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排队问题 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x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按要求数数。

2.结合数轴回答问题:

(1)从左边数起,13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13和18之间有几个数?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排队,超市中排队付款,排队买东西,排队进行跑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看发现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组织交流,指导读图。

小丽排在第10 ,小宇排在第十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4)“之间”是什么意思?

(5)之间就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6)该怎么解答呢?先自己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2.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1)教师观察捕捉学生想法,展示学生解题方法。教师下面巡视,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2)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①画图法交流。

②数数法交流。

小丽排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③计算方法交流。

15-10=5(人)

5-1=4(人)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4)巩固解题方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计算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能借助身边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5)方法小结,提升认识。

教师:刚刚我们使用了画图法、数数法,计算法解决了问题,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身边的学具寻求到了答案,你们真聪明!今后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了。

3.指导学生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79页做一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解决书中81页6题。(变式1:要包含两端的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

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变式2:谭琪小朋友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

(四)拓展提升

1.举例子

根据练习纸上的第1、2两题,你能模仿着举个排队问题的例子吗?一人举例,其他人解决问题。

2.提升练习

一队小朋友在做操,小明前面有3人,小丁后面有5人,小明和小丁之间有4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五.课堂总结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