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79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01态度和□02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04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03不恰当、□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05环境承受能力时。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06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下降。
1.判断正误。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压力②城镇化进程加快③资源不合理利用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简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提示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01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0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环境污染:□03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3.全球性与局域性(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08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1.判断正误。
(1)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污染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
(×)(2)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减轻。
(×)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
第一章1、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二章1、模型的结构:白箱、灰箱、黑箱第三章一、指数评价的模型: 1、单因子指数:iii S C I =(3-1)I i 为第i 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评价标准。
I 越小越好 <1,转评价标准越好;=1 临界状态,I 的数值越大表示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
对于溶解氧和pH 值而言,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分别如式:(3-2)和(3-3))23(910-<⨯-=≥--=DO DO DODODO DO DO DOS DO S DO S C S C I S C S O C O I ,对于;,对于 式中:O S 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I DO 为溶解氧指数,C DO 和S DO 为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检测值和评价标准值。
)33(0.70.70.70.70.70.7->--=<--=pH pH pH I pH pH pH I u pH d PH ,对于;,对于式中:pH 为检测值,I pH 为pH 指数,pH d 为评价标准值的下限,pH u 为评价标准值的上限。
例1:根据在某湖泊三个采样点上,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用地面水3级标准水温15度时, 计算各采样点单因子指数 O S =10.043(1) 均值型多因子指数:∑∑====n i iin i i S C n I n I 1111 n 为参与评价的因子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ni i i I W I 1W i 为第i 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3) 内梅罗指数:2)()(22i i AveI MaxI I +=MaxIi 为各单因子指数的最大者,AveI i 为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绪论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得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就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就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就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与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就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概述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按污染物质得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与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得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得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得内容:第一,化工污染得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得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得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得原料、半成品及产品。
可能得原因就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
(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得废弃物。
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与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得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1、衡量水污染得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得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与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得游离氧得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得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与二氧化碳所消耗得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时所消耗得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得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得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得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得数目。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2002年5月1日执行)新闻类别:政策法规发布日期:2002-3-24 22:2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2月26日经第53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汪光焘二○○二年三月五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保证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城市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实施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是指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或者住宅使用人(以下简称装修人)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建筑活动。
第三条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应当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二)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三)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四)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五)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接点和基础等。
本办法所称承重结构,是指直接将本身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和其连接接点,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柱、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第六条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二)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三)拆改供暖管道和设施;(四)拆改燃气管道和设施。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代码:27E03527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1.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根据现代制药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比较完整、系统而又简明地介绍了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防火防爆、防职业中毒、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等安全技术。
此外,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化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本教材着眼于新世纪高素质制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兼顾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别强调了“源头解决、以防为主”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技术开发中、生产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危险,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生产顺利进行。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概论 2课时1.1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1.2 典型化工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事业第二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4课时2.1 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2.2 物理处理法2.3 化学处理方法2.4 物理化学处理法2.5 生化处理法2.6 污泥的处理第三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4课时3.1 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3.2 除尘技术3.3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3.4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3.5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第四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4 课时4.1 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4.2 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4.3 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 课时5.1 环境质量评价概况5.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2 课时6.1 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6.2 化工安全设计6.3 安全生产管理与人的因素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2课时7.1 燃烧与爆炸7.2 化工物料的火灾危险性评估7.3 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7.4 消防设施及措施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2课时8.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评价8.2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8.3 防毒、防尘技术措施8.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4课时9.1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9.2 化工检修安全技术第十章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2课时10.1 安全系统工程简介10.2 安全检查表法10.3 事故树分析法10.4 化工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10.5 事件树分析法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室,黑板,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一、选择题1.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喜欢吃麻辣食品,这是因为当地A.气候寒冷干燥B.气候炎热干燥C.气候温暖潮湿D.气候干燥、温差大2.我同各地传统面食中,山西大同有刀削面,甘肃兰州有拉面,四川有担担面。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A.文化的地理差异B.服饰的地理差异C.饮食的地理差异D.体育的地理差异3.下列民居与其地理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竹楼——炎热干燥B.北方土墙平顶——降水充沛C.南方砖墙斜顶——降水稀少D.西北房屋墙壁厚——冬季寒冷4.玲玲说她家每天早餐吃玉米稀饭、馒头等,中餐和晚餐以面条和饺子为主食,水果吃得最多的是苹果,她家可能住在( )A.山东B.湖南C.广东D.海南5.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B.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C.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D.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6.下列传统民居中,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水乡人家-B.葡萄干晾房-C.蒙古包-D.窑洞-7.下列关于民俗与地形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竹楼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一种民居住宅B.秦腔是产生于四川盆地的一种地方民歌C.“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是内蒙古高原的交通写照D.云贵高原地区的耕作区和居民区多分布于当地叫做“坝子”的地方8.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A.大米、谷子B.高粱、玉米C.面食、谷子D.面食、大米9.传统民居可以体现一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其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民居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人们衣食住行截然不同,尤其是饮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四川火锅以麻、辣特点著称,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B.当地干旱,风沙较大C.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干燥D.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11.大同的刀削面、应县凉粉、柳林的碗托、运城的花馍都是山西的著名美食,这种饮食习惯是因为A.山西降水较多,河网密集B.面食含糖高,抵御寒冷、保温C.位于黄土高原,以旱地作物为主D.当地气候干旱缺水12.读“从亚洲到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气温C.纬度差异D.地形1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砖墙斜顶房﹣﹣西北内陆B.土墙平顶房﹣﹣东南沿海C.窑洞﹣﹣黄土高原D.晾葡萄房﹣﹣云贵高原14.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A.气候的影响很大B.物产的影响很大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15.东南亚的主要民居是A.竹楼B.四合院C.窑洞D.吊脚楼《航拍中国·黑龙江》拍摄了被誉为“中国雪乡”的双峰林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形屋项、窗户较小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