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2农家小院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分)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3分)例如: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后悔()央求()4.组词。
(4分)呜()悔()跪()探()鸣()侮()脆()深()5.用“假如……就……”造句。
(2分)6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啄木鸟和树大树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在为你捉虫呢!”啄木鸟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9.2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图案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PPT 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如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这些变换,并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出对称轴的位置,以及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农家小院板书内容:1. 对称现象2. 对称轴3. 图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圆形2. 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1)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答案:1. (1)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2)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3)对称,对称轴为任意直径2. (1)将正方形沿着中心线折叠,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2)将圆形沿着任意直径折叠,即可变成心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章的第二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农家小院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农家小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农家小院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南村中心小学范燕萍教学目标:1、结合“农家小院”具体情境图的观察,让学生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 在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灵活运用有关乘除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瞧,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的奶奶正带着孩子们在自家的农家小院里忙碌着。
有的收玉米,有的在摘柿子,还有的在喂兔子。
(出示情境图)(板书“农家小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仔细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发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发现?生:学生可能会提出“有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有12只小兔,有4只笼子”“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 2.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从图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读一读发现的数学信息)现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1)“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你能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师:谁能列式计算?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因为54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除法计算)师: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按照刚才的列式解答过程。
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交流,反馈和订正。
(1)今年接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南瓜,需要装几筐?(2)墙上一共挂了多少根玉米?(3)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4)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5)这些南瓜需要装几筐?师:(回顾整理)小结,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都非常的棒,在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问题,都能进行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你们真的很了不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农家小院(2)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农家小院”中的第二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组合,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孩子们将能够识别这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名称。
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创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子、桌子、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包含的几何图形。
3.实践操作:我会让孩子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这些几何图形,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组合和创新。
4.分享与展示:我会邀请一些孩子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形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他们学到的几何图形,设计一个他们喜欢的图案。
答案:孩子们的作业将根据他们自己的设计和创意进行评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对于对几何图形有特别兴趣的孩子,我会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几何图形的书籍和在线教程,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和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运用这些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和创新,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关于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关键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去观察和体验这些图形的特征。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子、桌子、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包含的几何图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题1.(2020年广东省)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
(将“就”改为“才”)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
(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
(删去“实地”)2.(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的文字,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今天,黄石市中考如期到来,考生们带着信心和梦想踏进了考场。
由于疫情影响①我市中考时间比往年延期一个月举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稳妥做好2020年中考工作,②市委市政府十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
从疫情防控来看,目前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得遏.制,但境外疫情呈现加连扩散mànyán态势,疫情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中考延期可以更大程度保障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复习备考来看,③我市由于延期开学,初三学生必然面对大的学习强度,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但是,中考延期可以更大程度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
可以说,中考延期通盘考虑疫情和学情,既有因应时势的必要性,也有彰显公平的正当性。
今年的中考,是一次特殊的中考。
不管是面对()的疫情,还是面对延期举行的中考,考生学业水平、心理状态都会经受更大考验。
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家长、学校也要做好学生考试期间的心理疏.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没有yíhàn地完成每一场考试。
A.①处修改为“我市中考时间延期一个月举行”。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精选21篇(一)小院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小院的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小院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卫兵一样守卫着小院。
小院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填空。
这段话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先写小院西面是_______,北面有个_________,小院的东面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
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1)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2)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
()(3)葡萄成熟了,很可爱。
()3.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
4.用“__”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5.文中的“青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总的名称是________类。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空间花圃葡萄架几棵高大的白杨一片碧绿的小菜园2.(2)√3.、、、。
4.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卫兵一样守卫着小院。
5.蔬菜6.表达了作者对小院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二)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农家小院的设计和布局,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农家小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同时,这一节内容也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材中,首先给出了一个农家小院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院的布局和设计。
然后,教材又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小院设计方案,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院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院的空间结构和特征。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和空间观念,比如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也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空间概念,如上、下、前、后等。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表达一些事物的特征和关系。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可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他们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实践的机会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2.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小院设计方案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分数的比较和应用题解决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方法,会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分数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分数卡片、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农家小院的情境,展示各种水果和蔬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些水果和蔬菜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个人会得到多少?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分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分数的比较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
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农家小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中的物体排列规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排列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简单的排列规律。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各有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排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中物体的排列规律,掌握简单的排列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中物体的排列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农家小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排列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操作和交流,发现和总结排列规律。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深化对排列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农家小院的图片、排列规律的卡片、实物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农家小院的图片、排列规律的卡片、实物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农家小院中的物体排列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排列规律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排列规律就是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距离进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