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百团大战的一点看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百团大战》观后感15篇《百团大战》观后感1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看完后让我深有感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日军要对中国实行“囚笼”政策,要把中国人杀光,要把中国的土地沦为他们的殖民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实行了“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为了不让日军计划得逞,彭德怀召集了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各团将领,一起商量反“囚笼”计划,将领们都积极响应,各团战士踊跃参战,战役发起三天,八路军就有一百零四个团参战,所以叫做“百团大战”。
在“百团大战”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很多将领、战士为了祖国的胜利牺牲了,有:左权将军、梁山政委、冯师傅、老班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哑巴”。
记得有一次,小哑巴在巡逻时,发现了日军的骑兵,他便立刻回到总部通知左权将军,左权将军派人阻击,但由于日军骑兵的速度很快,眼看着就要到总部了,这时,小哑巴骑着快马,后面拖着树枝向敌人冲去,延缓了日军骑兵的进攻速度,但他却不幸被敌人杀害了,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感受到他虽然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但他却做了一个战士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所能做的一切。
从这部电影中让我更加尊敬那些为了新中国胜利而牺牲的战士们,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勇敢、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
《百团大战》观后感2近日,我观看了一部爱国教育影片——《百团大战》,里面的八路军个个都让人敬佩和感动,而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人气愤不已,我恨不得也加入到八路军的行列中,跟他们一起浴血奋战。
在那个年代,日军不但占据了我们中国的地盘,还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实在是太残忍了,并且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制造了一座“囚笼”将我们八路军困在其中。
百团大战经过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日军的这座无坚不摧的“囚笼”给突破了,而在这场战争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娘子关战役,为了撞毁日军的火力点,让铁路连通,很多人都冒着枪林弹雨去拉拉杆,但每次都失败了,这时一营的副营长即使身中子弹,依然不惜一切地去拉拉杆,最后,铁路连通了,但一营的副营长也光荣牺牲了,他的右手直到死都紧紧的抓着拉杆。
百团大战观后心得范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百团大战观后心得范文5篇历史是沉重的,我们要铭记历史,记住我们曾经受到的伤害,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多了解历史,并发愤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2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这是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次战役在彭德怀的总指挥下,一二九师、一二零师和晋察冀军区、当地民兵武装、游击队等共约105个团40余万兵力投入战斗,而日军、伪蒙军、伪满军总数也约有35万人。
【1】战役结果,日军、伪满军、伪蒙军死伤降共约55000多人。
八路军方面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3000里;破坏桥梁、车站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范围随之大大扩大。
【2】以战果而言,百团大战毫无疑问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是个大胜战。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3】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毛泽东也希望彭德怀有机会多组织几次。
然而,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随着历史的进程几度变化。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对百团大战都是赞扬的,。
但在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两年的艰苦斗争之后,在重新总结经验时,有不少人对百团大战开始有了不同看法。
经过1944年整风运动,尤其是1945年的“七大”和华北座谈会,百团大战被作为一个极大的错误来批判了。
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
“文革”之后,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也比较多了。
究竟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它的失误之处在哪里?首先,遏制了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于结束侵华战争,以集结兵力夺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最新百团大战观后感_百团大战心得体会范文5篇百团大战是我军抗日战争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次以大兵团,主动进攻为态势的战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百团大战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更多百团大战相关内容推荐↓↓↓百团大战观后感1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
战争虽然冷血残酷,但却演绎了感动的故事。
战争途中,八路军向日军重要的中转站—娘子关火车站发起正面攻击。
八路军虽然没有日军那精良的武器,却靠着对敌人的怒火和一腔热血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杀敌无数。
不料,狡猾的日军搬来了救兵,背后偷袭八路军。
虽然这时八路军处于劣势,可依旧不屈不挠。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让火车撞上救兵的坦克才能获胜。
但火车和坦克的轨道不同,只有变道器扳到另一边,才能使轨道统一,正面相撞!战士们都毫不犹豫的冲向变道器,可扳动它又何来那么容易,所有日军把枪口都对准了变道器,上来一个就杀掉一个。
不久,英雄的尸体围满了变道器,数不胜数。
可还是没有将轨道统一。
知道最后关头:火车和日军坦克只有一尺之差时,一位红军战士直冲变道器,还是无情的被枪打了好几个孔,他没有倒下,而是扳动了变道器。
那一刻那位战士仿佛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砰“地一声,日军的火车爆炸了,娘子关战争胜利了!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使我难以忘怀,那就是——在传递团旗的时候,彭德怀告诉拿旗的小战士:“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这面旗不只是一面队旗,更是队魂!在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之际,百团大战已经也不只是历史上的一场战争,更是一种流传千古的“百团魂”!“百团魂”是老战士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热血奋斗的革命精神。
关于“百团大战”几个问题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打击日军“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发动了一次著名的战役—“百团大战”。
虽然百团大战距今已70多年,但史学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争议仍然有很多,有关百团大战的话题仍然是热点之一。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事关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带着一些疑问和争议,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百团大战的起止时间学术界对百团大战的开始时间没有异议(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战役预备命令》下发时起)。
而对其结束时间则众说不一,近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1940年12月5日”。
主要依据:,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于1940年12月10日发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事实上宣告了百团大战的结束,战绩统计截止日期为12月5日。
二是“1941年1月24日”。
主要依据:把八路军的进攻、日军的反扑作为一个战役,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时间是整个战役结束的时间。
三是“1940年10月初”。
主要依据:从战争的规模和特点看,大规模主动出击的“百团”作战在1940年10月5日前;原定的第三次大规模出击没有能够实施,被迫于10月上旬结束主动进攻,转人反“扫荡”。
笔者认为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原因有三:一是从八路军对战役的总结情况看,关家垴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11月2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匆匆宣布结束全面“扫荡”,因此关家垴战斗被认为是百团大战主要战斗结束的标志。
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发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事实上宣告了百团大战的结束。
二是从八路军进行战役的进程看,原定的第三次大规模出击没有能够实施,被迫于10月上旬结束主动进攻,反“扫荡”作战从10月6日开始,第129师于12月5日结束作战,此后的参战兵力并没有百团之多。
三是从中央的决策看,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精选3篇)观看《百团大战》篇1在现代条件下,游击战争的形式当然不一定和以往完全相同。
比如对中国来说,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力争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很重要。
但对于如何应付一场全面或局部的防御战争,也应该作到心中有数。
在当前条件下,要打赢一场这样的防御战争,仍然离不开游击战。
除了在战争初期必须坚持部分要点的守备以外,还必须组织比较正规的游击兵团,以部分野战军和守备、边防部队为骨干,由地方武装和民兵组成,编成相当于团、师甚至更大一些的单位,并建立能使之长期生存和独立作战的基地,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在现代战争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条件下,当敌突入我战役乃至战略纵深之后,其受兵力有限、战线拉长的限制,将不得不集中兵力于第一线,则其正面战场的后方、两个重兵集团的侧后、天然障碍的.背面或国境线以内的地区,都可能出现守备薄弱或无守备的情况,这正是游击战争可以大显身手之处。
游击战除了骚扰敌后方,打击敌交通线以外,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以前,打小歼灭战无论对正面战场的主力还是对敌后战场的游击兵团来说,都是首选目标。
据概算(70—80年代),我军要歼灭苏军一个摩步团,需集中5至6个步兵团的兵力和反坦克火力。
因此即使对正规兵团而言,在战争初期,也只能力求打一些营或团的目标(在今天,如果不能掌握战略乃至战役制空权的条件下,歼敌目标也不能取得太大)。
对游击兵团而言,应该争取打击更小的(如连排级)目标,以逐步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从二次大战以后的历史经验来看,对超级大国来说,最令其头疼的不是象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北约对南斯拉夫这样的战争,而是象越南、阿富汗、索马里这样的丛林、山地或城市游击战。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篇2在看过《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进攻以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为什么赵章能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是什么让他为了祖国纵横沙场?又是什么让他为了取得胜利而不顾一切虽然赵章最后还是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每一中国人的心中。
大学百团大战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于大学百团大战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大学百团大战,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锻炼意志、挑战自我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展现自己的风采,更能够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大学百团大战是一次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无论是表演、歌唱、舞蹈还是其他形式的才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现。
这不仅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风采和实力。
其次,大学百团大战是一次锻炼意志的机会。
在比赛中,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这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这样的品质不仅在比赛中能够体现,更是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一种宝贵财富。
最后,大学百团大战是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比赛中,我们需要和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这需要我们具备团队精神,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沟通和协调,能够和团队成员和谐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样的团队精神不仅在比赛中能够体现,更是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的一种重要素养。
总而言之,大学百团大战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展现我们的才华,更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机会,全力以赴,取得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百团大战读后感800字5篇百团大战读后感1周末,我在家中观看了一部战争大片《百团大战》。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内心受到了较大的震撼,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日本军队在华北实施“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堡垒为锁”的“囚笼政策”。
这次战争八路军在华北动用了三百零五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发起主动进攻。
影片中的一幕--在娘子关火车站,一辆日寇装甲车沿着铁路向八路军射击,很多战士牺牲了,为了胜利,必须让火车撞上装甲车,两车必须在同一轨道上,为抢扳道岔,经过激烈争夺,反复冲杀,多少八路军战士前赶后续英勇牺牲,最终有一名八路军战士用自身的身体压倒了扳道岔,使铁轨链接在一起,火车撞飞装甲车,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我热泪盈眶,为了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永远不能忘记英雄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
看这血腥的战争,再看看牺牲的战士,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最清楚的记得一句话;人在旗在,人不在旗还在。
这是一句无比简单的话,但缺充分体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感,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电影从枣宜会战开始,中将张自忠牺牲前的那句话:“__没守住,我走了,北平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还是走了,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张自忠将军为国牺牲的决心。
影片彭德怀元帅在下令攻打西营乌时,说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西营乌是个铁核桃,但我们也要啃了。
”多么坚定的声音啊!这代表了中华民族坚定不屈,于日寇作战到底的决心。
在生活中“铁核桃”并不少见,往往我们就是豪不犹豫的选择了逃避。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们明白了只要坚持,“铁核桃”也是能啃掉的。
就拿一道数学题来说吧!看到一道难题我会跳过去了,但想起《百团大战》中的那句话。
我鼓起勇气,向它发起“挑战”。
没想不一会儿便“攻下”了这道难题。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如今这和平的年代是那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要倍加珍惜,少年强中国强百团大战读后感2中国的近代史是令人悲愤的,那是的中国人民处于黑暗与战争当中,我们的新中国也因此诞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血与泪的战争,不会忘记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些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
百团大战观后感2000字《百团大战》让我铭记历史,不忘耻辱,更让我们明白了战争不是儿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影《百团大战》的作文20xx字,供大家参考!百团大战观后感20xx字篇1在单位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我观看了《百团大战》这样一部描述我军抗战经典战役的电影,重温了我军光荣的战斗史和中华民族顽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精神。
纵观整部电影,场面气势恢宏,真实震撼,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人热血沸腾。
通过这次观影活动,我再次对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且在扫荡过程中采取臭名昭著、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企图割断我华北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削弱和摧毁我抗日军民的抗战意志。
在这样的抗战形势下,我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袭战,重点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的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以此来鼓舞抗战士气处(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观后感)于相对低潮期的中国军民。
八路军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攻击,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随着该次战役的深入进行,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最终我军实际参加战斗的部队达到了105个团,时任我军最高战役指挥官的彭德怀将军就决定将该次战役命名为"百团大战".该次战役历时5个多月,成功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共46480人,缉获各种机枪5942挺,各种炮50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个。
这一连串胜利的数字沉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效阻缓了日军南下进攻的步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抵抗到底的决心。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使我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作者:赵奥博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12期摘要:百团大战是自抗日以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对日寇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运动战,这场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并且影响了世界各国对时局的判断及其对外的政策的调整。
这场战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重大的意义,与其有关的论述极多,对此战役的争议也是一直存在,但很少有人对其胜利的原因作出客观的全面的阐述,本文首先从对百团大战的总体介绍开始,然后分别就民众和八路军、国民党以及日军等参战的三股势力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我们将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百团大战胜利的原因。
关键词:抗战时期;百团大战;胜利原因引言七十多年前,百团大战为沉浸在亡国灭种的恐惧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这场伟大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不朽的丰碑。
它与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不同,它是中国军队由被动迎战到主动出击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场大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引来了无数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一大战的许多看法都还没有达成共识。
本文作者在查阅关于百团大战的各种资料后发现,关于百团大战发起的原因、百团大战的名称,以及对百团大战的评价等这些方面人们都有较多的讨论及论述,但关于大战胜利的原因这一问题讨论研究的人相对较少,并且即使有,人们也往往只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王政柱在《百团大战的始末》一书中关于百团大战胜利的原因的分析中主要就是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这两方面来分析的①,但我们认为这一分析不够全面,所以本文将从多各方面对百团大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百团大战的背景及经过简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内外因各种因素结合的结果,所以要了解百团大战胜利的原因我们首先要对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自1937年日本自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一直到 1940 年,一直处于战略进攻时期,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为此日军迅速增兵,当时的日军侵华总兵力达到其陆军总兵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实质,善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
以下是小编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欢迎浏览。
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陈云在延安时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发现,一部分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抗日战争中有功,渐生骄傲之心,不愿听取批评的意见,影响了党内民主生活的健康发展。
陈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在党的七大上就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加全党的力量作了系统阐述。
这部分讲话以《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为题收入了《陈云文选》。
今天读来,仍能从中获得重要启迪。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前提:摆正个人位置。
延安时期,陈云在通过与各地来延安的干部接触中发现,有的干部“只能升官,不能降级,有功必居,有过必避”“许多人喜欢人家说他好,不喜欢人家说他坏”,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正确认识个人的功劳,摆正自己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位置。
对此,陈云明确指出,功劳里头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而决不能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
也就是说,只有正确认识工作中的成绩,才能在工作中克服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的心态,才能不居功自傲、客观看待自己的“功劳”,才能放下姿态、听进别人的意见。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个人的认识能力往往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反映事物的全貌。
陈云指出,客观情况可以做到十分,你也做到了十分,这种情形很少。
客观情况可以做到十分,因为你自己有缺点,只做到八分或六分、五分,这种情形是很多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客观情况很好,本来可以做到十分,但是因为自己有错误,成绩一点没有,缺点蛮多,或成绩只有二分、一分,错误有八分、九分。
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
对百团大战的评价
百团大战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规模很大,而且时间持续很久,双方战斗策略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团大战以八路军胜利而结束。
提到百团大战的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来评价。
首先,百团大战不仅将中国军队的革命精神表现的很突出,而且还破坏了日军的主要交通干道,这对日军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因为种种原因有向日方妥协的倾向,此次百团大战的取胜,让国民党又看到了与共产党合作取胜的希望会更大,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制止了国民党投降的想法。
百团大战的胜利,使得外界对八路军的评价更好,威望也有所提高,百团大战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辉煌的篇章,中国军队誓死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更强,从而使得后期作战时,军队士气更佳,取得胜利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可百团大战的评价也并非都是积极的,这场战争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在百团大战中,共产党将的军事力量有所暴露,使得再次和国民党合作的时候,国民党只给了共产党很少的军备物资,国民党意识到共产党是想故意的保留一部分物资,所以想通过各种办法来遏制共产党的发展,于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摩擦便越来越多,最后的“皖南事变”和百团大战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有非常大的关系。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对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
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在此之前,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内弥漫着一股“亡国论”的悲观情绪。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也让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日后在华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百团大战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 105 个团 20 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它遏制了国民党内妥协投降的逆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时,百团大战也让日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的强大力量,被迫重新审视其对华战略。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38 年 3 月至 4 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历时 1 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 29 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 5 万人。
中方伤亡约 5 万余人,毙伤日军约 1 万余人。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虽然武汉最终沦陷,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团大战: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不断争取在新中国建立的70年里,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不断争取。
而今年又是一个特别的年份——2021年,中国第一个交通枢纽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入使用,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的"百团大战"。
在这个年代,人民特别注重自由、平等、公正的权利,而这些权利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得到过彻底的保障。
屈辱的近代史让中国人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而如今,为了弥补这些历史上的遗憾,中国人民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这次"百团大战",则是中国人民为自己的权利而进行的一次彻底反击。
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公正的权利,中国人民在网络上的"百团大战"中,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他们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形式,让自己的声音传递得更远,迎接着自己的明天。
而这场"百团大战"也造就了许多优秀的网络红人和言论,她们通过前方的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次互联网反响。
她们声音宏亮、嗓音好听、笑容温暖,为中国的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的欢笑和鼓励。
我们也更加看到一个民族是如何用他们实际的活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百团大战"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表达诉求的平台。
在这场战争背后,是一个更鲜明、更强大的信仰——中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公正的权利而努力奋斗。
他们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用新的方式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权益,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会继续跨越更多的路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而这场"百团大战"只是一个起点,在切实促进中国民众对于权利的认识和参与的同时,也为民权主义推广作出了榜样。
或许我们还将有更多这样的反响,但我们永远也不会放弃我们自己的信仰,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不断努力!。
庐山会议彭德怀怒骂毛泽东言语极为不堪原标题:斗争升级:庐山会议彭德怀怒骂毛泽东第1页 :彭被毛泽东看成“高饶司令部”的人毛泽东与彭德怀[保存到相册]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03年第2期,作者:晓农,原题:《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八次历史误会(续)》“哦,你要操娘?!”毛泽东的声音反而小了,保持着一种固有的镇静。
他把手里的大半截香烟用力戳灭在烟灰缸里,将嘴唇抿得很紧,在场众人的心黯然沉了下去……林彪三番五次闹着去打游击,彭德怀在东渡黄河问题上过于慎重拖延了时间,毛泽东对此极不高兴。
直罗镇战斗的胜利,进一步坚定了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决心。
可是,战斗的硝烟方散,身为红一军团主帅的林彪,却三番五次闹着要去陕西打游击。
12月9日,他给毛泽东写信:“我对脱离现任职务改作游击战争已具不移之决心,一周来虽数次向军委请示,而卒未获准,致我非常不安。
目前实为脱离部队之惟一良机,故决不因任何故障而改变决心。
且准备于不得已时,宁可忍受处分。
我很盼望你最后仍赞成我的建议,则不胜欣慰。
”继而,于是月12日、15日、18日三次致电中央,力持己见。
作为红军数得着的主将,林彪这么一闹,还真让中央挠头。
毛泽东想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林彪与彭德怀的关系甚好,便与张闻天联名致电彭德怀,请他出面做林彪的思想工作,打消林去陕南打游击的想法。
电报中明确指出:“近日接他许多关于调动去陕南的信及电报,我们认为拿他这样的干部离开主力红军,去做游击战争是不能同意的。
”毛泽东还不放心,于12月21日再给彭德怀去电:“在日本占领华北地区的形势下,陕南游击战争不能把它提到比陕北游击战争更为重要的地位,尤其不能把游击战争提到似乎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地位。
(如提出红军的主要干部去做游击战争)这样的提法是不妥的。
林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与我们有分歧,中央认为有当说明之必要。
”彭德怀在接连两次接到中央的电报后,是否找林彪做了说服工作,这方面的情况不得而知。
只是直到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开过之后,林彪仍旧向中央软磨硬缠,致电中央:“我还在期望中央批准我去陕南打游击。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所发动的,它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及其在抗日战争史上中流砥柱的地位。
1.中国在国际上面临“东方慕尼黑阴谋”的危险在1939 年9 月,德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波兰,正式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英法两国采取绥靖政策,不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德国继续入侵他国,反而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企图将战火引向东面的苏联,最终却导致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沦陷。
1940 年5 月,德国在对英法发起了进攻,法国很快战败投降,英国遭受了重大损失,被迫退出欧洲。
日本受到德国法西斯的极大刺激,企图趁英法在欧洲战场战败无法抽身应对东方战局之时,夺取南洋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因此,这让日本下定决心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和方法都要“迅速解决中日事变”。
就在此时,德国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想要利用日本来牵制英法,对蒋介石政府开始了积极的劝降工作。
英法两国也为了保护自己在南洋的利益不受损害以及希望日本对欧洲战场保持中立,从而准备牺牲中国的利益,对日妥协。
在同年的7 月18 日,英国宣布封锁当时对中国极为重要的滇缅公路三个月以及关闭香港边境,准备迫使蒋介石跟日本妥协,使日本放弃南进的打算。
而此刻的美国,仍然奉行“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与日本重新开始了“谅解”活动,意欲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换得与日本的和平,东方慕尼黑的危机弥漫着整个亚洲。
2.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一是当时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处心积虑不断制造“反共”磨擦。
1939 年12 月到1940 年3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行动失败后,国民党方面开始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如说“八路军游而不击”、“发展实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来挑拨八路军和地方民众的关系,致使有些群众被迷惑,从而相信了这些谣言,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
《百团大战》观后感13篇《百团大战》观后感篇1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举国欢庆之时,老师组织我们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了这部热血抗战影片——《百团大战》,看完之后澎湃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用那些动人心魄的镜头记录下了那段血的历史。
百团大战就像一剂改变历史脉搏的强心针,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意义和影响,它的战争也必然是残酷的。
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战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战士从未退缩,许多战友光荣牺牲,以身殉国。
但是,正是靠着一批批大无畏的八路军指战员和一场场壮烈的战役,扭转了战局,改变了历史演变的结果。
当音乐诗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题曲《等待黎明》的旋律响起,悲怆的战地情歌让人潸然泪下,而观影过程中压抑许久的情感也终于被点燃,被渲泻,被爆发。
“烟火绽放,照亮着沧桑的夜空,越过高山,等待美丽彩虹。
”诗写得太美了,不过这是艺术化处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以为的样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编歌词,因为战争的历史其实应该是这样子的:“炮火四起,响彻这中国的土地。
血战到底,等待最终胜利。
”无论是什么样子,这首曲子对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军民来说,犹如一段期待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声,更是激励英勇斗争的信仰之歌。
《百团大战》观后感篇2——感受国人的民族气节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之际,全校师生集体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影片战争场景宏大,战火纷飞,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从始至终感我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不怕牺牲的精神。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山西至河北的重要通道,是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