,黄春梅,卫丽,陈俊1 总则 (1)1.1 目的 (1)1.2 术语 (1)1.3 适用范围 (1)2 道路 (2)2.1 横断面 (2)2.2 平面和纵断面 (2)2.3 道路与道路交叉 (4)2.4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6)2.5 公共交通设施 (2)2.6 路基路面 (3)2.7 其他 (5)3 桥梁 (8)3.1 设计荷载及选型 (8)3.2 附属设施 (8)3.3 人行天桥与地道桥 (9)4 排水 (12)4.1 排水设施 (12)4.2 低影响开发 (14)5 交通设施 (15)5.1 标线 (15)5.2 标志牌 (15)5.3 挡车柱 (16)5.4 护栏 (16)5.5 防眩设施 (17)5.6 限高架 (17)5.7 信号灯 (18)6 照明 (19)6.1 常规道路 (19)6.2下穿桥 (19)6.3高架、立交 (19)6.4控制系统 (19)6.5节能 (19)6.6 灯具、灯杆及灯臂 (20)7 绿化 (21)7.1 树种 (21)7.2 行道树 (21)7.3 绿化带设计 (21)7.4 绿化施工 (21)7.5 桥梁绿化 (22)7.6 绿化养护周期 (22)8 管线综合 (23)8.1管线综合设计一般规定及要求 (23)8.2 管线位置 (23)8.3 管线交叉原则 (24)8.4 图例标准 (24)8.5 各阶段设计深度 (25)8.6 与其他设计衔接 (27)9 附则 (27)9.1本导则由合肥市城乡建委负责解释 (27)9.2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7)1 总则1.1 目的为适应合肥市大建设实际需要,指导城市道路设计,提升道路设计水平,打造“精品城市”,按照“确保质量、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合肥市实际,制定《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二○○七年三月五日目录1总则........................... . (1)2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 (1)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1)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 (1)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管理.. (2)道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2)道路建设项目后期管理.... (3)道路建设项目的一般工作程序 (3)道路详细规划.. (4)工程方案设计.. (4)工程初步设计.. (4)工程施工图设计. .............. . (4)交通工程设计的编制..... (4)无阻碍设备设计的编制.... (5)3道路交通设计技术引导... .................... . (5)道路功能分类及交通剖析.............. . (5)道路分类与分级... . (5)交通剖析 (6)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 . (8)路段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8)交织口交通工程设计内容.... (8)其余设备交通设计. .............. . (8)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8)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控制因素... (8)路段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指标... (9)道路交织口交通工程设计.... (24)道路交通信号设计........................ . (48)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 . (48)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 . (48)其余配套设备设计要求. .............. . (52)道路管线设计......................... . (52)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 . (5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 (54)一般要求 (54)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 . (54)4附则........... ....... (55)附录 1术语......... ....... (56)附录 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58)附录 3文本一致说明 (61)1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南京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一致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升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标准一、引言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整体规范、道路规划与设计、交通信号灯与标线、公共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规划和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整体规范1.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流程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应按照确定交通需求、数据采集与分析、目标规划、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实施与监测等流程进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城市交通功能分区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交通需求,将城市划分为核心区、新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不同的交通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的交通布局和交通网络。
三、道路规划与设计1. 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特点,合理划分道路等级和道路网密度,确保道路网络的通畅性和高效性。
2. 交通需求预测与容量计算通过交通需求预测和道路容量计算,合理确定道路的设计参数,如车道数、交叉口间距、交叉口类型等,以满足未来交通的需求和流量。
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注重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景观特色,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艺术装置和道路绿化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交通信号灯与标线1. 交通信号灯设置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依据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确保交通信号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2. 道路标线和标牌设置在道路设计中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标牌,标明车行道、人行道、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提高驾驶员的交通识别能力和交通安全。
五、公共交通规划1. 公交线路设置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公交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和便捷性,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2. 公交站点设计在公交站点的设计中注重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设置遮阳设施、座椅、候车信息系统等,提高公交站点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4.04.03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上海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根据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总体部署,交通运输部开展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
为更好地指导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厅规划字〔2012〕12号)等相关要求,交通运输部运输司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附后),现发送你单位征求意见。
请你单位组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4年4月15日前以书面和电子版形式反馈交通运输部运输司。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cn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4年4月3日。
交评项目总平面图审图要点一、核对技术标准1、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数目是否满足配建要求,具体见规范《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2月试行。
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生成的非机动车个数换算成的自行车车个数所需的面积来计,每辆自行车需要的面积为如下:(《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4.5.3)(《车库建筑设计规范》6.1.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规定:(4.4.5)每辆车的停放面积在1.5~1.8m22、总建筑面积=地上总建筑面积+地下总建筑面积3、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4、地面停车位数目是否与平面图中所画相符二、审核地面各项指标1、项目出入口及内部指标(1)项目对外出入口距离其最近的交叉口的距离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距离主干路交叉口建筑红线交点不得小于70m(依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4.1.5)),距离次干路交叉口不小于50m,距离支路交叉口不小于30m(改建交叉口附近地块或建筑物出入口应满足支路上,距离与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不应小于50m,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应小于30m,《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4.2.17)。
(2)项目出入口尺寸:项目对外出入口组织机动车双向行驶宽度宜7m (至少6m),组织单向时宜为5m(至少4m)(依据《城市交通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20150731》4.3.6),转弯半径不小于6m;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机动车双向行驶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7m-11m,单向行驶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5m-7m(《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一般基地出入口宽度是和与之连接的基地内通道宽度取得一致,机动车出入口双向行驶宽度不小于7m,单向行驶不小于4m;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混合设置时,可在机动车道宽度的基础上,单向增加不小于1. 5m 宽度的非机动车道。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2015》条文说明3.1.6-3)(3)项目内部通道尺寸:单车道路宽不应小于4m,居住区双车道路宽不应小于6m,其他建筑基地的双车道不应小于7m(《民用建筑设计统一规范2015》5.2.2)。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程展开论述,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可行性的指导。
二、综述1.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优化交通流动性,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影响城市交通规划的因素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会对城市交通规划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优化的交通规划效果。
三、目标和原则1.目标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2.原则(1)综合分析: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因素、经济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该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避免简单照搬模板,确保规划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兼顾公众利益:在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居民的出行需求,并且尽可能减少不良的社会影响。
(4)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在可行的前提下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规划的步骤1.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城市交通数据,包括城市道路网络、居民出行方式、交通流量等信息,以便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调查和研究,确定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量,为交通规划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交通网络设计根据城市的道路网络和交通需求,进行交通网络的设计,包括道路网布局、路口设置、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等,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和畅通。
4.交通设施规划在交通规划设计中,需要对交通设施进行规划,包括停车场、交通信号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以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征求意见稿〗1总则-------------------------------------------------------------------------------- 2 2规划编制程序--------------------------------------------------------------------- 22.1 规划编制程序------------------------------------------------------------------------------ 22.2 规划编制组织------------------------------------------------------------------------------ 42.3 规划编制各阶段要求 --------------------------------------------------------------------- 43资料收集与现场调研------------------------------------------------------------- 53.1 资料收集范围及要求 --------------------------------------------------------------------- 53.2 资料目录 ----------------------------------------------------------------------------------- 63.3 综合交通调查------------------------------------------------------------------------------ 63.4 调研及走访--------------------------------------------------------------------------------- 7 4编制内容与成果要求------------------------------------------------------------- 84.1 编制内容 ----------------------------------------------------------------------------------- 84.2 成果要求 ----------------------------------------------------------------------------------- 8 5编制内容统一技术规定 --------------------------------------------------------- 105.1 规划范围与年限 ------------------------------------------------------------------------- 105.2 现状城市综合交通分析与评价 -------------------------------------------------------- 105.3 城市发展目标及交通需求分析 -------------------------------------------------------- 125.4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 145.5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65.6 城市综合交通实施规划----------------------------------------------------------------- 19 6其它------------------------------------------------------------------------------- 201总则1.0.1 为遵循必要的编制程序,控制编制内容与深度,统一相关规划技术要求,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统一技术措施规定。
城市道路改造交通设计导则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使交通密度快速提高,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现代化建设中,城市交通的不断扩展和交通用地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城市道路改造交通设计必须从交通效率、交通安全、交通畅通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不断优化城市交通道路改造设计,促进城市经济、交通与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交通设计;设计导则在实践过程中,城市道路改造交通设计导则研究,主要是对现代城市交通设计理念的合理贯彻和有效利用,以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效率,从而促进城市建设规模、城市景观和交通设计的和谐共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城市道路功能定位和交通特点对某城市的一段道路进行功能定位,此段道路邻近绕城高速,与城市中心主干道相连接,并横跨长江大桥,是城市机动车通行的交通要塞。
受到城市建设规模的限制,该路段也是跨境机动车辆通行的主要道路。
另外,道路两侧有大量的居民住宅小区,并有很多新建小区正在施工中,开设有大型商场、零售中心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口数量也在增加,使得就业比例不断增高,从而加大该路段的通行量,呈现明显的出行和过街潮汐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该路段的交通特点呈现明显的机动车分布情况,在通往城区中心的交通范围内,一共有六个车道,中央分隔带有15 米左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隔带有1.5 米左右,在交通流量高峰期,该路段的小型和中型骑车数量占比是40%左右,一般高峰时段的交通量是1730pcu/h。
在改路段的另个交叉口,直行车辆的占比是78%左右,左转分离出去的车流量是12%左右,右转分离的车流量是11.5%左右,而高峰时段进入的交通量是3590pcu/h。
与此同时,该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量中,自行车道的流量非常小;行人流量一般,主要集中在交叉口位置;公交车流量较大,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公交站点处人流量最大。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015结合最新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情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要规定什么内容?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基本介绍: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2015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具体内容,下面整理基本规范内容情况,基本情况如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城市货运交通等相关规定,其中具体通综合网络规划情况如下: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42.5km/km2。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 的行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总则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