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辅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3
少年宫绘画兴趣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绘画基础教程》第三单元“色彩的魅力”,详细内容为第5章“色彩的调配与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学会色彩的调配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2. 培养学生学会色彩的调配方法,增强绘画表现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绘画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调配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画纸、教材、PPT。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彩的三原色、间色、互补色等概念,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等属性。
3. 实践操作(15分钟):示范色彩的调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如何调配出丰富的色彩。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风景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5.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点评(10分钟):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理论三原色、间色、互补色色彩的冷暖、明暗2. 色彩的调配方法3. 绘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参加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绘画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小学少年宫美术组(装饰画)辅导计划
一、活动目的:
在积极探索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观。
二、活动内容:装饰画——欣赏、评论。
三、活动时间:单周的周三下午。
四、活动人员:中高年级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
五、活动地点:三(2)班教室。
六、活动要求:带好相关工具、资料。
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第一周:黑白装饰画(风景一)第1课时
第二周:黑白装饰画(风景一)第2课时
第三周:彩色装饰画(风景二)第1课时
第四周:彩色装饰画(风景二)第2课时
第五周:黑白装饰画(花卉一)第1课时
第六周:黑白装饰画(花卉一)第2课时
第七周:彩色装饰画(花卉二)第1课时
第八周:彩色装饰画(花卉二)第2课时
第九周:黑白装饰画(动物一)第1课时
第十周:黑白装饰画(动物一)第2课时
第十一周:彩色装饰画(动物二)第1课时
第十二周:彩色装饰画(动物二)第2课时
第十三周:黑白装饰画(人物一)第1课时
第十四周:黑白装饰画(人物一)第2课时
第十五周:彩色装饰画(人物二)第1课时
第十六周:彩色装饰画(人物二)第2课时
第十七周:整理,制作展版、展出作品。
一、活动目标:通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活动准备:1.美术教材和工具准备: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纸、水杯等。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场所宽敞明亮,供学生绘画和展示作品使用。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活动内容:1.第一次活动:了解美术和创作基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活动安排:a.简要介绍美术的定义和意义。
b.展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c.给学生讲解绘画基础知识,如线条、色彩、光影等。
d.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和创作的力量。
2.第二次活动:素描绘画-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活动安排:a.给学生展示一些素描作品,引导他们观察和欣赏。
b.介绍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层次等。
c.给学生讲解素描的构图和透视原理,让他们了解如何用线条和明暗表现物体形态和空间感。
d.给学生布置素描绘画任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观察绘制真实的物体。
3.第三次活动:彩色绘画-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安排:a.给学生展示一些彩色绘画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并思考色彩的运用。
b.介绍彩色绘画的基本技法,如色彩搭配、色调、明暗、层次等。
c.给学生布置彩色绘画任务,让他们运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进行创作。
d.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第四次活动:美术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活动安排:a.让学生准备自己的作品,并在活动场所展示。
b.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c.组织学生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并颁发奖品。
d.引导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鼓励他们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艺术潜能。
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教案第一章:活动缘起与目标1.1 活动缘起介绍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的成立背景和目的。
强调美术兴趣小组对于培养乡村少年美术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1.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美术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美术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章:活动组织与策划2.1 活动组织结构介绍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的组织架构,包括指导老师、组长和组员等角色。
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
2.2 活动策划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和流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美术活动。
准备所需美术材料和工具。
第三章:活动实施与过程3.1 活动实施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第二步:进行美术技能培训,由指导老师讲解并示范。
第三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美术作品。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3.2 活动过程管理确保活动秩序和学生的安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技能。
第四章:活动评估与反馈4.1 活动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活动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美术作品的质量。
4.2 活动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提高活动质量。
第五章:活动成果与展示5.1 活动成果整理整理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归档和记录。
编印活动记录手册或画册,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活动照片。
5.2 活动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师生参观。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比赛和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才华和成果。
第六章:活动拓展与提升6.1 活动拓展计划设计后续的美术活动计划,包括不同主题和技能的提升。
邀请专业的美术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6.2 活动能力提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博物馆,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完整版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美术组活动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少年宫美术组活动教材》第四章“色彩的魅力”,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技巧以及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搭配方法,培养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知道色彩的三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创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应用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创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笔、画纸、色卡、投影仪、教材。
学具:彩色笔、画纸、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色彩搭配,让学生体会到色彩的魅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三要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色彩搭配技巧,如对比色搭配、邻近色搭配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搭配方法。
4. 随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技巧,完成一幅简单的画作。
5. 课堂互动(5分钟)强调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创作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技巧对比色搭配邻近色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技巧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丰富的色彩搭配,体现家乡的特色;作品尺寸:A3纸张;完成时间:课后一周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素材,提高对色彩的观察力;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课堂互动的开展4. 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重点: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技巧。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3.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对象:小学生三、活动时间:每学期共10次活动,每次活动1.5小时四、活动地点:学校美术教室五、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放松手部肌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主题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讲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3. 创作时间(30分钟):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鼓励。
4. 作品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活动准备:1. 准备美术教室,确保环境安静、舒适。
2. 根据活动主题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 准备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范例,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七、活动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易碎的美术材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学生的创作和个人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交流。
八、评价方式:1. 学生创作的作品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注重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2.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也是评价的重要部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九、教学资源:1. 参考教材:美术教材、绘画技巧书籍、网络资源等。
2. 范例作品:大师作品、学生作品等,用于讲解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十、教学反思: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少年宫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年宫美术教学指导》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色彩的认识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搭配原则,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用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色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搭配原则。
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结合实际操作,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搭配,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创作环节:学生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过程:学生构思并绘制草图,教师点评并提出建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
过程: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同学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分类3. 色彩搭配原则4. 创作主题:“我的梦想家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完成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2. 课后拓展:收集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教案课题:黑与白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 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四、作业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六、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美术教学教案课题:主体与背景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二、讲授新课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美术少年宫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9课《我们的少年宫》,详细内容为引导学生了解少年宫的功能和作用,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少年宫的建筑特色和活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少年宫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建筑和场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少年宫的建筑特色和活动场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示范画。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少年宫的各类活动,引发学生对少年宫的兴趣。
2. 走进少年宫(10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少年宫的功能和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少年宫的建筑特点,了解建筑风格。
3. 实践活动(10分钟)(1)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少年宫的建筑特色。
(2)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线描和色彩练习,表现少年宫的场景。
4.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创作环节(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以“我们的少年宫”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的少年宫》2. 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宫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学会运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建筑和场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重难点:(1)运用线描和色彩表现少年宫的建筑特色和活动场景。
(2)观察、表现、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们的少年宫”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见学生完成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少年宫,深入了解少年宫的活动。
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教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少年宫成为关爱农村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平台。
美术兴趣小组作为少年宫的一项特色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本活动,让乡村青少年在美术创作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提高综合素质。
活动目标:1. 培养乡村少年的美术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3. 提高乡村少年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对象与时间活动对象: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成员活动时间:每学期共计10次,每次活动时长2小时三、活动内容与过程第一节:认识美术1. 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欣赏国内外著名美术作品,让学员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绘画基础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进行绘画练习,培养学员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三节:手工制作1. 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剪纸、泥塑、折纸等。
2. 创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第四节:美术欣赏与分析1. 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会欣赏美的标准。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第五节:集体创作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作品欣赏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手工制作等技巧。
3. 实践法:学员动手实践,创作美术作品。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观察学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员的美术作品,从技巧、创意、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活动准备与材料活动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美术作品展示区、创作区、材料区等。
少年宫绘画兴趣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少年绘画基础教程》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运用”,具体包括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三大属性,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三大属性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色彩搭配原则的掌握以及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画纸、颜料、调色板、教学PPT等。
学具:画笔、画纸、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色彩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
(2)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简单的风景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三大属性及搭配原则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际绘画中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提高审美水平。
少年宫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年宫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色彩的魅力”,具体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创作的技能,提高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及色彩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色彩的审美和创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图片中的色彩搭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纯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色彩搭配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类似色3. 色彩情感表达暖色、冷色、中性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2. 答案要求:(1)使用至少3种色彩搭配原则;(2)作品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心情;(3)作品尺寸:A4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提高审美素养;(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
少年宫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世界——少年宫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调和颜色以及颜色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达到更好的成果。
教案内容和步骤: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5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彩色画作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画作中使用了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教学步骤二:基础知识讲解和示范(10分钟)1. 介绍主要的基础颜色,并使用示例展示如何调和颜色。
2. 解释不同颜色对情感的表达和意义(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3. 老师进行一次现场绘画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观察细节。
教学步骤三:小组合作绘画(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情感来表达(例如喜悦、害怕、和平等)。
3. 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绘画中要使用的颜色和表达方式。
4. 学生使用之前学到的绘画技巧和观察细节,共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在完成绘画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和反馈。
2.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解释他们绘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每幅绘画作品中使用的颜色和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2.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参与和表现,老师也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步骤六:拓展活动(可选)(10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绘画实践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其他材料(如粘土、画笔等)进行更多的艺术表达。
教学步骤七:作业(5分钟)1. 布置个人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和启发,创作一幅描绘他们心情的画作,并且在作品旁边用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教案第一章:活动概述活动名称: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9:00-11:00活动地点:乡村少年宫美术教室活动对象:7-12岁乡村儿童活动目的: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人数:15人活动教师:张老师第二章: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授孩子们基础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知识。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孩子们使用剪刀和胶水时要小心,避免受伤。
第三章: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张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熟悉画笔和颜料。
2. 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张老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 实践环节(20分钟):孩子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一幅作品。
1.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大部分孩子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3. 孩子们在作品展示环节充满自信,互相欣赏和学习。
第五章:后续活动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教授绘画技巧,引入新的绘画元素,如纹理、透视等。
2. 计划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激发创作灵感。
3. 邀请家长来参加孩子的作品展览,增进家长对孩子们美术活动的了解和支持。
4. 组织一次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六章: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拓印工具、纸张、彩色铅笔、水彩等。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授孩子们拓印技巧和彩色铅笔的使用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拓印技巧。
4.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孩子们使用拓印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第七章: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张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拓印练习,熟悉拓印工具。
少年宫美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少年宫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色彩的搭配与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搭配技巧的运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所学色彩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教学PPT。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画作是如何运用色彩搭配的?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色彩搭配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道色彩搭配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色彩搭配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间色补色2. 色彩搭配技巧对比搭配协调搭配类似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美丽的家园”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画面色彩丰富,搭配协调,具有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技巧,但在实际创作中,部分学生运用不够灵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色彩搭配的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如服装设计、家居装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色彩搭配技巧的运用。
少年宫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少年宫美术教案教学内容:图案创作(绘画)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图案创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图案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教学难点:创造独特的个人图案设计教学准备:色彩笔、铅笔、纸张、色彩盘、颜料、画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案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引起学生对图案创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知识讲解:介绍图案的定义、分类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图案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示范演示: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案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示范画出一个图案作品,同时解析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设计理念。
4.分组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合作设计创作一个图案作品。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创作过程,可以负责不同的任务,如构图、色彩和细节的处理等。
5.集体展示:每个小组完成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点评。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6.总结归纳:通过学生展示和互动,总结出一些图案创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7.作品保存和展示:将学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并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中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赞赏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案创作的素材和参考资料,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图案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感。
3.定期举办学生的作品展,供学生展示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教案第一章:活动概述活动名称: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活动目标:通过美术活动,培养乡村少年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活动对象: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成员活动时间:每学期共计10次,每次活动2小时活动地点:乡村少年宫美术教室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师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设计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准备示范作品和参考资料。
2.2 学生准备:携带个人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提前了解活动主题,收集相关的图片或作品进行参考。
第三章:活动流程3.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兴趣点。
3.2 教学演示:教师进行美术技巧的示范,解释绘画步骤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践,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3.3 创作时间: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作品进行自己的创作。
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3.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活动总结与反思4.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度。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4.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次活动的体验进行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在下一次活动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活动一自然风光绘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光,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透视、色彩搭配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2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自然风光的图片或实地考察的自然景观。
美术兴趣小组辅导教案第一课: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一一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多媒体使用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放录像思考问题: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红、黄、蓝、橙、绿、紫……,2.板书课题: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三,讲授新课10分钟)(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修改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观察色轮,出示三色轮,思考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让学生尝试后回答。
)生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c.做实验:。
尝试其他两色相加有什么新发现。
d.学生讨论间色定义 (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0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0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轻音乐)第二课:夜景(记忆画)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媒体使用欣赏课件简单的步骤图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夜景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感情。
教学过程(公开课实验稿)一组织教学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二新课教学夜景欣赏图片1、谈话导入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欣赏图片(课件)西湖平湖秋月香港兰桂坊德国国会大厦美国阿拉斯加美国阿拉丁中国北方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宁静、动人、雄壮、奇丽……欣赏作品欣赏图画(课件)《星夜》凡高修改《夜间的咖啡屋》凡高学生作品2幅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送出礼物:照片设计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采用的方式可机动)四、作业展评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
(内容、画法、感觉等)第三课:蜡笔水彩图案(图案基础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这课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
媒体使用课件,范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描绘方法,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与图案色彩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揭题,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1)图案是社会生活中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美术形式。
请学生从他的身边寻找一些不规则的散点式图案。
(2)学生边寻找边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一些简单的纹样。
然后通过透叠,交叉,重组等手法进行配置,只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匀称即可. 这种画法灵活生动,富于变化。
二.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图案的表现方法,分清图案纹样的技法,即运用点、线、面来表现。
修改。
三.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方式,提倡随意性但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均匀。
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自由变化。
四.注意对比色的运用,并做到色彩鲜艳。
五.用蜡笔描绘点、线、面,用水彩色平涂。
六.作业要求:(1)参照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案改变色彩。
第四课:美丽的圆形纹样(绘画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
2.通过教学,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圆形纹样。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大胆灵活地运用色彩,描绘出较好的圆形纹样,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媒体使用幻灯机,幻灯片五张,录音机,古筝曲音乐带,范图一张。
学具准备:彩色水笔,油画棒,9cm半径的圆形作业纸。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般圆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懂得圆案艺术与人民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学好基础图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难点:掌握圆形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一.组织教学二.引题谈话,导入新课①有一家美化生活设计公司,听说我们402班的同学画画得特别漂亮,他们正好要开发新产品,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助搞设计,等会儿,我们在班里进行评选,挑出最佳的设计送往公司去,你们有没有信心?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他们要求我们设计些什么呢?②(出示范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呢?图案画。
图案又可称纹样。
这幅纹样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纹样,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须适合圆形,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
(板书:适合纹样)谁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得上圆形纹样(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地出示实物欣赏)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三.讲授新课那么你们知道这圆形纹样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幻灯片①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美丽的花边,片中所画骨架是用来表示纹样的方向性的。
圆形纹样也有它的规律,也就是也有它的骨架。
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绘制纹样。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几幅纹样,找一找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特征.②(出示四幅不同形式圆形纹样,请学生在黑板上画骨架图)我们给这一种纹样的骨架一名称叫直立式。
(板书:直立式)学生按照幻灯片依次画出骨架图,老师肯定,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并板书骨架式名称.③依次板书: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④小结:骨架线,(板书:①画骨架)然后②画纹样解决细节难点:向心式和放射式较难区别,放射式的纹样就像一个太阳,光芒四射,单元纹样是大头朝里,小头朝外。
而向心式则正好相反,小头朝里,大头朝外。
2.看了这么多的纹样,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采用何种构成形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圆形纹样可以不画花边,但是加了花边更好看,根据设计而定。
3.谁能告诉大家,这几幅纹样,是什么构成形式?(欣赏图范画,及时反馈)4.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①圆形纹样不仅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
②(板书:②构图③涂色)要求:最大胆、最大胆.四、布置作业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圆形的作业纸,请你在上面设计一种产品的圆形纹样。
请问,你想为什么产品设计?采用什么骨架式②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求:(1)纹样画得饱满、整齐;(2)色彩鲜艳、大胆。
③学生设计,老师巡视指导,作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五、作业讲评,总结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方案,老师作小结性讲评。
今天,大家都很棒,开动脑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一张又一张的圆形纹样设计稿,等会儿,老师会把你们的作品寄给美化生活设计公司,相信他们一定对你们的设计感到惊喜。
同学们,圆形纹样属于什么画呀?第五课:美丽的方形纹样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掌握描绘方形纹样的基础技法,描绘出精美的方形纹样。
(了解)2.刻苦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图案设计技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接受)媒体使用课件:学生圆形纹样的优秀作业,教师范作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一般方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能描绘出更精美的图案。
一.展示,复习导入。
1.展示上一节课《美丽的圆形纹样》的优秀作业,师生进行点评,激发、鼓舞学生学好方形纹样的信心、兴趣和决心。
2.课件出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方形纹样。
3.师生畅谈交流。
总结:(1)方形纹样一般也是由中心花纹和花边共同组成。
(2)纹样:有方圆结合式,向心式,放射式,旋转式,。
同心式等。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简单设计进行归类与综合或者变形。
样式:(1)(2)(3)(4)(5)二.范作欣赏。
1.出示教师范作。
2.创作指导提示:修改(1)根据作业纸的大小,规定一个方形纹样统一的边长画出一个正方形。
(2)选定一个方形纹样的形式,并画出骨架于。
(3)设计一个单元纹样,然后进行变化与复合练习。
三、展示作品第6课亲近大师——素描欣赏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素描的基本表现形式,体会其审美价值。
2、欣赏比较各位大师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尝试临摹。
3、对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比较各大师作品在线条处理、构图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绘画。
教学难点:感受素描以单色绘画的美感和价值,同时感受大师素描作品的优秀之处。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素描工具、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谈话导入:师问:你知道美术上有个专有名词“素描”吗?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吗?你画过或见过素描作品吗?(学生回答)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素描”的艺术魅力。
3、欣赏:师展示大师素描作品,学生谈感受。
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对“素描”定义。
4、尝试练习:临摹大师的素描作品,体会各种用线和造型手段。
5、课堂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学生对于“素描”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不少学生认为只有画家才有此能力,心存自卑。
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广泛含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