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DNA的复制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2
DNA的复制【学习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基础知识】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1)沃森、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假说的具体内容为: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将解开,互补的__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将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__________________,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________,结合到_________________ 上。
这样,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什么是DNA的复制(DNA复制的概念)?(2)特点:(3)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条件: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兴趣补充】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第3节DNA的复制【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2)参与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本节学习的重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在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进一步掌握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明确DNA复制的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图,掌握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进而掌握DNA复制的意义。
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出一份,传递给了子代.那么,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自主探究DIY】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原则,通过形成,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的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实验假设: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那么离心后应该出现 DNA带。
实验原理:科学家以含有15N标记的NHCI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4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的普通培养液中。
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
实验步骤:(1)将大肠杆菌在在含15N标记的NHCI培养液中4培养若干代。
(2)分离提取DNA,此时DNA分子中含有的N元素为标记的。
这种DNA的密度最大,靠近试管,称为重带,如图中的A。
(3)将大肠杆菌放在14N标记的NHCI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繁殖一代后,将DNA4进行离心,得到位于试管中部的中带DNA,此时的DNA中含有N元素的情况是。
CI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繁殖第二代后,(4)让大肠杆菌继续在14N标记的NH4将DNA进行离心,得到位于试管中部的中带和轻带DNA,此时的轻带DNA中含有N元素的情况是。
(5)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是一种方式。
3.3 DNA的复制1.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时,经历了以下的探究步骤:①DNA的复制方式可能为半保留复制或全保留复制;②对DNA的2种复制方式的离心结果进行预测;③DNA如何进行复制;④培养大肠杆菌并对DNA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进行观察和记录。
上述四个步骤分别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A.①为实验结论,②为演绎推理,③为发现问题,④为实验验证B.①为实验结论,②为实验验证,③为发现问题,④为演绎推理C.①为提出假说,②为实验验证,③为发现问题,④为演绎推理D.①为提出假说,②为演绎推理,③为发现问题,④为实验验证2.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均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并离心,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一代DNA应为①B.子二代DNA应为②C.子三代DNA应为③D.亲代的DNA应为④3.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C.真核生物多起点双向复制能提高DNA复制的速率D.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4.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等条件B.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等特点C.DNA通过复制,保持了亲代和子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5.科学家将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来研究DNA的复制,下列关于DNA复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复制3次后,子代中含14N的DNA占75%B.DNA复制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DNA复过程需要消耗能量6.某双链DNA分子有200个碱基,其中有腺嘌呤35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种类最多有4200种B .该DNA 分子在第4次复制时消耗5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DNA 分子每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7.一个用15N 标记了双链的DNA 分子含12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50个。
第3节DNA的复制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本第五章第一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
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前后联系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DNA 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二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相对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讲解本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B .DNA 复制前需要把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C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 解旋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 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四个DNA 分子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都会进行DNA 的复制,A 正确;DNA 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随着解旋的同时,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延伸,B 错误;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子链,C 错误;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亲代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做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 分子,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进行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进行DNA 的复制,因此一个DNA 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2个DNA 分子,D 错误。
答案: A2.某一DNA 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A 600个。
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含G 的脱氧核苷酸6 200个,该DNA 分子已经复制了( )A .4次B .5次C .6次D .7次解析: 该DNA 分子中共有碱基数是2×800=1 600个,A =6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T ,G =C ,所以G =C =12(1 600-1 200)=200个,假设该DNA 分子复制了n 次:(2n -1)×200=6 200,解此方程得n =5。
答案: B3.用15N 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 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
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含有15N 的DNA 分子有两个B .只含有14N 的DNA 分子占15/16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D .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 分子解析: 一个DNA 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形成子代DNA 的总数为25=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