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发展史是什么?一、原始货币体系的出现早期的人类社会,直接用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交易,即“以物易物”。
然而,由于贝壳、石饰等物并不易保存和运输,原始货币逐渐出现,如用贝类、小石子、金属器等代替实物作为货币。
二、金银币的崛起金银币质地精美、容易划分和计算,成为现代货币之前的主流货币。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其商业活动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加,包括欧洲大陆、英国和美洲等地区的发现和开发,金银币逐渐成为公认的国际贸易货币,并对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金本位制的建立19世纪中叶后,许多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即国家担保纸币按比例兑换黄金,保证货币的价值不会因为政府印制大量纸币而下降。
金本位制规定稳定的国际汇率,实现了世界货币体系趋于稳定并获得发展。
四、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来维持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稳定。
1944年,美英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郡的布雷顿森林酒店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协议重申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并决定以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这标志着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五、美元霸权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地位愈发重要,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跨境投资、国际油价计价等方面的首选货币。
但美元地位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冲击也很明显,美元经济体系的建立彰显美国影响力,但也带来了全球不平等、金融危机等问题。
综上所述,世界货币体系在历史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从物物交换到原始货币,再到金银币、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美元霸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新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促进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使用的货币规则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演变。
本文将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当前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
1. 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金本位制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它将货币与黄金挂钩,即货币的价值由黄金决定。
1875年,拉丁货币联盟和北欧货币联盟发行了共同的金本位货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议是1944年由联合国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协议。
该协议规定美元以及其他几种货币将保持固定的汇率,而美国政府将兑换任何国际储备美元为黄金。
这意味着美国的金本位制度成为全球的货币标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实施时间持续了25年,但由于美国政府迅速增加了发行的货币数量,导致黄金储备的外流。
1971年,美国宣布暂停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
3. 浮动汇率制度1970年代后期,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新的货币制度的诞生——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的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是像固定汇率那样由政府来干预。
它可以使汇率更加灵活,并且可以使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更加独立。
4. 多种货币体系并存目前,多种货币体系并存,其中两种最重要的货币是美元和欧元。
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影响着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
欧元是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共同货币,已成为欧盟第二大储备货币。
此外,人民币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交易的主要货币之一。
在国际经济中,各种货币体系的演变都是由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而来的。
随着全球化加速进行,国际货币体系必将继续演变,我们期待这种演变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各个国家之间所建立的,用于进行货币交换和清算的一套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和变革,本文将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金本位时代20世纪初期,世界货币体系使用的主要是黄金作为储备货币。
这个时期被称为金本位时代。
按照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会随着各国之间黄金储备量的变化而自动调节。
在这个时期,英镑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它是全球经济的中心。
然而,一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而借入了大量资金,导致英国的黄金储备不足,英镑汇率也开始下跌。
为了保持英镑的稳定,英国政府最终于1925年宣布将英镑等同于黄金,并且承诺任何人都可以凭这些英镑向英国政府兑换黄金。
但由于经济危机和二战的影响,金本位货币制度终于在1960年代被证明是不可行的。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一场历史性的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的一个度假村举行,会议上各国首脑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根据协定,美元被定为国际储备货币,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则与黄金挂钩。
每个国家可以凭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
由于美国在二战后拥有的黄金储备量最多,美元自然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货币。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60年代末期受到了油价飙升和美国对越战的大规模开支等因素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黄金储备量不足以支撑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
结果,各国开始增加持有黄金的比例,从而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不足。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三、浮动汇率制在1970年代初期,全球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
根据这个制度,各国货币的价值会随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自动调节。
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让货币市场更加理性,同时降低政府的干预度。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缺陷。
首先,由于国家之间的汇率变化比较大,需要进行货币风险管理,增加了企业和普通人的负担。
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是指用于交换和储存价值的一种物品或符号。
它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下是其主要的历程:
1. 物物交换阶段:在人类社会最早的阶段,人们使用实物直接进行交换,比如把食物、工具等物品换成其他需要的物品,这就是“物物交换”。
2. 实物货币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出现。
它是指以某种物品作为通用货币,代表着一定的价值,人们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
比较常见的实物货币有金、银、贝壳等物品。
3. 金属货币阶段:金属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从实物到抽象的转变。
金属货币以黄金、银等贵重金属为基础,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各种形状,成为通行的货币。
这种货币具有便携性和易保存性,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4. 纸币货币阶段:纸币货币是指利用纸张等材料制成的货币,其本质是一种信用工具,代表着发行机构的信用和背书。
现代纸币货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中国,随后逐渐流传到全世界,成为现代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5. 电子货币阶段:电子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计算机或网络系统中的货币,它通过互联网等电子通讯技术实现在线支付、转账等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货币正在成为未来货币的主要形式之一。
总之,货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从黄金银币到纸币电
子货币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上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网络,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从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针对每个时期的演变,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启示。
二、金本位制度时期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盛行于世界各国。
根据该制度,国际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基本稳定。
这种制度保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赖性,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然而,金本位制度的刚性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加剧,并给世界大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金本位制度给我们一个启示,即货币制度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状况和需求。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该体系,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与黄金进行固定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重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这一体系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金本位制度的矛盾愈发突显。
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这一时期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并应确保参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平衡。
四、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
按照这一体系,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各国货币兑换比率不再固定。
浮动汇率体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经济政策的需要。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汇率波动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平衡市场自主和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确保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当前,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资本和金融流动,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届高考历史热点四:人民币的国际化热点说明: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稳居全球主要货币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今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及世界近现代国家货币发展特点及原因1、中国货币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3、英镑国际化背景:(1)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3)各国对英镑的信任;(4)英镑的使用便捷;(5)世界市场的形成4、美元国际化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借助两次世界大战(3)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6)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等。
5.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出现的新特点和背景特点:国际货币多元化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加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4)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6、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坚持改革开放,夯实国内经济基础,维护币值稳定;(2)强化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普国内金融市场;(3)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广贸易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不能自由流通的条件下,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使其能够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外汇储备功能的国际货币。
1、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1)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人币实现国际化之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对全球进行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2)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古代货币体系(公元前2000年-公元476年):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形式的货币进行交换,如贝壳、金属、布条等。
其中以货币金属(如黄金和银)最为流行,成为贸易中的通用货币。
2.封建主义货币体系(公元476年-1450年):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活动得到了推动,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国家货币,如罗马帝国的奥勒良、威尼斯共和国的杜卡特等。
此外,银行制度也开始逐渐形成。
3.近代货币体系(1450年-1944年):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推动下,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展。
因此,欧洲出现了银行汇票、信用证等交易方式,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也逐渐普及。
同时,黄金和银的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并成为世界贸易的基础货币。
4.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4年-197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力,并主导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
根据该协议,各国货币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美元则与黄金挂钩。
这一货币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问题,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问题,最终导致黄金与美元解除了挂钩。
5.浮动汇率货币体系(1971年至今):自1971年起,各国取消了黄金与货币的直接联系,转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货币的价值不再由特定商品(如黄金)来支撑,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此外,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增长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市场也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其中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历程仅是一个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和事件。
1/ 1。
美元的地位发展历程在整个金融史上,美元的地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美元地位发展的主要历程: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战争的破坏导致欧洲货币贬值,而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状况。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逐渐开始以美元结算。
美国的经济体量和稳定的货币价值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贸易伙伴。
3. 在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强了美元的地位。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被确立为全球储备货币,并与黄金挂钩。
这种安排确保了稳定的汇率,并使全球贸易更加便利。
4.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瓦解。
美国大量印刷货币来应对经济衰退,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其他国家开始失去对美元的信心,并迅速减持美元储备。
5.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通过加息和经济改革恢复了稳定。
这些举措重建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使美元地位得以巩固。
6. 21世纪初,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元再次成为避险资产。
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移到美元,加剧了美元的需求。
这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地位。
7. 然而,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多元化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人民币和欧元等货币逐渐增加了其全球储备货币的份额。
8. 尽管如此,目前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美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美元的流动性都是其地位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美元的地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欧洲国家主导到美国主导的演变过程。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未来美元地位的稳定性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1. 前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弊端,这也促使许多国家重视货币政策及国际货币体系,尝试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随着国际商品交易的发展,货币渐渐成为支付手段。
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需要统一的货币体系来规范各国货币发行和流通,保障国际交易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在二战期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可兑换美元成为国际支付及结算货币,美元也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20世纪90年代,欧元推行,这一货币系统的建立使欧洲国家泛欧洲金融市场实现了无缝连接,欧元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支付和储蓄货币。
3.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世界都发现了美元的危险位置。
世界经济利益集团纷纷谴责美国对金融体系的削弱和扭曲,呼吁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此次危机使得人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再适宜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也暴露出美国特权和全球经济安全的风险问题,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关注和改革进程。
4.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现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一些举措包括: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和监管、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开放、推动金融合作和资源共享等。
早在2009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Dominique Strauss-Kahn曾发表题为“重构货币体系”的演讲,提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全球新兴市场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5.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趋势将受到新技术,国际合作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这其中,数字货币被看做是未来货币储存和支付的先驱,除了比现有国际通用货币更便捷外,也可提高金融知识平等,促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创新和发展。
另外,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各国应共同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合意改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实现各国利益的有序平衡。
外国钱币大全导言钱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货币交换工具,更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外国钱币作为世界各国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外国钱币,从不同国家的角度了解世界钱币的发展历程。
一、欧洲钱币1. 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之一。
英国钱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最著名的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金币“索福特”(Sovereign)和“哈尔夫索福特”(Half Sovereign)。
这些金币以其精美的设计和高纯度的金材料而闻名于世。
2. 法国法国钱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法国最具代表性的钱币之一是拿破仑时期的“泽西”(Napoleon),这是一种黄金硬币,背面刻有拿破仑的头像和法国皇冠。
这种钱币在收藏界非常受欢迎,其价值也非常高。
3. 德国德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最著名的德国钱币之一是“马克”(Mark),它是德意志帝国的官方货币,后来成为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货币。
由于它的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马克成为世界收藏界的热门对象之一。
二、亚洲钱币1. 中国中国的钱币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并发行了许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纸币和硬币。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钱币之一是清朝的“宣统通宝”和“光绪元宝”,它们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2. 日本日本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
日本发行的钱币主要有铜币和银币。
其中最著名的是江户时代的“大判”和“小判”,它们上面刻有日本的徽章和当时的将军头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收藏价值。
三、美洲钱币1. 美国美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
美国最著名的钱币之一是“美元”,这是美国的官方货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之一。
美元的设计和图案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墨西哥墨西哥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而其钱币也非常有特色。
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与历史货币是人类社会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生产、交换、储蓄、投资的重要工具。
各国的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曲折的变迁,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世界各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了解其演变过程和现状。
欧洲货币的发展欧洲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区域,其货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
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国家货币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演化。
中世纪欧洲时期,货币主要是以金、银等贵金属为主要物质基础的。
日耳曼人开创了用金、银兑换物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以金银币作为承诺兑换的货币体系。
后来,在伯根堡会议上,欧洲各国将自己的货币同以比利时法郎为代表的其他货币进行了固定汇率的对比,这就是“比利时通货”制度的起源。
17世纪晚期,荷兰创造了第一种纸币——荷兰盾,为全球货币发展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纸币成为货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后期,英国银行家约翰·洛克创立了中央银行理论,先后创立英格兰银行、苏格兰银行,成为贷款和汇票的主要机构,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和货币运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现代货币发展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各国货币的发展开始加速。
在此期间,德国创新性地发行了名为“马克”的货币,成为了20世纪末前世界络绎不绝的经济危机中使欧洲退而求其次的货币标准,被誉为世界货币市场的“引擎”。
1944年,美国与盟国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定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海外国家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导货币。
不过,70年代的金本位崩溃,美元贬值,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崛起,金本位制度结束。
21世纪初,数字货币逐渐兴起。
比特币是一个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易、不受中心化管理,基于密码学原理,在技术上实现了可预测、可靠、不可篡改等特点,诞生于2009年。
其发展为区块链技术的迅速普及,为世界货币和支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国际货币体系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这一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第一阶段: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黄金是国际支付和储备的主要标准。
各国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即可兑换为黄金。
这种以黄金为中心的体系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固定汇率和流动性的限制。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储备。
根据该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
通过这样的安排,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国际贸易得以促进。
第三阶段:浮动汇率体系。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以黄金兑换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随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再固定,而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波动。
这样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
第四阶段:多元货币体系的出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
尽管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其他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例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使用逐渐增多。
这种多元货币体系有助于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提高全球金融稳定性。
尽管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演进,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货币供应与经济实力之间的不匹配。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国可以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满足全球需求。
这造成了各国货币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波动。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存在不足。
国际货币体系的决策权和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这导致了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不满和挑战。
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应对全球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的挑战。
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货币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的经济手段之一,它在人们交易、支付和投资时起着重要作用。
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许多历史时期,可以看出它的演化历程也是十分复杂的。
货币的第一个形态出现在中国的夏朝时期,当时主要采用了货币的物质形态,如银元、金元、玉米和谷类,这种物质形式的货币被称为“物质货币”。
物质货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作为经济交易的货币,但受到货币价值的影响,物质货币的流通性较低。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物质货币逐步演化为纸质货币。
它们由政府印制,其金额可以由政府规定和监管,主要流通的是纸币和硬币,纸币的流通性更强。
纸质货币有着良好的可流通性和货币价值,它是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银行业和金融技术的发展,货币进一步演变为无形的虚拟货币,如银行存款、信用卡、网上支付等。
电子货币不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价值,而且具有非常快速的流动速度。
它无需物理传递,只需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轻松完成,使消费者受益良多。
货币的演变演示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被用来支持全球贸易,并帮助人们实现财富传承。
现代货币经济体系中,纸质货币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而虚拟货币的使用却也在持续增加。
希望随着人们对货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货币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 1 -。
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
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
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
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
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
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
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
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货币名词之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
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
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货币名词之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
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货币名词之汇率
1971年8月,美元停止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
从此,进入符号货币时代。
此后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
一些比较稳定的或者有升值潜力的货币,如瑞士法郎、西德马克等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
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黄金被货币体系淘汰的必然性
黄金作为被使用长达数千年,被各个国家说广泛承认的硬通货,却在近百年间失去了它的货币统治地位,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黄金作为流通货币,同时也是一种消耗品,在多次流通之后,它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以至于在经过多次流通后不被银行所承认。
(2)黄金体积大,质量重,不利于进行大额远程贸易交易,也是限制在黄金货币时的贸易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3)黄金数量少,不能满足世界总体人口使用,尤其在近几百年间,黄金只能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而失去了流通货币的资格。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货币体制,只是基于人数少,贸易量小的贸易发展初期。
2.货币体系的过渡产物——纸币
纸币作为当代货币的主体类别,它是基于高科技普及前的必然产物,他克服了许多金属货币的缺点。
例如:体积与质量变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现金交易。
也可以根据各类经济数值自主调节货币数量及其价值等
但它还是无法作为主导货币载体,金属货币的不足,仅仅是被其改进,却无法完全克服。
当高科技时代完全来临时,纸币将退出货币体系的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则是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