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园林树木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必修课,属专业基础课。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生物学和生态特性、观赏价值、园林应用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
园林树木学也是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园林树木选择、应用、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栽植与养护技术。
提高园林树木树种识别,栽培养护管理及园林应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园林树木学》作为教材,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绪论、总论、各论。
1. 了解植物学分类和实用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点;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主要识别特征、习性和观赏特性。
理解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学会综合运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根据环境和景观要求,正确选择园林树木,做出合理的配植。
4. 了解园林树木规划的原则和掌握树种调查基本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多个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课程,需要在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展开学习。
同时,本课程与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学、园林工程、生态学、园林美学林业气象学、美术、大学语文等课程联系紧密,将其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从事园林树木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介绍了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开发情况;园林树木学的相关概念与园林树木营养和生殖形态、地理分布和园林树木造景。
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园林树木的作用。
(二)学习要求了解园林树木种质资源。
【实验教学大纲】《树木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树木病理学》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研究树木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实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树木病害。
课程目标
- 掌握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熟悉常见树木病害的识别和病因分析方法
- 研究使用实验技巧进行树木病害的诊断和治疗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授课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将介绍树木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树木病害的诊断和治疗。
实验内容
1. 实验一:树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 实验二:树木病害的病因分析方法
3. 实验三:树木病害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实验安全
-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个人安全和实验设备安全。
- 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剂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实验评分
学生的实验成绩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 实验操作技术
- 实验结果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表达能力
参考教材
1. 《树木病理学导论》,作者:XXX
2. 《树木病害识别与防治教程》,作者:XXX
以上是《树木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请学生们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研究和实验操作。
祝大家学业有成!。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及栽培(实践)课程代码:05606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大小周期,掌握树木从移栽定植及其养护管理的主要栽培环节和技术要领,学会分析树木生长发育中的各种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具备组织和实施树木挖掘、运输、栽植、水肥管理及整形修剪的现场操作。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学分要求)园林树木及栽培(实践)课程共2学分、36学时,通过在实验室和花卉基地实地进行园林树木的繁殖和栽培养护来完成实践技能训练。
具体要求如下:(一)种子生活力测定和发芽实验(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靛蓝染色法、四唑染色法和碘-钾化钾染色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学会通过仔细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评定种子生活力大小;掌握发芽实验中种子消毒、浸种、置床和管理记录等流程的技术要点,理解发芽率、发芽势和绝对发芽率等概念的含义,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和数据统计分析,评定种子质量。
实验完成后,提交种子生活力测定记录表、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和发芽测定结果统计表。
(二)播种繁殖(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耕地、耙地等技术要点,学会根据土地状况和种子类型,合理安排播种深度和精度,掌握基肥和追肥等施肥技术要点,掌握苗床规划、土壤消毒、除草和作畦等作床技术要点;掌握种子消毒的技术要点,掌握温水浸种、赤霉素浸种和层积处理等种子催芽技术要点;学会根据种子大小和发芽率等,计算播种量,掌握松树类种子的菌根菌接种技术要点,掌握撒播、条播和点播等播种方法的技术要点。
实验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并后期跟踪观察和统计种子发芽情况。
(三)扦插繁殖(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硬枝扦插、软枝扦插、叶插和根插等各种扦插方法,学会根据材料种类合理选择扦插方法;学会根据材料种类,合理选择插穗取材部位和取材时间,掌握插穗截制的技术要点;掌握插穗的贮藏技术要点;学会根据材料生根难易程度,合理使用生根剂,掌握扦插环境条件的控制。
04级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指南一、什么是树木、观赏树木、园林树木?二、园林树木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3、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种”,亚种和变种有什么区别?五、植物系统分类上常常利用的品级是什么?大体单位是什么?六、为何每一种植物必需有一个科学的名称,即拉丁学名?7、园林树木按树木的观赏特征可以分为哪六大类?八、园林树木按树木在园林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九、园林树木按树木的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大类?10、园林树木有哪三大作用?1一、园林树木在改善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1二、园林树木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13、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主要表此刻哪三个方面?14、园林树木配植应坚持哪些原则?1五、园林树木配植的形式主要有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1六、什么是城市园林树种计划?17、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时应注意什么?1八、树种计划应坚持哪些原则?1九、城市园林树种调查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20、画出完全花、园林树木各类花序简图,并解释相关概念,如完全花、单被花、穗状花序、隐头花序等。
2一、解释各类果实的概念,如:浆果、核果、聚花果等。
2二、什么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3、解释裸子植物的一些大体概念,如套被、大孢子叶、球果、种鳞等。
24、熟记下列树种拉丁学名并谈谈它们的观赏价值及在园林中的用途:苏铁、银杏、南洋杉、日本冷杉、金钱松、雪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马尾松、黄山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杉木、柳杉、池杉、落羽杉、水杉、侧柏、日本花柏、柏木、圆柏、刺柏、罗汉松、香榧。
2五、区别下列树种:苏铁与华南苏铁,冷杉与云杉,铁杉与黄杉,雪松与松树;日本五针松与白皮松,马尾松、黄山松与黑松,火炬松与湿地松,柳杉与日本柳杉,落羽杉与水杉,侧柏与柏木,日本花柏与日本扁柏,圆柏与刺柏,刺柏与杜松。
2六、松科、杉科活着界上共有多少属?我国有多少属?别离编写分属检索表。
27、编写日本五针松、白皮松、马尾松、黄山松、黑松、火炬松与湿地松的分种检索表。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Landscape Dendrology课程编码:131312321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6 课内实验时数:18学分:3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该学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为基础,既有应用的独立性,又为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具有使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功能的能力。
二、本科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科程为后续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3]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3]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5、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重点: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难点: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解释名词:园林树木学引种园林树木驯化园林植物环境2、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3、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目的、方法和内容?思考题:1、如何开发与利用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
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意义。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学分类方法1、植物分类的等级[3]2、植物的命名[2]3、植物分类的依据4、植物分类检索表[3]5、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重点: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难点:植物分类检索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常见的检索表种类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2、什么是物种、变种、变型和亚种。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一、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主要园林树木的种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识别鉴定园林树种的基本技能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
其任务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以及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树种选择、配置及养护管理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通过园林树木学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 .掌握 150 ~ 200 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 .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 .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授课学期:第 2 学年第 2 学期;周学时: 3 学时。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一)绪论园林树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科学遗产。
(二)总论1 .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自然分类:植物分类方法简介、概说。
树木分类常用形态术语、形态描述方法、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方示、树种鉴定方法;拉丁文语音基础、植物拉丁学名的构成、拼读;物种的概念,分类系统的等级;植物命名法规。
种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园林建设中的分类:依树木生长类型的分类;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
2 .园林树木的特性: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林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00分)一、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马履一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88)的《林学概论》编制而成。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林木良种生产1母树林的疏伐改建技术母树林的概念。
1.1母树林的林分选择1.2选留母树与疏伐改建技术2林木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种子园的概念。
2.1种子园及其主要类别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的概念。
2.2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2.3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种子园的营建、栽植密度的确定、无性系间的配置、苗木准备、整地与定植。
2.4种子园管理3良种采穗圃采穗圃、良种采穗圃的概念。
3.1良种采穗圃的建立3.2良种采穗圃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1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基础1.1林木结实间隔期与种子生产的关系丰年(或大年)、欠年(或小年)、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
形成林木结实间隔期的主要原因、缩小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措施。
1.2种子成熟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种子成熟的概念。
1.2.1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概念和特点。
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
1.2.2形态成熟形态成熟的概念和特点。
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
1.2.3种子成熟的外部特征1.3林木种实类型与种实调制球果类、干果类、肉质果类。
1.4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1.4.1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树种特性与寿命(种皮结构、种子内含物、种子含水量)、种子成熟度和健康状况。
1.4.2影响种子生命力的环境因素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
2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技术2.1种子采集技术2.1.1制定采种期的原则2.1.2采种方法树上采集、地面收集和伐倒木上采集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2.1.3种子登记2.2林木种实调制技术林木种实调制的概念。
2.2.1球果的脱粒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加热干燥法的具体内容。
2.2.2干果类的调制2.2.3肉质果类的调制2.2.4净种及种粒分级2.3种子贮藏技术2.3.1干藏法干藏的概念、普通干藏法和密封干藏法。
园林树木学实验教学大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园林树木学实验教学大纲(四年制)(4 0学时)第一部分园林树木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二体视显微镜构造及使用方法三木本植物形态特征观察指南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一) 检索表的格式与特点(二) 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三) 检索表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室内实验实验一松科树木标本观察( 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松科形态识别要点及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松属之间的区别特征,熟悉裸子植物的专用形态术语。
二、实验内容:观察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及松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观看幻灯资料(松科部分)。
实验二柏科、麻黄科树木标本观察( 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柏科、麻黄属的形态识别要点及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之间的区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观察侧柏属、柏木属、圆柏属、刺柏属及麻黄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观看幻灯资料(柏科部分)。
实验三蔷薇科树木标本观察( 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蔷薇科形态识别要点及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之间的区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观察珍珠梅属、绣线菊属、蔷薇属、悬钩子属、栒子属、山楂属、苹果属、梨属、樱属(李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观看幻灯资料(蔷薇科部分 )。
实验四豆目三科树木标本观察( 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形态识别要点及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之间的区别特征,了解蝶形花的构造特点。
二、实验内容:观察合欢属、紫荆属、皂荚属、沙冬青属、槐属、刺槐属、锦鸡儿属、岩黄蓍属、胡枝子属、骆驼刺属、葛藤属主要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观看幻灯资料 (豆目部分)。
实验五五加科、忍冬科、山茱萸科树木标本观察( 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五加科、忍冬科、山茱萸科形态识别要点及五加属、楤木属、刺楸属、忍冬属、荚蒾属、梾木属之间的区别特征。
实验一园林树木蜡叶标本制作[实验目的]掌握树木蜡叶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并制作一定数量的蜡叶标本。
[实验材料与设备]标本夹、草纸、台纸、实习采集的标本。
[实验步骤]1、标本的采集与压制:压干法;2、标本的杀虫;3、标本的装订;4、标本的鉴定。
[实验技能指导方案]1、总结叙述园林树木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2、掌握树木蜡叶标本制作的方法。
实验二园林树木常见树种形态观察(一)裸子植物[实验目的]1、观察几种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2、熟悉裸子植物球花球果等各部分的形态术语。
[实验材料与设备]银杏、雪松、黑松、白皮松、五针松、云杉、水杉、侧柏、圆柏、罗汉松。
显微镜、镊子、解剖针。
[实验内容]观察几种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1、树冠的形态特征。
2、枝条的形态特征。
3、叶的形态特征。
4、球花的形状、颜色、大小。
5、球果的形状、颜色、大小。
6、种鳞及种子的数目、形状。
[实验技能指导方案]1、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2、能够画出雪松和黑松球果和种子的形态。
实验三园林树木常见树种形态观察(二)双子叶植物[实验目的]通过对各科代表树种的树冠、枝、叶、花、果等的观察,掌握本科代表树种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胡桃科:枫杨;杨柳科:加杨、旱柳、绦柳;壳斗科:板栗;榆科:榉树;毛茛科:牡丹;小檗科:紫叶小檗;木兰科: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含笑、鹅掌楸;腊梅科:腊梅;樟科:樟树。
[实验技能指导方案]1、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2、能够认识、鉴别所观察的树种。
实验四园林树木常见树种形态观察(三)双子叶植物[实验目的]通过对各科代表树种的枝、叶、果等的观察,掌握本科代表树种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海桐科:海桐;金缕梅科:红花继木;杜仲科:杜仲;悬铃木科:悬铃木;蔷薇科:碧桃、月季、木瓜、火棘、贴梗海棠、枇杷、榆叶梅、中国樱花、日本樱花、紫叶李、美人梅、麻叶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石楠、山楂;豆科:合欢、紫荆、国槐、紫藤;[实验技能指导方案]1、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大纲授课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学时数:45学分: 2.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木材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木材对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木材的构造、性质和加工利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熟悉木材宏观构造与微观构造的基本特征,掌握常用木材的识别方法,掌握木材解剖构造分析技术、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和木材保护与材性改良处理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他们树立热爱木材和崇尚自然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课内1学时)知识要点:人类对木材的倚重;木材生态之美;木材主要工业用途;木材的特性。
素质培养:认识木材对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木材的主要用途,初步掌握木材的主要特性(优点和缺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木材科学知识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广泛介绍木材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全面分析木材的生态美学特性,让学生自发地感受和认识到木材对人们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木材的兴趣、渴求学习和钻研木材科学知识的愿望。
第二章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知识要点:树木三大部位及其作用;树木分生组织;树木高生长与径生长;木材形成层。
素质培养:了解树冠、树干和树根对树木生长的作用;认识树木的各种分生组织及树木生长的机制;认知木材和树皮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课内采用照片、图示和动画等方式讲授树木的分生组织以及木材形成的过程;课外观察树木抽芽和树皮(柠檬桉)脱落,增强感性认识。
第三章木材宏观构造(课内6学时,课外8学时)知识要点:木材三切面的概念;木材的心材与边材;树木年轮与生长轮;早材与晚材;管孔;胞间道;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木材的颜色、气味和纹理;树皮的作用与形貌特征。
素质培养:认识木材的主要宏观特征在三个切面上表现;熟悉木材的各种组织在木材横切面上的基本分布情况,掌握木材纹理和木材结构等概念,为木材宏观识别打下基础。
805《林木生物质材料基础》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林木生物质材料基础》是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入学考试的自命题科目,是报考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三个二级学科的专业考试科目,同时也是报考材料与化工专业大类中林业工程方向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
林木生物质材料基础以木材基础构造、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林木生物质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
三部分考试内容各占比分别为33.3%,26.7%,40%。
为了帮助考生进一步明确复习范围和考查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1. 概述木质材料的特点。
2. 木材的基础构造2.1 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木材分类、木材名称;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树干的构造;幼龄材(形成机理、概念、性质)。
2.2 木材的宏观构造与识别木材的三切面、径切板和弦切板;木材主要宏观特征(心材和边材;生长轮、年轮、早材和晚材;管孔的分布、排列、组合、大小、数目;管孔的内含物;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胞间道);木材的次要宏观特征(颜色、光泽、气味和滋味、结构、纹理和花纹、材表、质量和硬度、髓斑和色斑、乳汁迹、内含韧皮部)。
2.3 木材细胞木材细胞的生成;木材细胞壁结构(超微构造、壁层结构、壁层微纤丝排列);细胞壁上结构特征(纹孔、螺纹加厚、锯齿状加厚)。
2.4 木材显微构造针叶树材的显微构造(轴向管胞、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树脂道);阔叶树材的显微构造(导管、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胞间道、阔叶材管胞);针阔叶树材组织构造的比较;组织构造的变异。
3.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3.1木材的物理性质木材密度,木材和水分,木材的电学性质,木材的热学性质。
3.2木材的力学性质木材的应力与应变;弹性与木材的正交异向弹性;木材的蠕变与松弛;木材的强度、韧性与破坏;木材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木材的容许应力。
4.林木生物质化学4.1木材的化学组成4.2木质素木质素的存在、木质素分离方法;木质素的结构包括木质素的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元、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官能团的种类;木质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显色反应);木质素的化学反应及利用。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和园林用途。
培养学生树木识别技能与应用能力,以及园林树木的物候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工作及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室外现场教学、答疑等。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和园林用途,熟悉本城市主要园林树木的拉丁名,为将来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工作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园林用途。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学生自学、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现场实物展示。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1. 教学具体内容(1)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任务;(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3)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关概念;(2)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3)中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5学时)1.教学内容(1)植物分类学方法分类;(2)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
2.重、难点提示(1)植物命名法、种的概念;(2)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实用分类系统;(3)城市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4)植物拉丁文发音和植物命名法;种的概念;检索表的编制。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指导自学)1.教学内容(1)园林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2)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3)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4)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树木学Ⅱ》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树木学Ⅱ(英文):Landscape Dendrology Ⅱ课程编号:14241046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讲授的内容有:绪论、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三大作用、园林树木的配植、城市园林树种的调查和规划。
各论部分讲授的内容有:裸子植物按照郑万均教授的系统、被子植物按照恩格勒系统的排列给同学们介绍园林树木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习性、观赏特性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园林树木选择、应用、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为各类绿地的植被规划、种植设计等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园林树木学的基础理论及园林树种的形态特征、习性、观赏特性和应用。
本课程是《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园林树种规划和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专业水平。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以及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正确理解园林树木学的有关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园林树木分类、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配植,了解园林树木在环境方面的作用及城市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树种调查的方法;熟练识别150种常见园林树木,掌握其识别要点、重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能够按生境、场所及景观等的要求选择园林树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园林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二、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三、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树木、观赏树木、园林树木?2、什么是园林树木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园林树木学与树木学、观赏树木学有什么异同点?4、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什么特点?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分类法的原则和植物分类系统及植物检索表的形式、编制及应用,了解植物拉丁文和植物学名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方法。
林木种植技师考试参考资料一、考试介绍1.1 考试目的林木种植技师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林木种植技术及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胜任林木种植、养护与管理等工作。
1.2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涵盖林木种植技术、林木养护与管理、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1.3 考试形式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满分100分。
理论考试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占总分的60%;实操考试为现场操作和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占总分的40%。
二、理论知识考试大纲2.1 林木种植技术- 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树木的繁殖方法- 林木种子处理与贮藏- 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造林方法与造林密度- 容器育苗与裸根苗造林2.2 林木养护与管理- 森林土壤管理与水分管理- 森林养分管理与施肥- 修剪与疏枝- 森林保护与防火- 树木支撑与保护设施- 森林景观设计与维护2.3 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 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产业发展2.4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三、实操考试大纲3.1 林木种植实操- 造林地选择与准备- 造林方法与造林密度- 容器育苗与裸根苗造林- 树木支撑与保护设施安装3.2 林木养护与管理实操- 森林土壤管理与水分管理- 森林养分管理与施肥- 修剪与疏枝- 森林保护与防火- 树木支撑与保护设施安装3.3 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实操-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与实操-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实操- 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实操3.4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操- 森林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实操- 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实操-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实操四、参考资料- 《林木种植技术》- 《森林养护与管理》- 《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 《森林病虫害防治》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实际考试大纲为准。
树木学复习要点范文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栽培和保护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树木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掌握。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按照分类学的原则可以分为科、属、种和变种等级。
掌握树木的分类是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关系的前提。
常见的树木科有松科、杨科、杜仲科等。
不同科的树木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二、树木的解剖结构树木的解剖结构包括树干、树枝和树叶等部分。
树干是树木的主要支撑和输送器官,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树皮组成。
树枝是树干的延伸,具有分支的特点。
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具有吸收光能和CO2、释放O2的功能。
三、树木的生理特性树木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树木的生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
例如,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可以合理施肥和浇水,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四、树木的生态学特性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源、保护土壤等。
研究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了解树木的生态适应性和亲和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和造林工作。
五、栽培和保护树木的栽培和保护是树木学的重要内容。
了解树木的栽培技术和保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园林绿化、林木培育和防治病虫害工作。
同时,了解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和抗逆性,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六、人类与树木的关系总结起来,树木学的复习要点包括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栽培和保护以及人类与树木的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要点,可以全面了解和应用树木学的知识,为树木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
《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学》部分考试大纲
绪论
重点:树木、观赏树木、园林树木、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园林树木学的概念,树木、观赏树木与园林树木之间的关系,园林树木的研究内容,园林树木的种质资源的特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重点: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型(品种)的概念,系统分类的单位、植物分类的双名法、恩格勒系统与哈钦松系统的特点、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园林树木按照观赏价值和在园林建设中作用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三大作用
重点:园林树木的形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园林树木在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重点:园林树木配植应遵循的原则;园林树木配植的两大类型及特点,具体的配植方式。
第四章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重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概念;重点树种选择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篇各论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形态术语
重点:大孢子叶、小孢子叶、球果、雄球花、雌球花、种鳞、苞鳞、珠座、套被;叶序、花序、叶序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花被、单被花、无被花、同被花、单性花、两性花、杂性花等。
植物拉丁语基础知识(读音部分)
重点:拉丁文字母的发音、拉丁词音节的划分。
一、裸子植物 Gymnospermae
重点:松科、杉科、柏科;苏铁、银杏、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日本五针松、华山松、白皮松、湿地松、火炬松、雪松、金钱松、日本冷杉、杉木、水杉、柳杉、日本柳杉、池杉、落
羽杉、侧柏、柏木、日本花柏、日本扁柏、圆柏、蜀桧、铺地柏、刺柏、杜松、罗汉松、的香榧。
以上这些树种的习性、观赏价值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二、被子植物 Angiospemae
重点:杨柳科杨属与柳属树种的区别,杨梅科杨梅,胡桃科的枫杨、薄壳山核桃,壳斗科的板栗、青冈栎、麻栎,榆科榆属、朴属、榉属,桑科构树,小檗科紫叶小檗、南天竹属、十大功劳属,木兰科木兰属、含笑属、鹅掌楸属,蜡梅科腊梅,樟科香樟、紫楠,海桐花科海桐花,金缕梅科枫香、蚊母树,杜仲科杜仲,悬铃木科悬铃木,蔷薇科四亚科的划分、绣线菊属、枇杷属、火棘属、苹果属、木瓜属、蔷薇属、樱属,豆科三个亚科的划分、合欢属、紫荆属、槐属、紫藤属、刺槐属,芸香枸橘属,苦木科臭椿,楝科香椿、苦楝,大戟科重阳木、乌桕、山麻杆,黄杨科黄杨、雀舌黄杨,漆树科黄连木、火炬树,冬青科枸骨冬青,卫矛科大叶黄杨,槭树科槭树属,七叶树科七叶树,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栾树属,葡萄科葡萄属、爬山虎属,杜英科山杜英,锦葵科木槿属,梧桐科梧桐,山茶科山茶花,藤黄科金丝桃属,瑞香科结香,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千屈菜科紫薇,石榴科石榴,蓝果树科喜树,山茱萸科红瑞木,杜鹃花科杜鹃,木犀科桂花属、金钟花属、茉莉花属,玄参科泡桐,紫葳科梓树属、凌霄属,茜草科栀子花,忍冬科木绣球属、金银花属,禾本科—竹亚科地下鞭和地上径的类型、箬竹属、刚竹属、苦竹属、刺竹属,棕榈科棕榈,百合科凤尾兰属。
考题类型:
1、选择题(单项或者多项)
2、填空题
3、判断题
4、简答题
5、简述题
6、写树种拉丁学名
7、综合题(写出同科或同属,或者非同科同属10个树种的拉丁学名,编写检索表,并指出每
个树种的观赏特性及在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