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1)
- 格式:ppt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26
百团大战: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团大战作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了配合国共合作,以及增加群众的抗日热情,下令发动“百团大战”行动。
这场战役之所以被称为“百团大战”是因为参战的队伍数量超过了百个。
百团大战的发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尽早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当时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已经使得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大量的抗日力量基本上已经被摧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救国的领导力量,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为了参加百团大战的队伍,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了当时处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各地武装。
由于长期的游击战争,武装部队中派驻的干部多有共产党的支持,这为百团大战的顺利发起提供了重要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当时百团大战最初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猛攻,从而配合国共军队的作战。
这场战役充满了斗争和牺牲,然而尽管百团大战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完全符合预期,但它仍然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百团大战的主要特点是克服了以往游击战争的散兵游勇的弱点,突出了党领导下的游击战,充分发展了游击战的特点,克服了兵力不足的问题,破除了敌情不明的难题,大大提高了中国游击战争的水平。
这场战争的发起,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坚力量。
百团大战的发动,既有了普通军队的规模,又具备了游击部队的特点。
整个战争中,共派出了超过40万人次的军队和地方武装,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这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最大化地发挥了出来,同时也使得抗日游击战争开始放眼于大规模战争。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详细考虑了每个参战部队的具体情况,并给予了合理的任务安排和前进路线,从而使得整个战役的集中力量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百团大战的成功发动和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百团大战》观后感14篇《百团大战》观后感篇1周末,我在家中观看了一部战争大片《百团大战》。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日本军队在华北实施“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堡垒为锁”的“囚笼政策”。
这次战争八路军在华北动用了三百零五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发起主动进攻。
影片中的一幕--在娘子关火车站,一辆日寇装甲车沿着铁路向八路军射击,许多战士牺牲了,为了胜利,必须让火车撞上装甲车,两车必须在同一轨道上,为抢扳道岔,经过激烈争夺,反复冲杀,多少八路军战士前赶后续英勇牺牲,最终有一名八路军战士用自己的身体压倒了扳道岔,使铁轨链接在一起,火车撞飞装甲车,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我热泪盈眶,为了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永远不能忘记英雄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
看这血腥的战争,再看看牺牲的战士,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最清楚的记得一句话;人在旗在,人不在旗还在。
这是一句无比简单的话,但缺充分体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感,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电影从枣宜会战开始,中将张自忠牺牲前的那句话:“天津没守住,我走了,北平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还是走了,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张自忠将军为国牺牲的决心。
影片彭德怀元帅在下令攻打西营乌时,说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西营乌是个铁核桃,但我们也要啃了。
”多么坚定的声音啊!这代表了中华民族坚定不屈,于日寇作战到底的决心。
在生活中“铁核桃”并不少见,往往我们就是豪不犹豫的选择了逃避。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们明白了只要坚持,“铁核桃”也是能啃掉的。
就拿一道数学题来说吧!看到一道难题我会跳过去了,但想起《百团大战》中的那句话。
我鼓起勇气,向它发起“挑战”。
没想不一会儿便“攻下”了这道难题。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如今这和平的年代是那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要倍加珍惜,少年强中国强。
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介绍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希望能帮到你。
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战役情况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压缩八路军的作战空间,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1]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
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字
《百团大战》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电影。
影片通过描绘各地抗日队伍英勇作战的场景,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
影片中的主人公忍辱负重、英勇斗争,是当时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集中体现。
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些英雄们战斗的血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和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例如“我们是信仰的
战士,而不是背景的敌人”,“放弃家园,全员撤退”,这些话
语激励了人们在压力面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同时,影片中的音乐也让我印象深刻,配合战斗画面,让人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为那时的抗日英雄点赞。
从《百团大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里中国人民为了国家而奋斗的精神。
即使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英雄们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坚定信仰。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
我身为中国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民族精神的力量。
我深信,只要我们珍惜民族文化,用生命守卫祖国,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倒下。
总之,这部电影让人回忆起了那段曲折而沉重的历史。
观影过程中,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英雄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和铭记这份历史,我们要坚定信念,保卫祖国。
影片中那些英雄们孜孜不倦的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疑会激励着每一个生命为国家而奋斗的人。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摘要:
1.百团大战简介
2.百团大战中的感人小故事
3.故事背后的启示
正文: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红军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对日军展开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中,红军英勇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在百团大战中,有一位名叫郝小儿的红小兵,年仅12岁。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当日军逼近时,他巧妙地将敌人引到陷阱里,一举消灭了敌人。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受伤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郝小儿坚定地说:“我不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向敌人出卖战友和红军的秘密。
郝小儿英勇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百团大战中的一个小英雄。
另一个感人故事发生在红军战士张志坚身上。
在战斗中,他的腿部受伤,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毅然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腹部,毅然扣动了扳机。
幸运的是,子弹卡在了枪管里,没有击发。
张志坚忍着剧痛,将枪扔掉,爬向后方。
当战友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昏倒在血泊中。
经过紧急救治,张志坚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百团大战中的这些感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然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总之,百团大战不仅是一场英勇的战斗,更是一段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历史。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无数英勇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
在这众多的英勇事迹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一股日军。
在激战中,一名年仅16岁的战士小张英勇负伤。
面对生死关头,他没有退缩,而是紧紧地咬住敌人的喉咙,将其制服。
然而,小张也因此陷入了昏迷,生死未卜。
故事细节及感悟:
在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小张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精神。
他在面对敌人时,没有丝毫的畏惧,用自己的勇敢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这种英勇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时,这个小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百团大战中,我国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
百团大战的意义:
百团大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我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此次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韧,展现了我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结论: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继续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百团大战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对被动的抗战阶段。
为了提振士气,加强抗击日本侵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即百团大战。
这场战斗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为主,最终在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取得了重要胜利,对于激励全国人民积极抗战,扭转战局意义重大。
一、战争背景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相对低潮的时期。
由于战争的持续和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实力,中国军队和民众士气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此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振奋民众,恢复士气。
因此,百团大战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战争策略百团大战的战略目标是多方面的。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这场战役来打击日军,牵制其进攻,减轻其他抗日武装的压力,并在战场上显示出中国军队的实力。
此外,中共还希望通过战斗来吸引其他游击队和抗日武装的加入,扩大抗战力量。
三、战役部署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布置。
他们分为许多小股部队,采用游击战、运动战等方式,对日本占领区内的敌军进行袭击。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和民众的支持,对日军进行有效打击。
四、战斗过程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开始,历时3个月。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方抗日武装分别在不同地区发动了百余次战斗,共击毙日本军队1.3万余人,缴获大量军火装备。
其中最著名的战例是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脉消灭了日军一个团的实力,取得了重大胜利。
五、意义和影响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之一。
首先,这场战斗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其次,百团大战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人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对象,而是能够积极反击的一方。
最重要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此战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吸引了大量游击队和其他抗日武装的加入,使得中国抗战力量大大增强。
惨烈关家垴——百团大战中的一场力竭血战作者:朱晓明,蔡朋岑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6期朱晓明,蔡朋岑山雨已来1940年10月上旬,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华北日军在前两个阶段中损失惨重,遂抽调数万兵力开始向我各抗日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
在“扫荡”过程中,日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牲畜和粮食即抢或焚毁,水井用后则一律封埋或下毒,就连老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和农具也被砸碎、砸烂。
日军企图通过此举,将抗日根据地完全变成焦土,以挽回面子,稳定军心。
在日军歇斯底里的摧残下,一些抗日根据地由于事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反“扫荡”动员不够深入,致使民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许多村庄被日军放火烧成灰烬,片瓦无存,其状极惨,日军的残忍与暴虐更加激起了抗战军民的愤怒与仇恨。
当看到因日军的“焦土政策”而变成废墟的一个个村庄时,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如万箭穿心,痛楚不堪。
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决不能允许日军如此暴虐下去,一定要打一两个大的歼灭战,打退敌人的进攻。
关家垴战斗的日军主角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指挥的冈崎支队,指挥官为37师团226联队冈崎谦受中佐(一说为37步兵旅团作战参谋)。
该支队早在1940年8月就已编成,但两个月来,为应付八路军的处处破袭而疲于奔命,配置分散。
10月中旬,日军开始晋中第二阶段“扫荡”作战,冈崎支队此时编成为:以从226联队、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抽调1个中队为基干,另由独混4旅团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1个战斗救护班和独混第9旅团1个山炮分队(2门)组成支援单位,以上共计官兵535人。
10月20日,冈崎支队携带足够的弹药和给养,奉命从武乡东村驻地出发,连同其它几路日军共6000余人向我太岳根据地腹地挺进。
冈崎支队的行军路线是从武乡一直向东,经过武家庄、长乐村于21日傍晚进入蟠龙镇宿营。
因该敌行动隐蔽,出兵两日,他们竟一路挺进,沿途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百团大战的重大意义一、百团大战的背景百团大战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敌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武装斗争。
这场战斗于1940年8月20日开始,持续了大约3个月时间。
二、百团大战的发起和战略目标1.发起: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战略形势,决定积极采取进攻姿态,迎战日军的重要举措。
2.战略目标:百团大战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削弱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军事实力,为全面抗战做好准备。
三、百团大战的重大意义1. 打击日军的士气百团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日军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这对于前线的中国军民来说,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同时,也让日军意识到中国抗战军队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打击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2. 改变战略态势百团大战的发起,改变了抗战初期无力攻击的局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的重要地位。
这场战斗不仅为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做好了准备,也在战略上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
3. 提高解放军的战斗素质百团大战的进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提高作用。
这次战斗中,解放军积极采取灵活的战术,敢于出击,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军事资源。
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吸取了战斗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
4. 影响抗战进程百团大战的胜利,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通过这次战斗,解放军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实力,还促使了各地抗日武装的壮大。
这对于中国军队和民众来说,都起到了重要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四、百团大战的经验教训1. 灵活运用战术百团大战中,解放军通过灵活运用战术,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使得日军无法有有效应对。
这对于今后的战斗中,也提供了宝贵经验。
2. 加强组织能力在百团大战中,解放军展现了较强的组织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调配兵力,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今后战斗中需要继续加强和重视的方面。
3. 保障士兵生活百团大战期间,解放军为了保障士兵的生活和战斗力,注重提供饮食和休息条件。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简介3月4日,美团网正式上线,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窝窝团、拉手和24券等百余家类似网站相继出现。
每日一团形式的团购网站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尚未长大,即被卷入了激烈的竞争当中。
<br/> 就在3月,喜欢网购的朋友们开始一在网上传一个名为“美团”网的链接,只要点击注册并购买商品,朋友就可以得到10元的返现。
如果你认为这是个令人讨厌的传销那就错了,点开这个链接的人,大多数在第一时间喜欢上了它――作为一个团购网站,它每天推出一款产品,产品涉及美发美容券、餐券、健身券等各个消费领域,并且所有产品都有一个超低的折扣。
比如3月17日的团购,是一款十分诱人的法尚糕点玛卡龙+黄油酥饼套餐,原价要88元,但是美团价仅要38元,折扣低至4.省略,但是面对中国客户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选择每天推荐什么商家方面自然要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来定。
另外,国内多数用户不习惯在网上使用信用卡,所以美团提供了支付宝和网银这两种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br/> Q:美团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br/> A:美团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推出一个超低折扣的团购”。
我们有专门的同事负责找吃喝玩乐的好店家。
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推荐好的商家给我们,或者商家自己推荐自己。
要说最主要的任务,那就是找到好的商家,谈下超低折扣,推荐给更多用户,让更多用户逐步接受。
每天一个团购”这种新的消费方式。
<br/> Q:美团网现在的产品主要是餐厅、酒吧、KTV、SPA、美发店等,会不会向化妆品、电子类产品拓展?美团是在赚谁的钱? <br/> A:美团网的重点是推荐城市里的各种消费服务,而不是在淘宝上就可以随处买到的各种实体物品,也就是说,美团网要做精品。
消费”指南而不是精品“购物”指南。
此外,归根到底,不管是商家还是美团网都是在为消费者服务。
一切商业的本质都是C2B。
消费者需要,我们才有钱赚。
百团大战: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走的正确道路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反侵略斗争中所走的正确道路的一个生动例证。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团结一致、积极抵抗外敌侵略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展现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意识。
百团大战始于1939年8月,经过杨虎城总指挥和各地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于9月底结束。
百团大战之所以能够胜利,主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走的正确道路,这一道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紧密团结的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卓越的民族精神,走出了一条团结一致、互相支援的正确道路。
在百团大战中,除了正规军队以外,民兵、游击队、工农武装等各方面力量都积极参与。
各党派、军事组织、民众团体之间,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统一战线,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纪律和决心,使百团大战得以顺利进行。
二、灵活与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百团大战是一场集中兵力、听从命令的大规模战役,但在战术上却是灵活运用的,既有针对性的突围,也有以阵地为基础的坚守。
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总是善于灵活运用战术,根据敌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同时还自行设计了许多防御工事,以增加抗敌能力,最终以小胜大。
三、坚决抗敌的民族自尊心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侵略者的坚决抵抗。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人民直面着日本侵略者,不畏强暴,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迫,用坚定的信仰和自尊心,抗击日寇,赢得了胜利的成功。
四、克服苦难并取得胜利的坚韧精神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苦难,但他们坚决不放弃,继续积极抗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人民经受住了困难和挫折,坚韧不拔,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种坚韧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五、群众路线的正确运用在百团大战中,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运用了正确的政治工作方法,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023年《百团大战》观后感15篇《百团大战》观后感1昨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百团大战》。
在这部影片中,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攻打日军坚守的山头主峰时,由于日力太猛,军中伤亡很大。
在这种危急时刻,冷静思考,我终于用他的智慧,想出了一条主意:在软土那里挖一个地洞,通到敌人的炮楼下面,并在地洞里面放满炸药,炸毁主峰上的敌楼。
果然他们很顺利地将主峰上的敌楼炸毁了,全歼了那里的日军。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世界太不公平了。
为什么日军可以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杀害我们无辜的中国人。
我们要强大起来,我们不能总被人欺负。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这些美好生活却是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英雄为我们换来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一切,好好学习吗?《百团大战》观后感2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在班里观看了《百团大战》这部电影。
凶残的日本鬼子所到之处全部实施“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他们首先来到的是“桃家峪”,他们到了那,把粮食都抢走了,人都杀了,哪怕是一个正在生孩子的孕妇也难逃他们的魔掌,一个好端端的村子就没了。
相比之下,八路军在娘子关阻击敌人,发现火车上的“十”字标志时,采取的措施却是:不能伤害医务人员。
却不料这又是敌人的阴谋,这些侵略者打着医务人员的旗帜混了进来。
面对敌人的洋枪利炮,八路军没有退缩,利用火车撞击火车的方法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为了能使两列火车在同一个轨道上,把闸扳过来,八路军牺牲了好多人。
当镜头放远时我看见那些人就堆成了一个小山了,有一只手却还紧紧握在上面。
一名名战士牺牲了,鲜红的血染红了长城。
看到这一切更让我感受到新生活来之不易,我希望这一切不要再发生了,让我们过的永远幸福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百团大战》观后感3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
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10月16日,我们班看了电影《百团大战》,影片讲述的是1940年,抗战时期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革命军在经历了平津战役、淞沪会战、枣宜会战后节节败退,大半个中国落入敌方手中。
在这危急关头,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准备发动一场正面抗敌战争。
百团大战的胜利也让中国人民们的自信心站起来了。
百团大战的胜利重拾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嚣张的气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中说道。
这一遍遍传进我的脑海里。
可见需从小培养爱国之情,从小树立强国之志。
如今已然是和平年代,国家的科技也渐渐强大起来,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不是好惹的!。
课文注释: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险,振奋抗日军民的信心,打破日军的封锁包围,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主动进攻作战。
百团大战经历了三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破坏和截断华北日军的交通线。
由于正太铁路横贯太行山脉,既是华北日军的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枢纽,同时铁路沿线又有日军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和井陉煤矿,以及天险娘子关等,因而成了八路军破袭的主要目标。
在八路军打击下,正太路随即全线瘫痪,华北敌占的同蒲、平汉、德石、北宁等铁路也被切断。
从9月10日开始,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
重点是要消灭在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据点。
在这一阶段中,除了华北以外,我苏、鲁、皖境内的八路军也都投入了作战,百团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敌人到处用飞机轰炸,施放毒气。
八路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同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扩大了第一阶段的战果。
从10月6日起,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以反击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为主。
到1940年12月5日,随着日军在各根据地“扫荡”的失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胜利结束。
百团大战的背景介绍
一个大事件的发生必然是有无数难以察觉的小事件的伏笔。
这场大规模的战役就是如此。
在日军攻占了我国广州和武汉之后,便拉起了北起山西,东至贵州的一条广阔的战线。
但是当时的国际局势让日本人无法再继续侵略下去,他们要专心的转入天平洋战场,去与美国决一死战,在那时候中国和美国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日本人希望和国民政府谈判,以此来巩固在中国已经侵占的地盘,这一计划在1938年秋便开始进行。
而汪精卫在1940年3月又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在国内引发众多猜忌。
另一方面美国英国在法西斯的巨大阴影之下感到窒息,他们希望国民政府尽快退让,以此来换取德国日本攻击苏联的承诺。
在多方的压力之下,在1939年国民政府表现出明显的要投降的趋势。
这时候,国内弥漫着一种失望和绝望的感情,也是这种气氛促使在后面共产党决定反抗时,那么多人的加入。
再来说说华北地区,日本人攻占了河北省和山西省之后,他们便加紧侵占,同时要绝对压制这土地上的反抗因子。
因此他们从交通入手,严格控制公路铁路,对这片地区进行多次的扫荡,以保证自己的绝对统治。
甚至还在荒原上挖沟渠来防止抗日力量的袭击。
这一系列的行为完全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囚禁起来,也就是“囚笼政策”。
日本人严格控制的行为任谁都受不了,再加之国内的那种绝望气氛,在一人要反抗时,人民完全兴奋起来,积极加入,最后促成这场战役。
【优质】百团大战-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百团大战
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连续“扫荡”,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发动一
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7月20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关于交通破袭战
的预备命令。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八路军于8月20日至12月5日,出动了
百余个团,约40万兵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平古、白晋、德石等主要交通线上的日军及沿线两侧据点发动攻击,并配合各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
在连续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进
行了大小1824次战斗,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破坏铁
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车站、桥梁、隧洞260多处,缴获各种炮
50余门,枪5800余支。
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
此役严重打击了日军,增强
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对于克服***顽
固派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