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443.00 KB
- 文档页数:65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9.根际微生物:10.根圈效应:11.根土比:12.氨化作用: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16.拮抗(antagonism):17.寄生(parasitism):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21.TOD:22.DO: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二、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B、肠杆菌C、埃希氏菌D、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D、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A、氨B、氧C、N2 C、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供热工程》习题集第1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1.什么是采暖设计热负荷?工程计算中通常考虑哪些热量?2.什么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 分为哪两部分 ?3.匀质材料和非匀质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各怎样计算?4.什么是围护结构的最小热阻和经济热阻?怎样检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会结露?5.冷风渗透耗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是一回事吗 ?6.写出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公式。
说明各项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对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差要进行修正 ? 如何确定温差修正系数 ?7.为什么要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修正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意义如何。
8.高层建筑的热负荷计算有何特点 ? 说明高层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与低层建筑的有什么不同?分别说明热压作用,风压作用及综合作用原理图。
9.什么是值班供暖温度 ?10.目前我国室外供暖计算温度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11.围护结构中空气间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厚度。
12.地面及地下室的传热系数如何确定。
13.分户计量供暖系统供暖设计热负荷有何特点,如何计算14. 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为什么。
15.什么是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如何考虑体形系数的取值。
16 .试计算某建筑物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见图 3 。
已知条件:建筑物位于天津市区;室温要求维持 16o C ;建筑物构造:外墙为 370mm 砖墙(内抹灰 20mm );地面 - 水泥(不保温);外门、窗 - 单层玻璃,木制;屋顶 - 带有望板和油毡的瓦屋面,其天花板的构造如图 4 所示。
1- 防腐锯末,δ =0.18m λ = 0.11kcal/(m · h ·o C) ;2- 木龙骨 0.05 × 0.05m ,λ =0.15 kcal/(m · h · o C) ;3- 板条抹灰δ =0.02m λ = 0.45kcal/(m · h · o C) 。
第九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9-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9.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9.1.2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发热设备——→加热设备(热源水加热器热媒循环管)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加热设备——→用水设备3.附件(1)温度自动调节器(2)减压阀(3)膨胀管和膨胀水箱(4)自动排气阀(5)伸缩补偿器9.1.3 热水供水方式1 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均设回水管道,保证任意点水温;(见教材图P179T7.8)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见教材图144t7.9)3 按循环动力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4 按热水循环系统个循环环路的长度分同程式热水供应系统异程式热水供应系统5 按供应时间长短全日制供应方式定时供应方式6 按系统是否敞开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2)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3)§9-2 加热设备和管材9.2.1 热水的加热方式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方式间接加热方式9.2.2 加热设备1 小型锅炉热水锅炉属于一次换热设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燃煤、燃气和燃油。
2 水加热器1)容积式水加热器(二次换热设备)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
见图8-10画图8-10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热媒:蒸汽、高温水特点:①具有较大的贮存、调节能力;②出水温度稳定;③水头损失小;④传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⑤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
⾃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章⾃然资源和⾃然资源学1 ⾃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切有⽤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类直接利⽤,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中,在⼀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类通过⼀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其⽣产、⽣活需要的所有天然⽣成物,以及作⽤于其上的⼈类劳动成果。
⾃然资源是⼈类社会从⾃然界获取的初始投⼊,是⼈类⽣产⽣活的物质基础。
2 ⾃然资源的⼆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类合理开发利⽤后可以依靠⽣态系统⾃⾝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从⽽能够持续利⽤。
⼜分为⽣物资源和⾮⽣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类开发利⽤后逐渐减少以⾄枯竭,⽽不能再⽣的⾃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性、动态性、社会性。
4 ⾃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
研究内容:1)⾃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然资源调查4)⾃然资源评价5)⾃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规划6)⾃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趋活跃3)从⾃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法和⼿段⽇益现代化5 能结合⼈⼝、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问题,(如⼈⼝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盾、资源开发与⽣态环境保护的⽭盾、⼈⼝增多也要占⽤更多空间以及对⽣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盾等),⾛⼈⼝、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然资源稀缺和⼈⼝众多的⽭盾尤其突出,⾃然资源利⽤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第九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第一节 自然循环的基本原理一、自然循环概述由汽包、下降管、联箱、上升管等组成的循环回路中,上升管在炉内受热,管内的水被加热到饱和温度并产生部分蒸汽;而下降管在炉外不受热,管内为饱和水或未饱和水。
因此,上升管中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小于下降管中水的密度,在下联箱中心两侧将产生液柱的重位差,此压差推动汽水混合物沿上升管向上流动,水沿下降管向下流动。
工质在沿汽包、下降管、下联箱、上升管、上联箱、连接管道再到汽包这样的回路中的运动是由其密度差造成的,而没有任何外来推动力。
因此将这种工质的循环流动称为自然循环。
二、自然循环回路的总压差画出简单循环回路示意图。
下联箱中心截面A-A 两侧将受到不同的压力。
截面左侧管内工质作用在截面A-A 的静压为:gh P P xj ρ+=01 a P ( 9-1) 截面右侧管内汽水混合物作用在截面A-A 的静压为:gh P P ss ρ+=02 a P (9-2) 从式(9-1)和式(9-2)可以看出,由于ss xj ρρ〉,所以静压21P P 〉,表示截面A-A 两侧所受压力是不同的,此压力差将推动联箱内工质由左向右移动。
循环回路中,工质流动时要克服磨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现根据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分析,流动状态下联箱中心处的压力:1、下降管系统作用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在流动时,下降管系统有流动阻力损失xj P ∆,水向下流动时在联箱中心处的实际压力1P 要比静压小xj P ∆,即xj xj P gh P P ∆-+=ρ01 a P (9-3)2、上升管系统作用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由于上升管内工质流动是由下向上流动,联箱中心处的压力P 2应能克服上升管系统的总流动阻力ss P 和重位压差,才能使工质进入汽包,因此ss ss P gh P P ∆++=ρ02 a P (9-4)3、总压差(1)下降管系统的总压差为:xj xj xj P gh P P P ∆-=-=∆ρ01* a P (9-5)(2)上升管系统的总压差为:ss ss ss P gh P P P ∆-=-=∆ρ02* a P (9-6) 在稳定流动时,联箱中流体只有一个压差值(与汽包压力的差值),所以这两个压差值必须相等,即**ssxj P P =∆ (9-7) 式(9-7)是用来计算锅炉水循环的主要依据,这种方法称为水循环计算中的压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