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一
- 格式:ppt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10
社会心理学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整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单选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的过程;A、经济人B、法人C、社会人D、复杂人我的答案:C2单选题“儿童时候的经历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个观点属于以下哪位A、弗洛伊德B、尼采C、苏格拉底D、荣格我的答案:A3单选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政治环境C、社会生态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我的答案:D4判断题社会心理学来源于多个学科,所以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我的答案:×5判断题吴江霖先生认为,心理学有两大分支,即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单选题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就误认为他身上其他方面也有优点,这叫做;A、相似假定作用B、光环作用C、巴纳姆效应D、霍桑效应我的答案:B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研究的范围A、认识别人B、认识自己C、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的答案:D3单选题军事心理学涉及到两条途径,即和军事社会心理学;A、军事教育心理学B、作战心理学C、军事工程心理学D、军事测量心理学我的答案:C4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是不能分开的;我的答案:√5判断题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和认知的条件;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1单选题社会心理学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的规律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其;A、具体的表现B、形成的过程C、产生的原因D、造成的后果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揭示了因果A、男生随年纪增长长出了胡子B、按下电闸,设备断电C、发烧的人体温越高,脸颊越烫D、吸烟缩短人的寿命我的答案:B3单选题要测试学生的数学成绩需要用数学卷子而不是语文卷子,这是一个问题;A、效度B、信度C、概率D、结构我的答案:A4判断题主动变化的是自变量,被动变化的是因变量;我的答案:√5判断题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方法论指的就是具体的研究方法;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1单选题阿希实验是经典的;A、分析实验B、观察实验C、现场实验D、实验室实验我的答案:B2单选题创立了心理物理学;A、荣格B、费希纳C、巴甫洛夫D、冯特我的答案:B3单选题研究噪音和助人行为的关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噪音很大时,人的助人行为了;A、增加B、不变C、减少D、没有我的答案:C4判断题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我的答案:√5判断题现场实验法是指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当中开展研究,所以无法控制条件;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1单选题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属于;A、直接观察法B、参与观察法C、一般观察法D、间接观察法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为了研究历史上无法还原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方法是;A、档案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我的答案:A得分:3单选题被研究者揣摩研究者的动机从而做出回答,这是问题;A、研究者的偏向B、被研究者的偏向C、道德D、伦理我的答案:B4判断题米格拉姆的服从实验,造成了被研究者的痛苦,存在伦理问题;我的答案:√5判断题在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最好只选择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我的答案:×。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B.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