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复习课》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前三个单元的认读字和会写字。
2.能根据词语或者句子,读准“觉、只、种、乐、得”等多音字的读音。
3.积累、拓展、运用有特点的词语。
4.阅读童话,能够读好长句子,分角色读好对话,巩固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5.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课前任务】
朗读第一、二、三单元的课文。
【课上学习任务】
1.归类复习、运用第一、二、三单元的认读字、会写字。
2.巩固、积累像“静悄悄”“安安静静”“打羽毛球”这样的词语。
3.阅读童话,巩固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的方法。
提出不懂的问题,运用联系上文、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1.朗读第一、二、三单元的课文。
2.听写第一、二、三单元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语文园地四》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生字,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
2、能正确书写带有撇捺笔画的生字,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对称。
3、能积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理解其含义,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小毛猴》,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5、能读懂故事《手影戏》,体会宁宁和陌生男孩之间的友好与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生字,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正确书写带有撇捺笔画的生字,掌握撇捺的书写要点。
(3)理解并积累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2、难点(1)感受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读准字音。
(2)读懂故事,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自主识字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认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生字。
2、书写练习按照书写规范,认真练习带有撇捺笔画的生字,注意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3、朗读感悟反复朗读名言警句和绕口令,体会其中的含义和韵味。
4、阅读思考认真阅读故事,思考问题,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
四、学习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人物的身体部位。
2、对照图片,认读生字:眉、毛、鼻、嘴、脖、臂、肚、腿、脚。
3、小组讨论: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4、教师总结:这些生字都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很多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月”字旁的字大多与身体有关。
(二)字词句运用1、观察“主、门、书、我”这四个字,说说撇和捺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书写,强调撇捺的舒展与对称。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日积月累1、朗读名言警句:“失信不立。
——《左传》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小信成则大信立。
——《韩非子》”2、小组讨论:这些名言警句的意思是什么?3、教师讲解:“失信不立”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小信成则大信立”意思是在小事上讲信用,就能在大事上建立信用。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单【单元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学习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能整体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2.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完成任务的策略。
【课前预学】1.了解单元作者生平、作品常识。
2.初读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中探究】任务一:布置预习任务请运用前面几个单元学到的默读策略,依据本单元起始页中的“活动任务单”,整体阅读四篇课文。
按步骤完成预学任务:1.组成学习小组,围绕“预习分享任务单”展开学习,将讨论成果填写到“讨论成果记录表”中。
2.将小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其他发现,填写在“话题三”中。
3.讨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发表见解,也可以参考教材“任务一”的导读部分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一次全班交流。
预习分享任务单讨论成果记录表任务二:发布单元任务为深入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班级将举办一场主题为“我为动物发声”的主题交流分享活动。
各小组通过阅读讨论,确定分享的议题,选择交流对象与分享形式,参加活动。
任务三:讨论完成任务的策略小组讨论:完成以上任务,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总结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问:【课后延学】再次熟悉单元课文,重点预习课文《狼》。
第二课时《狼》精读【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课前预学】熟读课文【课中探究】任务一:反复诵读课件上的《狼》和课文不一样,句中标点缺失。
下面请同学们对着投影屏幕读。
要求:读准字音,并断句。
【屏显】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四年级语文任务清单一、字词部分。
1. 生字表。
- 会写课本后的生字,包括正确书写笔顺、字形结构分析(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
- 多音字的整理,例如“闷”(mēn、mèn),列出不同读音下的组词。
- 近反义词,如“温和 - 暴躁”(近义词:温柔 - 粗暴)。
2. 词语积累。
- 课本中的四字词语,如“风平浪静”“若隐若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造句。
- 描写各类事物的词语,像描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描写景色的“山清水秀”等。
二、句子部分。
1. 修辞手法。
- 认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 例如:“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分析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句子转换。
-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例如“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3. 扩写与缩写句子。
- 扩写句子,给简单的句子添加合适的修饰成分,如“小鸟飞。
”可扩写为“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 缩写句子,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主干,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
”缩写为“花朵摇曳着。
”三、阅读理解部分。
1. 课文阅读。
- 熟读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赞美、批判还是其他情感。
2. 课外阅读理解。
- 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课外短文,进行阅读练习。
- 学会从短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回答问题,如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词语等。
四、写作部分。
1. 习作类型。
- 记叙文写作,学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 例如写人的记叙文,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2. 作文结构。
- 掌握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方法,开头要吸引读者,中间内容要具体,结尾要总结全文或升华主题。
- 如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等方法。
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识字加油站
1.朗读古诗,猜猜谜底。
2.书写生字,并排笔顺。
()画
()画
学习任务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读准字音。
2.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习任务三:书写提示
1.复习坐姿、握笔姿势。
2.观察生字的占格。
3.练习书写,描红。
学习任务四:日积月累
(1)诵读古诗《咏鹅》。
(2)观察图画,初步理解古诗描写的画面。
(3)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五:和大人一起读
1.分角色读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
2.思考:
(1)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可以看出他俩怎样的品质?
(2)面对老山羊的答谢,他俩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结果怎样呢?
(3)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语文早读任务单
任务一:背诵《河中石兽》(20min)
古诗文背诵的方法
①理解记忆法。
首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义;然后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
②形象背诵法。
我们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固,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③专注背诵法。
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一一快读一一特快读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カ高度集中。
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④抓头字背诵法。
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
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任务二:背诵《河中石兽》课下注释、翻译、启示。
任务三:复习课后四首诗。
《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一、字词积累1、每日阅读《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加油站”部分,将新学的生字、生词记录在笔记本上,并标注读音和释义。
2、选择 5-10 个生字,进行书写练习,每个字写 5 遍以上,力求书写工整、规范。
3、利用所学字词,进行造句练习,每个字词至少造一个句子,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二、语句赏析1、仔细研读“语句段运用”中的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
2、仿照例句的形式和手法,自己创作 2-3 个句子,并与同学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3、从课外阅读中,选取 5 个优美的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对这些语句的赏析和感受。
三、阅读拓展1、阅读《语文园地》推荐的阅读篇目,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针对阅读篇目,提出 3-5 个问题,并尝试自己回答,培养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阅读篇目的理解和感悟。
四、口语交际1、关注“口语交际”板块的主题,与同学或家人进行模拟对话练习,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3、可以将自己的口语表达录制下来,反复倾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五、写作训练1、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完成初稿后,认真修改,检查有无错别字、语病,以及逻辑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3、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综合实践1、参与“语文园地”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调查、采访、展示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活动总结。
3、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PPT 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定期复习1、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周所学的《语文园地》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可以通过做练习题、默写生字词、背诵优美语句等方式进行复习。
第13课桥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初读课题,释疑解惑。
读了课题《桥》,我猜想:我的疑惑: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读拼音,写字词。
páo xiào shēn yín sī yǎ sǎng yīn fèi huà()()()()()2.同桌互相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有不理解的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势不可当狞笑跌跌撞撞拥戴放肆呻吟祭奠3.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
山洪逼近(2)根据情节结构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任务三:聚焦环境,感受危急1.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
2.读读以上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学生自由回答)略。
学习任务二1.咆哮呻吟嘶哑嗓音废话2. 势不可当:(猛兽)怒吼;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狞笑 :凶恶地笑。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拥戴 :拥护推戴。
放肆 :(言行)轻率任意,毫不顾忌。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祭奠 :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3.(1)(2)本文主要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暴发,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终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学习任务三:聚焦环境,感受危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感受:A.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
B.感到情况越来越危急,气氛越来越紧张。
C.发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
第13课 桥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1—6自然段 山洪逼近 7—23自然段 指挥过桥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学习任务四:复习回顾,理清人物关系 1.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以“桥”为题目,围绕“木桥”发生了怎样的冲突?请你给这篇小说绘制一幅情节变化图。
语文园地七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做课堂笔记你平时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习任务二:日积月累1.自主读词语。
亮相行当压轴行头跑龙套唱白脸花架子对台戏粉墨登场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科班出身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3.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词语运用:(1)我们班的节目是这场演出的()大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捧场的观众还是相当多。
(2)我的小弟弟正学着妈妈拖地,那()的样子真可爱!(3)他那一身()都相当讲究,要花不少钱吧!学习任务三:图文对照,修改说明书1.自主阅读说明书,哪些地方不合适,请帮忙修改。
学习任务四:日积月累阅读“日积月累”,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尝试分类。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略学习任务二:理解词语,选词说话1.略2.这些词语都与戏曲有关3.略4.(1)我们班的节目是这场演出的(压轴)大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捧场的观众还是相当多。
(2)我的小弟弟正学着妈妈拖地,那(有板有眼)的样子真可爱!(3)他那一身(行头)都相当讲究,要花不少钱吧!学习任务三: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材料:小钢锯、乒乓球、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瓶盖、针锥、一段长约15厘米的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①用小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
②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锥钻个小洞,洞口的大小与铅丝的粗细相当,用它做灯罩。
③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盖面的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弯一点儿,钩住盖底。
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④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
把洞的两边粘牢。
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学习任务四:与音乐有关: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与舞蹈有关:轻歌曼舞与书法有关: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与技艺有关:巧夺天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与绘画有关:惟妙惟肖画龙点睛妙笔生花栩栩如生提示:有些词语可以修饰几种艺术种类。
四年级【语文(统编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3任务单任务一:课文理解与回答问题请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爬山虎的作用是什么?2.小鸟为什么希望爬山虎长得高一些?3.故事中提到的蓬蓬是什么?4.小鸟在遇到困难时做了什么?5.通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任务二:字词理解与解释请解释下列生词的含义:1.爬山虎2.藤蔓3.蒲公英任务三:短文创作请你根据所学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讲述一个(真实或虚构)与爬山虎有关的故事。
要求有起承转合,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和句子的连贯。
任务四:扩展阅读请自行查阅资料,找出和爬山虎相关的信息,并用Markdown格式写出一份简短的扩展阅读材料。
参考答案任务一:1.爬山虎在故事中起到帮助小鸟实现愿望的作用。
它的藤蔓可以帮助小鸟找到食物。
2.小鸟希望爬山虎长得高一些,是因为它希望能够更容易地找到食物。
3.故事中提到的蓬蓬是小鸟的好友,也是小鸟的帮手。
4.小鸟在遇到困难时,向蓬蓬寻求帮助并一起克服难题。
5.通过课文,我学到了友情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合作可以克服困难。
任务二:1.爬山虎是一种藤本植物,常见于山区和森林中。
2.藤蔓是一种细长的植物茎,可以攀缘或攀附在其他物体上。
3.蒲公英是一种野生花卉,也称为飞蓬。
任务三:从前有一只小鸟,它非常喜欢吃蓬蓬。
但是,蓬蓬只生长在高高的山上,小鸟需要飞很高才能找到它。
小鸟很着急,它找到了它的好友爬山虎,请求它帮忙。
爬山虎听说了小鸟的困境,答应帮助它。
于是,它开始不断地生长,越来越高。
小鸟高兴地飞到了山上,找到了很多蓬蓬。
它非常感激爬山虎,它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任务四:爬山虎的分类和特点爬山虎是一类常见的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们是一种攀附型植物,通常通过长而柔软的茎藤来攀爬其他物体。
爬山虎的茎藤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快速生长和扩展。
它们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心形,有些品种还具有美丽的花朵。
爬山虎的根系发达,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以支撑整个植物的生长。
语文任务单使用的思考说到这个任务单,里面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
有作文、有阅读理解,还有那些让人抓狂的古诗文。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任务单的时候,心里就一紧:“天哪,这可怎么搞啊!”但后来想想,其实这不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吗?完成任务单的过程,就像是在完成一场冒险,完成后,成就感满满,就像是吃了个大西瓜,心里美滋滋的。
很多时候,任务单上的题目都让我乐呵不已。
有些题目真的是出乎意料,让我忍不住想笑。
比如,有一次看到个题目:“你认为好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我当时就想,真是个难题,要是能像“好朋友”的标准一样简单就好了!想象一下,好的朋友就像泡面,热水一倒,立刻香气四溢,心里暖暖的。
可现实中,朋友可不止是喝杯热汤那么简单。
他们陪你熬夜,跟你一起追剧,甚至有时候还得帮你解决那些生活中的小麻烦。
写作文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是飞快转动,灵感像过山车一样起伏。
平时看电影、刷剧的时候,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点子,写到纸上时,有时候简直是云里雾里。
不过,咱们也得承认,写作文其实是一种享受,把自己脑海里的小火花变成文字,真是像是在雕刻一座艺术品,细腻又充满温度。
有时写着写着,我就会停下来,想一想这段文字有没有表达出我真正的心声。
那种瞬间的触动,哎呀,真是妙不可言。
阅读理解部分,简直就是个挑战。
有时候看到那些长篇大论,感觉就像在看天书,越看越迷糊。
不过,慢慢的,仔细琢磨一下,哎,这些文字就像是拼图,拼到一起就能看出个门道。
每个句子背后都有故事,读懂了,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还有种“哇,原来我也能理解文学”的成就感。
每当我读到一个深刻的句子,心里就忍不住想:“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啊!”语文任务单也并不是全是苦差事。
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小惊喜。
比如,偶尔看到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诗句,心里就会想:“哎,这个好,我得记下来!”或者在写作文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段有趣的经历,马上就能把它写进文章里,觉得自己真是个小天才。
嘿嘿,这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
习课堂现代诗第一课时任务单四上语文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音字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1)读生字新词。
归巢(cháo)驮(tuó)着芦苇(wěi) 压扁(biǎn)剪秋罗(luó) 睡眠 (mián) 霸(bà)占(zhàn)3.读课文。
(1)读句子。
还驮着斜阳/回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2)自由读两首诗。
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3)齐读这两首诗。
《秋江的晚上》的词语: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花牛歌》的字词:坐、眠、走、做梦。
任务二(8分钟)1.选择读音,我能行。
归巢(cháo cáo)芦苇(wéi wěi)霸占(zhàn zhān)尽(jìn jǐn)管2.课文理解,我可以。
(1)在《秋晚的江上》一诗中,诗人巧妙地用()归巢的鸟儿()、()斜阳()、_头白的芦苇()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2)花牛在草地里()走()、()眠()、()走()、()做梦()。
《花牛歌》写出了一头_活泼可爱、自由自在()的花牛。
任务三(10分钟)1.读背《秋晚的江上》。
(1)自由读《秋晚的江上》(2)齐读《秋晚的江上》。
读讲义:第一小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大胆想象,写出了动态的美景。
第二小节,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想象夕阳染红芦苇的美丽画面。
(3)读背《秋晚的江上》。
2.读背《花牛歌》。
(1)自由读《花牛歌》。
(2)齐读《花牛歌》。
读讲义:想象花牛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背《花牛歌》。
(1)背每一小节的第一句。
(2)背每一小节的第二句。
(3)自由背《花牛歌》。
(4)齐背《花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