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沪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49 MB
- 文档页数:156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课件汇总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法治国家第1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2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第3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 第二单元:法律与生活第4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5课:公民权利与义务第6课:维护公共利益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宪法的作用与地位、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维护公共利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法治国家建设的成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法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法治国家第1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2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第3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 第二单元:法律与生活第4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5课:公民权利与义务第6课:维护公共利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宪法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维护公共利益?2. 答案:全力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通过法律手段,如举报、维权等,维护公共利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提高法治意识。
组织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汇总一、教学内容本学期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汇总,共分为十二个章节。
分别是:1. 第一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2. 第二章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 第三章法律维护合法财产权4. 第四章公民的监督权5. 第五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6. 第六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7. 第七章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8. 第八章我们要平等待人9. 第九章男女平等10. 第十章维护民族团结11. 第十一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第十二章法治中国建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相关概念和法律规定。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讲解在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质课件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公民权利与义务、法治与自由、平等与公正、宪法与公民生活、法律保护我们人身权、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消费者权益保护、遵守交通规则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解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正确权利义务观念,培养遵纪守法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平等与公正关系,宪法与公民生活联系。
教学重点: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保护我们人身权、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新闻报道,让学生解法治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性。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难点和重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章节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公民权利与义务2. 法治与自由、平等与公正3. 宪法与公民生活4. 法律保护我们人身权、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5. 消费者权益保护6. 遵守交通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
(2)谈谈你对法治与自由、平等与公正理解。
(3)举例说明宪法与公民生活联系。
(4)分析法律如何保护我们人身权、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
2. 答案:(1)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只有履行义务,才能保障权利实现。
(2)法治是保障自由、平等与公正基石,自由、平等与公正是法治价值追求。
(3)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4)法律通过规定人身权、教育权与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措施,确保公民权益不受侵犯。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部分课件、教案第一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1 课件内容:介绍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举例说明道德行为和道德决策1.2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1.3 教学步骤:1. 引入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3. 分享道德行为和道德决策的例子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道德决策的情境第二章:尊重他人2.1 课件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式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尊重他人的行为2.2 教学目标: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意识引导学生表现出尊重他人的行为2.3 教学步骤:1. 引入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表现出尊重他人的行为3. 分享尊重他人的例子和故事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情境第三章:负责任的行为3.1 课件内容:介绍负责任的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举例说明负责任的行为的例子3.2 教学目标:了解负责任的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出负责任的行为3.3 教学步骤:1. 引入负责任的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做出负责任的行为3. 分享负责任的行为的例子4.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处理负责任的行为的情境第四章:与他人合作4.1 课件内容:介绍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与他人合作举例说明与他人合作的例子4.2 教学目标:理解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4.3 教学步骤:1. 引入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与他人合作3. 分享与他人合作的例子4.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与他人合作的技巧第五章:面对挑战与困难5.1 课件内容:介绍面对挑战与困难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应对挑战与困难举例说明面对挑战与困难的例子5.2 教学目标:理解面对挑战与困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对挑战与困难的意识引导学生面对挑战与困难5.3 教学步骤:1. 引入面对挑战与困难的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挑战与困难3. 分享面对挑战与困难的例子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情境第六章:理解与包容6.1 课件内容:介绍理解与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展现出理解和包容举例说明理解和包容的行为6.2 教学目标:理解理解与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包容意识引导学生展现出理解和包容的行为6.3 教学步骤:1. 引入理解与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展现出理解和包容3. 分享理解和包容的行为的例子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理解和包容的情境第七章: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7.1 课件内容:介绍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举例说明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行为7.2 教学目标:了解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7.3 教学步骤:1. 引入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定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3. 分享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行为的例子4.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处理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情境第八章:遵守法律法规8.1 课件内容:介绍遵守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举例说明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8.2 教学目标:理解遵守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8.3 教学步骤:1. 引入遵守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3. 分享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例子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境9.1 课件内容:介绍良好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举例说明良好习惯的例子9.2 教学目标:了解良好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意识9.3 教学步骤:1. 引入良好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3. 分享良好习惯的例子4.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处理培养良好习惯的情境10.1 课件内容:介绍塑造美好未来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举例说明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的行为10.2 教学目标:理解塑造美好未来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10.3 教学步骤:1. 引入塑造美好未来的意义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如何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3. 分享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的行为的例子4.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实践为美好未来做出贡献的行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核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法律伴我们成长2.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3. 我们与法律同行4. 依法维护公平正义5. 依法履行义务6. 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法律意识的形成。
2.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法律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定义、作用2. 法律与公民权益的关系3. 法律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作用4. 依法履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定义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谈谈你对依法履行义务的理解。
2. 答案:(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律具有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等作用。
(2)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同时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处罚。
(3)依法履行义务是指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爱护公共财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课立足国情共担责任第一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掌握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搜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各种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接受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重点: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学难点: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三、学情分析: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基本无法感受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学生对贫困程度的高低没有真正的体会,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觉得不能理解。
四、教材分析:本框围绕说清“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展开。
本框一开始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为之兴奋、自豪。
随后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世界后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学生会产生疑问,有了疑惑。
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去解惑,为什么我国经济重量居世界前列,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逐步深入。
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引言: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我们与祖国一起成长。
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完成p21的操作平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完成p22的操作平台)归纳: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板)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板)原因:(1)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板)(完成p24的操作平台)人口多: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排列在100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