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有害的人为因素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7
人为因素导致工程灾害例子1.汽船爆炸苏丹纳号是密西西比河边轮汽船,通常航行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
这艘船还是很先进的,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安全设备,不过,在1865年4月27日,这艘船在航行距田纳西州孟菲斯约7英里的地方却发生了爆炸,据了解,当时船上大约2300名乘客,其中包括获释的联邦战俘、平民和船员,死亡人数估计在1500至1800名乘客之间。
经过调查,原来是锅炉内的水位造成了这场灾难,除此之外,该船也出现了超载,而且事故发生前几天,四台锅炉中的一台已经泄漏,但并没有引起船员的重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不幸的灾难。
2.约翰斯敦洪水约翰斯敦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部的一个繁荣小镇,它以钢铁生产而闻名,由于土坝年久失修,在1889年,倾盆大雨加上湖水的压力导致大坝灾难性的倒塌,一场可怕的洪水接踵而至,据报道,有2209人死于这场大洪水,此外,估计财产损失约为1700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后来,美国红十字会领导了救援工作,他们从捐款中筹集了大约370万美元,这次大洪水事件,完全是人为工程故障和维护不利造成的。
3.大桥倒塌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的跨度约为548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悬臂桥,事实上,这座桥在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中仍有它的名字,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这座桥在历史上曾经两次倒塌,第一次发生在1907年8月29日,在倒塌期间,工人们正在修理悬臂出现倒塌,据悉,有55人死于溺水。
之后经过了维修,工程师们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这座桥不会再出现任何问题,结果到了1916年9月11日,这座桥的中央跨度再次坍塌,造成13名工人死亡,这两场灾难的总损失估计为2200万美元,该事件向人类展示了工程故障和监管不当的灾难性后果。
4.泰坦尼克号沉没泰坦尼克号沉没是有史以来,人为导致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在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到美国纽约,船员们对泰坦尼克号的安全非常放心,他们只携带了20艘救生艇,这对于2200名乘客中的一半来说还不够。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和热应激等。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化学品和气体等。
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险物质包括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致癌物质和可燃物质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和感染性皮炎等。
4. 人体姿势和运动:不良的工作姿势和重复性运动可能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和关节炎等。
5. 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电击和电弧等。
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和电路可能导致电流伤害和火灾。
6.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事故、紧急情况和疏忽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火灾、溺水和爆炸等。
7.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不满和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
8. 其他: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缺乏适当的照明和通风、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紧急救助设施等。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一、物理因素:1.机械因素(ME):包括旋转设备、运输设备、起重设备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的因素。
2.噪声(N):来自机器、工具、运输设备等产生的噪音。
3.振动(V):由振动设备、工具或机器引起的体内或体外振动。
4.温度(T):高温或低温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不适和健康影响。
5.光辐射(L):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光辐射。
二、化学因素:1.粉尘(D):包括有机和无机粉尘,如煤尘、金属粉尘等。
2.气体和蒸汽(G):包括有毒气体、易燃气体、腐蚀性气体等。
3.蒸气和雾(V):包括溶剂蒸气、酸雾、碱雾等。
4.气味(O):有害气味,如臭气、恶臭等。
5.有毒物质(T):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三、生物因素:1.微生物(MI):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引起感染或疾病的微生物。
2.生物源性颗粒物(BP):例如花粉、动物皮屑等引起过敏反应的生物源性颗粒物。
四、人为因素:1.劳动强度(LI):高强度劳动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和心理造成的影响。
2.工时(WH):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疲劳和工作效率下降。
3.缺乏休息(LR):缺乏适当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条件。
4.不安全行为(UB):包括违反安全规定、不正确操作设备等不安全行为。
五、人因因素:1.不良姿势(AP):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体位或姿势,可能引发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
2.重复劳动(RP):重复性的工作动作,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病,如腱鞘炎、关节炎等。
3.社会心理因素(SP):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对员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六、火灾与爆炸危险:1.可燃物质(F):易燃物质、可燃气体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物质。
2.爆炸性物质(E):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的物质和条件,如化学品、粉尘等。
七、电气危险:1.电击(SH):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2.静电(SE):由于静电积聚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危险源、预防措施+12条机械伤害预防铁律(顺口溜)一、常见产生机械伤害的机械设备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各种起重吊装设备及其配套吊索具;各类旋转切割打磨设备、钻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可自行行走的自动焊机,卷板机,剪板机,压缩机;以及手锤、手锯、撬杠、钳子等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不注意就会发生机械伤害,且发生频率较高,有的会对人身造成严重伤害。
二、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人员的操作失误和误入危险区域两大原因。
人员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地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等。
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误入危险区域的原因主要有:1.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误入危险区。
2.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对熟悉的机器,会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误入危险区。
3.条件反射下忘记危险区,或没有表示危险区,操作人员误入。
4.单调、枯燥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险区。
5.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险区。
6.错误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对机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误入危险区。
1、设备检修作业、设备调压调试作业主要作业风险◆能量失控:高压、高温、电能、动能失去控制◆有害物质: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漏◆防护失灵:安全防护装置关闭或解脱,作用失灵◆物体失控:设备零部件坠落与移动,人体伤害常规安全措施◆能量封隔:采用隔离、锁定、挂牌等方式封隔意外能量◆检测监控:对气体、液体进行检测,确保作业安全◆作业许可:实行作业许可制度,提高管控能力◆规范程序:加强作业现场管理、确保风险辨识。
2、电气作业主要作业风险◆人体伤害:电流直接与人体接触,导致人体受电击、电伤。
◆电气火灾:电气设备及导线形成的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导致燃烧或爆炸。
◆设备损坏:电气设备短路等原因导致设备损坏。
常规安全措施◆作业许可: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对作业过程、人员管理、风险辨识◆隔离锁定:维修作业应对控制系统隔离锁定,防止误操作◆工具用具:工具用具必须确保绝缘。
◆监护管理:电气设备维修作业必须设有监护人。
3、热工作业主要作业风险◆引发火灾:高温及火花引燃可燃物,引起着火及爆炸◆人员伤害:高温与人体接触造成人员烧伤、烫伤。
◆设备损坏:高温传到到设备上,导致设备变形及损坏◆有害物质:由于高温导致有害物质挥发,造成人员伤害常规安全措施◆作业许可: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对作业过程、人员管理、风险辨识◆作业环境:对作业区域可燃物进行控制,防止引发火灾◆人员保护:人员穿戴防护用品,防止烧伤、烫伤◆作业监控:设立监护人,对作业过程及火花溅落进行监控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饱和罐、罐体、炉内)主要作业风险◆有害气体:空间内可燃、有毒气体,导致人员中毒或火灾◆缺氧窒息:空间内通风不足,导致缺氧,引起人员窒息◆结构复杂:空间内结构复杂,导致人员行动不便◆通道狭小:空间通道狭小,导致人员出入困难及作业障碍。
常规安全措施◆作业许可:实行作业许可制度,对作业过程、人员管理、风险辨识◆气体检测:对作业空间内气体持续监测,保证安全条件◆呼吸保护:作业人员在缺氧及有毒环境下,应佩戴呼吸保护装置◆作业监控:设立监护人,对作业过程及人员进行监控5、高处作业主要作业风险◆人员坠落:人员身体失去平衡与保护,从高处坠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