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重点;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儿童。
活动过程:(一)教师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种感觉叫受伤/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我的战友/擦去眼泪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通过配乐诗朗诵,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艾滋病人。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不仅受到疾病的侵扰,而且还要遭受别人不理解和歧视的痛苦。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及其流行现状,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迷径,危害和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2.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善待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倡关爱。
3.树立幼儿的安全行为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自尊、共享文档尊重他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等素养。
二、教学重点: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树立幼儿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概念吗?师生通过PPT提示,共同探讨问题2.艾滋病流行现状师:有哪些同学知道艾滋病的现状是什么吗?生:幼儿分组讨论。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3篇)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二、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中小学关于预防艾滋病教案三、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或听到过的艾滋病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请几名学生做答二、新授(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经有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2、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第一篇:预防艾滋病教案三游戏之中得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重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红灯、绿灯游戏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步骤: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教案。
一、了解艾滋病1.1 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人体。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传播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
1.3 艾滋病的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晚期则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损害,易感染其他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增加对预防措施的重视。
2.2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同时,避免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血液传播的行为。
2.3 母婴传播的预防对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剖宫产等,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艾滋病的防治工作3.1 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建立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检测和咨询服务,提高艾滋病的早期发现率。
3.2 提供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3.3 支持艾滋病研究和创新加大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推动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社会支持和关爱4.1 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通过宣传教育,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4.2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4.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控制目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大班三、教学方式:幼儿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幼儿:课前布置幼儿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1、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
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xx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介绍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的编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教案。
一、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艾滋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1.2 艾滋病的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晚期症状则包括严重的免疫系统衰竭和多种并发症,如肺炎、结核病等。
1.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等。
二、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2.1 宣传性教育通过开展性教育课程,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提高他们对性传播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2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教授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戴套、避免破损和滑脱等,以确保性行为的安全。
2.3 提供免费安全套为了鼓励人们使用安全套,提供免费安全套的发放,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获取到安全套。
三、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预防3.1 禁止共用注射器教育公众共用注射器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强调个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重要性。
3.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鼓励人们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3.3 加强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加强对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确保献血过程的安全,避免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
四、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预防4.1 孕期艾滋病病毒检测鼓励孕妇在孕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母婴传播。
4.2 定期进行产前艾滋病病毒检测建议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产前的安全。
4.3 提供艾滋病阻断药物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阻断药物,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五、艾滋病教育的持续推广5.1 学校教育将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
•••••••••••••••••预防艾滋病安全教案(精选6篇)预防艾滋病安全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预防艾滋病安全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艾滋病安全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三、思考质疑的问题。
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学生自读。
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写生字词。
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读悟课文第2段。
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
(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教案1班会主题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主题班会预期目标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主题班会意义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且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
主题班会课讲授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主题班会设计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二. 同学讲解(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三篇近年来,由于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与传播,我国艾滋病感染率也仍呈上升趋势,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增长势头,切实做好我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在中小学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案: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从保障师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一把手负责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1、成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与要求。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及各班班主任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管理防备艾滋病教育工作。
下设办公室成员:主任:成员: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各相关科室协助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二、做好防备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及各项工作。
1、计划在今年10月底前对校教职员工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领导和教职员工对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使预防艾滋病教育在班级活动中得到落实,为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奠定基础。
3、购买教学资料和配备一定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
三、落实课程计划及授课教师,保证课时和课程,完成教学计划。
将防备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打算和发展规划,开设专题教育课程,确保工作得到落实。
1、切实按照《中学生防备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在普通中小学的课程中放置防备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小学每学年不少于4课时,中学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新学期9月份,从课程表或团队活动时间中放置各班级防备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使学生相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防备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
预防艾滋病教案标题: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预防艾滋病的教案,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病1.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1.2 认识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晚期则会浮现严重免疫系统伤害。
1.3 掌握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会导致免疫系统衰弱,使人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1 了解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预防艾滋病是保障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2 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2.3 了解预防艾滋病的意义:预防艾滋病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
三、艾滋病的社会影响3.1 认识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会引起社会恐慌和歧视现象,影响社会和谐。
3.2 掌握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患者家庭可能面临经济负担和社会排斥。
3.3 了解艾滋病对个人的影响: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困扰和身体健康问题。
四、预防艾滋病的方法4.1 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确保安全套符合标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性传播。
4.2 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器共用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避免共用注射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4.3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定期检测艾滋病可以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措施。
五、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5.1 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2 加强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对青少年的预防教育。
5.3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结语: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加强预防意识和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健康。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教案
兴仁县第三中学
教案主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在中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实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据新华网贵阳报道:贵州省卫生厅2006年9月底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已有3447例。
说明在我们周边已有艾滋病感染者,结合学校实情,入学新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学校决定对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健康专题教育6节,结合语文科和思品科中有关珍惜、关爱、热爱生命的有关章节,向学生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和避免艾滋病的危害,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采用现场访问形式,师生互相质疑,课前布置三名学生设置现场访问题,利用《预防艾滋病》的相关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活拨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出示小黑板)设计本课时相关的练习题(选择题),从而突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传播的基本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入学新生45—60人的班级。
五、教学材料清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挂图》和《预防艾滋病》卡片。
六、教学概要:
艾滋病传播的途径:1、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传播;2、性传播;3、母婴传播。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课后出示小黑板或分发卡片)
利用下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和分析,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八、教案使用建议:
初中入学新生45—60人的班级,男女生比例数4:3镇
城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比例数为2:1。
九、教案细节:
(一)导语设计: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艾滋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艾
滋病的症状、以及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等相关知识,同学们受益较深。
今天我们来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个主题,请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将会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
(板书课题)
(二)师生设疑,完成新课目标:
(课前布置三名学生设置现场访问题,教师指导。
检查准备情况。
进行现场访问,获取相关知识。
)教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呢?
学生:借戒毒所工作人员介绍,我县境内已有2名吸毒人员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该患者长期针剂吸毒,说明血液和血液制品可传播艾滋病。
教师:很对。
血液和血液制品是传播艾滋病的途径之一。
(板书)
学生:对这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
教师:拒绝毒品,不用注射器,生病或预防疾病时使用注射器和输液管,则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教师指名学生分发《预防爱滋病》卡片)
学生:从新华网贵阳的一篇报道:至2006年9月,
共发现艾滋病感染3447例,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的感染者达76%,通过性传播的感染者达19%,母婴传播的达15%。
从这列数据中可以看出: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教师:对,性传播也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板书)
学生:性传播是指什么呢?
教师:性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交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伤口渗出液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学生:怎样预防性传播呢?(请学生观看卡片图文)教师:1、同学们要洁身自爱,学会克制性冲动和克制过早的性关系,否则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安全帽),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全程使用。
学生:从新华网贵阳的这一篇报道中,艾滋病感染者有5%的属于母婴传播,这道底是怎么回事?
教师:母婴传播又是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板书),约1/3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给婴幼儿。
因此,妇女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
病病毒的,在孕前应该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小结:这堂课,我们三名同学通过访问的形式,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课堂练习:(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完成)
选择题: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a.血液
b.性
c.母婴 d .咳嗽和喷嚏
2、与爱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接触不会感染爱滋病的是()
a.握手
b.拥抱
c.共用工具
d.与注射毒品人员共用针管。
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必须做到()
a.吸烟
b.不能早恋
c.远离毒品
d.到不健康场所活动等。
四、课堂延伸: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艾滋病传播的三种方式,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我们要洁身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做一名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