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内省(很少发生)

•观察自己的行为

2 通过他人:

•反射性评价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的目的:

•认知自己

•保护自己:比下有余

•跟以前的自己比

•跟不如自己的人比

•提升自己:比上不足

三、印象管理

自我表达(self-presentation):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而进行的种种尝试。

印象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循社会情境、与他人的行为相匹配

印象管理的具体策略

•逢迎或奉承(ingratiation)

•自我提升(self-promotion)

•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

第3章社会认知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对人的言行、外表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推测判断其内心的活动、性格、兴趣、动机、态度的过程,即不仅对外部行为,也包括对行为动机的了解。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

观察

归因

形成印象

(一)观察:言语知觉和非言语知觉

手势的文化差异:OK

•美国:没问题

•日本:钱

•法国:零

•墨西哥:性

•埃塞俄比亚:同性恋

•巴西:下流手势

(二)归因

1 内隐人格与归因

•一个熟人跟你打招呼:“真高兴见到你”

•归因:她真这么想吗?这大概就是个礼貌的说法吧。也有可能她是在撒谎,兴许她早受不了我了。

•内隐人格理论:帮助我们归因。

2 内隐人格的文化差异

艺术人格

•西方文化中,说某人有艺术人格,意味着这个人很有创造性、性格热烈、神经敏感、生活放荡不羁。中国文化中没有关于艺术人格的图式。

•世故

•中国文化中,说世故的人就是指这个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精于处世之道、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沉默自制。西方文化中没有对应的说法。

3 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

•外部原因: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

工作的难易程度等。

4 归因偏差

“归因”应当是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其结论应该是可信的。但是,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发现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即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包括:

•基本归因错误

•自利归因

基本归因错误

•当人们作为一个评价者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

•而当人们作为自我评价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外部归因,即观察者高估个人特质因素的作用,行动者高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自利归因: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他人或情境。

•为什么会有自利归因?

•维护自尊

•印象管理

(三)形成印象

形成印象: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个性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的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社会认知偏差主要包括: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思维定势

•社会刻板印象

•自我实现预言

•首因效应指在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

•首因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且影响着以后的交往

•近因效应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对一个事物或对一个人接触的时间延长以后,该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会对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投射效应也称为虚假一致偏差,是指在评价他人时,会产生别人是跟我一样的假设,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别人身上。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法、程序、模式。

•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自我实现预言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经典研究:教师的期望如何影响学生智商发展。在小学进行,学年初测量所有学生智商随机确定一部分学生,告知老师这些学生智商高,以后成就会很大不告知另外学生的智力测试结果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均不知道智力测试结果学年结束时再一次测量同样的智力测验学年课程结束后的智力测试结果。那些在学年初被随机标定的学生,其智力测试取得进步的比例远远高于一般学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