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针灸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6
腰痛的针灸治疗【摘要】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因素很多,大多由于人体受到外部压迫、内伤、劳累等导致腰部血液不流畅或腰椎受损,又称为“腰脊病”。
针灸作为我国医学的精华,在腰痛病症中被广泛应用。
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是很明确的,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被医学界所认可的。
本文就针灸在腰痛中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对于病因和腰痛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
内部原因主要是肝肾不足,如缺乏先天禀赋不足,或不一致的房室,或过于劳累,导致肾精亏损,损血,肝虚,经络失养,气血不能在经脉中得到提升,发生(2)骨骼和肌肉和腰痛。
因此,中国医学认为,腰是肾之府,肾是主骨,以及生产的腰痛主要是密切相关的肾脏。
清代医家张锡纯也指出肝肾亏虚是引起腰痛的内在根本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是跌落和粉碎造成的,超负荷的劳累,导致骨关节屈伸受阻。
造成的损害是长期受伤,或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气血阻断气体,长时间内,形形成气凝血瘀,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
中医认为,由于穿刺的摔倒,腰部的经络,肌肉的血液运行不顺畅,并形成气滞血瘀,经络气血是腰背的外因。
风寒湿热邪气常为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是寒湿之邪导致。
《素问?痹痛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隋代巢元方认为,腰痛是由于体内肾气本虚,又复感风寒之邪气而引起的本病。
2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腰痛总的原则为热者疾之、寒者留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1盛者泻之腰痛为实证的情况用泻的方法,如采用泻的针刺手法或点刺放血。
2.2虚者补之腰痛为虚证的情况用补的方法,如用补的针刺手法或温灸。
2.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腰痛虚实不明显时常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3选穴规则腰痛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通用穴:肾俞、委中、志室、腰阳关、环跳、秩边。
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腰痛 BNS15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M51.202(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中医辨证(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重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病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病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2.经络辨证(1)太阳经证:腰或臀、下肢沿足太阳经放射性疼痛。
(2)少阳经证:臀、下肢沿足少阳经放射性疼痛。
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 《针灸大成》腰痛病治疗规律浅析颜思思 王 昕《针灸大成》成书于万历二十九年,由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撰著。
该书不仅集中反映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还广泛采集明万历以前的针灸文献,对经络、穴位、针刺手法、针灸处方及针灸歌赋进行了系统详细地汇总解析,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针灸大成》中关于腰痛病治疗的条文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取穴规律、治病思路,现介绍如下:1 临证选穴少而精《针灸大成》中关于腰痛病的针灸处方条文共87条,其中按内容先后为《刺腰痛论》24条,《骨空论》1条,《缪刺论》2条,《百症赋》1条,《席弘赋》5条,《玉龙赋》1条,《通玄指要赋》2条,《灵光赋》1条,《玉龙歌》2条,《胜玉歌》2条,《杂病穴法歌》3条,《杂病十一穴歌》1条,《长桑君天星秘诀歌》1条,《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4条,《四总穴歌》1条,《肘后歌》4条,《八脉图并治症穴》8条,《治病要穴》4条,《胸背胁门》4条,《手足腰腋门》8条,《续增治法》2条,《杂病》1条,《治症总要》5条。
该书在腰痛病治疗选穴数量上,取1个穴位的条文最多,共计43条(49.4%),取2个穴位条文23条(26.4%),取3个穴位条文8条(9.2%),取4个穴位条文6条(6.9%),取5个穴位条文3条(3.4%),取6、7、8、10个穴位条文各1条(各1.1%)。
由此可见,《针灸大成》在治疗腰痛病临证选穴时遵循“少而精”原则,这也是杨继洲“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要”是主要、纲要、要领的意思,既是指经络之要,也指腧穴之要。
2 选穴处方规律2.1 重用十二经脉穴 杨继洲在治疗腰痛病时以选取十二经脉腧穴为主,督脉穴、任脉穴及经外奇穴很少选用。
《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作者单位:311100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颜思思);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康复科(王昕)通信作者:王昕,调虚实,不可不通。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腰痛是指腰部疼痛的一种症状,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1.经络穴位针灸:首先要进行经络诊断,判断腰痛是属于哪条经络的问题,然后针灸经络经络上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肾经的命门、胆经的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骶等。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气血流动,改善局部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2.经络刺激疗法:通过刮痧、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腰痛。
刮痧时需要使用刮痧板,按照经络走向刮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拔罐则是使用罐子在背部产生负压,促进经络的气血流动,缓解腰痛。
3.点刺疗法:点刺疗法是将针刺入腰部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身体的气血平衡,缓解腰痛。
常用的穴位有魄户、风池、中膂等。
点刺时可以使用一次性针具,将针刺入穴位后进行轻轻旋转,以产生刺激感。
4.针刺与理疗结合:针刺可以结合理疗进行治疗。
理疗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推拿、牵引等,来放松肌肉,舒缓筋膜,改善腰椎的位置和功能,缓解腰痛。
理疗与针刺结合,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加快康复进程。
5.腰部温针疗法:将灸条燃烧后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使温热刺激穴位,改善经络血液循环,缓解腰痛。
灸疗具有温热作用,可以舒展经络,舒缓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6.针刺腰部外周穴位:在腰部周围的皮肤上选择一些不直接与内脏相连的穴位进行针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腰背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腰痛。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腰阳关、腰奇、腰五等。
总结起来,针灸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经络穴位针灸、经络刺激疗法、点刺疗法、针刺与理疗结合、腰部温针疗法和针刺腰部外周穴位。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诊断来确定。
选择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针灸师的指导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腰痹”范畴,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跌仆闪挫,筋脉受损引起,或外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经脉不通而致。
1 临床治疗1.1 传统针灸疗法运用毫针针刺治疗具有通经活血,消肿止痛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曾氏…选取靳三针中的腰三针组穴,快速进针,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中等刺激。
治疗27例,痊愈10例,愈显率100%。
孙氏取腰突穴(经验穴)、环跳,用齐刺法先在腰突穴和环跳穴上分别直刺1针,然后在两穴上下各1寸处,针尖对准第1针刺人另外2针,行提插泻法约30s。
中间行针2—3次。
治疗3O 例,总有效率96.67%。
孙氏针刺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承扶、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在腰椎病变部位予以微波治疗,治疗40例,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
全氏针刺腰骶部穴位后,得气后进行温针灸。
治疗120例,治愈96例,总有效率97.5%。
王氏主穴取相应华佗夹脊穴,配穴取秩边、委中、阳陵泉。
得气后在夹脊穴和秩边穴上施行温针灸。
治疗52例,治愈3O例,有效率为96.2%。
胡氏以特定手法作用于患病部位后继行温针灸。
治疗142例患者,痊愈74例,总有效率94.36% 。
1.2 豪针配合牵引、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牵引、手法等方法,几种方法联合运用,达到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在针刺手法基础上联接电疗仪,既有手法刺激又有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刘氏运用温针灸治疗腰突证,配合牵引、推拿,治疗6l例。
岳氏针刺后予腰椎牵引30rain。
TDP照射20min。
治疗86例。
田氏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72例。
高氏刨取夹脊穴、环跳、秩边、委阳为主穴,据突出节段选取下肢相应配穴,配合推拿和骨盆牵引治疗70例。
赵氏等于椎旁压痛最为明显处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仪治疗68例。
王氏等以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配合灸法治疗30例。
王氏以针刺后接电针仪,治疗131例。
腰痛的针灸治疗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腰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腰痛的常见原因。
长期的不良姿势,比如弯腰驼背地坐着、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工作,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和疲劳,从而引发腰痛。
运动损伤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剧烈运动时腰部肌肉拉伤或扭伤。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的退变,如椎间盘的脱水、骨质增生等,也会压迫神经,引起腰痛。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个“开关”,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腰痛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常见的穴位有肾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委中穴等。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具有补肾壮腰的作用;命门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能温肾助阳;腰阳关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常用于治疗腰背部疼痛。
针灸的方法也有多种,如毫针刺法、电针法、艾灸法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见的,医生会将细长的银针准确地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穴位。
电针法则是在毫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增强刺激效果。
艾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穴位上进行烧灼、熏熨,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以确定腰痛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在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情况。
针灸治疗腰痛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急性腰痛患者,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而对于慢性腰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疗程进行,通常每周 2-3 次,连续治疗 2-4 周。
新专长:针灸治疗腰痛一、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针灸治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腰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腰痛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等。
二、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腰痛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神经调节: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传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腰部肌肉张力和血液循环等。
2.循经调气:中医认为,人体有12条主要经络贯穿全身。
在腰痛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经络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腰部的供氧和营养状况。
3.炎症抑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腰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腰痛症状。
4.改善心理状态: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适应症针灸治疗腰痛适用于以下情况:1.非特异性腰背部疼痛:包括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腰背部肌肉劳损、韧带劳损、软组织损伤等。
2.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针灸可以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引起的神经根压迫而产生的腰背部放射痛等症状。
3.腰肌劳损和扭伤: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腰部肌肉的张力,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慢性腰背部疼痛综合征:包括腰椎关节退行性变、脊柱侧弯、骨质增生等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疼痛。
四、操作方法针灸治疗腰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望诊与问诊: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型、姿势、面色等,了解其腰背部的状况,并询问相关的症状和就诊史。
2.刺补与泻法: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刺激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敦”、“中极”等。
刺补法是指将针插入穴位后稍微旋转,以产生温和刺激;泻法是指在插入针后快速进出,以产生较强刺激。
3.调气与调血:针刺穴位后,医生会适当旋转针头,以加强刺激效果。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针灸] 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一、概述1.定义: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2.原因:引起本病的病因繁多,创伤、肿瘤、炎症、先天性疾患等四大类病因均可包括在内。
主要原因有①腰椎间盘突出②腰椎骨质增生③骨质软化④腰肌劳损⑤腰肌筋膜炎,此外还有肥大性腰椎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腰椎骨折、先天性腰骶结构异常、腰部肿瘤、肾脏疾病、妇女泌尿系感染等。
3.本文主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的一种综合症。
二、病因1.外伤:可分为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两种。
2.风寒湿痹:多位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
3.肾虚:可分为先天不足和后天滋养不足(包括自身滋养不足和损耗过多相对供养不足)。
三、临床表现1.症状: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
③马尾神经根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障碍。
2.体征:①腰椎侧凸②腰部活动受限③压痛,80%患者可在棘间有压痛,其侧旁1-2cm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系统表现神经放射痛。
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⑤神经系统表现:腰4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内侧和足内侧感觉下降,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感觉下降,骶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感觉下降。
四、分经辨证1.腰3-4椎间盘突出时,压迫腰4神经根,疼痛多沿下肢内侧放射,伸膝无力,膝跳反射减弱,膝乃筋之汇,肝在体合筋,足厥阴肝经循行于此,此处多位腰4神经根支配,可辨为足厥阴经引发的腰痛。
2.腰4-5椎间盘突出时,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多沿大腿后侧、外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内侧,此处多为腰5神经根支配,足少阳胆经循行于此,可辨为足少阳经引发的腰痛。
3.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多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发射至外踝附近及足外侧,此处多位骶1神经根支配,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可辨为足太阳经引发的腰痛。
针灸治疗腰痛的几种方法概述:腰痛极为普遍,其病症较为复杂,但主要病因无非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导致疼痛。
针灸在于激发经气,疏经活络,通调气血,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临床上针灸治疗腰痛,对急性腰扭伤、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都有明显效果。
1:急性腰扭伤腰痛穴:如图所示余在坐诊时对急性腰扭伤(闪腰岔气)的病人用针灸腰痛穴治疗数百例病人,治愈率在95%以上。
前期写作的典型病例都已说明治疗情况,在此省略......2:骨性关节炎取相应的颈痛穴(颈椎病);合阳穴(肩周炎);腰痛穴(腰腿痛);膝痛穴(膝关节疼痛);等等穴位,进针后中等刺激,留针时间以30分钟为宜。
若局部怕冷,可加温针或艾灸3: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取腰痛穴、三焦俞、肾俞、大肠腧、每次选3~5穴,进针后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为宜,强刺激直刺阿是穴针感要强,使针感向下肢放射到足底,疗效为佳。
4:腰肌劳损腰痛穴:如上图所示。
针刺运动疗法,一般一次治愈率在90%以上。
5: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肌肉疼痛。
诊断为左背肌疼痛,取右手胸痛穴针刺运动疗法,如图所示:治疗10分钟后病人背痛有所减轻,此后治疗2次,疼痛消失。
半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6:椎间盘突出另一种穴位注射疗法取穴:针灸腰痛穴;三焦俞、肾俞、大肠俞穴位注射镇痛液。
如图所示:后三个穴位,病人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用7号长注射针穿刺,刺中穴位病人有向下肢放射触电样感觉时,针尖向上拔出2mm再进行注射镇痛液2ml,立即出效果。
病案2已有镇痛液的配方,此处省略……赝痛穴【位置】赝痛穴为一经外奇穴,位于督脉的循行路线上,两眉中点上一寸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
于两眉连线的中点至神庭穴之中取之。
如图所示:【作用】具有通调督脉、舒筋利骨的作用。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椎骨痛、棘间韧带损伤等。
【治法】取腰痛穴常规消毒后,用20号1.5寸毫针,快速斜刺于穴内1~1.2寸,行捻、转、提、插手法,连续快速行针10秒钟,待出现针感传至腰部时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急性扭伤可留针10分钟,隔日治疗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