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1.4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课程目标】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练习
一、自主建构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每步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2、解方程:322121
1
245 x x x
+-+
-=-
3、与同伴交流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和教训。
你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还有疑问吗?
小组评价等级
二、展示交流
步骤名称依据注意事项
解下列方程(1) 6x -7=4x +5 (2)x x -=⎪⎭⎫ ⎝⎛63131--
(3)246231x x x -=--+ (4)13
32414-+=-x x
三、合作探究
解方程5.25
.014.02.03-=--+x x
四、当堂检测
1、 由x -5=y -5,到x =y 是根据 。
2、 在公式h b a s )(2
1+=中,已知a =3,S =16,h =4,则b 的值为 。
3、 当x = 时,代数式3x -1与2x +6的值互为相反数。
4、当m =_____时,方程(m -3)x |m|-2+m -3=0是一元一次方程。
5、解方程
16110312=+-x 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课时)【中考要求】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知识结构】③熔化时 热,凝固时 热。
应用实例: 。
【典型例题】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1、温度 ②凝固 2熔化和凝固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2.如果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3. 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4. 铁是一种晶体,如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铁水凝固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能力提升】1.关于如图5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如图1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4.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6、夏天,加在鲜榨西瓜汁中和的冰块化成水,此过程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熔化D.液化【检测与反馈】1. 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5、四季分明的河北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D.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一、复习目标1、回顾本章内容,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再自我归纳和总结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
2、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复习重、难点: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指导与梳理:(二)、知识回顾: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称为事件发生的 。
在考察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 。
2、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可以用一个事件发生的 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 。
3、利用 或 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某个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4、用实验的方法统计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1)、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
(2)、掷一枚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3点朝上的概率为 。
(3)、掷一枚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每次实验掷两次,两次朝上的骰子点数之和为5的概率为 。
(三)、例题解析:1.某同学报名参加运动会,有以下5个项目可供选择:径赛项目:100m ,200m ,400m(分别用A 1 、A 2 、A 3表示);田赛项目:跳远 ,跳高(分别用B 1 、B 2表示).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随机事件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计算概率的应用 理论计算 试验估算只涉及一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的概率列表法树状图法⑴ 该同学从5个项目中任选一个,恰好是田赛项目的概率为 ;⑵ 该同学从5个项目中任选两个,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求恰好是一个田赛项目和一个径赛项目的概率.2.小明、小军两同学做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不透明的文具袋中,装有型号完全相同的3支红笔和2支黑笔,两人先后从袋中取出一支笔(不放回),若两人所取笔的颜色相同,则小明胜,否则,小军胜.(1)请用树形图或列表法列出摸笔游戏所有可能的结果;(2)请计算小明获胜的概率,并指出本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若不公平,你认为对谁有利(四):当堂检测1、从其中含有4个次品的1000个螺钉中任取1个,它是次品的概率是 。
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那么这二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是37.4℃B、甲的体温小于37.2℃,乙的体温小于37.4℃C、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是37.4℃D、二人的体温都无法确定2、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C.“汗”出在靠教室内一侧的玻璃上D. 冰花结在靠教室外一侧的玻璃上3、1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4、如图1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图1D、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5、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________来降低气温的。
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________,保持体温不变的.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3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操作: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_________℃(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4,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第一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学案【知识链接】姓名★知识点一: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的区别是什么?方程:方程是含有的等式,方程等式,但等式方程。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标准形式和最简形式是什么?(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等号两边都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一般)形式是:ax+b=0 (其中,a、b都是常数,且a≠0)(3)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 (其中,a、b都是常数,且a≠0)★知识点二:方程的解与解方程1. 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解方程:是指求方程解的。
★知识点三: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或如果a=b,那么a bc c(c≠)等式的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作用:是等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通过读题,弄清题意(提取已知量和未知量等信息);2. 找等量关系:用文字表示出包含题目相关数量关系的等量关系;(关键) (1) 条件等量关系(认真分析,积累经验,仔细感悟) (2) 固有等量关系(如s=vt 等)(识记);3. 设未知数:选设一个未知量(可以是直接或间接未知量,还可以是辅助元)4. 列方程:用代数式表示出等量关系中的相关量;5. 解方程: 仔细解出方程;6. 检验:看是否是原方程的解,再看是否符合实际意义;7. 回答:完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考点解析】考点一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 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0127=+yB.082=+y x C .03=z D.3232x x -=+ 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1)1(||=+-k x k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的值为( )A.1B.-1C.±1D. 0 变式练习: 1. 如果2345m x-=-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2. 021)2(2=+++kx x k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 ;3. 如果234x k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k ;考点二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3m=2的解是x=m ,则m 的值是 变式练习:4. 若方程234k x -=与24x =的解相同,则k= 5. 下列是关于x 的方程ax b =的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方程ax b =有唯一解B.当0a ≠时,方程ax b =有唯一解C.当0,0a b =≠时,方程ax b =无解D.当0,0a b ==时,方程ax b =有无数个解 6. 小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看不清楚,被污染的方程是-=-y y 21212 ,怎么办呢?小明想了一想便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是35-=y .很快补好了这个常数,这个常数应是( )A .1B .2C .3D .4思考:关于x 的方程6kx x =-的解是正整数,且k 为自然数,则k 的值为 . 考点三 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例4 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 A.若x y =,则33x y -=- B. 若x y =,则kx ky =C. 若x y =,则x y a a = D. 若x ym m=,则23x y = 变式练习:7. 把方程762+=-y y 变形为672+=-y y ,这种变形叫 ,根据是 。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章知识。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知识解题。
二、问题导学: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 ,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 。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
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 ; ○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 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 交点,二次函数有 零点.
(2)△=0,方程02=++c bx ax 有两 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 二阶零点.
(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 点,二次函数 零点.
5.函数的模型
三、问题探究
一)、求零点
二)、二分法应用
四、课堂练习(见全程设计)
五、自主小结。
沪科版《第3章声的世界》复习导学案姓名: 班级: 等地:一、【课程标准】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特性;3.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知道噪声控制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振动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振动的材料、结构不同:振动有无规律:有规律的是无规律的是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Hz 的是小于20000Hz 的是 三、【课堂导学】【例1】“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跟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上面短文A 、B 中① 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
【例4】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中考要求解读】1.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格、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3.能运用概率与统计有关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基础准备】1.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 迎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 入盒中,从中随机地抽取一张卡片印有“欢欢”的概率为( ) A .12B .13C .14D .152.袋中有同样大小的4个小球,其中3个红色,1个白色.从袋中任意地同时摸出两个球,这两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是( )A .12B .13C .23D .143.在一个暗箱里放有a 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球,这a 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那么可以推算出a 大约是( ) A .12 B .9 C .4 D .3 4.(08自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 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 种车票。
5.小明与父母从广州乘火车回梅州参观叶帅纪念馆,他们买到的火车票是同一排相邻的三个座位,那么小明恰好坐在父母中间的概率是 . 6.从1,2,3这三个数字中任取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其中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概率是 . 7.一个口袋中有12个白球和若干个黑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亮为估计口袋中黑球的个数,采用了如下的方法:每次先从口袋中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白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5次,得到的白球数与10的比值分别为:0.4,0.1,0.2,0.1,0.2.根据上述数据,小亮可估计口袋中大约有 个黑球. 8.(08泰州)有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的5个乒乓球,每个球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中的一个,将这5个球放入不透明的袋中搅匀,如果不放回的从中随机连续抽取两个,则这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例题精讲】【例1】将A ,B ,C ,D 四人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参加羽毛球比赛,每组两人. (1)A 在甲组的概率是多少?(2)A ,B 都在甲组的概率是多少?【例2】小明和小颖做掷骰子的游戏,规则如下: ①游戏前,每人选一个数字; ②每次同时掷两枚均匀骰子;(第1题)③如果同时掷得的两枚骰子点数之和,与谁所选数字相同,那么谁就获胜. (1)在下表中列出同时掷两枚均匀骰子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1 2 3 4 5 6 1 2 3 4 5 6(2)小明选的数字是5,小颖选的数字是6.如果你也加入游戏,你会选什么数字,使自己获胜的概率比他们大?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电路图上有四个开关A ,B ,C ,D 和一个小灯泡,闭合开关D 或同时闭合开关A ,B ,C ,都可使小灯泡发光.(1)任意闭合其中一个开关,则小灯泡发光的概率等于____________;(2)任意闭合其中两个开关,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 方法求出小灯泡发光的概率.【延伸】 有四张卡片(形状、大小和质地都相同),正面分别写有字母A ,B ,C ,D 和一个算式.将这四张卡片背面向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记录字母后放回,重新洗匀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记录字母.(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两次抽取卡片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卡片可用A ,B ,C ,D 表示); (2)分别求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算式都正确的概率和只有一个算式正确性的概率.A B C D a 6÷a 2=a 3 A -2x ·x 2=-2x 3 B 32×33=3 6 32+22=5 2 第2枚骰子掷得的点数 第1枚骰子 掷得的点数【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 .中秋节晚上能看到月亮 B .今天考试小明能得满分 C .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明天气温会升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天的降水概率为30%”是指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30%B .连续抛一枚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是25次C .连续三次掷一颗骰子都出现了奇数,则第四次出现的数一定是偶数D .某地发行一种福利彩票,中奖概率为1%,买这种彩票100张一定会中奖 3.给出下列四个事件:(1)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2)任取一个负数,它的相反数是负数; (3)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4)取长度分别为2,3,5的三条线段,以它们为边组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不确定事件是( ) A .(1)(2) B .(1)(3) C .(2)(3) D .(2)(4)4.小明和小亮做游戏,先是各自背着对方在纸上写一个正整数,然后都拿给对方看.他们约定:若两人所写的数都是奇数或都是偶数,则小明获胜;若两个人所写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则小亮获胜.这个游戏( ) A .对小明有利 B .对小亮有利 C .游戏公平 D .无法确定对谁有利5.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出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 ).A .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B .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 C .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D .任意写一个整数,它能被2整除的概率二、填空题 6.足球比赛前,裁判用抛一枚硬币猜正反面的方式让甲、乙两个队长选进攻方向,猜对正面的队长先选,则队长甲先选的概率是 . 7.某体育训练小组有2名女生和3名男生,现从中任选1人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为奥运添光彩”志愿者活动,则选中女生的概率为 .8.投一枚均匀的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每次实验投两次,两次朝上的点数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9.从-2,-1,1,2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一次函数y =kx +b 的系数k ,b ,所得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概率是 .10.一只口袋里有相同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其中有6个红球,5个绿球.若任意摸出一个绿球的概率是14,则任意摸出一个蓝球的概率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1.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球共40个,小颖做摸球实验,她将盒子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下表是实验中的一组(第5题图)30%40%20% 10% 200 400 600 频率 次数统计数据:摸球的次数n 100 200 300 500 800 1000 3000 摸到白球的次数m 65 124 178 302 481 599 1803 摸到白球的频率m n0.650.620.5930.6040.6010.5990.601(1)请估计:当n 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 .(精确到0.1) (2)假如你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P 白球 . (3)试估算盒子里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只?12.一口袋中装有四根长度分别为1cm ,3cm ,4cm 和5cm 的细木棒,小明手中有一根长度为3cm 的细木棒,现随机从袋内取出两根细木棒与小明手中的细木棒放在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三根细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2)求这三根细木棒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 (3)求这三根细木棒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形成用符号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并获得、解释一般性结论的意识;充分感受抽象、归纳等思想方法。
【适时检测】1.当12a =,13b =时,代数式()2a b -等于( ) A.16 B.112 C.124 D.1362.下列各组代数式中,属于同类项的是( ) A.212a b 与212ab B.2a b 与2a c C.34与43 D.p 与q3.某商店上月的营业额是a 万元,本月比上月增长15%,那么本月的营业额是( )A.()115%a +万元 B.15%a 万元 C.()115%a +万元 D.()2115%a +万 4.设奶粉每听p 元,橘子每听q 元,则买10听奶粉、6听橘子共需 元.5.小聪的家离学校s 千米,小聪骑车上学,若每时行10千米,则需 小时,若每小时行v 千米,则需 时.6.在多项式π354322--x a x a 中,各项分别是:最高项是: 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该多项式是 次项式。
7. 2241212-+-n m y x y x 与是同类项,则m= ,n= .8. 代数式32++a a 的值为7,则代数式3222-+a a 的值为 .9. “x 平方的3倍与-5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 .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 .10.化简求值:2)1(2(2222---+b a ab b a ),其中.2,2=-=b a11.已知7a b +=,10ab =,求代数式()()()5476343ab a b a ab ab b +++---的值.12.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图形:(1)摆第1个图形用 枚棋子,摆第2个图形用枚棋子,摆第3个图形用 枚棋子;(2)按照这个方式摆下去,摆第n 个图形用 枚棋子.【多元链接】初一年级学生在5名教师的带领下去公园秋游,公园的门票为每人30元.现有两种优惠方案,甲方案: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方案:师生都按7.5折收费. (1)若有m 名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优惠方案各需多少元? (2)当m=70时,采用哪种方案优惠? (3)当m=100时,采用哪种方案优惠?。
课题:第三章复习【学习目标】:1.回顾本章主要内容2.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知识再现】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的物体。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和静止是的。
2.机械运动分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分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3.速度是指物体在通过的路程。
速度描述的物理量。
4.单位的转化:1米/秒= 千米/ 时 18千米/时= 米/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1.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2)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和物体运动的。
2.力的作用是。
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4.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是否对准,注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节重力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而受到的力;重力方向;重力与质量成则重力计算公式为 G= 。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而变化,而重力随物体所在位置(如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和方向的性质。
简而言之,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3.惯性跟质量一样,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做一做: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第五节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保持______或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___。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一做:1、甲起重机搬运重为4×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乙起重机搬运同样重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起重机在匀速上升阶段施加的拉力是()A.甲、乙都等于4×104N B.乙较大C.甲较大D.甲、乙都是零2、人提桶处于静止状态时,下面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对人的拉力B.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C.桶对人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3、一个体重为650N的人乘电梯以1m/s速度匀速上升,之后又乘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下降,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A.匀速上升时大于650N B.匀速下降时小于650N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650ND.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0N第六节摩擦力1.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运动或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6-7节复习导学案课题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6-7节)学习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器额定功率的含义;2.理解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知道电功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家用电能表的读数和计算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4.焦耳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重点1.电功率、电功的相关计算;2.焦耳定律在计算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学习内容与过程第六节电能的利用一.知识点1.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功叫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瓦,千瓦,1千瓦=1000瓦。
(3)电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
(4)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总电功率。
(5)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U2/R=I2R当电功率的单位:千瓦,t的单位:小时,则W的单位是:千瓦时(度)。
2.测定小灯泡的功率(1)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UI,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电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2)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猾片应放在最大阻值处。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较定议 公式 区别 联系实际 功率用电器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P 实 = U 实I 实 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有无数个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当U 实>U 额时,P 实>P 额 (用电器可能被烧坏)额定 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P 额= U 额I 额 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4. 电功 (1) 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第三章实数复习导学案(浙教版)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能得到熟练、巩固,并能灵活地运用实数知识去解决问题。
复习重点:1、用对比的方法复习概念。
2、归纳本章内容,把本章学习内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3.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对重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复习难点:无理数、实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1、数的分类及概念2、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对应的。
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在实数的运算中,仍然成立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实数无理数(有理数实数正数a 为a为表示方法( )( )a 的取值a 0, ≥0a 0a 是任何数性 质 0正数( 个) 互为相反数( 个) 正数( 个)0 0 0没有 没有数(一个)开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的运算叫 。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的运算叫开立方 (二)例题讲解例1.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1的平方根是±1 B .﹣1的倒数是﹣1C .﹣1的绝对值是1D .﹣1的平方的相反数是﹣1知识考点:本题考查基本数学概念,涉及平方根、倒数、绝对值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例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 A .1 B .﹣1 C .0 D .±1知识考点: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变式:立方根是本身的数是( ) 例3.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81 B .±9 C .9 D .3知识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非负平方根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正数的平方根是正数.特别注意:应首先计算的值变式:9的平方根是(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B .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而产生的数C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D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aa知识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理数的定义.初中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π类;②开方开不尽的数,如;③有规律但无限不循环的数,如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 变式:在实数﹣,0.21,,,,0.20202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例5.若x 2=(﹣3)2,y 3﹣27=0,则x+y 的值是( ) A .0 B .6 C .0或6 D .0或﹣6 知识考点: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立方根式正数,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这类属于基本的题型,要求熟练掌握.变式:若16的平方根是m ,﹣27的立方根是n ,那么m+n 的值为 _________ . 例6.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一定是( ) A .无理数 B .有理数 C .0 D .实数知识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及无理数的定义,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注意举实例的方法.变式:已知:a 和b 都是无理数,且a ≠b ,下面提供的6个数a+b ,a ﹣b ,ab ,,ab+a ﹣b ,ab+a+b 可能成为有理数的个数有 个. 四:课堂小结1反思基础知识点,例题,巩固练习是否弄懂 2解题要点及方法 五:1、背出知识点2 、试卷一张 一、选择题1.81的平方根是 ( )A.±9B.9C.±3D.32.在下列各数3.1415,0.2060060006……(每两个6之间依次多一个1),0,0..2,-π,35,722,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3.若规定误差小于1,那么60的估算值为 ( )A.3B.7C.8D.7或B 4.已知|a|=5,2b =7,且|a+b|=a+b ,则“a-b 的值为 ( )A.2或12B.2或-12C.-2或12D.-2或-12 5.化简31--3+25的结果是 ( )A.6-3B.4-3C.-4-3D. 3-4二、填空题6.若2a =3,则a= ;若(b )2=5,则b= .7.3125.0的绝对值是 . 8.5-5的整数部分是 . 三、解答题9.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和它们的相反数,并把这些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连接: 6,-3.5,21,410.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些冰川融化并消失.在冰川|消失12年后,一种低等植物苔藓,就开始在岩石上生长.每一个苔藓都会长成近似的圆形.苔藓的直径和其生长年限近似地满足如下的关系式:d=712-t (t≥12),其中d 表示苔藓的直径,单位是厘米,t 代表冰川消失的时间(单位:年).(1)计算冰川消失16年后苔藓的直径为多少厘米?(2)如果测得一些苔藓的直径是35厘米,问冰川约是在多少年前消失的?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复习)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能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三学习过程回顾课本并完成下列各题:1 写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及混合运算顺序2 用字母表示运算律3 乘方是的运算4 怎样将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同组同层的同学进行交流)5 巩固练习(1) -7+3-6; (2)(-3)×(-8)×25; (3) (-616)÷(-28);(4)-100-27; (5)(-1)101; (6)021;(7)(-4)2; (8)-32; (9)-23; (10)(-2)3(11)3.4×104÷(-5).(12)-32-(-8) ×(-1)101÷(-1)100(13) 15×(35–23) (4)用科学计数法表示:690000能力提高:1 绝对值小于100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他们的积等于2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本身,则这个数为 若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的本身,则这个数为3 |-45|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4 计算:(1) 1÷(-2)×(12)(2) (-1.5)×3×(–23)²–(-13)×(-1.5)²(3)10、{0.85-[12+4×(3-10)]}÷5小结:通过本节复习你有何收获?自我测一测 ,看你有多棒?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海王星距离地球约有4350000000千米2 ____的平方是16,____的立方是8,__ 的立方是-27。
3、-14-61×[ 2-(-3)2 ]4、-8-3×(-1)3-(-1)4。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复习提纲
第一节人种和人口
一、三大人种
三大人种的分布
二、人口的分布
1.世界的人口分布是____________的。
人口稠密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稀疏区----两极地区、亚洲中部、非洲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美洲西部及赤道附近。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趋向于: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地区)。
(纬度位置)(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地形)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海陆位置)
三、人口的增长
1.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__________。
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快:人口______________高,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_________降低,故而人口增长快。
b.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慢:经济发达,人们观念的转变使得人口的______________低。
c.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也慢:经济状况差,医疗水平低,人口___________高。
四、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问题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集中在
____________国家。
对城市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城市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人口问题,应当使人口增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协调好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时,可以实行_______________政策。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主要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
2.世界六种主要语言的分布:
二、世界的三大宗教
1.三大宗教的分布
2.三大宗教的特色
第三节聚落
一、城市和乡村
1.聚落是人们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也是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最早的聚落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落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他们的职能有所不同,一般乡村从事__________生产;而城市的职能一般较复杂,多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村按职能的不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按职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聚落与环境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关系。
地理环境即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1.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_______________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一般聚落多建在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2.世界上一些河流________________地区,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3.在古代,聚落还承担着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人们非常关注聚落的______性和_________功能。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受_____________影响减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日益明显。
小结:1.一般聚落选址地都是地形___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_的地方。
2.聚落形成发展的相关因素: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资源是否利于防卫等(过去考虑的主要因素)
社会环境----经济,文化,交通,政策等(现在主要的考虑因素)
第四节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聚落的发展与变化大致有:
1.聚落的____________发生变化(一般都是由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
2.聚落的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即______发生改变)
3.聚落的___________(即_________)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并不都会______________,有些聚落在__________的改变下,会被人们_____________,或者因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
1.将下列主要人种与其相应的外貌特征和主要的分布地区用直线相连:
A.黄种人①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a.亚洲东部
B.白种人②肤色较浅,嘴唇薄 b.非洲、大洋洲
C.黑种人③头发黑直,面庞扁平 c.欧洲、北美洲
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哪个半球?答:
(2)按纬度带看,人口稠密区位于高、中、低哪个纬度带?
答:。
(3)从沿海和内陆来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哪里?
答:
(4)A地人口密度 (只填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带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 ________ ,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早的地区。
A地的人种为_________人种,一般说_________语,信仰的宗教多为____________。
(5)B地和C地的人口密度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B地处在,C地处在。
B地为_________人种,信仰________________。
C 地一般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
(6)D地所在的大洲是洲。
这里至今无常住居民的原因是:。
(7)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只说出能或不能)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